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觉(短篇小说)
1
作者 刘奇叶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5期72-76,共5页
女人爱到深处,便会有灵肉合一的冲动。美子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她就结了婚,美子嫁的男人是她的初恋,叫帆。美子芳龄25岁,在一家县级市媒体做要闻版块的编辑。
关键词 短篇小说 错觉 大学毕业 县级市
下载PDF
上将杨得志与他的故土情结
2
作者 刘奇叶 《湘潮》 2021年第6期36-37,共2页
1911年1月,杨得志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乡三望冲(今属株洲县)一个穷苦的雇农家庭。1928年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人民奋斗终身的革命征程。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抢渡大渡河、大战平型关、角逐清风店... 1911年1月,杨得志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乡三望冲(今属株洲县)一个穷苦的雇农家庭。1928年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人民奋斗终身的革命征程。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抢渡大渡河、大战平型关、角逐清风店、围攻新安保,在抗美援朝和保卫边疆的战斗中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戎马一生,铁骨铮铮,却有一颗爱党爱民的温软之心。他和故乡人民水乳交融的动人故事以及浓浓的故土情结,在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中,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故土情结 奋斗终身 杨得志 能征善战 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 口口相传
下载PDF
杨得志巧计活捉“野骡子”
3
作者 刘奇叶 《湘潮》 2019年第10期61-61,共1页
在陕甘宁地区,流传着杨得志将军奇袭国民党骑军旅,活捉"野骡子"旅长冶成章的故事。193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25岁的杨得志就当上了红一方面军第二师师长。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相继发起东征、西征战役。... 在陕甘宁地区,流传着杨得志将军奇袭国民党骑军旅,活捉"野骡子"旅长冶成章的故事。193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25岁的杨得志就当上了红一方面军第二师师长。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相继发起东征、西征战役。杨得志所带的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正是西征的主力。1936年5月28日,杨得志带领的红二师向曲子方向前进。国民党当局急调马鸿宾部三十五师一〇三旅、一〇五旅于元城、庆阳、曲子一线堵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骡子 红一方面军 西征战役 革命根据地 中共中央 国民党 陕甘宁 主力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秉承的湖南人文精神探讨——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4
作者 刘奇叶 《文化产业导刊》 2018年第2期68-74,共7页
当下,人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抱有足够的爱与情感,但传统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承认与尊重。同样,人们以“传统”的名义赋予这些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机遇,它们从普通乡村中脱颖而出,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一样的乡村群体。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湖南省 人文精神 保护利用 株洲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护和利用 乡村
下载PDF
不可言喻(短篇小说)
5
作者 刘奇叶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21期87-93,共7页
今年入夏以来,碰上鬼天,遇上X年一遇的高温大旱,广大群众经历着严重的干旱和用水荒。本来这次下乡抗旱没有他,忽而昨天,头儿找他谈话:“柳万,这次下乡抗旱让你去。”
关键词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短篇小说
下载PDF
金威啤酒你靠什么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6
作者 刘奇叶 《特区与港澳经济》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啤酒工业 中国 金威啤酒 品味独特 科学领导者
下载PDF
论故事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7
作者 刘奇叶 《艺海》 2018年第11期143-144,共2页
