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技术在肿瘤热消融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士榕 梁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14-517,共4页
肿瘤热消融治疗技术发展快速,已成为继外科手术之后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但其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各种新型纳米粒子的不断出现,纳米医学在肿瘤诊疗领域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综述纳米技术在肿瘤热消... 肿瘤热消融治疗技术发展快速,已成为继外科手术之后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但其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各种新型纳米粒子的不断出现,纳米医学在肿瘤诊疗领域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综述纳米技术在肿瘤热消融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为局部热消融联合纳米技术治疗肿瘤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热消融 射频 微波 冷冻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下载PDF
电磁导航系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杰 肖越勇 +4 位作者 张肖 吴斌 李婕 马旭阳 刘士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研究组)应用IG4电磁导航系统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评价电磁导航系统的图像瞄准精度。另选50例接受常规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研究组)应用IG4电磁导航系统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评价电磁导航系统的图像瞄准精度。另选50例接受常规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结果研究组中29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成功应用电磁导航系统,另1例系统出现错误;电磁导航图像瞄准精度<5mm 25例,5~10mm 3例,>10mm 1例;穿刺耗时7~15min,平均(10.63±2.34)min。对照组50例患者在常规CT引导下均成功完成穿刺;穿刺耗时10~20min,平均(14.88±3.29)min。两组患者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可明显缩短穿刺时间,且有助于提高穿刺准确性,但操作过程中需重视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肖 李颖 +4 位作者 肖越勇 邢宁 刘士榕 马旭阳 吴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分析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VHL综合征患者资料,对其CT及MR表现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一处或多处神经系统的血管母细胞瘤,其中3例病变... 目的分析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VHL综合征患者资料,对其CT及MR表现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一处或多处神经系统的血管母细胞瘤,其中3例病变单发于脊髓,2例单发于小脑,4例脊髓与小脑同时发现病变;2例视网膜多发动脉瘤;2例内淋巴囊瘤;8例有胰腺、肝或肾的多发肿瘤和囊肿;4例具有家族遗传史。结论 VHL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影像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熟悉掌握其影像学表现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n Hippel-lindau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 被引量:8
4
作者 马旭阳 肖越勇 +3 位作者 吴斌 张肖 刘士榕 任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2例SAP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9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83例(43.23%),有效73例(38.02%),无效36例(18.75%)。经前腹壁进针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2例SAP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9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83例(43.23%),有效73例(38.02%),无效36例(18.75%)。经前腹壁进针时,经胃、结肠间隙入路为最常用的穿刺路径。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创伤小,疗效较为显著,且便于操作,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SAP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经皮穿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引流术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骨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肖 赵瑞荣 +3 位作者 肖越勇 吴斌 刘士榕 马旭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骨穿刺活检技术在骨骼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857例骨骼病变患者。经扫描定位,按照病灶距离体表最近和安全性原则选择最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8~13G骨穿针或16~18G弹枪...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骨穿刺活检技术在骨骼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857例骨骼病变患者。经扫描定位,按照病灶距离体表最近和安全性原则选择最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8~13G骨穿针或16~18G弹枪式活检针,根据病变位置及性质运用不同穿刺技术获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操作过程耗时20~40 min。所有患者取得的标本量均符合病理诊断要求,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相符者766例,占穿刺总数89.38%,无假阳性病例。术后2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15%,包括局部血肿22例,神经损伤1例,感染4例。结论经皮骨穿刺活检安全、诊断准确率高,可用于转移性肿瘤、原发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及炎症性病变的诊断。合理地选择穿刺路径、穿刺器械及活检方法可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骨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浅谈对超声专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 被引量:9
6
