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平洋海隆轴向热液流动的地震识别
1
作者 M.Tolstoy F.Waldhauser +7 位作者 D.R.Bohnenstiehl R.T.Weekly W.-Y.Kim 刘宏扬(译) 阮爱国(译 吴振利(译 牛雄伟(译 吕春来(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1年第3期49-56,共8页
洋中脊轴上的热液循环影响岩石层及上覆海水的化学性质,供养着化合生物群,也是岩石层向海水传递热量的媒介(Slater et al,1980;Stein and Stein,1994;Elderfield and Schultz,1996)。通常认为这个系统中的热液流起源于洋中脊扩张轴处,... 洋中脊轴上的热液循环影响岩石层及上覆海水的化学性质,供养着化合生物群,也是岩石层向海水传递热量的媒介(Slater et al,1980;Stein and Stein,1994;Elderfield and Schultz,1996)。通常认为这个系统中的热液流起源于洋中脊扩张轴处,并由一些离扩张轴较远的断层补给(Lowelletal,1995;Kelley et al,2002;Fisher,2003),但热液系统的结构和规模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而是通过由地球物理条件约束的热模型和地球化学模型推断得到的(Johnson et al,1993;Dunn et al,2000;Lowell and Yao,2002)。使用发生的微震也许能通过揭示热裂缝区说明热液的流动路径,在这些裂缝区域冷水从地壳热岩石中获得热量,另外,一些由岩浆及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裂隙增大了这些区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本文指出,东太平洋海隆上得到很好研究的热液喷口场之下的震源群集于一小尺度轴向不连续面附近的垂向管状区域和轴向岩浆房正上方的带内。该浅层管状群集相对于这一段洋脊上热液喷口的分布和温度的位置表明,热液补充量集中在那里是构造破裂引起渗透的结果。另外,我们把位于岩浆房上方的地震带解释为热液破碎区,这表明热液循环可能强烈地沿洋脊轴分布。我们认为,说明热液单元横跨轴走向分布和补给带离轴发散分布的模型可能不适用于快速扩张的东太平洋海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海隆 热液循环 流动路径 轴向 地震识别 地球化学模型 构造应力作用 FISH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