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对照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壮盛 王建明 +4 位作者 黄云海 罗学毛 李卓永 龙晚生 李荣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NF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黏液型8例,细胞型4例,纤维型7例。黏液...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NF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黏液型8例,细胞型4例,纤维型7例。黏液型NF含有较多黏液基质,其中6例病灶中央区细胞排列疏松并见液化区;8例患者T1WI均呈稍高信号,6例T2WI呈"反靶征"表现。细胞型NF细胞成分较多,毛细血管分布均匀,4例病灶的MRI信号及内部强化均相对较均匀。7例纤维型NF病灶中5例中央富含胶原成分,T2WI于相应区域可见"中央纤维瘢痕征"。结论各型NF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MRI连续强化征预测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隐匿性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壮盛 赖婵 +4 位作者 李青 梁克明 李儒琼 陈俊豪 龙晚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9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MRI增强图像上肿瘤至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之间的连续强化征对术前预测乳腺癌NAC隐匿性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9月行全乳切除术的24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MRI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确定NAC隐匿性侵犯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MRI增强图像上肿瘤至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之间的连续强化征对术前预测乳腺癌NAC隐匿性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9月行全乳切除术的24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MRI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确定NAC隐匿性侵犯情况,分为NAC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各MRI征象在两组间的差别,计算MRI连续强化征诊断乳腺癌NAC隐匿性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42例患者中,NAC阳性47例,阴性195例。连续强化征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C阳性组34例(72.3%)出现连续强化征,NAC阴性组11例(5.6%)出现连续强化征。其余7个MRI征象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110~0.696)。连续强化征术前预测乳腺癌NAC隐匿性侵犯的敏感度72.3%、特异度94.4%、符合率90.1%、阳性预测值75.6%、阴性预测值93.4%。结论MRI连续强化征对乳腺癌NAC隐匿性侵犯的术前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磁共振成像 连续强化征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腺病毒介导的酪氨酸酶基因在HepG2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元建鹏 梁碧玲 +3 位作者 邓贺然 刘壮盛 白守民 钟镜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以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体外细胞的效果。方法以不同数量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以MRI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短时间间隔反转恢复... 目的以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体外细胞的效果。方法以不同数量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以MRI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短时间间隔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转染细胞。应用Masson-Fontana染色检测黑色素的合成,实时定量PCR验证酪氨酸酶基因的转染与表达。结果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并在其中表达生成黑色素,经转染复数分别为50、150、300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的1×106个细胞内生成的黑色素能够被MRI检测到并在MRIT1WI、T2WI、STIR检查呈高信号。Masson-Fontana染色检测到转染的HepG2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实时定量PCR在转染细胞中检测到的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表达量较未转染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MRI能够检测到HepG2细胞由外源基因表达合成的黑色素,表明腺病毒作为运送载体可以有效地运送酪氨酸酶基因进入HepG2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基因 腺病毒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脑梗死图像分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智 陈业航 +5 位作者 冯宝 张绍荣 李昌林 陈相猛 刘壮盛 龙晚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11,124,共11页
脑梗死病灶分割是评估脑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预处理步骤。针对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中,脑梗死病灶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和亮度不均匀等特点,文中提出一种模糊速度函数驱动下活动轮廓模型的分割方法。首先,在活动轮廓模型轮廓初始化方面... 脑梗死病灶分割是评估脑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预处理步骤。针对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中,脑梗死病灶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和亮度不均匀等特点,文中提出一种模糊速度函数驱动下活动轮廓模型的分割方法。首先,在活动轮廓模型轮廓初始化方面,利用小波变换域下的贝叶斯概率获取初始轮廓,该初始轮廓可快速定位于脑梗死病灶的真实边界附近,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其次,将图像局部熵引入活动轮廓模型中。图像局部熵可表征脑梗死DWI图像水分子分布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图像亮度不均匀性和噪声的干扰问题。然后,根据脑梗死病灶的边界模糊特性,提出结合图像局部熵和灰度的模糊聚类算法计算模糊隶属度,进一步加强脑梗死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区分。最后,将基于模糊隶属度的模糊速度函数引入活动轮廓模型,构建能量泛函,使轮廓曲线在脑梗死病灶的模糊边界处停止演变,完成脑梗死病灶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分割脑梗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贝叶斯概率 模糊聚类 活动轮廓模型
