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雪及旅游活动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跃 贺秋芳 +3 位作者 于正良 赵瑞一 张陶 刘宁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826,共8页
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冬季到景区赏雪的游客众多。为探究降雪过程及旅游活动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的影响,本文对2014年12月一次大规模降雪前后的水房泉水化学变化进行高频自动取样监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水化学变化曲线,与大气降水、土壤水... 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冬季到景区赏雪的游客众多。为探究降雪过程及旅游活动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的影响,本文对2014年12月一次大规模降雪前后的水房泉水化学变化进行高频自动取样监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水化学变化曲线,与大气降水、土壤水及污水的理化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影响泉水化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泉水理化学指标在降雪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在积雪初期(2014-12-10至2014-12-14)大部分水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此后至积雪大面积融化前(2014-12-15至2014-12-28)旅游排污量增大,泉水的水温、流量、浊度、盐度以及各项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而pH、溶解氧则呈下降趋势,水化学指标变幅大;积雪融化期间,融水补给使泉水溶解氧和浊度上升,其他水化学指标先下降后上升。主成分分析显示旅游活动的污水输入是引起泉水水质变化的首要因素,主成分贡献率达59%;积雪融化的稀释作用能一定程度缓解流域地下水污染状况,是第二影响因素,贡献率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降雪 旅游排污 表层岩溶泉 PCA 金佛山
下载PDF
石漠化治理对土壤中CO2、CH4变化特征及碳汇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九缠 孙玉川 +3 位作者 沈立成 唐廉 刘宁坤 游贤慧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3-741,共9页
为探究石漠化治理对土壤中CO_2、CH_4变化特征及碳汇效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重庆市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土壤中CO_2、CH_4浓度进行观测,结合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碳对石漠化治理区(试验区)和对比区(未经过石... 为探究石漠化治理对土壤中CO_2、CH_4变化特征及碳汇效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重庆市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土壤中CO_2、CH_4浓度进行观测,结合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碳对石漠化治理区(试验区)和对比区(未经过石漠化治理的荒草地)进行研究,并用溶蚀量数据估算岩溶区碳汇量。结果显示:土壤中CO2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范围为393~7 400mg·L^(-1);而土壤中CH_4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范围为1.13~3.42mg·L^(-1)。试验区土壤中CO_2浓度均值为2 131mg·L^(-1),CH4浓度均值为1.94mg·L^(-1);而对比区土壤中CO_2浓度均值为2 338mg·L^(-1),CH_4浓度均值为2.10mg·L^(-1)。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与土壤中CO_2浓度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CH_4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中CO_2、CH_4浓度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与土壤中CO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随石漠化治理而变弱,说明经过石漠化治理土壤温度对土壤中CO2浓度的影响减弱。试验区岩溶试片溶蚀速率大于对比区,且经过石漠化治理,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提高0.66~9.42t·km^(-2)·a^(-1);说明石漠化治理对于岩溶区碳汇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土壤中CO2、CH4 岩溶试片 岩溶碳汇
下载PDF
岩溶区石漠化土壤CO2浓度和地表CO2通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蒲敏 孙玉川 +1 位作者 刘宁坤 刘九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CO2浓度分布和时空排放规律及岩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对CO2浓度及释放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2017年1~12月重庆市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岩...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CO2浓度分布和时空排放规律及岩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对CO2浓度及释放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2017年1~12月重庆市南川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岩溶碳汇试验区坡改梯及对照区非坡改梯的土壤CO2浓度和地表CO2通量进行原位监测。【结果】非坡改梯地区土壤CO2浓度比坡改梯地区大,坡改梯和非坡改梯地区土壤CO2浓度大多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非坡改梯地区地表CO2释放通量高于坡改梯地区;土壤CO2浓度及释放通量均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都与地表CO2释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个别月份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巨大的源与汇。【结论】土壤CO2浓度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微生物及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地表CO2通量变化与植被覆盖、人类活动及土壤CO2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坡改梯 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 土壤CO2浓度 释放通量
