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
1
作者 刘天养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第9期12-12,共1页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现状(一)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知识的展示主要以教师板书或是课件的方式呈现,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课堂的活跃、效率...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现状(一)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知识的展示主要以教师板书或是课件的方式呈现,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课堂的活跃、效率无法得到保障。在知识的巩固学习上,教师往往布置大量书面及背诵作业,让学生在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记忆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学生不能在课堂上理解的问题,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完成课后任务,这种方法无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真正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课堂 教学实践 高中 传统教学模式 翻转 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2
作者 刘天养 《天津教育》 2021年第34期93-94,共2页
本文主要以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通过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立足于实际生活,缩短教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学习有用数学,注重实践应用几个方面探讨... 本文主要以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通过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立足于实际生活,缩短教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学习有用数学,注重实践应用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进而推动新课改进程,增强数学教学效率,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相关策略
下载PDF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3
作者 刘天养 《福建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67-68,共2页
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时刻掌握更好与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期间,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 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时刻掌握更好与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期间,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思维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培养 措施研究
下载PDF
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四步走”
4
作者 刘天养 《教育艺术》 2020年第10期76-77,共2页
随着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推进,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直观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解决... 随着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推进,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从直观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对其日后学习、成长、生活奠定基础,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对小数简单加减法的教学探究
5
作者 刘天养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4年第1期57-57,共1页
小数的简单加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导入法;重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互动学习,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 小数的简单加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导入法;重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互动学习,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数加减 情境
下载PDF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6
作者 刘天养 《广西教育》 2014年第25期106-106,共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辨析,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辨别、学会提炼,从而实现学习突破,使乐思、巧思、善思成为学习的主旋律,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生 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