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治疗方式对122例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刘哲魁 段降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18~2021年收治的122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一期手术组、穿刺引流组,每组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18~2021年收治的122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一期手术组、穿刺引流组,每组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后3个月内脓肿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穿刺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入院行一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并结合常规抗感染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一期手术 穿刺引流 疗效
下载PDF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刘哲魁 韩晓帆 +2 位作者 王泽正 马文星 段降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29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29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再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429例患者中,86例(20.05%)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53例(12.35%),腹腔感染16例(3.73%)、切口感染7例(1.63%)、泌尿系感染10例(2.3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低预后营养指数[OR=0.951,95%CI(0.905,0.999),P=0.044]、手术时间长[OR=1.274,95%CI(1.069,1.518),P=0.007]、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Ⅲ~Ⅳ[OR=9.607,95%CI(4.484,20.584),P<0.001]和饮酒史[OR=3.116,95%CI(1.696,5.726),P<0.001]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46,0.858)];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较大的阈值范围内可获得临床收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结论临床医师需重视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可通过预后营养指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及饮酒史构建的预测模型充分评估患者自身情况,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期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性切除术 感染性并发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HALP评分联合术前检查预测老年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3
作者 刘哲魁 马文星 +3 位作者 聂灵芝 吴云桦 单良 王泽正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48例原发性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术前血红蛋白量、血清...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48例原发性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术前血红蛋白量、血清白蛋白量、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计算HALP评分,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为转移组(156例)和非转移组(9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再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HALP评分≤28.26分(OR=0.425,95%CI:0.222~0.812,P=0.010)、CA19-9≥12.62(OR=2.860,95%CI:1.506~5.432,P=0.001)、低分化程度(OR=0.504,95%CI:0.272~0.935,P=0.030)、浸润深度cT_(≥2)(OR=5.278,95%CI:2.485~11.206,P<0.001)和糖尿病史(OR=2.727,95%CI:1.082~6.875,P=0.033)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3~0.859);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概率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较大的阈值范围内可获得临床收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评估老年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有较好的临床收益范围,可为临床医师术前识别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更为贴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手术及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肿瘤 淋巴转移 HALP评分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老年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晓帆 段降龙 +3 位作者 付小庆 马文星 王泽正 刘哲魁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82-287,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的168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的168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并使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明确影响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38例(22.62%)发生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和切口相关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13例(34.21%)。术前体质指数≥25 kg/m^(2)、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92分、合并基础疾病、胃上部肿瘤、TNM分期为Ⅲ期是老年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95%CI:0.623~0.815),预测效果较好。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较多,临床需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选择的预测模型
5
作者 王泽正 刘哲魁 +3 位作者 马文星 刘思达 吴云桦 段降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选择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同时建立选择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选择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同时建立选择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选择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比较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方面的差异,同时将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或基于专业知识判断可能有临床意义的因素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影响手术治疗选择的因素,并且采用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评估该预测模型方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31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行手术治疗患者117例(50.6%)、行保守治疗患者114例(49.4%)。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患者在16个临床病理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体质量指数,入院前有高热、肠型及腹膜炎体征,除去年龄评分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腹部手术史和腹部手术史次数,入院前就医次数及术前保守治疗时间,X射线平片示气液平面,CT检查提示重度小肠梗阻和粘连带形成方面,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及尿素氮;对此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有腹膜炎体征(β=1.778,P=0.028)、术前有腹部手术史(β=1.394,P=0.022)、CT检查提示粘连带形成(β=1.321,P=0.010)和重度小肠梗阻(β=1.183,P=0.018)、白细胞计数(β=0.524,P<0.001)、除去年龄评分的APACHEⅡ评分(β=0.291,P<0.001)及体质量指数(β=0.191,P=0.011)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产生正向影响,而术前白蛋白(β=–0.101,P=0.023)和保守治疗时间(β=–0.391,P<0.001)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产生负向影响。根据这9个影响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程判断选择手术治疗的准确度为84.8%、特异度为71.1%、敏感度为77.7%,该方程区分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2(0.914,0.970)。结论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伴有腹膜炎体征、有腹部手术史、CT检查提示有粘连带形成和重度小肠梗阻、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除去年龄评分的APACHEⅡ评分高、体质量指数较高、术前低白蛋白水平及术前保守治疗时间短的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建议选择手术治疗,并且根据这些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程对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患者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 手术治疗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秦豪原 胥博愈 +2 位作者 刘哲魁 韩晓帆 段降龙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2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1年内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疼痛组和未发生疼痛组,筛选出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7例患者发生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2.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1.82,OR=6.17,95%CI:1.34~28.46,P=0.020)、BMI≥24 kg/m^(2)(β=1.04,OR=2.82,95%CI:1.09~7.32,P=0.034)、复发疝(β=1.73,OR=5.65,95%CI:1.88~17.02,P=0.002)、术后切口并发症(β=1.43,OR=4.16,95%CI:1.53~11.33,P=0.005)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BMI≥24 kg/m^(2)、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是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行切口疝修补术时要充分评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慢性疼痛 术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