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黄新伤止痛凝胶膏剂与软膏剂体外透皮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力阳 傅超美 +4 位作者 罗妮妮 马建 涂禾 刘哿吚 余佳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比较二黄新伤止痛凝胶膏剂与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剂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Strat-M膜及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君药独活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凝胶膏剂与软膏剂两种剂型的透... 目的比较二黄新伤止痛凝胶膏剂与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剂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Strat-M膜及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君药独活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凝胶膏剂与软膏剂两种剂型的透皮吸收特征。结果二黄新伤止痛凝胶膏剂的透皮回归曲线方程为Ln=0.004t+0.019,r=0.96;软膏的透皮回归曲线方程为Ln=0.002t+0.003,r=0.995。二黄新伤止痛凝胶膏剂的透皮率及透皮量均明显优于二黄新伤止痛软膏。结论凝胶膏剂透皮性能优于软膏剂,且不易过敏,贴敷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试验 Strat-M膜 凝胶膏剂 蛇床子素
下载PDF
蓬莪术醋制前后“行气破血”功效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甘彦雄 赵思蕾 +4 位作者 罗妮妮 刘哿吚 傅舒 廖婉 傅超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5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的探明醋制对蓬莪术"行气破血"功效的影响,为中医临床合理应用蓬莪术生品及醋制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肠推进法、胃排空法观测其对胃肠运动作用,以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全血凝血时间,以鼠尾横切法测定小鼠尾出血时间,基于&... 目的探明醋制对蓬莪术"行气破血"功效的影响,为中医临床合理应用蓬莪术生品及醋制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肠推进法、胃排空法观测其对胃肠运动作用,以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全血凝血时间,以鼠尾横切法测定小鼠尾出血时间,基于"气滞血瘀"模型和"寒凝血瘀"模型测定大鼠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变速率和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蓬莪术醋制前后对小鼠胃肠推动功能均有一定作用,且生品略强;醋制后抗凝血功能增强,且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指标,其作用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强于"寒凝血瘀"模型大鼠。结论蓬莪术生品行气作用略强,醋制品破血之效更胜一筹,且更适宜用于"气滞血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莪术 醋制 行气破血 血液流变学 气滞血瘀 寒凝血瘀
下载PDF
肾茶中主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松 唐雪澜 +4 位作者 刘哿吚 赵春雨 德白啦 苏靖 邱明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5-369,共5页
目的优选肾茶有效部位主要酚类物质提取工艺路线及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主要酚类物质、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泽兰黄素的含量以及固形物得率为指标,比较碱水煎煮法、碱水加硼砂煎煮法、水煎煮法、水温浸法和乙醇回流法等不同提取工艺路线... 目的优选肾茶有效部位主要酚类物质提取工艺路线及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主要酚类物质、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泽兰黄素的含量以及固形物得率为指标,比较碱水煎煮法、碱水加硼砂煎煮法、水煎煮法、水温浸法和乙醇回流法等不同提取工艺路线,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选定路线的工艺条件。结果乙醇回流法为以上提取法中最适合提取肾茶中主要酚类物质的工艺路线,该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倍50%乙醇(V/V)回流2次、每次1.5 h。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主要酚类物质 有效部位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药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彭伟 蒋燕萍 +4 位作者 傅超美 高飞 杨欢 刘哿吚 余佳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研究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后药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的变化。以甘草单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四逆汤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甘草配伍不同药味之后4... 研究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后药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的变化。以甘草单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四逆汤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甘草配伍不同药味之后4种药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均为甘草单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四逆汤。其中甘草苷质量浓度分别为11.18,9.89,9.67,9.17 mg·g-1;甘草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0.76,15.58,11.30,8.52 mg·g-1;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66,0.57,0.45,0.24 mg·g-1;异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14,0.07,0.03,0.01 mg·g-1。因此,甘草配伍干姜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明显降低,为甘草可缓干姜之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甘草配伍附子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为甘草解附子之毒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甘草与附子、干姜共同配伍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进一步降低,说明四逆汤方中3味药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以共奏药效,体现了四逆汤药味之间相畏/相杀、相须/相使配伍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甘草 配伍 含量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