下载PDF
DCE—MRI与^1H—MR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美容 罗学毛 +2 位作者 刘壮盛 钟向阳 吴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质子波谱成像(^1HMR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钼靶或超声检查发现的63例女性患者共计83个乳腺病灶行DCE—MR检查,选取其中58个病灶行。H—MRS检查。分析增强后病灶的形态学表...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质子波谱成像(^1HMR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钼靶或超声检查发现的63例女性患者共计83个乳腺病灶行DCE—MR检查,选取其中58个病灶行。H—MRS检查。分析增强后病灶的形态学表现和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观察胆碱峰的情况。所有病灶在MR检查后均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结果病理证实行DCE—MR检查的83个病灶中,恶性病变46个,良性病变37个;行^1H—MRS检查的58个病灶中恶性病变32个,良性病变26个。形态学表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9%(34/46),特异性为94.6%(35/37),准确性为85.5%(71/8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敏感性为93.5%(43/46),特异性为73.0%(35/37),准确性为84.3%(70/83);^1H—MRS敏感性65.6%(21/32),特异性为84.6%(22/26),准确性为74.1%(43/58)。形态学表现的特异性最高,敏感性较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敏感性最高,特异性最低;^1H—MRS的敏感性最低,特异性较高;3者诊断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别。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形态学表现应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综合分析,必要时可联合波谱成像提高其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MRI ^1H—MRS 乳腺良恶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峥 司徒祖超 +1 位作者 余权新 刘壮盛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脊柱外SPB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X线、CT、MRI表现以及误诊原因。结果 22例脊柱外SPB 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 目的探讨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脊柱外SPB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X线、CT、MRI表现以及误诊原因。结果 22例脊柱外SPB 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较清,边缘见弧形压迹,骨皮质变薄、中断,无硬化边或钙化;11例病灶可见骨嵴从边缘向中心延伸;1例见不规则骨膜反应,其余病灶未见明显骨膜反应。MRI显示14例病灶呈稍短T1、稍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肿瘤局部突破骨皮质向外侵犯,呈"伪足征";2例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无瘤周骨髓水肿。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报告误诊,其中误诊为淋巴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结论脊柱外SPB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其MRI信号特点在SP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仍需与骨淋巴瘤、单发转移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浆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误诊
下载PDF
双能量CT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检测中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赖婵 刘壮盛 +2 位作者 陈相猛 龙晚生 梁克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3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量CT与病理诊断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检测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关节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各项临床检查确诊,54例患者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作为观察组;78例诊断为其他类型关...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量CT与病理诊断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检测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关节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各项临床检查确诊,54例患者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作为观察组;78例诊断为其他类型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并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液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分析双能量CT与病理诊断对尿酸盐沉积检测的一致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尿酸、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ECT扫描发现阳性患者52例,阴性患者80例。DECT对尿酸盐沉积检测的敏感度为90.74%(49/54),特异度为(75/78),阳性预测值为94.23%(49/52),阴性预测值为93.75%(75/80)。DECT扫描132例患者,共发现52例患者413个关节存在尿酸盐沉积,其中膝关节151处,足部及踝关节208处、肘关节2处、手部及腕关节52处。尿酸盐结晶形态多不规则,部分呈点状者。132例患者中,DECT与综合检查结果对尿酸盐沉积检测完全符合者共124例,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13(P<0.01)。结论:双能量CT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沉积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盐沉积 双能量CT
