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原因调查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士会 吕良峰 胡成文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分析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手术时间、损伤分类、入院时伤情评估... 目的:分析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手术时间、损伤分类、入院时伤情评估结果、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是否采取心肺脑复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15例死亡(18.75%)。死亡原因: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6例(40.00%)、创伤性休克4例(26.6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20.00%);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13.33%)。死亡患者中年龄>60岁、多发伤、ISS评分≥16分的占比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同时入院时死亡患者的体温显著低于存活患者、APCAHEⅡ评分、碱剩余、PT、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CAHEⅡ评分、多发伤、ISS评分为严重腹部创伤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以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及创伤性休克为主,且与患者年龄、APCAHEⅡ评分、多发伤、ISS评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部创伤 短期死亡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士会 陈虎 吕良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5例,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4例胰腺癌和1例转移性肝癌在开腹术中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随访1~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5例,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4例胰腺癌和1例转移性肝癌在开腹术中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随访1~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技术成功率100%;5例术前有疼痛病史,术后临床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CT观察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达90%。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3
作者 刘士会 马静 汲刚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9例。结果17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等保守治疗治愈;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无效后...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9例。结果17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等保守治疗治愈;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无效后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d,无1例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部手术后2周以内,主要是因为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黏连所引起;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治疗上最好先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应及时中转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炎性肠梗阻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癌术后腹腔静脉双途径化疗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士会 汲刚 +1 位作者 陈虎 吕良峰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11期964-96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温热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对提高生存率及防治腹膜复发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38例侵及浆膜或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胃肠癌患者术后行温热腹腔淋巴化疗(腹腔化疗同时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组);42例仅... 目的探讨腹腔内温热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对提高生存率及防治腹膜复发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38例侵及浆膜或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胃肠癌患者术后行温热腹腔淋巴化疗(腹腔化疗同时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组);42例仅予温热腹腔内化疗+全身化疗(对照组)而未行腹腔淋巴化疗。结果治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86.7%,78.9%;对照组为83.3%,73.8%,64.2%。治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3年内腹膜复发率15.3%,淋巴结转移率为18.4%,明显低于对照组42.1%,3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腹腔淋巴化疗联合静脉双途径化疗可降低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内及腹膜后淋巴转移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肿瘤 腹腔化疗 淋巴 静脉
下载PDF
胃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体会(附32例报告)
5
作者 刘士会 鲍子雨 黄同义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8-59,共2页
胃肠癌患者256例,对其中32例术前伴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建议对肿瘤细胞分化... 胃肠癌患者256例,对其中32例术前伴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建议对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围手术期 胃肠外高营养
下载PDF