故事文学产生、发展历史悠久,包括领域广阔,反映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繁多。它是人民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需要。以民间故事为例。几十年来,湖南省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以多种形式深入乡野山村、田间地头采风创作,默默地搜集整理民间故事... 故事文学产生、发展历史悠久,包括领域广阔,反映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繁多。它是人民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需要。以民间故事为例。几十年来,湖南省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以多种形式深入乡野山村、田间地头采风创作,默默地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故事文学创作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要繁荣故事文学创作,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的艺术规律,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保持文化自觉与自信,进一步推进故事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文学 继承 发展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浅谈鲁迅小说的创作艺术
8
作者 刘奇叶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6-79,共4页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创作艺术
下载PDF
新时期提高民主党派监督的实效和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张献礼 刘奇叶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民主党派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在自身建设、社会服务、参政议政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提高民主党派监督的实效和积极性,以... 民主党派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在自身建设、社会服务、参政议政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提高民主党派监督的实效和积极性,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推进民主党派的进一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监督 实效性 积极性 思考
下载PDF
父女仨
10
作者 刘奇叶 《十几岁》 2023年第9期90-96,共7页
山乡村四面是山,绵延数十里。守护这片山的护林员名叫高岳灿。高岳灿有两个女儿,一个亲生女儿叫逸秀,还有一个养女叫小玥。这天一大早,逸秀约好小玥一起去学校,查看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否到来。因为乡村交通不便,方圆十几公里的信件都是先... 山乡村四面是山,绵延数十里。守护这片山的护林员名叫高岳灿。高岳灿有两个女儿,一个亲生女儿叫逸秀,还有一个养女叫小玥。这天一大早,逸秀约好小玥一起去学校,查看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否到来。因为乡村交通不便,方圆十几公里的信件都是先送到这所学校,再由学生带回村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录取通知书 亲生女儿 护林员 逸秀 乡村
原文传递
树人
11
作者 刘奇叶 《十几岁》 2023年第27期93-96,共4页
小虎是卞家的独苗。小虎妈妈十分疼爱他,把他当作小皇帝一般。小虎爸爸是某机关里的一名普通干部,性格随和。有空闲时,他也带着小虎在小区里与邻里孩子玩游戏。小孩们都亲昵地叫他“卞叔”。小虎家除了卡叔那点工资外,还有小虎妈妈在小... 小虎是卞家的独苗。小虎妈妈十分疼爱他,把他当作小皇帝一般。小虎爸爸是某机关里的一名普通干部,性格随和。有空闲时,他也带着小虎在小区里与邻里孩子玩游戏。小孩们都亲昵地叫他“卞叔”。小虎家除了卡叔那点工资外,还有小虎妈妈在小区开超市的收入。小虎打小是个幸福的孩子,在母爱的呵护中渐渐长大,性格也变得越发顽劣调皮。卞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人 玩游戏 性格 小区
原文传递
老毕和小赵
12
作者 刘奇叶 《十几岁》 2023年第20期51-52,共2页
老毕与小赵是一对好邻居。老毕是个懂得人情世故的老头,待邻里和蔼可亲,只是脾气有点倔。去年,老毕刚从一家企业退休。小赵才参加工作几年,也是个热心的年轻小伙。故而,老毕与小赵合得来,两人的关系也一直处得十分融洽。没事的时候,他... 老毕与小赵是一对好邻居。老毕是个懂得人情世故的老头,待邻里和蔼可亲,只是脾气有点倔。去年,老毕刚从一家企业退休。小赵才参加工作几年,也是个热心的年轻小伙。故而,老毕与小赵合得来,两人的关系也一直处得十分融洽。没事的时候,他们经常一起下棋、玩牌。一天,老毕的老伴突发重疾,老毕把她送去市中心医院的时候,床位都满了。没有床位,就无法办理住院手续,老伴的病就得不到有效治疗。这一下,老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世故 人的关系 市中心
原文传递
四个汉字让我赢得了爱情
13
作者 刘奇叶 《江门文艺》 2011年第5期34-34,共1页
我自己也没想到,我是用四个汉字赢得了爱情,这四个字就是"趋之若鹜"这个成语。直到现在,我的妻子如碰上跟我吵嘴时,总会气嘟嘟地骂上一句:"当初如果不是‘趋之若鹜’这四个字帮上你的忙,哪怕我就是瞎子乱摸,也不会撞到... 我自己也没想到,我是用四个汉字赢得了爱情,这四个字就是"趋之若鹜"这个成语。直到现在,我的妻子如碰上跟我吵嘴时,总会气嘟嘟地骂上一句:"当初如果不是‘趋之若鹜’这四个字帮上你的忙,哪怕我就是瞎子乱摸,也不会撞到你的头上。"说实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自己 告诉我 就这样 好奇心理 九十年代 邮寄稿件 有钱人家 一支笔 飘柔 塘村
原文传递
官僚主义猛于虎
14
作者 刘奇叶 《吐鲁番》 2011年第4期54-55,共2页
官僚主义猛于虎。这不是一句骇人之言,也非我一时冲动之语,而是本人零距离接近官场,感受官僚主义发自肺腑之感,更是黎民百姓对官僚主义愤慨已久的一声喟叹!什么是官僚主义?翻阅《辞海》,对官僚主义的释义如下:"指脱离群众、脱离实... 官僚主义猛于虎。这不是一句骇人之言,也非我一时冲动之语,而是本人零距离接近官场,感受官僚主义发自肺腑之感,更是黎民百姓对官僚主义愤慨已久的一声喟叹!什么是官僚主义?翻阅《辞海》,对官僚主义的释义如下:"指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主义 领导干部 零距离 领导作风 脱离群众 脱离实际 人民群众 释义 官场 政治家