下载PDF
结合MRF能量和模糊速度的乳腺癌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宝 陈业航 +3 位作者 刘壮盛 李智 宋嵘 龙晚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8-1199,共12页
乳腺癌灶的精确分割是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前提.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图像中,乳腺癌灶具有对比度低、边界模糊及亮度不均匀等特点,传统的活动轮廓模型方... 乳腺癌灶的精确分割是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前提.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图像中,乳腺癌灶具有对比度低、边界模糊及亮度不均匀等特点,传统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很难取得准确的分割结果.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马尔科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能量和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的半自动分割方法来完成乳腺癌灶的分割,相对于专业医生的手动分割,本文方法具有速度快、可重复性高和分割结果相对客观等优点.首先,计算乳腺DCE-MRI图像的MRF能量,以增强目标区域与周围背景的差异.其次,在能量图中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后验概率,建立基于后验概率驱动的活动轮廓模型区域项.最后,结合Gabor纹理特征、DCE-MRI时域特征和灰度特征构建模糊速度函数,将其引入到活动轮廓模型中作为边缘检测项.在乳腺癌灶边界处,该速度函数趋向于零,活动轮廓曲线停止演变,完成对乳腺癌灶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乳腺癌灶在DCE-MRI图像中的准确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 活动轮廓模型 模糊聚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进展期胃癌HER2表达状态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列彬 龙晚生 +6 位作者 陈钦贤 薛慧敏 黄文斯 李月月 兰勇 刘壮盛 李青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进展期胃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到灌注参数。对H...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进展期胃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到灌注参数。对HER2表达阳性及阴性组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估模型的价值。结果HER2表达阳性及阴性组胃癌的BF、BV及Tmax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Tmax值为评估胃癌HER2表达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评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95%CI:0.786~0.942),诊断阈值为0.5958,当阈值≥0.5958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5.2%。结论CT灌注参数BV和Tmax值对于评估胃癌HER2表达状态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的乳腺癌LVI状态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宝 李昌林 +1 位作者 李智 刘壮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前LVI状态预测问题,提出了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后验概率和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来完成乳腺癌DCE-MRI图像分割.通过在小波域下构建基于后验概率的活动轮廓模...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前LVI状态预测问题,提出了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后验概率和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来完成乳腺癌DCE-MRI图像分割.通过在小波域下构建基于后验概率的活动轮廓模型的区域项,同时利用模糊速度函数构建活动轮廓模型的边界项,可以提高乳腺癌病灶分割的准确性.其次,提取形态、灰度、纹理等图像特征,利用集成分类器随机森林方法构造LVI状态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对乳腺癌患者LVI状态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MRI 乳腺癌 活动轮廓模型 影像组学 图像分割 图像分类
下载PDF
MRI纹理特征分析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脉管浸润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壮盛 李昌林 +6 位作者 衣利磊 李智 陈业航 李荣岗 罗学毛 龙晚生 冯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7-1642,共6页
目的评估MRI纹理特征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将204例接受MR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IBC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LVI阳性亚组30例、阴性亚组50例)、内部验证组66例(LVI阳性亚组21例、阴性亚组45例)和外部验证组58例(LV... 目的评估MRI纹理特征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将204例接受MR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IBC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LVI阳性亚组30例、阴性亚组50例)、内部验证组66例(LVI阳性亚组21例、阴性亚组45例)和外部验证组58例(LVI阳性亚组20例、阴性亚组38例)。自临床及常规MRI征象中筛选LVI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主观MRI征象模型。对MRI所示病灶进行分割、纹理特征提取和筛选,构建纹理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瘤周水肿类型(OR=3.82)和MRI腋窝淋巴结状态(OR=7.63)是LVI的独立危险因素。自4300个纹理特征中筛选出GLRLM_LRHGE_1_0.67_Equal_32、GLRLM_GLV_1_0.67_Equal_32和GLRLM_GLV_1_0.67_Equal_64共3个有效特征构建纹理模型。内、外部验证组中,纹理特征模型诊断LVI的准确率分别为86.36%和79.31%、敏感度为66.67%和60.00%、特异度为95.56%和89.47%、AUC为0.86和0.84,诊断效能均高于主观MRI征象模型(P均=0.04)。结论根据MRI纹理特征可在术前有效预测IBC 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下载PDF
