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焦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新烨 孙经武 +3 位作者 刘振 刘婧玚 董文敬 张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92-96,共5页
细胞死亡在机体发育、内环境稳态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人们对细胞死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目前认为细胞死亡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即坏死(Necrosis);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PCD... 细胞死亡在机体发育、内环境稳态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人们对细胞死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目前认为细胞死亡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即坏死(Necrosis);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PCD可以分为裂解性细胞死亡和非裂解性细胞死亡[1],前者包括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和细胞焦亡(Pyroptosis),这两种死亡使得细胞内含物外漏,引起炎症反应,因此称为炎症性死亡。后者最典型的是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焦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痛风及肿瘤等。近年来发现细胞焦亡及其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过程中,参与MIRI的发生发展。在临床治疗上既要尽早恢复缺血组织的血流,又要减轻或防止再灌注对器官造成的二次损伤。现探讨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及其对MIRI的作用机制及相关通路研究,进一步分析各种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坏死性凋亡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机体发育 内环境稳态 程序性细胞死亡 二次损伤 细胞内含物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心肺复苏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石新烨 孙经武 +4 位作者 王佳森 刘振 刘婧玚 董文敬 张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依达拉奉组,各12只。腹腔麻醉大鼠,给予颈外静脉及尾动脉置管、气管插管、记录Ⅱ导联心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依达拉奉组,各12只。腹腔麻醉大鼠,给予颈外静脉及尾动脉置管、气管插管、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假手术组稳定后放入笼内饲养。其余大鼠以0.3ml/kg的剂量注射10%KCl溶液致心脏骤停,计时5min后给予人工胸外心脏按压,自主循环恢复后生理盐水组及依达拉奉组立即静脉分别给予相同剂量(3mg/kg)的生理盐水、依达拉奉。造模过程中收集每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心率(HR)、收缩压及舒张压。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E染色法观察镜下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依达拉奉组大鼠HR减慢,收缩压及舒张压达正常范围内且平稳(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焦亡通路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焦孔素D(GSDMD)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MIRI起到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是通过控制级联放大炎症反应,同时降低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依达拉奉 IL-1Β IL-6 TNF-α
下载PDF
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振 孙经武 +3 位作者 张宁 刘婧玚 石新烨 董文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6期884-887,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饮食水平逐渐改善,尿酸也逐渐升高,尿酸是嘌呤在人体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由于缺乏尿酸氧化酶(一种负责将尿酸转化为尿囊素的酶),人类暴露在比其他哺乳动物高出50倍的血清尿酸浓度中。最近多项研究表明,尿酸与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饮食水平逐渐改善,尿酸也逐渐升高,尿酸是嘌呤在人体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由于缺乏尿酸氧化酶(一种负责将尿酸转化为尿囊素的酶),人类暴露在比其他哺乳动物高出50倍的血清尿酸浓度中。最近多项研究表明,尿酸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它们之间关系是复杂的,而且还没有完全阐明。现在阐述其二者的相关性,以期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冠心病 心房颤动
下载PDF
RBP4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 孙经武 +2 位作者 张宁 石新烨 刘婧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4期586-589,共4页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脂钙蛋白家族的成员,它是从肝脏和脂肪组织分泌的唯一的视黄醇(维生素A)特异性转运蛋白,在胰岛素敏感性中起决定性作用。尽管RBP4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目前有关RBP4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甚少...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脂钙蛋白家族的成员,它是从肝脏和脂肪组织分泌的唯一的视黄醇(维生素A)特异性转运蛋白,在胰岛素敏感性中起决定性作用。尽管RBP4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目前有关RBP4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甚少,因此深入探究RBP4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对RBP4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冠心病 高血压 心力衰竭
下载PDF
sST2与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振 张宁 +3 位作者 石新烨 刘婧玚 董文敬 孙经武 《中国医院统计》 2021年第6期508-512,51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最新推荐心力衰竭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知网、PubMed数据库中建库以来至2021年1月31日关于血清sST2评估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相关的中英... 目的系统评价最新推荐心力衰竭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知网、PubMed数据库中建库以来至2021年1月31日关于血清sST2评估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文章质量评价。结果sST2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sST2升高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HR:1.79,95%CI:1.44~2.22)、全因死亡(HR:2.24,95%CI:1.60~3.12)、心力衰竭再入院(HR:1.31,95%CI:1.07~1.60)、心血管死亡(HR:2.78,95%CI:2.07~3.73)的风险均高于sST2正常的患者。亚组分析结果显示,sST2对于收缩压水平≥19 kPa(140 mmHg)和收缩压水平<19 kPa(140 mmHg)的终点事件的预测存在差异,且对于收缩压水平<19 kPa(140 mmHg)的终点事件预测性更强。结论sST2升高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2 急性心力衰竭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衰老细胞清除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婧玚 孙经武 +2 位作者 刘振 石新烨 董文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2062-2065,共4页
老龄化是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并因免疫力下降、恢复期较长等原因导致了此类疾病的预后不良;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40%65岁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衰老细胞可以通过促炎和促纤维化分泌蛋白的表达... 老龄化是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并因免疫力下降、恢复期较长等原因导致了此类疾病的预后不良;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40%65岁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衰老细胞可以通过促炎和促纤维化分泌蛋白的表达来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已有研究表明,一些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衰老细胞凋亡,而这些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的化合物被定义为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s)。本文将关注衰老细胞清除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衰老细胞清除剂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冠心病
下载PDF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文敬 孙经武 +3 位作者 张宁 刘振 石新烨 刘婧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2期1767-1771,共5页
秋水仙碱是一种独特、复杂的抗炎剂,几十年来一直用于预防痛风的急性炎症发作。近年来,临床试验已证明其在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力。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内膜下脂蛋白累积引发异常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富含... 秋水仙碱是一种独特、复杂的抗炎剂,几十年来一直用于预防痛风的急性炎症发作。近年来,临床试验已证明其在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力。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内膜下脂蛋白累积引发异常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富含脂质的炎症斑块形成。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活动被认为是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机制。秋水仙碱可通过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而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微管蛋白引发的白细胞运动、胞吐和吞噬作用,中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激活与吞噬,中断白三烯与细胞因子生成,减少微管相关炎症细胞趋化,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趋化、黏附和募集。秋水仙碱对血小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2个方面。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是秋水仙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其中抗炎可能是秋水仙碱发挥治疗效果的核心机制。低剂量、长疗程的秋水仙碱干预方案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实质性好处。本文主要对秋水仙碱作为附加疗法在心包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内再狭窄、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心包炎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支架内再狭窄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