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浩 宋瑞鹏 +5 位作者 王玉强 朱忠培 张杨 陈毅 刘子汭 赵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半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半关节置换组35例和内固定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 目的探讨半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半关节置换组35例和内固定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使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种术式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定性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43.6±6.9)min]、出血量[(59.4±13.2)ml]、住院时间[(10.2±2.1)d]方面均明显少于半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73.9±8.8)min(t=-16.234,P<0.05)、出血量(296.1±19.5)s(t=-60.643,P<0.05)、住院时间(14.9±1.6)d(t=-10.6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5%(15/37)]明显高于半关节置换组[17.1%(6/35),χ^(2)=4.7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关节置换组再手术率[2.9%(1/35)]明显低于内固定组[21.6%(8/37),χ^(2)=5.7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68.6%(24/35)]优于内固定组[40.5%(15/37),χ^(2)=5.6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其他随访时间点,两组髋关节功能具有相似改善效果。结论对于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虽然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半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总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早期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远期功能恢复方面,两者具有相似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对某些患者来说,半关节置换术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微小RNA-151-5p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参与骨折愈合的早期调控过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亮 李金峰 +5 位作者 杨浩 乔志 宋瑞鹏 王卫东 刘子汭 王利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1-5p在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方法建立标准的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模型(郑州大学动物中心),基因芯片分析血浆miRNA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miRNA与靶基因配对,并寻找相关的靶通路。细胞实验验证miR-15...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1-5p在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方法建立标准的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模型(郑州大学动物中心),基因芯片分析血浆miRNA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miRNA与靶基因配对,并寻找相关的靶通路。细胞实验验证miR-151-5p对成骨细胞(大鼠颅骨提取)的影响。最后,再次建立骨折愈合模型,给予miR-151-5p模仿物和抑制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主要蛋白的表达。正态分布数据应用student-t检验,miRNA数据应用Benjamini&Hochberg方法进行比对。结果在大鼠骨折模型血浆结果显示miR-151-5p在骨折愈合7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比7 d为58.16±8.17比201.40±7.23,F=25.09,P<0.01),GSE93083数据集中骨折患者miRNA-151-5p表达量较健康组明显升高(骨折患者比健康人为12.25±0.17比12.00±0.19,t=2.446,P<0.0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1-5p的靶基因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以及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文献分析富集结果提示,miR-151-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实验提示miR-151-5p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值活性,并抑制成骨细胞TGF-β通路表达。骨折愈合模型中,miR-151-5p模仿物PLCG1(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3.99±2.06比10.36±2.87,q=4.596,P<0.05)和MAPK8(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4.93±1.543比17.49±5.328,q=4.533,P<0.01)较抑制物组显著增高。结论miR-151-5p是通过TGF-β参与骨折愈合的早期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微小RNA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寰枢椎侧块融合器用于治疗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赵亮 李云龙 +4 位作者 杨浩 牛竣槭 刘子汭 李金峰 陈宵扬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融合器用于治疗颅底凹陷(BI)伴寰枢椎脱位(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后路植入寰枢椎侧块融合器联合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22例,其中男4例,女18例。术前及术后测量...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融合器用于治疗颅底凹陷(BI)伴寰枢椎脱位(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后路植入寰枢椎侧块融合器联合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22例,其中男4例,女18例。术前及术后测量寰齿间距(ADI)和延髓颈髓角(CMA),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术后定期随访X线、CT及MRI,评价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有效复位。手术时间(167.72±34.51)min;出血量(180.45±78.65)ml。术后ADI为(2.02±0.42)mm,较术前明显缩小(7.62±1.96)mm;CMA由术前(129.00±6.39)°恢复至术后(151.00±4.73)°;JOA评分从术前(11.14±2.27)分上升至术后(15.27±1.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61、19.402、11.615,P<0.05)。所有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均予以解除,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18个月,随访(8.62±3.8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良好,融合器位置满意,临床疗效满意。结论经后路置入寰枢椎侧块融合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并发症风险小,寰枢融合率良好,安全性和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块融合器 颅底凹陷 寰枢椎脱位 枕颈融合
原文传递
骨肉瘤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分析
4
作者 杨浩 赵亮 +3 位作者 刘子汭 张杨 李金峰 宋瑞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肿瘤微环境,以促进骨肉瘤免疫疗法的进展。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了119例骨肉瘤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分析骨肉瘤的肿瘤微环境,通过一致性聚类将患者分为4个聚类,并将骨肉瘤组织依据是否为炎性组织分为...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肿瘤微环境,以促进骨肉瘤免疫疗法的进展。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了119例骨肉瘤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分析骨肉瘤的肿瘤微环境,通过一致性聚类将患者分为4个聚类,并将骨肉瘤组织依据是否为炎性组织分为冷肿瘤与热肿瘤,对比4个聚类免疫相关评分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对冷、热肿瘤进行生存分析,最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敲除、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以及细胞凋亡实验进行验证。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结果聚类4拥有较高的免疫评分与基质评分(P<0.01),其与热肿瘤特点相似,而CD276在聚类4中表达较低(P<0.01),是骨肉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生存分析曲线显示热肿瘤有相对较好的预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冷肿瘤中NPTX2的表达与CD8A、GZMB和IFNG的表达呈负相关,且NPTX2可抑制CCL4的分泌。最后,体外实验发现骨肉瘤细胞中NPTX2的敲减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探索骨肉瘤中免疫细胞的浸润特征,为改善骨肉瘤患者的免疫治疗现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免疫浸润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CD200过表达对尤文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刘子汭 李金峰 +2 位作者 李云龙 杨浩 赵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CD200在尤文肉瘤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并寻找能改善尤文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潜在药物。方法从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数据库中获取尤文肉瘤患者的RNA-seq及临床资料,采用生存分析探索CD200对尤文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进行... 目的探讨CD200在尤文肉瘤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并寻找能改善尤文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潜在药物。方法从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数据库中获取尤文肉瘤患者的RNA-seq及临床资料,采用生存分析探索CD200对尤文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和Lincx分析寻找CD200促进尤文肉瘤恶性进程的分子机制和可能靶向CD200的抗尤文肉瘤药物,并通过RT-qPCR验证CD200的表达水平。结果CD200在尤文肉瘤细胞中显著过表达(P<0.05)。CD200低表达的尤文肉瘤患者生存期较高表达患者更长(P<0.05),CD200预测尤文肉瘤3年和5年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0.70,CD200表达水平是影响尤文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02,95%CI:1.030~1.179,P=0.005)。CD200可能通过局部黏附、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TNF-α激活NF-κB等信号通路参与尤文肉瘤的恶性进展。卡麦角林、姜黄素、伊利司莫和恩扎妥林等对尤文肉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结论CD200是影响尤文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尤文肉瘤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0 尤文肉瘤 预后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