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0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刘宗迪博士言谈录
被引量:
1
1
作者
廖明君
刘宗迪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22,共11页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的“天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刘宗迪
人物访谈
上古学术传统
天文历法制度
地理学
民间文学
原文传递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宗迪
施爱东
+1 位作者
吕微
陈建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6期1-11,共11页
1923年2月,中国文化界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论战缘起于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张在演说中对科学万能的思想倾向提出批评,力主划清科学与人生观的界限,着力提倡宋明理学。这一观点受到了以丁文江为代表...
1923年2月,中国文化界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论战缘起于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张在演说中对科学万能的思想倾向提出批评,力主划清科学与人生观的界限,着力提倡宋明理学。这一观点受到了以丁文江为代表的科学派的严厉批评。西方世界将这种观念分歧称做“斯诺命题”。1952年,经济学家哈耶克(F.A.Hayek)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出版,率先在西方文化界掀起了对于科学的反动。几年之后,物理学家斯诺(C.P.Snow)在剑桥大学做了题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的演讲,认为科学所应得到的尊崇和重视还远远不够。后来,人们就把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这种对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的互相对立现象称为斯诺命题。今天,在一贯波澜不惊的民俗学圈内,也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文与科学的论战。最近,“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站关于“田野是什么”的论争,无疑可以看做是斯诺命题在民俗学界的一次强势回应。其中涉及到许多关于人文学科的学术伦理与科学哲学的问题,对于我们清理民俗学乃至整个人文科学的学术思路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有意思的是,这场论争不是发生在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而是发生在人文学科内部。论争的两个发起者施爱东和刘宗迪,都是原本出身于自然学科,后来从事人文学科的青年学者,这一论争被学界同人戏称为“石榴(施刘)之争”。论争引起了许多民俗学同人的关注,成为近期民俗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下为论争双方的前期论辩整理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丁文江
实验场
人文学科
民俗学者
两种文化
中国民俗学
民间文化
青年论坛
傲慢与偏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二)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宗迪
吕微
+2 位作者
施爱东
任双霞
祝秀丽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民俗学者
实验场
中国民俗学
两种文化
毕飞宇
形态学研究
阐释学
现代性
我不知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
被引量:
33
4
作者
刘宗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是合而为一的,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
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是合而为一的,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纪年月,庆典的日期被按照阴历纪时周期固定下来,而节气则按照阳历安排,从而导致了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节日和节气的分离,因此形成了与节气系统并行不悖的传统节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
节气
历法
观象授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被引量:
24
5
作者
刘宗迪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2期12-14,共3页
二十四节气源于物候历,即根据自然现象的季节变化划分时间,确定农时,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大都与物候和气象有关,《诗经·七月》、《夏小正》、《月令》等文献关于物候和农时的记载保存了节气制度的原始形态,直到汉代,才演变为统一...
二十四节气源于物候历,即根据自然现象的季节变化划分时间,确定农时,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大都与物候和气象有关,《诗经·七月》、《夏小正》、《月令》等文献关于物候和农时的记载保存了节气制度的原始形态,直到汉代,才演变为统一的太阳历。节气制度自始至终就是农事历法,与农耕生活相始终,在此意义上,它无法保护,也无需保护。但节气制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秩序、追求天人和谐的古老智慧,这为它在现代化条件下的继续传承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候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夕拜魁星习俗的异域渊源
被引量:
10
6
作者
刘宗迪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6期95-105,158,共11页
在东南地区闽、浙、赣、台诸省,七月七日不仅是乞巧节,还被视为"魁星生日",七日之夕,女子拜织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东南地区的七夕魁星崇拜始于宋代,是随海上贸易而来的西亚风俗与中土七夕节俗相互融合的结果。魁星崇...
在东南地区闽、浙、赣、台诸省,七月七日不仅是乞巧节,还被视为"魁星生日",七日之夕,女子拜织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东南地区的七夕魁星崇拜始于宋代,是随海上贸易而来的西亚风俗与中土七夕节俗相互融合的结果。魁星崇拜源于西亚的天狼星崇拜,在西亚被视为文人保护神的天狼星,传入中国之后,就演变为主司科场功名的文运之神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
魁星
天狼星
魁星踢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话、想象与地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对话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宗迪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9-56,共8页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佚落的天书》(以下简称饫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佚落的天书》(以下简称饫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解上,似乎并未真正把握你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我认为,你这本书尽管是从对《山海经》一书的解读入手,但你的学术野心其实远远超出了《山海经》本身,你在书的结论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神话
对话
地理
想象
学术价值
《山经》
结论部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被引量:
11
8
作者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31-38,共8页
本文证明,华夏上古龙崇拜源于原始历法的龙星记时制度,龙的原型即四象中的东方苍龙群星。龙星周天运行,春、夏、秋、冬四时分居东、西、南、北四方,正与农时周期相始终,因而成为古人了解时间和岁时的主要依据,并成为天道自然的体现,成...