下载PDF
地理视角下的王家坝精神
4
作者 刘宁坤 孙超 《地理教育》 2022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文以地理学科视角观察王家坝地区,发现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背景下,王家坝地区历经16次开闸蓄洪,在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凝成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以地理视角认识... 本文以地理学科视角观察王家坝地区,发现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背景下,王家坝地区历经16次开闸蓄洪,在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凝成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以地理视角认识王家坝精神,有利于加强国情教育、培育综合思维、传播人地协调观和发扬中国精神,充分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人地协调观 王家坝精神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典型岩溶丘陵区生长季土壤CO_2、CH_4通量研究
5
作者 刘九缠 孙玉川 +4 位作者 沈立成 刘宁坤 吴超 游贤慧 王正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72-78,共7页
我国西南岩溶丘陵区生长季漫长,而土壤表面CO_2、CH_4通量受地表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大。为探究岩溶丘陵区生长季有植被覆盖(有草)和无植被覆盖(无草)的土壤表面CO_2、CH_4通量及其日变化特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重庆市南川岩溶丘陵... 我国西南岩溶丘陵区生长季漫长,而土壤表面CO_2、CH_4通量受地表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大。为探究岩溶丘陵区生长季有植被覆盖(有草)和无植被覆盖(无草)的土壤表面CO_2、CH_4通量及其日变化特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重庆市南川岩溶丘陵区土壤表面CO_2、CH_4通量进行观测,结合土壤温、湿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丘陵区土壤表面在生长季表现为CO_2源、CH_4汇,有草的土壤表面CO_2通量明显高于无草土壤表面CO_2通量,CH_4通量则无明显差别,说明在生长季地表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CO_2通量的重要因素,而植被覆盖对土壤CH_4通量无显著影响,土壤表面有草和无草的CO_2通量分别为552、352 mg/m2·h,CH_4通量分别为-80、-75μg/m2·h(生长季6个月平均值)。在生长季日变化尺度上,土壤也表现为CO_2源、CH_4汇,有草土壤表面的CO_2通量明显高于无草土壤表面CO_2通量,且二者的变化特征一致,CH_4通量受到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小;生长季土壤CO_2、CH_4通量受土壤温、湿度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土壤温度升高会促进土壤CO_2通量的提高,而土壤CH_4通量与土壤温度无相关关系,即土壤温度对土壤CH_4通量无显著影响;由于生长季土壤湿度变化较土壤温度小,因此土壤湿度对土壤CO_2、CH_4通量的影响较土壤温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丘陵区 土壤表面CO2通量 土壤表面CH4通量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班徽
6
作者 刘宁坤 《班主任》 2023年第12期23-23,共1页
我们班是高三“炬火七班”,本班徽外环以蓝色为基调,象征大海,圆环内主体图案由绿色的三个数字“7”组成巍巍高山,虚实相间,绵延不绝;最左侧红色的数字“7”既像是被上方的火苗照耀的红色江山,又像是一把火炬登上山巅,表示薪火相传,生... 我们班是高三“炬火七班”,本班徽外环以蓝色为基调,象征大海,圆环内主体图案由绿色的三个数字“7”组成巍巍高山,虚实相间,绵延不绝;最左侧红色的数字“7”既像是被上方的火苗照耀的红色江山,又像是一把火炬登上山巅,表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山下是英文“seven”,形似燃烧的火苗,代表全体学生愿意做鲁迅笔下“在暗夜里发光”的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徽 虚实相间 全体学生 薪火相传 绵延不绝 高三 生生不息
原文传递
旱雨季岩溶地表河不同河段正构烷烃相态组成变化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宁坤 孙玉川 +5 位作者 刘跃 刘九缠 乔依娜 吕现福 蒲敏 王赛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28-4736,共9页
岩溶作用产生的无机碳可以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作用下形成有机质,转化为较稳定的内源有机碳,这为寻找全球遗漏碳汇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而加强对岩溶区有机质的溯源研究是重要手段.为探究金佛山岩溶地表河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正构烷烃... 岩溶作用产生的无机碳可以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作用下形成有机质,转化为较稳定的内源有机碳,这为寻找全球遗漏碳汇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而加强对岩溶区有机质的溯源研究是重要手段.为探究金佛山岩溶地表河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含量、组分及来源,于2017年3月20日、9月26日分别在石钟溪上、中、下游进行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三相态正构烷烃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旱季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7 ng·L^(-1)、6108 ng·L^(-1)和7149 ng·g^(-1),雨季三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29 ng·L^(-1)、8146 ng·L^(-1)和6213 ng·g^(-1).正构烷烃的含量整体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以溶解态正构烷烃表现得最为显著,这主要由外源高等植物输入增多所致.旱季上、下游正构烷烃含量差异明显,以沉积物正构烷烃表现得最为显著,自上而下整体保持微升态势;雨季外源输入量较大,差异性减弱,整体变幅较小.不同季节降雨和气温的变化导致水动力条件、浊度及水温的不同,深刻地影响着不同相态和不同河段正构烷烃的来源和迁移.整体上,随着海拔降低,高等植物贡献度降低,水生植物和低等生物贡献度增高.当水动力条件较弱和浊度较低时,造成内源溶解有机质增多,同时会出现溶解态至颗粒态乃至沉积物的缓慢沉降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溶解态 颗粒态 沉积物 岩溶地表河
