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中国画“写意”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存岭 《美术大观》 2007年第5期34-,共1页
  "写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经过历代绘画理论家、画家不断的倡导、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虽多次受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冲击,但总以强劲的...   "写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经过历代绘画理论家、画家不断的倡导、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虽多次受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冲击,但总以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吸收、同化外来的艺术形式,壮大发展自身,使其民族特色更加鲜明,尤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关注人内心精神情感的中国画,更显得弥足珍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精神 物象 民族 画家 权利主体 美术家 顾恺之
下载PDF
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崇高美”的认识和体验
2
作者 刘存岭 《艺术科技》 2018年第5期214-215,共2页
崇高美体现出一种雄伟、壮丽、高尚的阳刚之美。通过引导大学生认识、体验崇高之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其承担起中华民族接班人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崇高美” 认识体验 意志品质
下载PDF
引导大学生对诗词艺术中“崇高美”的认识
3
作者 刘存岭 《学周刊》 2019年第18期178-178,共1页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具有崇高美特点的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具有崇高美特性的诗词,培养他们坚毅顽强、拼搏向上的品质,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的中...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具有崇高美特点的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具有崇高美特性的诗词,培养他们坚毅顽强、拼搏向上的品质,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的中华民族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 崇高美 大学生 意志品质
下载PDF
细纱机卷捻元件“三同心”的校正及其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全新 刘存岭 倪士敏 《现代纺织技术》 2009年第6期22-23,共2页
为了减小纺纱张力、降低断头、减少毛羽,必须校正钢领、锭子和导纱钩的"三同心"。指出敲锭子是校正锭子与钢领同心的方法,吊线锤是校正导纱钩与锭子同心的方法,说明了各自的具体应用,同时分析了敲锭子上下两点的基本原理,强... 为了减小纺纱张力、降低断头、减少毛羽,必须校正钢领、锭子和导纱钩的"三同心"。指出敲锭子是校正锭子与钢领同心的方法,吊线锤是校正导纱钩与锭子同心的方法,说明了各自的具体应用,同时分析了敲锭子上下两点的基本原理,强调锭子水平后敲锭子上下两点,虽需要反复检查校正显得麻烦,但能够保证钢领板升降全程中锭子与钢领均处于较高精度的同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锭子 钢领 导纱钩 铅垂线 同心 校正
下载PDF
浅谈细纱机卷捻元件“三同心”的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刘全新 刘存岭 倪士敏 《济南纺织化纤科技》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为了减小张力、降低断头、减少毛羽,必须校正钢领、锭子和导纱钩的“三同心”。指出敲锭子是校正锭子与钢领同心的方法,吊线锤是校正导纱钩与锭子同心的方法,说明了各自的具体应用,同时分析了敲锭子上下两点的基本原理,强调锭子水... 为了减小张力、降低断头、减少毛羽,必须校正钢领、锭子和导纱钩的“三同心”。指出敲锭子是校正锭子与钢领同心的方法,吊线锤是校正导纱钩与锭子同心的方法,说明了各自的具体应用,同时分析了敲锭子上下两点的基本原理,强调锭子水平后敲锭子上下两点,虽需要反复检查校正显得麻烦,但能够保证钢领板升降全程中锭子与钢领均处于较高精度的同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锭子 钢领 导纱钩 铅垂线 同心 校正
下载PDF
浅析多媒体在基础美术课中的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存岭 《学周刊(上旬)》 2011年第7期5-5,共1页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课堂气氛当中,从而使他们自主地进入艺术殿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利用局域网同其他同学互相交...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课堂气氛当中,从而使他们自主地进入艺术殿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利用局域网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兴趣 审美 创造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