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丘潜山油藏裂缝预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大听 张淑娟 童亨茂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4,共6页
根据野外地质模拟调查和油藏动态、静态资料分析 ,建立了任丘中元古界潜山油藏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 ,应用有限元法 ,对任丘潜山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对潜山裂缝分布作了定量预测 ,并通过大量的动态资料分析 ,... 根据野外地质模拟调查和油藏动态、静态资料分析 ,建立了任丘中元古界潜山油藏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 ,应用有限元法 ,对任丘潜山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对潜山裂缝分布作了定量预测 ,并通过大量的动态资料分析 ,证实了裂缝预测结果是较为可靠的。此外还预测了受裂缝控制的有利剩余油分布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潜山油藏 裂缝预测 数值模拟 应力场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任丘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大听 张淑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6-47,共2页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述 ,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类型 ,提出了潜山油藏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挖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潜山油藏 剩余油分布 研究 任丘油田
下载PDF
冀中坳陷赵县背斜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大听 张淑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赵县青斜是冀中地区新近发现的含油构造,其构植面积70km2,探明原油地质储量1300×104t。在滚动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应用油藏综合描述技术,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砂体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分析了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赵县青斜是冀中地区新近发现的含油构造,其构植面积70km2,探明原油地质储量1300×104t。在滚动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应用油藏综合描述技术,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砂体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分析了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指出了赵县背斜发育有构造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3种类型,并建立了成藏模式。该成果对于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对于赵县背斜的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类型 成藏模式 流动勘探 圈闭
下载PDF
潜山油藏内幕隔层及断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淑娟 刘大听 罗永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4,共5页
潜山内幕的隔层和断层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 ,确定出了隔层的划分标准 ,定量的将研究区内隔层划分为四类 ,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隔层在油藏开发动态上的反映 ,研究了隔层和剩... 潜山内幕的隔层和断层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 ,确定出了隔层的划分标准 ,定量的将研究区内隔层划分为四类 ,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隔层在油藏开发动态上的反映 ,研究了隔层和剩余油分布的关系。根据断层和潜山内幕隔层的空间组合关系 ,将剩余油分布模型划分为三大类六亚类 ,最后预测出潜山内部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块和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碳酸盐岩 相对隔层 内幕断层 剩余油 任丘油田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构造式样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继春 彭仕宓 +1 位作者 刘大听 张淑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描述了高尚堡地区继承性披覆背斜的发育背景、构造组合式样、断裂组系特征及其结构形式 ,分析了不同规模断层在控制圈闭形成与分布、圈闭的有效侧向封堵性及其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疏导分配作用。进而揭示了高尚堡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油... 描述了高尚堡地区继承性披覆背斜的发育背景、构造组合式样、断裂组系特征及其结构形式 ,分析了不同规模断层在控制圈闭形成与分布、圈闭的有效侧向封堵性及其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疏导分配作用。进而揭示了高尚堡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类型 ,明确指出了影响该区油气分布的 3个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组合式样 油气分布 控制因素 高尚堡油田
下载PDF
砾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以雁107断块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洪光 刘大听 +2 位作者 毛琼 王建瑞 杨延辉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应用测井、井壁取心和地震叠前信息AVO反演等技术,精细研究砾岩油藏裂缝发育情况。并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裸眼测井解释资料,描述砾岩体的分布和隔夹层的变化,重塑了油藏模型。研究成果认为,雁107断块为块状底水砾岩油藏,在此认... 应用测井、井壁取心和地震叠前信息AVO反演等技术,精细研究砾岩油藏裂缝发育情况。并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裸眼测井解释资料,描述砾岩体的分布和隔夹层的变化,重塑了油藏模型。研究成果认为,雁107断块为块状底水砾岩油藏,在此认识基础上实施了注水方式的调整,取得了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裂缝 隔夹层
下载PDF
相控建模技术在阿南油田阿11断块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7
作者 张淑娟 邵龙义 +3 位作者 宋杰 刘大听 陈国胜 任春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61,共7页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阿11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工作的思路,分步建立...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阿11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工作的思路,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通过油气储集层相控与非相控物性参数模拟结果的对比,认为相控属性模型对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更为合理,使Petrel地质建模与Eclipse数值模拟一体化无缝链接,依据模拟结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油藏采收率。阿南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相控建模技术可较好地解决沉积微相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的储集层物性参数的模拟,为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南油田 沉积微相 相控建模 属性模型 变差函数
下载PDF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油田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微相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淑娟 罗永胜 刘大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1-239,共9页
留楚油田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南部留楚构造带善旺断鼻,是古近纪东营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期。通过对岩心描述、小层对比与划分、单砂体沉积微相描述及测井相的综合分析,总结了留楚油田河流相砂体的主要相标志,分析认为... 留楚油田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南部留楚构造带善旺断鼻,是古近纪东营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期。通过对岩心描述、小层对比与划分、单砂体沉积微相描述及测井相的综合分析,总结了留楚油田河流相砂体的主要相标志,分析认为东二段、东三段沉积时期留楚地区以低弯度曲流河沉积为主,并将主力含油单砂体所在地层划分了河道、堤岸和河漫3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泛滥平原6个沉积微相;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指出沉积微相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探讨了不同微相砂体的渗流特征;认为应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空间展布和层内非均质性特征,进行油藏注采关系调整和确定目标潜力区,为制订合理的油气田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为同类油藏的研究与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留楚油田 沉积微相 含油单砂体 渗流特征
下载PDF
扇中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寇实 刘大听 +2 位作者 侯翠芬 王威 栾爱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取心井的岩性、电性、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粒度和化石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阿11断块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共划分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水道侧翼4种微相,其中辫状水道微相在该地区各砂体中最为发育。结合测井水淹层判断... 在取心井的岩性、电性、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粒度和化石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阿11断块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共划分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水道侧翼4种微相,其中辫状水道微相在该地区各砂体中最为发育。结合测井水淹层判断方法和油藏开发动态数据,总结不同微相的水淹层特征和开发特征,揭示不同沉积微相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指出有利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水道砂体最先水淹,水道前缘砂体次之水淹,扇中水道间及水道边部砂体不易水淹;沿辫状水道主流线方向注水受效好,单井日产量和累计产量高,剩余储量较少,而水道边部注水受效较差,累计产量低,含水相对低,水道前缘离注水井距离远、注水受效差。因此,辫状水道边部、水道前缘、水道间砂体为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中亚相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水淹层 剩余油
下载PDF
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方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淑娟 刘大听 杨玉祥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50-54,共5页
为了提高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开展了地质、测井、物探、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 为了提高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开展了地质、测井、物探、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的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有六大类九个亚类,指出受内幕构造和裂缝网络控制的剩余油是今后挖潜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 潜山油藏 碳酸盐岩 内幕隔层 裂缝网络 剩余油分布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