作者 谭石 崔立刚 +4 位作者 刘畅 刘士榕 沈伟伟 孙彦 王晓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3-765,共3页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在更高的要求上继续培养能够规范、独立地从事临床专科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医师。2006年我国启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近年来又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科...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在更高的要求上继续培养能够规范、独立地从事临床专科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医师。2006年我国启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近年来又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从而正式确立了“5+3+X”(5年本科培训,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X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北京大学医学部暂定为3年)的专科医师培养模式[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师培训 规范化培训 北京大学医学部 超声 医学继续教育 住院医师 医师培养 培训制度
下载PDF
介入超声专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谭石 王淑敏 +3 位作者 刘士榕 张志鹏 孙彦 陈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4-1056,共3页
介入性超声是指在实时超声影像学监测和引导下,将特制的针具、导管导丝、消融电极等器械或造影剂引入人体,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是超声与介入学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1974年Pedersen等^([1])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第一例肾造瘘术,标... 介入性超声是指在实时超声影像学监测和引导下,将特制的针具、导管导丝、消融电极等器械或造影剂引入人体,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是超声与介入学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1974年Pedersen等^([1])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第一例肾造瘘术,标志着介入性超声治疗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超声 医师培养 介入性超声治疗 专科 超声引导 影像学监测 实时超声 交叉学科
下载PDF
手动粗针与全自动活检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士榕 谭石 +2 位作者 崔立刚 贾建文 刘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手动粗针穿刺活检(manual core needle biopsy,MCNB)与全自动切割式活检(automatic cutting needle biopsy,ACNB)在浅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浅表淋巴结肿大150例,全自动切割式活...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手动粗针穿刺活检(manual core needle biopsy,MCNB)与全自动切割式活检(automatic cutting needle biopsy,ACNB)在浅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浅表淋巴结肿大150例,全自动切割式活检枪穿刺2次,然后单纯使用活检针手动取材1次,6例毗邻神经或大血管者仅行MCNB。获取的组织条分别标记后送病理。比较2种方法的取材成功率、特异性病变检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例因毗邻重要结构仅行手动活检,ACNB 144例,取材成功139例(96. 5%)。MCNB 150例,取材成功139例(92. 7%),2组取材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218,P=0. 145)。2种方法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淋巴结128例,其中ACNB与MCNB的特异性病变检出分别为96例(75. 0%)和112例(87. 5%),差异有显著性(χ~2=6. 564,P=0. 010)。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ACNB与MCNB用于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活检均具有较高的取材成功率及安全性,MCNB特异性病变检出率更高,且可用于毗邻重要脏器的高风险淋巴结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手动 超声引导 淋巴结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非典型浅表淋巴结病变
9
作者 刘玉庆 付颖 +4 位作者 刘士榕 刘畅 姚晌云 黄九平 谭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447,共3页
浅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其引流区域存在恶性疾病可能,但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交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多低于80%[1]。组织杨氏模量越大,表明其质地越硬。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RT-SWE... 浅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其引流区域存在恶性疾病可能,但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交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多低于80%[1]。组织杨氏模量越大,表明其质地越硬。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RT-SWE)可通过声辐射力激励产生线性振源,以高速成像追踪剪切波传播路径上各点的位移,借助微分法或传播时间法等计算组织的杨氏模量,通过测量组织弹性值而实现组织定征,且受周围组织、检查方法及操作者因素影响小,可重复性较高[2-5]。本研究观察RT-SWE诊断非典型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纵隔转移性淋巴结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士榕 肖越勇 +3 位作者 吴斌 张肖 马旭阳 任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8例,所有患者采用前路进针途径穿刺,按照病灶与体表穿刺点的位置设定CT机...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8例,所有患者采用前路进针途径穿刺,按照病灶与体表穿刺点的位置设定CT机架的角度,采用多方位重组技术及平头针芯捻压分离主动脉、上腔静脉间隙进针法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疗效评价采用术后治疗计划系统(TPS),验证放射性粒子种植后剂量分布,观察治疗后患者局部压迫症状(气短、咳嗽、吞咽困难等)的改善情况及粒子植入术后2个月靶淋巴结的局部反应,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植入术后粒子覆盖率为(93.5 ±1.5)%.术后2个月复查,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4例,病灶稳定(SD)1例.5例气短、4例咳嗽和吞咽困难等局部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未出现头颈部及上肢水肿.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大血管、气管、食管损伤,1例出现少量气胸.