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寿县朱家集李三古堆大墓墓主的再认识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和惠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2期262-265,共4页
-
文摘
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古堆大墓被盗出土的铜器群,是本世纪考古重大发现之一,也是楚文化研究之启端.由于它是王一级的大墓,且有数十件有铭铜器,所以至今在考古学上和楚文化研究方面仍未失去它的学术价值.中外有关学者,对这一铜器群也尚频频关注.该墓器物出土后,即有“墓葬”和“窖库”两说.1934年,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派李景聃、王湘两位研究人员赴寿县朱家集调查,于1936年发表《寿县楚墓调查报告》.《报告》否定了窖库说,为墓葬说提供了颇有说服力的依据.既是墓葬,墓主又是谁呢?在30年代,学者们多以器铭考释,认定墓主.如唐兰认为,器铭中的“楚王(今酉)肯”即考烈王熊元,“元、肯一声之转”;“楚王(今酉)(干心)”,即楚幽王熊悍.马衡亦主“(今酉)肯”为楚考烈王说.郭沫若则认为“(今酉)肯”、
-
关键词
寿县
墓主
出土器物
铜器群
出土物
再认识
楚王墓
寿春
宗庙
楚国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蔡器铭与楚蔡关系新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和惠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3期22-28,共7页
-
文摘
1955年发现于安徽寿县的蔡侯墓,出土青铜器近500件,特别是这一铜器群中有四篇较长的铭文,除甬钟铭文因锈蚀严重,多数字迹不清,有待处理辨识外,其余三篇铭文比较完整,笔划基本清楚,可以通识.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早为学术界所共认,先后有不少考释文字的文章发表.在疑难的文字中,争论最大的,也是最关重要的文字是蔡侯的名字 字,各家所释多岐.因而关于蔡侯的年代和哪一代蔡侯也出现多种不同的看法;有平侯、悼侯、昭侯、成侯、声侯、元侯,以及平侯之器昭侯之墓等诸说.近年来,有关蔡侯名字的考释,见解已渐趋一致.裘锡圭、李家浩先生认为
-
关键词
楚平王
吴王光
太子
诸侯
平工
寿县
政治声明
楚国
论定
蔡国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楚丹阳考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和惠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期59-63,共5页
-
文摘
《史记·楚世家》言:“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氏,居丹阳”。这个“丹阳”究竟在何地,二十年来,聚讼不决。近年来,随着楚文化研究的开展,丹阳地望所在又被重新提出,并且是最热烈的讨论问题之一。它之所以引起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有关研究者的重视和兴趣,正如有的同志指出,探清丹阳的地望,对研究楚国早期历史和文化发展是具有很重要意义的。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
关键词
丹阳
早期历史
二十年
地望
史记
考辨
文王
周成王
十七年
司马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重读《尚书·皋陶谟》──兼论皋陶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和惠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安徽史学》
1998年第2期3-6,共4页
-
-
关键词
《皋陶谟》
公职人员
部落联盟
古文尚书
国家的产生
习惯法
孟子
五刑
文明社会
历史地位
-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楚文化的东渐》序言
- 5
-
-
作者
刘和惠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26,共1页
-
文摘
《楚文化的东渐》序言刘和惠近些年来,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蓬勃开展,大量楚文物陆续出土,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哲学、文学之外,楚人还创造了异常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及其所体现的精神文化——科技和艺术。这就使我们对楚文化不得不刮自相看,重新认识了。楚文化大约形成...
