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刘后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1-249,共9页
从1975—1990年作者及其研究集体系统坚持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15年来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色泽不同于白菜型、芥菜型和埃塞俄比亚油菜,为土黄或姜黄,而没有纯黄,只有杂黄,即在黄色种皮上有黑色... 从1975—1990年作者及其研究集体系统坚持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15年来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色泽不同于白菜型、芥菜型和埃塞俄比亚油菜,为土黄或姜黄,而没有纯黄,只有杂黄,即在黄色种皮上有黑色斑点、斑块或褐色环带。 2.长期自交后仍得不到遗传上稳定的纯黄后代;在大群体中,不论是自交还是分离世代,均会有黑籽出现。这种黑籽不断出现的原因,无法用简单的盂德尔式遗传模式来解释。可能是由于转座因子的抑制作用,使色素合成基因不能表达,才会出现黄籽;如果转座因子离开,色素基因的合成功能得到恢复,因而黄色背景上就出现黑斑、斑块或褐色环带。是否如此,尚待验证。 3.长期自交后黄籽油菜较黑籽油菜易出现严重退化,从苗期一直到成熟,都能出现一系列自交退化现象,其中最严重的是子叶黄化。从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这是叶绿体精细结构遭到破坏,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所致。 4.在相同遗传背景下对黄、黑籽材料的含油量分析表明:黄籽毫无例外地比褐、黑籽为高,一般较高2—3%,最高可达5%左右。 5.通过双高(高油分、高蛋白)育种,现已育成高含油量的甘蓝型黄籽品种——华黄一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黄籽油菜 甘蓝型
下载PDF
对油菜品质改良的看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后利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7,共2页
一、油菜产品品质的新概念油菜的产品主要是油和饼两个方面,因而油菜产品品质的概念,就应当从油和饼两方面分析。(一)油的品质有量和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含油量、出油率、脂肪酸各个组分的含量。
关键词 油菜 品质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后利 《作物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5-7,15,共4页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油菜育种是以产量和熟期为育种主要目标,育成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品种200余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了甘蓝型改良品种30余个,推广面积在百万亩以上有10余个优良品种,使我国在世界上成为甘蓝型油菜面积最大的...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油菜育种是以产量和熟期为育种主要目标,育成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品种200余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了甘蓝型改良品种30余个,推广面积在百万亩以上有10余个优良品种,使我国在世界上成为甘蓝型油菜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到1985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已达4.938千公顷,总产量5.815千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芥菜 复果 白菜类蔬菜 甘蓝型油菜 油菜育种 白菜型
下载PDF
油菜遗传育种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后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综合概述了世界范围内油菜科学中遗传育种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历史回顾,简要地介绍了油菜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的历史;二是油菜品质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三是高油分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四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 本文综合概述了世界范围内油菜科学中遗传育种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历史回顾,简要地介绍了油菜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的历史;二是油菜品质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三是高油分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四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进展;五是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以上这五个组成部分,都是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油菜学科体系的,其中有关新成就和新进展、我国科学家在这些相关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对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意义和作用;还着重介绍了国外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 白菜型 芥菜型 遗传育种
下载PDF
油菜遗传育种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续)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后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3年第5期5-10,共6页
3.3 从中国的黄籽油菜资源分析,芥菜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中黄籽油菜比重大,前者纯黄品种较多(约50%以上),后者杂黄品种(或“五花籽”)较多(30%以上)。甘蓝型油菜在自然界不存在黄籽油菜,自开展种间杂交育种以来,1975年刘后利从种间杂... 3.3 从中国的黄籽油菜资源分析,芥菜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中黄籽油菜比重大,前者纯黄品种较多(约50%以上),后者杂黄品种(或“五花籽”)较多(30%以上)。甘蓝型油菜在自然界不存在黄籽油菜,自开展种间杂交育种以来,1975年刘后利从种间杂种华油3号第13代株系繁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遗传育种
