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精补血方干预运动性疲劳组方配伍合理性及作用机制探索
1
作者 王莉 刘妍如 +2 位作者 周宁 余莎 熊恬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2-93,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索生精补血方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组方配伍合理性,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生精补血方抗运动性疲劳的组方合理性为切入点,首先从中药成分数据库中筛选生精补血方有效活性成分,并找到对应的治疗靶点。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索生精补血方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组方配伍合理性,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生精补血方抗运动性疲劳的组方合理性为切入点,首先从中药成分数据库中筛选生精补血方有效活性成分,并找到对应的治疗靶点。然后与从疾病数据库中提取的疾病靶点进行共有靶点交集分析,建立“组方药材-活性成分-运动性疲劳-靶点”关联靶点集合,进一步将关联靶点集合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进一步采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生精补血方和“君臣佐使”组方的“组方药材-活性成分-运动性疲劳-靶点”关联网络,筛选其中的关键成分、靶点。最后对筛选的关键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与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完成整方和组方的作用机制预测及配伍合理性评价。结果从各中药成分数据库中收集得到122个成分,符合ADME药动学参数标准的活性成分37个,关联靶点417个。从疾病数据库及GEO数据库中得到与运动性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的靶点1894个。对上述成分和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靶点45个,经蛋白质互作分析后,构建生精补血方“组方药材-活性成分-运动性疲劳-靶点”关联网络。从关联网络中提取到14个关键成分,27个关键作用靶点。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生精补血方中的“君”“臣”“佐”药在分别作用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的同时,又共同作用于JAK-STAT信号通路以维持骨骼肌功能。结论生精补血方主要通过TNF、IL6、NR3C1、ALB、IL1B等多靶点和PI3K-Akt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途径按照“君、臣、佐、使”配伍规律发挥了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精补血方 运动性疲劳 慢性疲劳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预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任素娟 周瑞 +7 位作者 唐志书 张海潮 刘妍如 胡锦航 宋忠兴 倪健 石丽 王文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9-371,共13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实验探索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TITCH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收集小儿咳喘颗粒处方中麻黄、川贝母、苦杏仁、黄芩等15味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实验探索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TITCH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收集小儿咳喘颗粒处方中麻黄、川贝母、苦杏仁、黄芩等15味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查找儿童支气管肺炎靶点。利用STRING网络平台对共有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及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通路分析,并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和“疾病-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根据网络图的分析结果选取关键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检测小儿咳喘颗粒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的表达,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收集到小儿咳喘颗粒活性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等220个,靶点有TNF、IL-6、IL-1β、VEGFA等439个,疾病靶点350个。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小儿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肺炎主要包括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与TNF信号通路等,主要涉及细胞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转化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小儿咳喘颗粒的关键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与疾病靶点TNF、IL-6、IL-1β、VEGFA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小儿咳喘颗粒给药组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TNF-α、IL-6的含量,同时抑制TNF-α、IL-6、IL-1β以及VEGFA蛋白的表达,初步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的方法,从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角度分析预测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咳喘颗粒 儿童支气管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优势成分导向”策略的甘草抗心悸作用质量标志物的快速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长乐 刘妍如 +4 位作者 唐志书 宋忠兴 常百金 杨兴晶 赵艳婷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670-677,共8页
目的基于“以效论质”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联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蛋白亲和实验,建立快速筛选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和特异性蛋白的方法。方法首先使用UPLC-TOF/MS技术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甘草... 目的基于“以效论质”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联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蛋白亲和实验,建立快速筛选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和特异性蛋白的方法。方法首先使用UPLC-TOF/MS技术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甘草抗心悸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最后通过蛋白亲和实验验证不同产地甘草提取物对关键蛋白的亲和力,筛选出与甘草抗心悸质量相关的特异性蛋白。结果共鉴定出甘草30个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酸等7个核心成分和AKT1、ESR1、MAPK3等6个关键靶点。生物信息富集分析得到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刺甘草查尔酮与关键靶点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主要以氢键为主。蛋白亲和力实验表明,PTGS2蛋白可作为甘草抗心悸质量评价的特异性蛋白,且野生甘草的抗心悸作用强于种植甘草。结论建立了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并筛选出了与甘草抗心悸质量相关的特异性蛋白,为提升其质量控制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甘草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蛋白亲和力
下载PDF
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艳婷 刘妍如 +5 位作者 唐志书 宋忠兴 李珣 赵梦利 常百金 杨兴晶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2期314-325,共12页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盘龙七片的临床研究进行检索,利用网络药理学方...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盘龙七片的临床研究进行检索,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了盘龙七片对膝骨关节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共计1805例受试者。Meta分析中,盘龙七片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总有效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巴氏强直计量学指数(BASMI)评分结果显示,95%置信水平(CL)横线都处于无效线右侧[优势比(OR)>1],且异质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盘龙七片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对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在整体研究中对照组833例出现不良反应22例,其概率为2.64%,治疗组972例出现不良反应14例,概率为1.13%,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小于对照组,表明盘龙七片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KOA时有良好的安全性。通过建立药物-有效成分-重要靶点-关键通路网络,并对其进行了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初步筛选出盘龙七片242个有效成分、624个与盘龙七片交叉作用的靶点,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与KOA相关的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叉头盒O (FoxO)信号通路等,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靶点是环加氧酶2 (PTGS2)、雌激素受体1 (ESR1)、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 (CAS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MAPK1),其对应的重要成分是木犀草素、山柰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及隐丹参酮等。结论:盘龙七片单用治疗及其联合治疗均能有效治疗KOA,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调整吞噬细胞等生理活动来清除软骨组织中的炎症因子、调整成骨细胞的表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盘龙七片 荟萃分析 系统评价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栀子豉汤干预心肌梗死的作用