原文传递
情人是朵雨做的云
15
作者 刘奇叶 《吐鲁番》 2011年第3期70-73,共4页
红的外表一点也不抽象,人很丰腴性感,说她抽象是因为她脑袋里那些奇奇怪怪的玩艺儿。红曾几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自己一辈子不嫁人。凡是听她如是说的人没有一个不哈哈大笑的,男人们都一致声称:她这种人打光棍,简直是厚着脸皮占据地球的一部... 红的外表一点也不抽象,人很丰腴性感,说她抽象是因为她脑袋里那些奇奇怪怪的玩艺儿。红曾几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自己一辈子不嫁人。凡是听她如是说的人没有一个不哈哈大笑的,男人们都一致声称:她这种人打光棍,简直是厚着脸皮占据地球的一部分,以她的容貌气质,最好嫁给海外华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母 海外华侨 男人 玩艺儿 研究生 抽象 玫瑰 脑袋 爱情 周末
原文传递
官瘾
16
作者 刘奇叶 《吐鲁番》 2010年第4期55-56,共2页
王彬过了60岁才当上了一回官——被桥南街的老头老太们推选为老年协会会长。王彬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县供销社。按理说,那时的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用不了多久就会坐上科局长、县处长的宝座。
关键词 大学生 供销社 老年 五十年代 大学毕业生 二十世纪 协会 讲话稿 南街 办事员
原文传递
我不擅长溜须拍马
17
作者 刘奇叶 《吐鲁番》 2010年第2期30-30,共1页
我不擅长溜须拍马,这是我的最大缺陷。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也是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你若不会,纵使你内实才华再高,如未能绕领导左右,领导看不到你,多以为你是庸才,你只能望"拍"兴叹。溜须拍马不要学识,
关键词 领导 嫉妒 写作 庸才 缺陷 最大 学识 言语 能力 朋友
原文传递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18
作者 刘奇叶 《吐鲁番》 2019年第3期4-6,共3页
人生如云,有聚散,有缠绵,有漂泊,还会有梦的光环。可不,总会有一份情.烙印在生命深处无法抹去,哪怕是一次短短的邂逅;总有一种言语,在生命里铮铮有声地回响,哪怕是一个传递回旋的叮咛。就在仲春清明节期间,我跟文友一道去炎陵祭祖祈福途... 人生如云,有聚散,有缠绵,有漂泊,还会有梦的光环。可不,总会有一份情.烙印在生命深处无法抹去,哪怕是一次短短的邂逅;总有一种言语,在生命里铮铮有声地回响,哪怕是一个传递回旋的叮咛。就在仲春清明节期间,我跟文友一道去炎陵祭祖祈福途中,历经了一次奇缘旅行。炎陵(别称歸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千百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以及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牵扯着无数炎黄子孙不远千里甚至漂洋过海前去谒陵祭祖,寻根探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神农氏 精神家园 清明节 华侨华人 炎陵 炎黄子孙 祭祖 寻根
原文传递
从容生活
19
作者 刘奇叶 《吐鲁番》 2013年第1期46-46,共1页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建筑工人,平常吃不太饱,他发现工地附近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如镜,水里游荡着一条条鲫鱼、鲤鱼、罗非鱼,这些鱼似乎是无主的。建筑工人偷偷地捕了几条鱼,拿回工地来煮,煮开后,散发的不是鱼味,而是一股...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建筑工人,平常吃不太饱,他发现工地附近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如镜,水里游荡着一条条鲫鱼、鲤鱼、罗非鱼,这些鱼似乎是无主的。建筑工人偷偷地捕了几条鱼,拿回工地来煮,煮开后,散发的不是鱼味,而是一股塑胶味。工头看了训斥他,说,河的周边簇拥着很多鞋厂,早把河水污染了,河里的鱼早已变成了塑胶鱼。当所有的食物让人不放心时,许多人选择了“独善其身”。在我们身边的阳台、天台上,悄然出现了盆栽菜、天台菜园,城里人当起了农夫。然而,这抵抗是消极的,自己可以种菜,自己能养鱼么?自己能养猪么?能养鸡鸭鹅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河水污染 建筑工人 鲫鱼 罗非鱼 工地 塑胶 天台
原文传递
巧计捉放“野骡子”
20
作者 刘奇叶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21年第7期24-25,共2页
在陕甘宁地区,流传着杨得志将军奇袭国民党骑兵旅,活捉“野骡子”旅长冶成章的故事。193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25岁的杨得志就当上了红一方面军第二师师长。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相继发起东征、西征战役。杨得志所... 在陕甘宁地区,流传着杨得志将军奇袭国民党骑兵旅,活捉“野骡子”旅长冶成章的故事。193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25岁的杨得志就当上了红一方面军第二师师长。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相继发起东征、西征战役。杨得志所带的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正是西征的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一方面军 西征战役 杨得志 红军主力 陕甘宁地区 骑兵旅 陕甘革命根据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