下载PDF
为祖国为人民争分夺秒地奋斗终身
6
作者 刘后利 《高等农业教育》 1985年第3期33-34,共2页
今年我已69岁了,按年龄讲确实已到老年,尽管我一直不服老,但岁月的推移,新陈代谢毕竟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总希望至少还有十年有限岁月,可以为祖国、为人民、为四化建设作出我应有的努力。自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制... 今年我已69岁了,按年龄讲确实已到老年,尽管我一直不服老,但岁月的推移,新陈代谢毕竟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总希望至少还有十年有限岁月,可以为祖国、为人民、为四化建设作出我应有的努力。自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以来,我的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培养研究生;第二,承担国家重点课题的攻关任务;第三,主编几本专著。这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相互结合,又是相互促进的。从1978年以来,我先后招收了研究生20人。到现在为止毕业的先后有博士生1人(是我国自行培养的第一个获得农科博士学位的),硕士生6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课题 博士学位 奋斗终身 学位论文 科研质量 十年 硕士学位 基础课教师 珍惜时间 国家攻关项目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双3号的选育和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吴江生 石淑稳 +1 位作者 周永明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中油821增加1.51%,适合于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聚合杂交 回交 小孢子培养 品质育种
下载PDF
反义ACC氧化酶基因的导入对番茄乙烯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叶志彪 李汉霞 +1 位作者 郑用琏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将反向克隆的ACC氧化酶基因通过Ti质粒导入到番茄基因组中,转基因番茄植株叶片和果实中ACC氧化酶活性和乙烯产生速率均受到显著抑制,显示出反义基因能抑制靶基因(ACC氧化酶)的表达。子代抗性标记基因的分离结果表明呈单... 将反向克隆的ACC氧化酶基因通过Ti质粒导入到番茄基因组中,转基因番茄植株叶片和果实中ACC氧化酶活性和乙烯产生速率均受到显著抑制,显示出反义基因能抑制靶基因(ACC氧化酶)的表达。子代抗性标记基因的分离结果表明呈单基因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反义基因 基因表达 ACC 氧化酶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染色体加倍、试管苗继代越夏和田间移栽配套技术的研究及其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1 位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2期57-59,共3页
鉴于国内油菜育种单位一般没有大型气候室 ,供试材料只能种在田间 ,使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中应用难度大 ,成本高效率低的状况 ,自 1992年以来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生长于田间的油菜的小孢子培养、染色体加倍、试管苗继代越夏和田间移... 鉴于国内油菜育种单位一般没有大型气候室 ,供试材料只能种在田间 ,使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中应用难度大 ,成本高效率低的状况 ,自 1992年以来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生长于田间的油菜的小孢子培养、染色体加倍、试管苗继代越夏和田间移栽等问题 ,建立了油菜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选育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系 31个和优质高产品种华双 3号 (原系号9180 6 )。该品种的推广面积已达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染色体加倍 试管苗继代越夏 试管苗田间移栽 配套技术 育种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减数分裂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再云 吴建国 +1 位作者 石淑稳 刘后利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在甘蓝型油莱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两种类型的染色体分离方式。第一种,细胞内的31条染色体呈两组分离,其中19条染色体至细胞一极,12条染色体至另一极;且在两极的染色体进行分裂,产生4个核,两个具有19... 在甘蓝型油莱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两种类型的染色体分离方式。第一种,细胞内的31条染色体呈两组分离,其中19条染色体至细胞一极,12条染色体至另一极;且在两极的染色体进行分裂,产生4个核,两个具有19条染色体,另两个具有12条染色体。故杂种细胞通过这种染色体分离方式,可同时产生具有19与12条染色体的两类配子。杂种细胞内发生的这种染色体行为,极有可能与来自两个亲本种的染色体组相关;即在细胞两极的19与12条染色体分别来自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第二种,在后期I至末期I,花粉母细胞内以6个二价体形式出现的12条染色体被落后在赤道板附近,而被排斥在末期核之外。这些落后二价体很有可能来自诸葛菜。因此,在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来自两个亲本种的染色体组被分开。文中还对染色体组分开的遗传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减数分裂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石淑稳 吴江生 +1 位作者 周永明 刘后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 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品系 (种 )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 ,单倍体苗接种含 70~ 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 4~ 5d ,植株染色体加倍率 5 0 %以上 ;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 1~ 2g/... 