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816V突变型KIT特异性诱导COS-1非洲绿猴肾细胞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L(HNRNPL)和HNRNPK磷酸化
1
作者 张良颖 张少婷 +4 位作者 范朝阳 蒋宗英 李淑璟 刘安步 孙建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究Ⅲ类酪氨酸激酶受体KIT D816V突变对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和HNRNPK的调控作用。方法在COS-1非洲绿猴肾细胞表达野生型KIT或KIT D816V,或与HNRNPL或HNRNPK共表达,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IT活化及HNRNPL、HNRNP... 目的探究Ⅲ类酪氨酸激酶受体KIT D816V突变对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和HNRNPK的调控作用。方法在COS-1非洲绿猴肾细胞表达野生型KIT或KIT D816V,或与HNRNPL或HNRNPK共表达,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IT活化及HNRNPL、HNRNPK的磷酸化,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KIT、HNRNPL、HNRNPK在COS-1细胞中的定位。结果野生型KIT需要其配基干细胞因子(SCF)的刺激发生活化,而KIT D816V无需SCF刺激即可发生自活化。此外,KIT D816V可诱导HNRNPL和HNRNPK发生磷酸化,而野生型KIT无此功能。HNRNPL和HNRNPK在细胞核表达,野生型KIT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而KIT D816V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结论野生型KIT活化需要其配体SCF参与,而KIT D816V无需SCF刺激即可发生自活化,并能特异性诱导HNRNPL和HNRNPK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T D816V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NRNPK)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安步 胡建国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7期59-61,共3页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0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570例患者中男230例、女340例,400例年龄40~79岁.570例患者中253例存在肝功能异常;198例存在皮肤或巩膜黄染、226例存在...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0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570例患者中男230例、女340例,400例年龄40~79岁.570例患者中253例存在肝功能异常;198例存在皮肤或巩膜黄染、226例存在乏力.导致DILI的给药方式为口服420例、静脉滴注112例.导致DILI的药物有17类,其中中草药203例、抗感染药物89例、解热镇痛药65例(11.40%)、抗肿瘤药52例、心血管类用药57例.570例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DILI 396例、混合型DILI 76例、胆汁淤积型DILI 98例.570例患者中药导致DILI 203例,西药导致DILI 367例,与西药导致DILI患者比较,中药导致DILI治疗天数、用药至DILI发生时间均较长,患者血清ALT、AST、ALP、GGT、TBIL、DBIL、IBIL水平升高(P均<0.05).药物治疗是DILI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门冬氨酸鸟氨酸94例、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63例、异甘草酸镁36例等,28例患者预后较差.结论DIL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导致DILI药物种类多样,以中药为主,口服药居多;肿瘤化疗药所致DILI占比较大.DILI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乏力,主要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与西药比较,中药所致DILI患者肝损伤潜伏期更长,损伤程度更重,治疗时间更长.DILI经门冬氨酸鸟氨酸等药物治疗后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性肝损伤 肝功能异常
下载PDF
36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安步 孟高克 胡建国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对DILI的治疗、预后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DILI的一般资料、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变化、相关...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对DILI的治疗、预后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DILI的一般资料、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变化、相关治疗药物、预后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ILI多集中在40~70岁人群,其中女性(227例)患者多于男性(141例)。近5年DILI发病人数呈增长趋势。引起DILI的药物包括中药等24类药物,其中,中药类占比例最高(31.75%),用药方式以口服常见。DILI起病方式以黄疸、消化道症状多见。DILI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多见,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3种分型间平均发病年龄、ALT、AST、ALP、GGT、TBIL、DBIL、ALB、GLB、PT、PT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中DILI治疗药物主要以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甘草酸苷为主,1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预后较差,余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其ALT、AST、CHE、ALB、PLT、PTA、APTT、INR水平差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临床分型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中、西药导致的DILI其预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LI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导致DILI的药物种类多样,以中药为主,口服药居多。临床表现以黄疸及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细胞损伤型其ALT、AST水平更高,而胆汁淤积型其GGT、ALP、TBIL、DBIL水平更高。DILI患者总体预后大多良好,但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用药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