-
关键词
楚文化
中原文化
《屈子文学之精神》
精神文化
战国晚期
楚文物
文化融合
物质文化
安徽省博物馆
楚文化因素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徽商丛说之八
- 6
-
-
作者
刘和惠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
文摘
缕析徽商研究中的"王棠之误"和"一世夫妻三年半"二典。
-
关键词
徽州
徽商研究
地方史志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徽州田面权考察——兼论田面权的性质
被引量:13
- 7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4年第5期20-32,共13页
-
文摘
一田面权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在某些地区出现的一种土地所有权的形态。据已见资料,它大约始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延至民国,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南农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台湾等省。一些学者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永佃权”、“永佃制”,我觉得此说名实不符,值得商榷。
-
关键词
田面权
土地所有权
徽州
清代
永佃权
契约
田底权
永佃制
地租
封建社会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徽商始于何时
被引量:9
- 8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江淮论坛》
1982年第4期26-29,共4页
-
文摘
明清时期,皖南休、歙等县涌现了大批商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中不少人善于运筹,拥有雄厚资金,活跃一时。时人称之为“徽商”或“徽帮”。徽商在明清经济史上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已经引起中外有关学者的重视。关于徽商始于何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曰始于东晋;一曰始于宋代。持前一说者有李则纲、叶显恩等①;持后一说者有傅衣凌以及日人藤井宏等②。
-
关键词
徽商
明清时期
明清经济
学术界
徽州商人
商业活动
南宋后期
富商大贾
地方志
休宁县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明代徽州农村社会契约初探
被引量:4
- 9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4-33,共10页
-
文摘
契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在历史上出现很早,追根求源,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末期。不过,民间契约的出现要晚得多。民间契约的出现,是契约成熟的标志,它由社会上层扩展至社会下层,成为社会人际之间一定物质利益和双务关系取信的凭证。因此,在中国,在西方,不约而同。
-
关键词
社会契约
明代
徽州
社会下层
当事人
中国封建社会
民间
农村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社会生活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芍陂史上几个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6
- 10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8年第1期19-22,59,共5页
-
文摘
芍陂,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她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水库,到现在已经走过二千五百多年的历程了,今天仍在为社会造福,影响深远。本文拟就芍陂史上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由于所见资料有限,不当之处,尚希读者批评指正。一、关于淠水源芍陂首受淠水。《汉书·地理志》:“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郦道元《水经注》比《汉书》记载详细一些:“……淠水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淠水又西北分为二水,芍陂出焉”。
-
关键词
水经注
龙穴山
芍陂
影响深远
济水
水源
肥水
考察
历史上
记载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代徽州佃仆制考察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4年第1期3-11,共9页
-
文摘
佃仆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在某些地区流行的一种租佃形式。徽州曾是这个制度盛行的地区之一。由于不断发现有关的历史资料,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明清农村社会学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安徽省博物馆所藏《洪氏誊契簿》,保存了有关明代佃仆文约数十件。本文拟就这批佃仆文约。
-
关键词
佃仆制
徽州
明代
劳役
地主
封建社会
万历
剥削
房东
考察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元代文书二种引证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4年第6期72-74,共3页
-
文摘
古代文书二种,一为元泰定三年徽州路祁门县《谢智甫等析税文书》,一为元至正六年徽州路祁门县《吴兰友嫁女奁田文契》。原件均藏安徽省博物馆,现分别介绍于下。一《谢智甫等析税文书》原文: 十都谢智甫同弟谢和甫并堂弟谢章甫。
-
关键词
祁门县
徽州
文书
元史
定额租制
土名
食货志
休宁县
建康
江南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明季徽州市民暴动与黄山大狱案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5年第3期50-56,共7页