采用 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品系 (种 )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 ,单倍体苗接种含 70~ 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 4~ 5d ,植株染色体加倍率 5 0 %以上 ;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 1~ 2g/L秋水仙碱液浸泡处理 3~ 6h ,加倍率 5 0 %以上。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加倍植株大多是可育花和不育花共生的嵌合体 ,每株产生的种子很少。分离的小孢子在含 10~ 5 0mg/L秋水仙碱的NLN培养基中处理4 8h后 ,接种无秋水仙碱NLN培养基诱导胚状体 ,再生植株加倍率 80 %以上 ,全株的花均能自交结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单倍体二倍化
下载PDF
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某些培养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转到固体培养基上可直接发芽成苗或继代1~2次后成苗。直接成苗率与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有关,与胚状体放置方式无关。(保604×Topas)F_2较DH保604直接成苗率高;1/2MS+0.1mg/L 6-BA较B_5+0.1mg/LGA_3利...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转到固体培养基上可直接发芽成苗或继代1~2次后成苗。直接成苗率与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有关,与胚状体放置方式无关。(保604×Topas)F_2较DH保604直接成苗率高;1/2MS+0.1mg/L 6-BA较B_5+0.1mg/LGA_3利于胚状体直接发芽。胚状体转到固体培养基上经10℃低温培养5天或10天可提高直接成苗率,且10天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小植株
下载PDF
供体材料和培养基成份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13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7-332,共6页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种F1代为材料,研究了供试材料和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胚产量(以每花药产生的胚状体个数表示)的影响。不同材料胚产量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0~12.86。通常,杂种F1代胚产量较品种(系)高。同一...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种F1代为材料,研究了供试材料和培养基成分对小孢子胚产量(以每花药产生的胚状体个数表示)的影响。不同材料胚产量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0~12.86。通常,杂种F1代胚产量较品种(系)高。同一材料不同单株间胚产量亦有差异。培养基成分中,大量元素以NLN为最佳,1/2MS和1/2B5培养基上亦可形成少量胚状体;培养基的pH以5.8为佳,提高pH至6.8和7.8,显著不利于胚状体形成和发育;不同材料要求的蔗糖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产量
下载PDF
油菜小孢子胚发生的超微结构和胚状体形态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凤群 傅丽霞 +2 位作者 刘后利 瞿波 金晓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别研究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胚状体的形态。单核晚期小孢子经培养后,具胚状体发生能力的细胞中央液泡消失,积累淀粉,含丰富细胞器。细胞分裂成二细胞至多细胞原胚后,细胞器更为丰富,但淀... 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别研究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胚状体的形态。单核晚期小孢子经培养后,具胚状体发生能力的细胞中央液泡消失,积累淀粉,含丰富细胞器。细胞分裂成二细胞至多细胞原胚后,细胞器更为丰富,但淀粉减少。在胚状体群体中,存在大量异形胚,包括单子叶、三子叶和多子叶,连体孪生胚、连体三胚和其它畸形小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发生 超微结构 胚状体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低硫甙种质新开发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5
15
作者 胡中立 刘后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1-229,共9页
本研究以5个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双列杂交设计,采用 Griffing 方法1和2分别对其主要的品质性状含油量、硫甙总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和劣势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结果表明,含油量有少量... 本研究以5个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双列杂交设计,采用 Griffing 方法1和2分别对其主要的品质性状含油量、硫甙总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和劣势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结果表明,含油量有少量的杂种优势可供利用,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完全的杂种劣势,而控制硫甙总量的基因系统的显性效应较小,既无真正的杂种优势、亦无真正的杂种劣势出现。进一步,利用硫甙总量的双列杂交数据,将此性状视为质量性状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分析,据此,讨论了利用新的遗传种质资源,避免现有低硫种质同其它性状间的不良连锁与相关,从而达到由高硫甙品种选育低硫甙品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品质性状 配合力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属间新杂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再云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7,T001,共6页