骨原发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衣利磊 刘壮盛 +3 位作者 谢乐 周守国 张家雄 王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骨原发PHE/ES-HE患者的临床、X线、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1.8岁;... 目的:探讨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骨原发PHE/ES-HE患者的临床、X线、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1.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病部位不同程度疼痛,病程3个月~5年。3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31个骨骼病灶。1例病变位于右髂骨,5例位于右侧下肢。所有病灶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增强有明显强化。3个单发病灶的密度、信号不均,边缘有骨质硬化,相邻骨皮质中断,周围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病灶内部均见残存骨嵴及囊变,1例可见钙化;28个多发病灶中19个密度、信号均匀,15个可见硬化边,内部均无骨嵴、囊变或钙化。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2例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例误诊为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误诊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理标本镜下可见增生的卵圆形或圆形的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未见血管腔隙形成,仅1例可见少量胞质内空泡形成,间质内多见散在炎症细胞,免疫组化检查:FLi-1(+),CD31部分(+),FⅧα部分(+),AE1/AE3部分(+),CD34(-)。结论:骨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虽具有一定特征,但术前影像学检查易误诊,需与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等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假肌源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结合MRF能量和DCE-MRI时域特征的乳腺癌灶分割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皓阳 冯宝 +2 位作者 齐菲菲 刘壮盛 龙晚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7-208,共12页
针对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中乳腺癌灶对比度低、边界模糊且亮度不均匀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时域特征的混合活动轮廓模型。首先,基于模糊C均方聚类算法以图像的时域变化特征和亮度构建特征向量,构... 针对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中乳腺癌灶对比度低、边界模糊且亮度不均匀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时域特征的混合活动轮廓模型。首先,基于模糊C均方聚类算法以图像的时域变化特征和亮度构建特征向量,构建模糊速度函数作为活动轮廓模型的边缘探测函数。其次,计算图像的隐马尔科夫场能量,以增强乳腺癌病灶与其他组织的差异。最后,以图中每个像素及其邻近像素的马尔科夫场能量为特征,利用k最近邻算法构建活动轮廓模型的区域项。轮廓曲线在病灶边界上时,区域项及边缘项最小,活动轮廓曲线停止演变,完成对乳腺癌灶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和时域特征均能增强癌灶与其他组织的对比度,使所提方法的分割结果较其他活动轮廓模型更接近医生手工分割结果,对实现精确分割乳腺癌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磁共振影像 隐马尔科夫模型 模糊聚类 医学影像处理
下载PDF
MRI敷霜征鉴别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价值及其病理组织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婵 刘壮盛 +4 位作者 李儒琼 梁克明 龙晚生 李海成 聂中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目的】探讨MRI敷霜征鉴别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价值,并分析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9月我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54例最大径线≤2 cm的乳腺小肿块患者资料(恶性291例,良性263例)。将患者的临床和MR特... 【目的】探讨MRI敷霜征鉴别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价值,并分析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9月我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54例最大径线≤2 cm的乳腺小肿块患者资料(恶性291例,良性263例)。将患者的临床和MR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两个诊断模型(模型1包含敷霜征,模型2不包含敷霜征)。采用ROC曲线评估两个模型的诊断效能。观察所有小肿块瘤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分析敷霜征的病理学基础。【结果】恶性组199例(68.4%)、良性组25例(9.5%)出现敷霜征,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灶径线、边缘、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敷霜征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估计值分别为1.065、4.515、2.811、0.013、3.487和13.894,OR 95%CI分别为(1.034,1.097)、(2.368,8.608)、(1.954,4.045)、(0.004,0.049)、(2.087,5.826)和(7.026,27.477)。模型1(包含敷霜征)对乳腺小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模型2(不包含敷霜征)(AUC:0.938 vs.0.897,P<0.05)。病理组织学分析显示敷霜征与瘤周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生相关。【结论】MRI敷霜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鉴别诊断,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可能为瘤周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敷霜征 乳腺小肿块 良恶性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超声定向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乳腺良性乳头状病变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2
15
作者 M.J.Kim E.K.Kim +4 位作者 J.Y.Kwak E.J.Son B.W.Park S.I.Kim 刘壮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A06期509-509,共1页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超声定向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US-guided directional vacuum-assisted removal,US-DVAR)诊断乳腺良性乳头状病变的准确性。