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4R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为常规治疗局部压迫症状较严重的复杂部位淋巴结转移,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疗法 淋巴结转移肿瘤 组织间照射 种植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士榕 肖越勇 +3 位作者 吴斌 张肖 马旭阳 任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72例,全部行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术,对治疗后的局部病灶变化、卡氏(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下降情况、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 目的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72例,全部行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术,对治疗后的局部病灶变化、卡氏(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下降情况、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本组172例患者,术后即刻CT显示肿瘤最大径在5cm以下者,冰球覆盖率为100%,>5cm病灶冰球覆盖率为70%~90%。术后1个月CT示靶病灶密度明显减低,瘤体缩小,按实体瘤评价标准缓解率(CR+PR)为63.9%;6例患者行PET/CT检查,显示消融区病变组织放射性浓聚消失。术后3个月及6个月,CR+PR分别为61.4%和54.5%。术后1周内KPS评分为84.87±10.71,较术前(82.26±11.73)提高。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占72.09%(124/172),83.06%(103/124)术后3~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随访6个月至3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1.9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41.71%与27.58%。本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术中8例出现咯血;术后56例痰中带血丝,36例出现气胸,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气体完全吸收,5例出现迟发型气胸并行闭式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为5d。结论 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冷冻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冷冻消融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旭阳 肖越勇 +3 位作者 吴斌 张肖 刘士榕 任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的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9例,其中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62.1±7.4)岁,包括细... 目的观察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的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9例,其中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62.1±7.4)岁,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BAC)3例,腺癌17例,鳞癌9例,经术后6、12、24个月随访观察,统计原位肿瘤复发、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9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时可见2例患者肿瘤组织灭活不完全,病灶保持相对稳定,其后复查中发现病灶处于进展状态;其余27例患者6个月内原位未见肿瘤组织生长,其后随访过程中发现3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21例患者经术后2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能有效灭活肿瘤,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冷冻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超 肖越勇 +3 位作者 吴斌 张肖 刘士榕 马旭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癌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肾肿瘤患者27例,采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疗法,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肾功能变化、中位生存时... 目的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癌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肾肿瘤患者27例,采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疗法,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肾功能变化、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即刻CT扫描显示冰球覆盖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复查CT示靶病灶密度减低,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按实体瘤评价标准,其中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2例,病灶稳定(SD)2例,缓解率(CR+PR)为92.6%。术后第3~4天复查肾功能(尿素氮、尿酸和肌酐等),与术前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包括皮肤冻伤、感染、穿刺种植转移等)发生,6例于术后1d出现发热(38℃左右),对症治疗后3~5d消退,8例出现局部轻度疼痛,服用止痛药后缓解;2例出现术后出血,应用凝血酶后迅速止血。结论 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肿瘤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冷冻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晓锋 刘士榕 +4 位作者 肖越勇 张肖 任超 杜鹏 张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单个与融合性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按转移淋巴结情况分为、两组。组30例,为单个淋巴结,最大径为1.1~2.9m,平均(2.0... 目的探讨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单个与融合性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按转移淋巴结情况分为、两组。组30例,为单个淋巴结,最大径为1.1~2.9m,平均(2.0±0.5)m;组16例,为融合淋巴结,最大径为2.7—4.9m,平均(3.8±0.6)m。患者均于引导下将5ml无水乙醇、2ml碘化油及10mg表阿霉素的混合液,经皮进行化学消融术治疗。扫描监测瘤内消融剂的覆盖率,记录两组患者的消融剂反流情况。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局部反应及病变缓解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计算两组的完全缓解率,采用标准化率比较率的差异。结果组30例患者,显示消融剂覆盖率均达100%,反流率达70%;组16例,消融剂覆盖率为70%-80%,反流率为40%。术后3、6及12个月复查示:组完全缓解分别为14、21、28例,部分缓解分别为16、9、2例;其中8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均行PE-扫描,显示消融区病变组织代谢明显降低。组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3、8、9例。两组数据采用标准化率,组标化完全缓解率(74.4%)高于组标化完全缓解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8例于注射过程中出现轻度疼痛,经穿刺针给予2.0~3.0m1利多卡因注射液后缓解,未见针道种植转移及感染等。结论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可控制或减缓单个淋巴结转移瘤的进展,效果优于融合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肿瘤转移放射学介入性
