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高职大学语文的“文专融合”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南通职业大学
-
出处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8期77-79,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用典与《高职人文》课程改革探索”(2019SJA1512)阶段性成果
南通职业大学2021年校级教改课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研究”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推动高职大学语文的“文专融合”,既是语文学科以自身优势服务于高职各专业学科,同时又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造升级,从而践行新文科建设所提出的“学科交叉”理念,使各学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可通过打造特色教材、渗透实践教育、促进语文教师知识体系多元化、学科与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交流融合等方式,创新优化高职人文教育,形成全学科、全专业的大学语文。
-
关键词
文专融合
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
课程人文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蹈舞”考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南通职业大学
-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唐诗中出现的"蹈舞"一词进行考论,认为其作为宫廷仪节使用,应当始于隋代。此仪节的形成与北方民族的献舞礼俗有关,应系胡舞汉化过程中其舞蹈动作与中原礼乐制度相融合的结果,至唐代则成为正式的宫廷仪节。唐开元以后,"蹈舞"固化为臣下对君主朝贺的仪节。
-
关键词
蹈舞
舞蹈
仪节
胡舞
汉化
隋唐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南通职业大学
-
出处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9期152-153,159,共3页
-
基金
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用典与〈高职人文〉课程改革探索”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SJA1512)
南通职业大学2021年校级教改课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21-YB-14)。
-
文摘
语文和思政同属于社会人文类的学科,具有天然联系。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正与思政教育的目标高度吻合。应以“和而不同”为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将思政目标融入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设定,并在“课程思政”基础上探索“课程人文”“文专融合”的可能性。
-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
课程人文
核心素养
文专融合
-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humanities
core literacy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ise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国工匠”目标下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
-
出处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12期53-55,共3页
-
文摘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大国工匠"目标下,可以通过创新读书节与读书会主题、读者服务、购书模式、网络电子平台、馆员职能等多种途径,追溯"大国工匠"的精神之源,彰显"大国工匠"的个性特色,拓宽"大国工匠"的培养平台,营造"大国工匠"的文化氛围。
-
关键词
“大国工匠”
高职院校图书馆
创新模式
文化氛围
-
分类号
G258.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高职院校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
-
出处
《现代教育》
2018年第2期46-48,共3页
-
文摘
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各领域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如何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应当在知行合一、对外开放等科学理念和方法的指引与保障下,通过增设传统文化课,拓展校园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和实践教育,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等多种途径,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造就大国工匠的"人文化技能"。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大国工匠
人文化技能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积极探索南通高职教育与上海深度接轨
- 6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南通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41-142,共2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用典与高职人文课程改革探索”(2019SJA1512)
南通职业大学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与可为路径”研究成果(18JK05)。
-
文摘
南通高职教育作为南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应市委提出的进一步"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南通教育对接上海"之东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适应城市建设需求。围绕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借上海职教思想之精髓塑南通高职教育之灵魂,制定南通高职教育深度接轨上海的具体规划,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接轨上海
更新理念
敬业教育
南通
-
分类号
G25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罗贯中因何反写魏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前沿》
2007年第12期232-235,共4页
-
文摘
历史上的魏延并未反叛,罗贯中反写魏延原因在于五点迷茫与困惑,即史料的缺乏、主题的需要、创作思路的矛盾、向往游侠精神与维护儒家传统的冲突及不可忍受的"我"的观念,歪打正着使魏延形象耐人寻味。
-
关键词
罗贯中
魏延
反叛
迷茫与困惑
-
分类号
K20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沈佺期诗之悲哀与亮点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7,共2页
-
文摘
在研究初唐宫廷文人的诗和五七言律体诗定型上,沈佺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他的诗充满主体缺失与字面光明以及文化普及作用,当然也有诗情的复活及其光芒四射的篇什,但随后又生而复死。探究其创作流变不无启迪。
-
关键词
沈佺期诗
悲哀
亮点
光芒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洞悉与悲悯——细读杜甫《秋雨叹三首》
- 9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X期163-164,共2页
-
文摘
杜甫写于长安十年的《秋雨叹三首》,起自"秋雨",落笔于"叹",借写长安深秋的淫雨,委婉地讽刺了时事,并抒发对自然、人生、国家黎民的种种忧思,蕴涵了诗人洞察、体恤万物的睿智眼光和脉脉温情,体现了杜诗的悲悯情怀。
-
关键词
秋雨
忧患
讽刺
洞悉
悲悯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班主任要防止适得其反的“好意之举”
- 10
-
-
作者
刘威韵
-
机构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班主任》
2009年第11期18-19,共2页
-
文摘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班主任明明是关心学生,却招来学生的反感;班主任明明是正面引导的举动,却引起学生的叛逆。这提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避免那些适得其反的"好意之举"——费尽心力,却收效甚微,甚至带来负面效应的行为。
-
关键词
班主任
关心学生
正面引导
负面效应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