5
作者 马慷 任美 +4 位作者 任素娟 周瑞 宋忠兴 刘妍如 唐志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52-2759,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究栀子豉汤干预心肌梗死(MI)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根据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筛选栀子豉汤主要成分靶点和心肌梗死相关靶点。利用STRING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究栀子豉汤干预心肌梗死(MI)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根据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筛选栀子豉汤主要成分靶点和心肌梗死相关靶点。利用STRING 11.5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通过MTT法、DAPI染色法、罗丹明123染色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栀子豉汤对H9c2细胞的作用。结果筛选得到栀子豉汤中槲皮素、藏花酸、藏红花素等51种活性成分调控IL10、Akt1、TNF、HIF1A等29个核心靶点,作用机制涉及信号转导过程、刺激反应和蛋白结合等基因功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GE-RAGE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栀子豉汤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槲皮素、青蒿素、黄豆苷和染料木素与Akt1靶点紧密结合。细胞实验证实,栀子豉汤能够恢复H8/R12诱导的H9c2细胞活力,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改善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以及调控p-PI3K/PI3K、p-Akt/Akt、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与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了栀子豉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豉汤 心肌梗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盘龙七片中抗炎镇痛生物碱类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6
作者 何姬 刘妍如 +5 位作者 段金廒 唐志书 宋忠兴 赵艳婷 张德柱 杨国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91-301,352,共12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盘龙七片抗炎镇痛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表征,共表征出17种生物碱成分;根据表征的结果建立UPLC-ESI-MS/MS定量分析方法以用于盘龙七片质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7种生物碱在...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盘龙七片抗炎镇痛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表征,共表征出17种生物碱成分;根据表征的结果建立UPLC-ESI-MS/MS定量分析方法以用于盘龙七片质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7种生物碱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供试品稳定性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6.42%~112.75%,RSD为1.49%~5.59%(n=6)。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盘龙七片中17种生物碱的定量测定,为完善盘龙七片质量控制的潜在新指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七片 生物碱 成分分析 UPLC-Q-TOF-MS/MS UPLC-ESI-MS/MS
下载PDF
正源方抗肝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及实验验证
7
作者 庞夏云 任美 +4 位作者 苏洁 周瑞 刘妍如 宋忠兴 唐志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0期2135-2146,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正源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细胞水平实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文献检索获得正源方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正源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细胞水平实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文献检索获得正源方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疾病数据库收集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运用Venny平台获得正源方与肝纤维化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CytoNCA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关键候选活性成分与核心基因的结合活性。建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LX2活化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正源方活性成分145个及相关靶点1109个,肝纤维化靶点1573个,正源方抗肝纤维化潜在作用靶点415个,拓扑分析得关键靶点61个;PPI网络分析核心靶点为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GO富集分析得到1753个条目,其功能主要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酶结合等有关;KEGG富集分析得到174个条目,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熊果酸等与Akt1、VEGFA、Jun原癌基因(JUN)等靶点结合活性较强;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正源方给药后,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的活化,降低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蛋白表达,且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结论:正源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源方 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实验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妍如 黄荣清 +1 位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35-540,共6页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尤其是天然产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天然产物 高通量筛选 微流控芯片 综述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α-[(二甲基氨基)亚甲基]-β-酮基-2-噻吩丙腈
9
作者 刘妍如 黄荣清 +2 位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黄洪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α-[(二甲基氨基)亚甲基]-β-酮基-2-噻吩丙腈(IDP-3)的含量。采用Phenom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并以不同比例混合的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作梯度淋洗;检测波长为330 nm,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α-[(二甲基氨基)亚甲基]-β-酮基-2-噻吩丙腈(IDP-3)的含量。采用Phenom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并以不同比例混合的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作梯度淋洗;检测波长为330 nm,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IDP-3与其它共存物质能够良好地分离。IDP-3的质量浓度在10.0~1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及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0.01 mg.L-1和0.035 mg.L-1。精密度试验表明,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3%~0.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α[(二甲基氨基)亚甲基]-β-酮基-2-噻吩丙腈 梯度淋洗