本文证明,华夏上古龙崇拜源于原始历法的龙星记时制度,龙的原型即四象中的东方苍龙群星。龙星周天运行,春、夏、秋、冬四时分居东、西、南、北四方,正与农时周期相始终,因而成为古人了解时间和岁时的主要依据,并成为天道自然的体现,成为古人万民共瞻的神圣象征,商周二代作为王者标志的龙旗上描绘的就是龙星。龙星之被命名为“龙”(虫),则与龙星被作为昆虫惊蛰的标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
图腾
龙星
岁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夕故事考
被引量:
9
9
作者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6期17-23,共7页
本文探讨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天文学渊源,揭示了这一故事与七夕之间关系的来历,并证明七夕原本完全是一个农时节日,无关乎爱情与婚姻,更非什么中国的情人节。
关键词
七夕
牛郎织女
农时节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俗志与时空观的地方性
被引量:
4
10
作者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44-44,共1页
作为经典研究范式的民族志与民俗志,近些年来在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对话中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的当代,随着田野调查的普遍展开,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也成为绕不开的一个核心话...
作为经典研究范式的民族志与民俗志,近些年来在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对话中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的当代,随着田野调查的普遍展开,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也成为绕不开的一个核心话题。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了“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三十多位民俗学界、人类学界的知名学者围绕“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由于篇幅所限,本期摘引的发言主要涉及“民族志”与“民俗志”的概念辨析和学理渊源、“民族志”与“民俗志”各自的学科定位、民族志的书写和表述、民俗志的地方性、多村落的民俗学调查、“在地化”研究的得失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志
民族志
人类学界
文化人类学
理论与实践
刘铁梁
时空观
中国民间文化
核心话题
研究中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王母信仰的本土文化背景和民俗渊源
被引量:
17
11
作者
刘宗迪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西王母信仰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原始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西王母信仰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与流行的观点相反,本文揭示了西王母信仰的本土起源,证明西王母信仰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尝仪式,而西王母的原型则是秋尝仪式上祭...
西王母信仰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原始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西王母信仰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与流行的观点相反,本文揭示了西王母信仰的本土起源,证明西王母信仰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尝仪式,而西王母的原型则是秋尝仪式上祭拜的祖妣之神,此种民间信仰在汉代演变为以传“西王母筹”为特征的民间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山海经
神话
仪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王母神话的本土渊源
被引量:
6
12
作者
刘宗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9,共8页
西王母神话来自西方,学界几无异词。西王母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古人因西王母见于《大荒经》世界的西方,遂认定西王母为西土之神,这完全是误解。因《大荒经》世界并非像古人想当然地相信的那样,涵括整个九州方域,它所...
西王母神话来自西方,学界几无异词。西王母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古人因西王母见于《大荒经》世界的西方,遂认定西王母为西土之神,这完全是误解。因《大荒经》世界并非像古人想当然地相信的那样,涵括整个九州方域,它所描述的仅仅是东夷文化区内一个方圆百里的地理范围,完全与西域无关。因此,西王母完全是东方本土文化的产物,源于东方的神仙道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山海经》
神仙道教
神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黎“绝地天通”与上古历法改革
被引量:
4
13
作者
刘宗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9,共9页
人们一直从宗教学的角度理解著名的重黎"绝地天通"神话,认为它反映了专制帝王对祭祀权和通天权的垄断。实际上,这一神话应该在上古历法学和天文学的语境下进行理解,它反映了上古时代用天文历取代原始的物候历的历法改革运动,...
人们一直从宗教学的角度理解著名的重黎"绝地天通"神话,认为它反映了专制帝王对祭祀权和通天权的垄断。实际上,这一神话应该在上古历法学和天文学的语境下进行理解,它反映了上古时代用天文历取代原始的物候历的历法改革运动,而重、黎之工作则系辨方正位,为天文观测确定正确的方位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黎
颛顼
绝地天通
历法
子弹库帛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神话学:在思想与学术之间
被引量:
3
14
作者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1-3,14,共4页
关键词
神话学
中国神话研究
西方神话
西方人类学
野蛮民族
顾颉刚
学术范式
民族神话
地理沿革
芮逸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海经》与古代朝鲜的世界观
被引量:
4
15
作者
刘宗迪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14-23,共10页
朝鲜王朝时期所绘制的《天下图》,其基本图式和主要内容都与古老的华夏典籍《山海经》所载地理知识一脉相承,可以说,这幅地图就是对《山海经》所记述内容的形象图示。《山海经》之所以对古代朝鲜影响如此之大,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明确...