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姚运河 张春莲 +1 位作者 刘士会 王启志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924-925,共2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5例鼻胃管其中3例患者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夹鼻胃管前端预留缝线引导放置,2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拔出胃镜,通过导丝放置鼻胃管,然后用导尿管从鼻孔引出鼻胃管。22例空肠...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5例鼻胃管其中3例患者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夹鼻胃管前端预留缝线引导放置,2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拔出胃镜,通过导丝放置鼻胃管,然后用导尿管从鼻孔引出鼻胃管。22例空肠营养管经前端预留线头,活检钳插入空肠营养管内,从一侧鼻孔插肠营养管至食管或胃内,胃镜从内管道下活检钳或异物钳夹住线头,引导放置。2例术中放置的营养管移位,营养管内插入导丝,经胃镜内管道下异物钳夹住营养管放置。结果胃镜下29例全部放置成功。其中2例空肠营养管碘油造影提示没过Tre itz韧带,可能与拔活检钳时操作不当带出有关,重新放置成功。结论对常规放置困难的鼻胃管,胃镜下放置比较容易,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条件及技术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途径 胃镜引导 置鼻胃管 TREITZ韧带 操作不当 活检钳 碘油造影
下载PDF
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虎 刘士会 +1 位作者 邢宝平 吕良峰 《当代医学》 2013年第9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度混合痔Ⅲ度、Ⅳ度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PPH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外痔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限制排便24h,术后6h可摄入流食... 目的探讨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度混合痔Ⅲ度、Ⅳ度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PPH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外痔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限制排便24h,术后6h可摄入流食,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结果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混合痔的疗效判断,观察组痊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71.43%,在痊愈率方面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无复发状况,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结论 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在治疗结束后无复发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 外痔切除术 混合痔
下载PDF
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8
作者 鲍子雨 邢宝平 +2 位作者 刘士会 李鸿宝 杨荣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97-797,共1页
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的改进鲍子雨*邢宝平刘士会李鸿宝杨荣强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233000*校友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某些步骤略嫌繁琐、损伤较大,我们于1994年7月起对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方法进行了若干改进,... 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的改进鲍子雨*邢宝平刘士会李鸿宝杨荣强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233000*校友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某些步骤略嫌繁琐、损伤较大,我们于1994年7月起对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方法进行了若干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外科手术 术式 改进
下载PDF
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马静 刘士会 李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2003年5月到2008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2003年5月到2008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肝门排气后拔管、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提前,恶心显著减少(P<0.01),呕吐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 修补术 胃肠减压管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明治 吕良峰 刘士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及诊治和预防的合理性.方法:患肢给予冷敷并抬高15°~30°,冷敷72 h后予以热敷同时予抗凝治疗.结果:12例中8例两周内下肢肿胀完全消退,2个月后复查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10例显示...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及诊治和预防的合理性.方法:患肢给予冷敷并抬高15°~30°,冷敷72 h后予以热敷同时予抗凝治疗.结果:12例中8例两周内下肢肿胀完全消退,2个月后复查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10例显示静脉通畅,2例广泛侧支循环建立.结论: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围手术期要采取预防措施,溶栓及辅以小剂量抗凝剂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植入式药泵微波腹腔热化疗治疗腹部肿瘤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子雨 黄同义 +3 位作者 刘士会 方震川 叶强 杨荣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腹腔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腹腔肿瘤附近置入ChemiPort系统,通过腹腔与全身双途径应用化学药物结合微波治疗。药物采用氟脲嘧啶(5Fu)、顺铂、甲酰四氢叶酸钙(CF)。结果:近期疗效14例中有效... 目的:探讨中晚期腹腔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腹腔肿瘤附近置入ChemiPort系统,通过腹腔与全身双途径应用化学药物结合微波治疗。药物采用氟脲嘧啶(5Fu)、顺铂、甲酰四氢叶酸钙(CF)。结果:近期疗效14例中有效率64%。毒副作用为0~1级,深部灼热感100%,治疗期间舒适感68%。结论:植入式药泵、微波腹腔热化疗对中晚期腹腔肿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微波疗法 高温疗法 植入式药泵
下载PDF