下载PDF
川楝子毒性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晶晶 王晓娟 +3 位作者 刘妍如 杨建云 肖炳坤 黄荣清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基于1HNMR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方法,观察给予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后小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变化,并对其毒性机制进行解释。方法给药组灌服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采集血清进行1H NMR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 目的基于1HNMR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方法,观察给予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后小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变化,并对其毒性机制进行解释。方法给药组灌服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采集血清进行1H NMR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小鼠血清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川楝子毒性模型并收集数据后,运用PCA载荷图对磁共振氢谱和相关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和分类。结果 PCA三维得分图中给药组与对照组无明显重叠部分,载荷图中显示最大变异代谢物,生物标志物变化明显,发现小鼠血清中参与能量代谢的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增加,甘氨酸等氨基酸水平明显上升,胆碱水平下降。结论结合小鼠体质量和血清生化指标,显示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1H NMR 川楝子 血清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春华 李晶晶 +5 位作者 刘妍如 杨建云 肖炳坤 黄荣清 张春生 姜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91-194,共4页
对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进行初步的研究。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对大鼠进行抑郁造模;并通过大鼠强迫游泳、悬尾、糖水偏好等行为学实验测试,评价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知,半夏厚朴汤200、500 mg/kg能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 对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进行初步的研究。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对大鼠进行抑郁造模;并通过大鼠强迫游泳、悬尾、糖水偏好等行为学实验测试,评价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知,半夏厚朴汤200、500 mg/kg能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同时也显著提高大鼠糖水偏好率。因此,半夏厚朴汤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厚朴汤 抗抑郁 慢性束缚应激刺激 行为学实验
下载PDF
基于PB-CCD设计的丹参提取工艺的研究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晓春 刘妍如 +3 位作者 黄文静 郭青 王梅 唐志书 《中南药学》 CAS 2015年第12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基于Plackett-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优化丹参水提工艺。方法基于试验优化设计,采用PB-CCD设计对影响提取工艺的7种因素进行优化,采用液质联用色谱法(HPLC-ESI/MS)测定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丹参素钠、丹参酮... 目的基于Plackett-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优化丹参水提工艺。方法基于试验优化设计,采用PB-CCD设计对影响提取工艺的7种因素进行优化,采用液质联用色谱法(HPLC-ESI/MS)测定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丹参素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确定了基于PB-CCD设计的丹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0.5 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100℃,液固比6:1,p H值7.0,提取次数3次,浓缩温度100℃。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丹参素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含量分别为18.91、2.142、0.1935、0.3188 mg·g^(-1)。结论基于PB-CCD设计确定的丹参提取的最佳工艺,模型预测性良好,试验设计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PLACKETT-BURMAN设计 星点设计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川楝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小娟 刘妍如 +3 位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杨雁 黄荣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期281-285,共5页
川楝素(toosendanin)是从楝属植物的根茎及川楝果实(川楝子)中提取的一种三萜化合物。经研究证明其通过影响K+、Ca2+通道活性作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消化系统。近年来研究证明其通过诱导细胞分化及凋亡从而具有抗肿... 川楝素(toosendanin)是从楝属植物的根茎及川楝果实(川楝子)中提取的一种三萜化合物。经研究证明其通过影响K+、Ca2+通道活性作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消化系统。近年来研究证明其通过诱导细胞分化及凋亡从而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川楝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抗肿瘤 细胞色素C 机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正源方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瑞 唐志书 +3 位作者 苏洁 刘妍如 宋忠兴 段金廒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正源方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正源方对HUVEC细胞活力及H_(2)O_(2)诱导下HUVECs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 目的:研究正源方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正源方对HUVEC细胞活力及H_(2)O_(2)诱导下HUVECs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ECs形态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EC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ECs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及磷脂酰肌醇通路(PI3K/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正源方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HUVECs活力降低,改善HUVECs形态,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HUVECs凋亡,显著升高H_(2)O_(2)作用下HUVECs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其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水平(P<0.05~P<0.001)。结论:正源方能保护H_(2)O_(2)诱导下的HUVECs,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源方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磷脂酰肌醇通路
下载PDF
超高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7种木脂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宏博 冯志强 +3 位作者 史鑫波 孙晓春 刘妍如 唐志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5-609,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7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的检测方法。采用ACQUITY UPLC~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PDA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4 m L/min,柱温30℃,进样...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7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的检测方法。采用ACQUITY UPLC~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PDA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4 m L/min,柱温30℃,进样量2μL。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并进行了线性方程、准确度、重复性、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在优化条件下,7种木脂素的出峰时间在5 min内,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105~0.1600μg/m L,定量限为0.1050~0.820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0340%~1.3800%之间,样品加样回收率在95.09%~104.50%范围内。本方法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灵敏度高,适用于北五味子中7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脂素类化合物 同时测定