关键词 乳头状病变 超声检查 乳腺活组织检查 真空辅助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的脑卒中图像预测方法
16
作者 李昌林 李智 +5 位作者 冯宝 陈业航 刘壮盛 张绍荣 罗学毛 龙晚生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测问题,提出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的方法。首先提出基于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对梗死病灶区分割。然后提取形态学、一阶统计和纹理特征,接着用LASSO方法来特征选择。最后采用距离加权KNN...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测问题,提出活动轮廓模型和影像组学的方法。首先提出基于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对梗死病灶区分割。然后提取形态学、一阶统计和纹理特征,接着用LASSO方法来特征选择。最后采用距离加权KNN方法构建分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分割算法获得的结果接近金标准,分类算法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图像预测 活动轮廓模型 影像组学 图像分割 分类预测建模
下载PDF
探讨双源高分辨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雁秀 黎冠东 +1 位作者 李伟 刘壮盛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比较双源高分辨螺旋CT及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使用双源高分辨螺旋CT和彩超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不同部位的血管斑块检出情况及颈动脉斑... 目的比较双源高分辨螺旋CT及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使用双源高分辨螺旋CT和彩超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不同部位的血管斑块检出情况及颈动脉斑块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源高分辨螺旋CT和彩超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分析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但双源高分辨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血管及颈外动脉血管的斑块的检出数量显著高于彩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P=0.0001;χ^(2)=18.73,P=0)。同时双源高分辨螺旋CT对软斑及溃疡斑的检出数量也显著高于彩超组(χ~2=9.16,P=0.0025;χ^(2)=9.48,P=0.0021)。结论双源高分辨螺旋CT及彩超均对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检测具有很好的灵敏性,但是双源高分辨螺旋CT能够对颈内不同部位的血管斑块及斑块的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高分辨螺旋CT 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MRI筋膜尾征诊断结节性筋膜炎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壮盛 黄云海 +4 位作者 王建明 梁启堂 罗学毛 李卓永 龙晚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MRI筋膜尾征对结节性筋膜炎(N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软组织NF及53例以纤维成分为主的非NF软组织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MR图像上筋膜尾征出现概率,绘制ROC曲... 目的探讨MRI筋膜尾征对结节性筋膜炎(N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软组织NF及53例以纤维成分为主的非NF软组织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MR图像上筋膜尾征出现概率,绘制ROC曲线,计算筋膜尾征对NF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采用Pearsonz。独立性检验分析筋膜尾征与N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17例(89.5%)出现筋膜尾征,对照组6例(11.3%)出现筋膜尾征。MRI筋膜尾征对NF诊断的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88.7%,Youden指数0.7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筋膜尾征与NF之间存在较好的关联性(χ^2=39.294,P〈0.05,r=0.594)。结论筋膜尾征对软组织NF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仍需与部分具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磁共振成像 筋膜尾征
原文传递
酪氨酸酶-黑色素报告基因系统在HepG2细胞表达的MRI实验研究
19
作者 刘壮盛 龙晚生 +3 位作者 李卓永 梁碧玲 钟镜联 元建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酶-黑色素系统作为MR报告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将pc DNA3.0空白质粒和不同数量的pc DNA3.0-tyr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p G2细胞,培养72 h后行MRI T1WI序列扫描,测量各组细胞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最高组细胞分为不同细胞数量组... 目的探讨酪氨酸酶-黑色素系统作为MR报告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将pc DNA3.0空白质粒和不同数量的pc DNA3.0-tyr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p G2细胞,培养72 h后行MRI T1WI序列扫描,测量各组细胞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最高组细胞分为不同细胞数量组,行MRI T1WI扫描并测量其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信号强度差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酪氨酸酶mRNA的转录水平,Masson-Fontana浸银法及电镜检查验证细胞内黑色素的合成。结果阴性对照组细胞的MRI T1WI信号强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细胞的信号强度随转染质粒量的增多而增高(F=801.024,P<0.05)。信号强度最高组细胞随细胞数量的减少,细胞团信号逐渐减弱(F=743.876,P<0.05),当细胞数量约为14000个时仅见微弱信号,当减少到约6000个时,接近背景信号。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到实验组细胞内大量的酪氨酸酶基因c DNA片段,Masson-Fontana染色、电镜检查均检测到实验组细胞内黑色素的表达。结论酪氨酸酶-黑色素系统可以作为MR报告基因反映体外细胞的基因转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学 报告基因 磁共振成像 酪氨酸酶 黑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