腔内电凝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4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虎 李鸿宝 +1 位作者 邢保平 刘士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腔内电凝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珐:电凝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2例(16肢);电凝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14例(14肢);电凝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电视内镜下交通支... 目的:观察腔内电凝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珐:电凝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2例(16肢);电凝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14例(14肢);电凝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电视内镜下交通支静脉夹闭术18例(18肢);电凝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及电视内镜下交通支静脉夹闭术2例(2肢)。结果:随访2—48个月,46例均疗效满意,恢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无局部复发。站论:腔内电凝治疗安全、微创、疗效好,操作简便,联合手术治疗时,可扩大治疗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电凝法治疗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治 刘坤鹏 刘士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51例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经腹以管状吻合器离断吻合食管下段而切断肌层及黏膜层血管(即联合断流术),预防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51例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经腹以管状吻合器离断吻合食管下段而切断肌层及黏膜层血管(即联合断流术),预防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分析联合断流术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营养支持、术后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结果:痊愈出院50例,病死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水23例,发热9例。随访7年,无再次出血。结论: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联合断流术
下载PDF
经中心静脉TNA、TPN外科临床应用研究(附76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鲍子雨 黄同义 +5 位作者 金全乐 王汉清 杨荣强 刘士会 李彩 潘成梅 《淮海医药》 1998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全混合营养液(TNA)、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后的疗效以及精氨酸、消炎痛对TPN的作用。方法:采用华瑞公司系列营养素以个体化方案,通过3升袋经中心静脉循环法输入,并采用精氨酸强化及消炎痛代谢调理。结果:... 目的:观察全混合营养液(TNA)、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后的疗效以及精氨酸、消炎痛对TPN的作用。方法:采用华瑞公司系列营养素以个体化方案,通过3升袋经中心静脉循环法输入,并采用精氨酸强化及消炎痛代谢调理。结果:除1例死于胰瘘外其余均痊愈,营养指标改善,代谢指标稳定,治疗目的达到。结论:经中心静脉TNA、TPN能改善负氮平衡、减少应激病人的分解、精氨酸强化有利于应激患者恢复。消炎痛是实用、有效的代谢调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TNA TPN 外科手术 营养不良 全混合营养液 全胃肠外营养
下载PDF
高龄胃癌28例临床治疗分析
15
作者 刘士会 鲍子雨 《淮海医药》 1999年第4期34-34,共1页
我院1990-1995年,共收治胃癌176例,其中高龄(>70岁)胃癌患者28例.占同期胃癌手术患者的15.9%.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关键词 高龄 胃癌 手术治疗 肿瘤分期 手术并发症
全文增补中
全胃肠外营养对慢性肝功能不全治疗的探讨
16
作者 鲍子雨 刘士会 黄同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全胃肠外营养(TP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在伴有营养不良的危、急、重症病人的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慢性肝功能不全的治疗,目前尚有许多争议,临床应用受限。我院于1994年起开展全混合营养液(TNA)经中心静脉... 全胃肠外营养(TP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在伴有营养不良的危、急、重症病人的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慢性肝功能不全的治疗,目前尚有许多争议,临床应用受限。我院于1994年起开展全混合营养液(TNA)经中心静脉输入应用于临床外科病人共87例。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功能不全 全胃肠外营养
下载PDF
术后慢性肝功能不全的TPN治疗
17
作者 鲍子雨 刘士会 +1 位作者 黄同义 李鸿宝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术后 肝功能不全 全胃肠外营养
下载PDF
胃癌术后复发再行7个器官联合切除术1例
18
作者 黄同义 鲍子雨 刘士会 《淮海医药》 1997年第2期57-57,共1页
患者,女,54岁。5年前因胃窦部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情况良好。近2月来因上腹部隐痛,餐后明显饱脓感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营养稍差,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左上腹稍有隆起,时而可见蠕动波,当蠕动... 患者,女,54岁。5年前因胃窦部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情况良好。近2月来因上腹部隐痛,餐后明显饱脓感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营养稍差,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左上腹稍有隆起,时而可见蠕动波,当蠕动剧烈时,右上腹可见明显包块。胃镜报告:胃底部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复发 联合切除术 外科治疗 再手术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的若干改进
19
作者 金全乐 刘董胜 +2 位作者 刘士会 蒋文安 孙球 《淮海医药》 1999年第1期31-32,共2页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应用之前,大部分病人需开腹行胆囊切除术。一般情况下,胆囊切除并不难,但因胆囊位置较深,肝门处的肝管和胆囊管常有难以预测的解剖变异,使手术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和并发症。...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应用之前,大部分病人需开腹行胆囊切除术。一般情况下,胆囊切除并不难,但因胆囊位置较深,肝门处的肝管和胆囊管常有难以预测的解剖变异,使手术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和并发症。我院普外科自1985年后对胆囊切除,废除了以往的一切作法,在若干细节上进行改进,共作胆囊切除1086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术式改良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体会(附33例报告)
20
作者 马静 刘士会 鲍子雨 《淮海医药》 2004年第4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