下载PDF
止咳枇杷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瑞 刘妍如 +6 位作者 许洪波 于金高 王征 张君威 宋忠兴 黄峰 唐志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6,218,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止咳枇杷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根据口服利用度、类药性原则,对止咳枇杷合剂成分进行初步筛选,进一步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止咳枇杷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根据口服利用度、类药性原则,对止咳枇杷合剂成分进行初步筛选,进一步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靶点的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注释对止咳枇杷合剂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预测该复方干预COVID-19的潜在机制,然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对新型冠状病毒3CLpro水解酶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 "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止咳枇杷合剂有34个成分与30个COVID-19疾病相关靶点互作。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止咳枇杷合剂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IL1B、IL6、IL10、白细胞介素8(CXCL8)、JUN等30个重要靶点,参与调控乙型肝炎、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枇杷叶和百部是作用的主要中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柚皮素、芦丁、芹菜素等8个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抗COVID-19的主要活性成分。结论止咳枇杷合剂中的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抗炎、抗病毒复制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多成分干预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止咳枇杷合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玉女煎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雷莉妍 唐志书 +2 位作者 刘妍如 宋忠兴 王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建立玉女煎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0.2%磷酸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建立了玉女煎的HPLC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玉女煎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0.2%磷酸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建立了玉女煎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17个特征峰,其中峰5为5-羟甲基糠醛,峰11为芒果苷,峰12为毛蕊花糖苷,峰13为蜕皮甾酮,峰17为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结论:该方法建立的玉女煎HPLC指纹图谱为其下一步有效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女煎 HPLC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银翘解毒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洪波 刘妍如 +6 位作者 周瑞 于金高 杨宁娟 王梅 黄峰 宋忠兴 唐志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4期512-521,563,共11页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和中药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银翘解毒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方法:借助TCMSP、Pubchem等数据库检索银翘解毒合剂中金银花、连翘、桔梗、荆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淡竹叶和甘草的化学成分。以...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和中药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银翘解毒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方法:借助TCMSP、Pubchem等数据库检索银翘解毒合剂中金银花、连翘、桔梗、荆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淡竹叶和甘草的化学成分。以银翘解毒合剂中成分为配体,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可能作用于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活性成分,进而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银翘解毒合剂中化合物1060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有301个化合物与ACE2具有较好的亲和作用(其中18个化合物优于参照药物洛匹那韦和瑞德西韦),进一步通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参数从中优选出关键活性成分55个。关键成分靶点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080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862个,细胞组成(CC)条目88个,分子功能(MF)条目13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2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与COVID-19感染源类似(病毒感染)的疾病,以及与肺炎和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银翘解毒合剂中具有潜在作用于ACE2蛋白的活性物质,其有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银翘解毒合剂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洪波 唐志书 +4 位作者 刘妍如 周瑞 于金高 宋忠兴 黄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02-2609,共8页
目的: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维血宁合剂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靶点进行叠加分析,... 目的: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维血宁合剂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靶点进行叠加分析,筛选维血宁合剂潜防治COVID⁃19的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维血宁合剂中活性成分与2019⁃nCoV S蛋白、人ACE2蛋白及2019⁃nCoV 3CL水解酶(3CLpro)的作用,预测维血宁合剂潜在的抗2019⁃nCoV成分。结果:从维血宁合剂中共梳理得到326个成分及555个相关靶点,其中101个成分对应的35个靶点与COVID⁃19密切相关;靶点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维血宁合剂主要作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6个成分与S蛋白、ACE2及3CLpro均显示了较好的结合作用,成分类型主要为甾体、脂肪酸和酚类。结论:维血宁合剂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从而对COVID⁃19发挥潜在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维血宁合剂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五味子水提工艺优化及液质联用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梅 刘明明 +5 位作者 梁晨光 史鑫波 白宏博 宋忠兴 刘妍如 唐志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484-1489,共6页
目的:以Plackett-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为基础,通过分析五味子的LC-MS/MS液质联用仪测出的谱图优选五味子的水提工艺。方法: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为指标,以浸泡时间、液固比、溶剂PH值、提取时间、提... 目的:以Plackett-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为基础,通过分析五味子的LC-MS/MS液质联用仪测出的谱图优选五味子的水提工艺。方法: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为指标,以浸泡时间、液固比、溶剂PH值、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及浓缩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PB-CCD优选水提工艺条件并进行含量测定分析。结果:选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5次,溶剂pH值5.0,浓缩温度60℃。结论:PB-CCD优选五味子提取工艺方法简单,可为五味子的提取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CCD实验设计 液质联用 五味子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酯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