-
文摘
明季万历、天启年间,全国许多城市连续地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市民暴动,反对矿税监、阉党的掠夺和顽固的封建统治。天启七年,徽州歙县市民暴动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这次民变,中外有关明清市民运动论著多阙而未载。本文拟就这一事件,详其始未。
-
关键词
黄山
徽州
市民运动
市民阶层
魏忠贤
暴动
明季
天启
封建统治
商品经济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代徽州胡氏佃仆文约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4年第2期64-69,共6页
-
文摘
明代徽州祁门胡氏佃仆文约,辑于“洪氏誉契簿”,原件现藏安徽省博物馆。这批文件系胡氏佃仆数代人从明弘治十三年至万历三十二年间给洪姓地主所立的契约,共二十四件。其内容反映的时间更长,上达明成化年间,下迄清顺治年间。胡氏原为洪姓地主的佃户,明成化二十三年,由于胡富死后无地安葬,其子胡卯、胡成为了求得一块葬地,便承担了洪姓地主一定的劳役,从此沦为佃仆。后来胡氏子孙繁衍,洪姓地主又不断提供土地、住屋和葬地,扩大剥削。同时,胡氏也相应地屡屡重立文约。
-
关键词
十三年
万历
明代
徽州
安徽省博物馆
地主
土名
契约
山场
批文件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晚明社会风尚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3-29,共7页
-
文摘
社会风尚,一般说,系指一定时期流行的社会价值观、追求取向、审美心态及其所表现社会的和生活的行为。有明一代风气,以中叶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崇尚“敦厚俭朴”,在此之后,趋向“浮靡奢侈”。这在明人奏疏、笔记以及方志中多有记载。大致说来,用“浮靡奢侈”四字来概括晚明社会风尚,是有史实依据的。所以,从明到清,许多学者提到晚明社会风尚,莫不同声谴责,甚至认为明王朝的没落亦种因于此。
-
关键词
社会风尚
社会价值观
晚明统治
商品经济
明王朝
重本抑末
奢侈
审美心态
社会风气
道德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代徽州洪氏誉契簿研究
被引量:4
- 16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年第3期31-41,共11页
-
文摘
洪氏誉契簿,现藏安徽省博物馆。所录契约、文书始于明洪武二十年,终于万历三十二年,总共227件。誉契据内容可分为三类:一为土地买卖契约;一为土地租佃契约;一为处土理土地、租佃、族人纠纷契约、文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有明一代徽州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
-
关键词
徽州地区
万历年间
嘉靖
货币地租
地租形态
租佃契约
私卖
年租
田产
宝钞
-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明代徽州佃仆制补论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5年第6期52-58,共7页
-
文摘
佃仆制是我国明清时期租佃制中的一种形式。徽州是佃仆制的盛行地区之一。这个问题,我在拙作《明代徽州佃仆制考察》一文中已作了初步的探讨。最近,我又看到了一些新资料,结合有关佃仆制的某些论著,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觉得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阐述的必要,不同的看法也尚待进一步讨论。本文就是上篇拙作的补充论述。由于所见资料有限,理论水平不高,偏颇、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同志们指正。
-
关键词
佃仆制
徽州
明代
明清时期
劳役
租佃关系
生产劳动
地主
房东
契约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集)前言
- 18
-
-
作者
刘和惠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6年第6期70-71,共2页
-
文摘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扩大,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各方面的情况错综复杂。对于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状况研究的重大意义,早为学术界所认识。可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基础薄弱。
-
关键词
徽州社会
明清时期
经济资料
中国社会经济史
重大意义
封建社会
宗法制度
山区经济
契约文书
安徽省博物馆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代徽州田契研究
被引量:8
- 19
-
-
作者
刘和惠
张爱琴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历史研究》
1983年第5期125-139,共15页
-
文摘
田契,是一种土地买卖文书。徽州的土地分田、地、山、塘、屋基等数种,田,系指能够种植水稻之耕地,在土地买卖中,占有首要的位置。明制,凡买卖、典当田、宅都须到当地官府税契,"不税契者,笞五十,追田、宅价钱一半入官"。税过契的契约,经官府盖印,称"赤契"。未经税契,无官府印记,称"白契"。
-
关键词
徽州
买卖契约
明代初期
土地买卖
历史研究
亩产量
永乐
田面权
明初
支付手段
-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代徽州地契中的“地骨”和“山骨”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刘和惠
-
机构
安徽省博物馆
-
出处
《徽州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42-43,共2页
-
-
关键词
明代
徽州地区
地契
“地骨”
“山骨”
-
分类号
K321.1
[历史地理—世界史]
G257.3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