原文传递
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肖 肖越勇 +4 位作者 杨杰 马旭阳 刘士榕 任超 王小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对采用左旋聚乳酸(PLLA)制备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BVCF)进行研究,并评估其机械力学性能、可输送性能、捕获血栓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BVCF外形,采用分子量为100000U的PLLA制作BVCF,通过体外实验,... 目的对采用左旋聚乳酸(PLLA)制备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BVCF)进行研究,并评估其机械力学性能、可输送性能、捕获血栓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BVCF外形,采用分子量为100000U的PLLA制作BVCF,通过体外实验,对其主要性能进行测试。采用中华小型猪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第1~3组为实验组,第4组为对照组。将9枚BVCF置入第1~3组实验小型猪下腔静脉内,1周后对所有小型猪行血栓注入实验。每组的3只小型猪下腔静脉分别注入2、5和8条血栓。注入血栓后1、6、12周行影像检查,观察滤器情况及小型猪肺动脉栓塞情况。每次影像检查后,牺牲1组实验组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制备出一种带中心线型的可降解滤器,通过体外实验测试滤器径向支撑力1.6N,能够捕获直径〉5mm的栓子,易于释放。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该滤器能够捕获注入的致命性栓子,9只实验组小型猪均存活,其中2只栓子注入过程中出现轻度呼吸、心率加快;对照组小型猪注入血栓后不同程度地出现呼吸频率加快、气促等症状,注入8条血栓的小型猪,在血栓注入后当天死亡。术后影像及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出现症状的小型猪发生周围性肺动脉栓塞,对照组死亡小型猪发生中央性肺动脉栓塞。显微镜下显示滤器置入术后1周,BVCF侧支部分被内膜覆盖;6周后完全被内膜覆盖,血管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2周BVCF侧支内膜情况无明显变化,滤器侧支部分降解。结论BVCF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可输送性能,对致命性大栓子有较高的捕获率,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降解性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腔静脉滤器 抗压强度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冷冻消融术治疗儿童骨样骨瘤
16
作者 张肖 肖越勇 +4 位作者 杨杰 吴斌 马旭阳 刘士榕 任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评估CT导向下冷冻消融术治疗儿童骨样骨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9例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儿童患者行CT导向下冷冻消融治疗。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10.0~15.0岁,平均(13.0±1.6)岁,手术在... 目的评估CT导向下冷冻消融术治疗儿童骨样骨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9例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儿童患者行CT导向下冷冻消融治疗。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10.0~15.0岁,平均(13.0±1.6)岁,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前均行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手术使用大孔径多层螺旋CT(层厚2mm,120kV,250mAs)。于CT导向下应用8G骨穿针穿刺病灶中央,拔出针芯、经外套针置入17G冷冻探针,冷冻模式采用2次冷-热循环,术中间隔5min扫描冷冻区域,了解冰球大小和形状。术后以VAS疼痛评分评估疗效。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评分(8分1例,7分3例,6分4例,5分1例)与术后1个月(1分4例,0分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2.838,P〈0.01)。本组患者术前因长期疼痛刺激导致不同程度跛行,术后3d疼痛均明显减轻,无肢体功能障碍。1例患者术后1d发热(37.8℃),对症处理2d后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所有患者疼痛无复发。结论CT导向下冷冻消融术治疗骨样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瘤 冷冻外科手术 儿童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石 傅强 +5 位作者 刘士榕 刘昊 杨玉洁 孙彦 刘畅 崔立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研究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IPSVS)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于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对5例患者6枚病灶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EUS)和门体静脉血流... 目的研究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IPSVS)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于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对5例患者6枚病灶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EUS)和门体静脉血流量测量,观察病灶增强特点和时相变化,计算分流率。结果本组病例中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主要为ParkⅢ型(共5例),病灶处超声造影剂到达时间为14~20 s,与相应门静脉序列显影,病灶造影剂灌注均匀,灌注强度与门脉相同,引流肝静脉提前显影。4枚病灶彩色超声提示诊断,超声造影证实;其余2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疑诊1例,误诊1例,超声造影明确诊断。结论门体静脉分流ParkⅢ型的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与相应门静脉序列显影,引流肝静脉提前显影,超声造影可以为IPSVS诊断提供确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静脉 分流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