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惠实践中的礼物变迁——基于辽宁省Y村礼物货币化的人类学考察
1
作者 刘士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2,共12页
近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在人情礼往中,逐渐出现了以礼金取代实物的趋势。一些研究者倾向于将这种“礼物货币化”现象视为“人情异化”,并加以批判。这类观点造成了对中国乡村礼物经济体系的误解。事实上,货币化礼物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 近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在人情礼往中,逐渐出现了以礼金取代实物的趋势。一些研究者倾向于将这种“礼物货币化”现象视为“人情异化”,并加以批判。这类观点造成了对中国乡村礼物经济体系的误解。事实上,货币化礼物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且不少实物礼品亦需用货币购买。本文通过对辽宁省Y村礼物货币化现象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原有的礼物形式不再适应社会需要时,就会被实践主体抛弃。大多数实物礼品的消失,根本原因在于其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功能。礼物的情意表达,是由礼物的稀缺性、具体文化情境、双方社会关系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与礼物的外在形式是货币还是实物无关。因而不能因为礼物货币化,就忽视其所包含的人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货币化 人情异化 礼金 礼品
下载PDF
超越人类的局限——走进伊利亚德的萨满教研究
2
作者 刘士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40-44,共5页
米尔恰·伊利亚德为萨满教研究走向普遍化奠定了基础。他对"神圣与世俗""世界中心""永恒轮回""死亡与重生"等思想观念的阐发,构筑了一个不同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古代社会",表达了... 米尔恰·伊利亚德为萨满教研究走向普遍化奠定了基础。他对"神圣与世俗""世界中心""永恒轮回""死亡与重生"等思想观念的阐发,构筑了一个不同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古代社会",表达了他对超越人类局限性的宗教式思考与追求。伊利亚德将萨满教视为一种"古老的出神术",将他的萨满教研究置于其"古代社会"这一更广阔的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他关于萨满教的相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德 萨满教 超越
下载PDF
非均衡的互惠实践——基于辽宁省Y村“瞎礼”现象的人类学考察
3
作者 刘士缘 贾仲益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8-105,153,154,共10页
“礼尚往来”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互惠实践中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生活中打破“惯例”的“例外”总是不可避免的。基于辽宁省Y村田野调查发现,虽然日常互惠实践主导形式是均衡互惠,但亲友邻里“随礼”往来中难免会出现有... “礼尚往来”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互惠实践中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生活中打破“惯例”的“例外”总是不可避免的。基于辽宁省Y村田野调查发现,虽然日常互惠实践主导形式是均衡互惠,但亲友邻里“随礼”往来中难免会出现有去无回或去多回少的“瞎礼”现象,其形态符合马歇尔·萨林斯提出的“慷慨互惠”和“消极互惠”类型。其中“慷慨互惠”型“瞎礼”存在不求回报、单向流动、向上走礼等情况,“消极互惠”型“瞎礼”主要是由家庭经营策略不同、社会阶层分化、家庭矛盾冲突、生活重心转移等因素导致的。乡村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决定了“瞎礼”的互惠性质。非均衡互惠所体现的“豁达”与“大度”,是乡村互惠行为持续进行、社会秩序长久和谐的重要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瞎礼” 非均衡互惠 乡村互惠行为 随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