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2n=31)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杂种植株(2n=25)。该新杂种在表型上为亲本中间型,且雄性不育。将其与甘蓝型油菜回交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8个回交第一代植株(2n=44)。所有回交后... 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2n=31)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杂种植株(2n=25)。该新杂种在表型上为亲本中间型,且雄性不育。将其与甘蓝型油菜回交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8个回交第一代植株(2n=44)。所有回交后代植株均可育,在花粉母细胞中形成22个二价体。来自诸葛菜的6条染色体可被全部丢失或部分进入末期核,也可在后期Ⅰ运动至细胞一极。首次获得的新材料可用于培育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附加系,并为研究诸葛菜的染色体组结构提供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回交后代 分裂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杂交时花粉与柱头的识别反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瞿波 傅丽霞 +1 位作者 刘后利 李再云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过程中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认识反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的花粉与柱头间认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油菜柱头接受诸葛菜花粉后,个别提前萌发的花粉管能进入柱头,但当花粉大量萌发后,花粉管则不能...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过程中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认识反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的花粉与柱头间认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油菜柱头接受诸葛菜花粉后,个别提前萌发的花粉管能进入柱头,但当花粉大量萌发后,花粉管则不能进入柱头,在柱头表面出现爬行、扭曲、肿胀、产生分枝等不亲和现象.诸葛菜柱头接受油菜花粉后,多数花粉不能萌发,少数花粉管一旦萌发,即能顺利进入柱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远缘杂交 识别反应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江生 石淑稳 刘后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9,共5页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突变体933044产生于甘蓝型黑籽油菜复合杂交第8代。通过933044与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93431和721—1杂交,研究种籽粒色性状遗传。在933044×9343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突变体933044产生于甘蓝型黑籽油菜复合杂交第8代。通过933044与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93431和721—1杂交,研究种籽粒色性状遗传。在933044×9343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呈3∶1分离。在933044×721—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黑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比例3∶13。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的黄籽性状受1对显性黄籽基因和1对上位显性黑籽基因互作控制。用Yc—yc和Bc-bc表示2个基因座的2对等位基因,Yc为显性黄籽基因,Bc为上位显性黑籽基因。黄籽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69.88%~86.18%,表明突变体933044黄色种皮性状有较高的遗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黄籽突变体 粒色遗传
下载PDF
离体诱发甘蓝型油菜长角果和矮秆突变体 被引量:22
19
作者 石淑稳 吴江生 刘后利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52-253,共2页
本试验对EMS诱变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小孢子胚状体培养物的有效浓度和适宜时间进行了初步探索。用0.2%和0.25%EMS处理3~5h,92.B10品系出现了长角果和矮秆突变体,D083中产生了窄叶... 本试验对EMS诱变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小孢子胚状体培养物的有效浓度和适宜时间进行了初步探索。用0.2%和0.25%EMS处理3~5h,92.B10品系出现了长角果和矮秆突变体,D083中产生了窄叶和皱叶不育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休诱变 甘蓝型油菜 突变体
下载PDF
谈谈学习陆羽《茶经》的一些认识——在陆羽茶学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20
作者 刘后利 《广东茶叶》 1993年第2期1-4,共4页
一、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概述《茶经》(Tea Classic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茶叶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茶业的专门著作。陆羽(733—304),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自号竟陵子,又号桑萱翁。
关键词 湖北 茶业 《茶经》 陆羽 茶学 学术讨论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