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侯永超 刘同馨 +4 位作者 冉鑫 张杰 梁永涛 刘珂琦 周述芝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和试验组(行全身麻醉联合ESPB),每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T0)、切皮(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和拔管时(T3)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比较术前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NK细胞及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0、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身体舒适度、疼痛评分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术后恢复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不同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
作者 高茂力 刘同馨 +1 位作者 侯永超 周述芝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扁桃体切除术后患儿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行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0.25 mg/kg... 目的探讨不同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扁桃体切除术后患儿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行全麻扁桃体切除术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0.25 mg/kg组(A组)和艾司氯胺酮0.50 mg/kg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时A组静脉注射0.25 mg/kg艾司氯胺酮,B组静脉注射0.50 mg/kg艾司氯胺酮。记录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儿术后EA发生率、严重EA发生率及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EA发生率(2.56%vs 7.89%)、严重EA发生率(2.56%vs 5.26%)和中重度疼痛发生率(15.38%vs 10.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15.05±3.51)min vs(20.05±4.64)min]和拔管时间[(12.54±4.34)min vs(16.66±7.07)min]较B组短(P<0.05);两组患儿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 mg/kg和0.50 mg/kg艾司氯胺酮均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术患儿EA,但0.25 mg/kg的艾司氯胺酮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苏醒期躁动 扁桃体切除术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