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向夹层再次进入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向军 张丹 +4 位作者 刘海涛 李帅 付超 刘吉园 崔家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ADR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 目的:探讨ADR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的CTO病变中未使用正向夹层再次进入(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技术的48例患者(对照组)和使用ADR技术的50例患者(治疗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成功率和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对照组共有52处CTO病变,治疗组共有58处CTO病变。治疗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7%vs.71.2%,P=0.047),其中6例支架内再狭窄型CTO(in-stent restenosis,ISR-CTO)病变全部开通,治疗组平均PCI时间[(71±25) min vs.(95±33) min,P=0.041]、X线曝光时间[(42±17) min vs.(71±22) min,P=0.032]、对比剂使用剂量[(98±26) mL vs.(178±63) mL,P=0.02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随访12个月MACE发生率(22.0%vs.41.7%,P=0.046)及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10.0%vs.27.1%,P=0.04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PCI时,应用ADR技术安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医患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使用剂量,改善了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rossboss 正向夹层再次进入技术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吉园 牛小伟 +5 位作者 张益铭 李欣欣 蒋均仕 马新慧 李美玲 姚亚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494例,分别在PCI前、PCI后(1 h、6 h、12 h、24 h、4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494例,分别在PCI前、PCI后(1 h、6 h、12 h、24 h、48 h)、出院时记录Tpec。根据患者PCI后Tpec是否降至100 ms分为Tpec≥100 ms组(n=73)和Tpec<100 ms组(n=421),比较两组患者的MVA发生率。根据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VA又分为MVA组(n=94)和无MVA组(n=400),分析PCI前后Tpec变化过程与MVA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MVA的危险因素。结果:STEMI患者PCI后,Tpec≥100 ms组较Tpec<100 ms组的MVA发生率明显增高(34.2%vs 9.3%,P<0.05)。发生MVA的STEMI患者PCI后Tpec降低缓慢且呈波动趋势,而无MVA的患者在术后6 h即降至100 ms以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PCI后Tpec持续高于100 ms是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79,95%可信区间:2.28~10.08,P<0.05)。结论:STEMI患者PCI后Tpec持续降低缓慢(≥100 ms)是发生MVA的危险因素,对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残余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吉园 李欣欣 +4 位作者 马新慧 蒋均仕 李美玲 李路 姚亚丽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501,共7页
目的应用SYNTAX评分系统(SS)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病变进行定量评估,探讨其对ACS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诊治的ACS患者782例,... 目的应用SYNTAX评分系统(SS)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病变进行定量评估,探讨其对ACS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诊治的ACS患者782例,根据其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别计算基线SYNTAX积分(b SS)和残余SYNTAX积分(r SS),根据r SS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r SS=0)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r SS>0),IR组分为低危组(0<r SS≤4)、中危组(4<r SS≤8)和高危组(r SS>8),随访术后14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随访终点包括:MACCE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各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分析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以及r SS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成功随访676例,失访106例。(1)与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各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及b SS更高,特别是r SS>8的高危组患者,其合并冠状动脉3支病变、高血压发生率及b SS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2)不完全血运重建中危组及高危组患者MACCE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再次血运重建率较完全血运重建组及低危组升高(P<0.05),而低危组与完全血运重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事件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完全血运重建各组患者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曲线较完全血运重建组偏低,其中r SS>8的高危组明显偏低(P<0.001)。(4)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 SS是ACS患者PCI术后14个月左右多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MACCE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再次血运重建率,且以r SS与上述终点事件所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r SS对上述心血管不良事件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发现r SS与术后心肌梗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 SS定量评估ACS患者PCI术后残余病变,是术后14个月左右多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且r SS≤4的患者较r SS>4患者预后更好,而r SS>8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残余SYNTAX积分
下载PDF
Kounis综合征并心脏损伤后综合征1例
4
作者 孟楠 刘海涛 +1 位作者 刘吉园 贾荣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337-339,共3页
现阶段过敏反应无处不在,Kounis综合征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40-70岁为主,占68%[4]。Kounis综合征并不罕见,但极易漏诊[12]。故在工作中遇到过敏并急性心肌缺血症状,伴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亦或PCI术后出现过敏反应... 现阶段过敏反应无处不在,Kounis综合征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40-70岁为主,占68%[4]。Kounis综合征并不罕见,但极易漏诊[12]。故在工作中遇到过敏并急性心肌缺血症状,伴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亦或PCI术后出现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症状等情况时,需考虑发生Kounis综合征的可能性。提高警惕,正确的识别及诊断Kounis综合征,可避免病情进展,挽救生命。此外,应用碘造影剂对于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同效果,某些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13]。在疾病的高危人群中,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健康人高至少3倍以上,甚至更高。加之目前并没有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故检查前患者的严格纳排显得尤为重要[14]。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使用造影剂的适应证、禁忌证及高危因素。术前充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药物食物过敏史及既往史等情况,必要时可预防性应用抗组胺药或激素类药物。在使用碘造影剂时需加强监护,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15]。以上均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同时以上病例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种临床思路,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包、胸腔积液,不能忽略并发PCIS的可能性。这样才能给予对症治疗,以防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造影剂 Kounis综合征 心包积液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下载PDF
气管镜下治疗颗粒细胞瘤1例
5
作者 李红娜 刘吉园 +1 位作者 万敏敏 李燕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301-302,共2页
1例31岁中年女性,因咳嗽症状缓解不理想,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提示颗粒细胞瘤,给予镜下治疗,术后患者恢复正常,随访未再出现复发的情况。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颗粒细胞瘤 气管镜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