原文传递
金佛山不同高程岩溶泉初春时期溶解态脂类生物标志物研究
8
作者 刘宁坤 孙玉川 +3 位作者 刘九缠 刘跃 蒲敏 王赛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94-3003,共10页
为探究金佛山不同高程的表层岩溶泉入春时期溶解有机质的来源和转化特点,于2017年1、2和4月分别在水房泉(2045 m)和碧潭泉(730 m)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脂类生物标志物(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 为探究金佛山不同高程的表层岩溶泉入春时期溶解有机质的来源和转化特点,于2017年1、2和4月分别在水房泉(2045 m)和碧潭泉(730 m)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脂类生物标志物(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房泉和碧潭泉溶解态正构烷烃(T-AL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46~19314 ng·L^(-1)和1089~12234 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8036、5553ng·L^(-1);脂肪酸变化范围分别为4163~13048 ng·L^(-1)和5519~10079 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8039和8421 ng·L^(-1).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和降水增多,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含量总体均处于上升趋势.同时,基于正构烷烃分子参数CPI、OEP、TAR、L/H发现,溶解态正构烷烃以细菌源为主,高等植物源输入逐月升高,以低海拔处的碧潭泉变化更为显著.溶解态脂肪酸1、2月以细菌源为主,4月以真菌源和高等植物源脂肪酸为主,细菌源比重依然较高,且因不同海拔的生境不同导致碧潭泉的水生生物输入较水房泉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泉 溶解有机质 脂类生物标志物 正构烷烃 脂肪酸
原文传递
岩溶地表河旱季有色溶解有机质组成及来源:以金佛山碧潭河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跃 贺秋芳 +3 位作者 刘宁坤 刘九缠 王正雄 段世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51-2660,共10页
岩溶水体中的有机碳汇是岩溶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地处亚热带的岩溶地表河——碧潭河水体CDOM的组成及来源,于2017年1~3月开展从上游至下游9个点位的调查,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常规水化学指标,分析碧潭河CDO... 岩溶水体中的有机碳汇是岩溶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地处亚热带的岩溶地表河——碧潭河水体CDOM的组成及来源,于2017年1~3月开展从上游至下游9个点位的调查,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常规水化学指标,分析碧潭河CDOM组成和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碧潭河水体中HCO_3^-的质量分数>70%、Ca^(2+)+Mg^(2+)的质量分数>80%,为主要阴阳离子,水化学性质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2)水体CDOM在旱季主要由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酪氨酸(C3)组成,FI、BIX、HIX以及β:α的平均值分别为2.06、0.87、4.35和0.69,较高的FI、BIX、β∶α以及较低的HIX显示碧潭河水体CDOM在旱季整体而言具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3)水体中DIC质量浓度与C2、C3荧光强度得分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15(P<0.05)和0.644(P<0.01),表明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固定DIC对水体中CDOM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该过程是对岩石风化碳汇的转换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表河 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岩溶水化学 碧潭河
原文传递
人教版新旧教材着力点的对比研究——以“交通运输布局”为例
10
作者 刘宁坤 孙超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9-32,共4页
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人教版新旧两版教材"交通运输布局"章节的结构、内容、案例、图表和模块组合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教材在观察视角、视野尺度和模块... 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人教版新旧两版教材"交通运输布局"章节的结构、内容、案例、图表和模块组合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教材在观察视角、视野尺度和模块组合等方面存在思路变化,据此探索了地理教学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交通运输布局 对比
下载PDF
微通道换热器用泡沫炭的制备及改性
11
作者 许静贤 郭领军 +2 位作者 刘宁坤 李贺军 李克智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4,共6页
泡沫炭作为超高温新型蜂窝状低密度炭材料,在换热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泡沫炭的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对泡沫炭的改性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目前泡沫炭制备工艺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泡沫炭 结构 制备 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