朝鲜王朝时期所绘制的《天下图》,其基本图式和主要内容都与古老的华夏典籍《山海经》所载地理知识一脉相承,可以说,这幅地图就是对《山海经》所记述内容的形象图示。《山海经》之所以对古代朝鲜影响如此之大,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明确记载朝鲜地理的文献,它让古代朝鲜人据此来想象世界和自我,进而得以确认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这种观念的背后则是朝鲜王朝对于华夏文化的强烈认同意识。实际上,《山海经》不但能证明朝鲜与中华在地理上同气连枝,而且也是古代朝鲜文明悠久、早得华夏文明真传的重要依据。从《天下图》对《山海经》中地名的标注方位不难看出,朝鲜学者为了拉近本国与华夏中心在文明和空间上的距离而对《山海经》的记载着意操弄,朝鲜王国从中获得了其他文本所无法提供的身份证明和自我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图》其实是古代朝鲜人的一幅较真实世界地图更令人着迷的精神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天下图》
《山海经》
世界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烛龙考
被引量:
4
16
作者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6期12-20,共9页
《山海经》的《大荒经》和《海外经》两篇中关于夔龙、应龙、烛龙、相柳的记载,并非谬悠荒诞的神话,而是对于原始历法中龙星纪时制度的真实写照。夔龙、应龙、烛龙、相柳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龙星,四者在《大荒经》和《海外...
《山海经》的《大荒经》和《海外经》两篇中关于夔龙、应龙、烛龙、相柳的记载,并非谬悠荒诞的神话,而是对于原始历法中龙星纪时制度的真实写照。夔龙、应龙、烛龙、相柳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龙星,四者在《大荒经》和《海外经》图式中分居东、南、西、北四方,正好对应于龙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方位。这一记载,为证明《山海经》与上古天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山海经》其书的史料价值提供了一条有力的线索,同时也为理解龙崇拜及其神话与龙星纪时制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龙
《山海经》
天文学
神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归来的歌手——《故事的歌手》读后
被引量:
2
17
作者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口头传统
荷马史诗
游吟歌手
物质文化遗产
田野研究
民间歌手
口耳相传
哲学王
经典研究
溱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陇南七夕风俗的异域渊源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宗迪
井长海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5期44-52,共9页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的七夕风俗千差万别,陇南西和等县的七夕风俗尤为独特。比较陇南七夕风俗与古代西亚的塔穆兹祭风俗,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来自于历史上陇南与中亚的粟特人的文化交流。对陇南七夕风俗的异域文...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的七夕风俗千差万别,陇南西和等县的七夕风俗尤为独特。比较陇南七夕风俗与古代西亚的塔穆兹祭风俗,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来自于历史上陇南与中亚的粟特人的文化交流。对陇南七夕风俗的异域文化色彩的揭示,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古以来西域文化对中国节日风俗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西和县
七夕
粟特人
河南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翩然起舞 羽化成仙──神话丛考之二
被引量:
2
19
作者
刘宗迪
《攀枝花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6-21,共6页
本文通过对几则神话文本之叙述结构的分析及诸神名号的字源学考察,揭示了凤凰、鹏鸟、女娲和女魃等神话个体的文化原型。文章认为,它们都源于原始巫术舞蹈中身饰羽毛进行表演的旱巫,这一渊源决定了它们的“鸟人”形象以及止雨治水甚...
本文通过对几则神话文本之叙述结构的分析及诸神名号的字源学考察,揭示了凤凰、鹏鸟、女娲和女魃等神话个体的文化原型。文章认为,它们都源于原始巫术舞蹈中身饰羽毛进行表演的旱巫,这一渊源决定了它们的“鸟人”形象以及止雨治水甚至肆虐为旱的旱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文本
叙述结构
凤凰
女娲
女魃
文化原型
旱神
鸟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理学与华夏世界观的构建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宗迪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3,共8页
《尚书·禹贡》一直被视为华夏地理学的原典,呈现了一个华夏居中央、四夷处四方的华夏中心世界观。《山海经》是一部较之《禹贡》更为古老的地理书,呈现了一个异姓方国杂然共存、一视同仁的世界观,这是一个较之《禹贡》的华夏中心...
《尚书·禹贡》一直被视为华夏地理学的原典,呈现了一个华夏居中央、四夷处四方的华夏中心世界观。《山海经》是一部较之《禹贡》更为古老的地理书,呈现了一个异姓方国杂然共存、一视同仁的世界观,这是一个较之《禹贡》的华夏中心世界观更古老的“前华夏世界观”。战国时期,随着天下一统局面的呼之欲出,《山海经》的世界观被《禹贡》华夏中心世界观所代替。秦汉以后,天下为郡县,历代正史中的《地理志》与《四夷志》并存,华夏居中央、四夷处四方的世界观格局成为固定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地理学
禹贡
山海经
大九州
郡县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刘宗迪博士言谈录
被引量:
1
1
作者
廖明君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民族艺术>杂志社
出处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22,共11页
文摘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的“天书”。
关键词
《山海经》
刘宗迪
人物访谈
上古学术传统
天文历法制度
地理学
民间文学
分类号
K20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宗迪
施爱东
吕微
陈建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6期1-11,共11页
文摘
1923年2月,中国文化界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论战缘起于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张在演说中对科学万能的思想倾向提出批评,力主划清科学与人生观的界限,着力提倡宋明理学。这一观点受到了以丁文江为代表的科学派的严厉批评。西方世界将这种观念分歧称做“斯诺命题”。1952年,经济学家哈耶克(F.A.Hayek)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出版,率先在西方文化界掀起了对于科学的反动。几年之后,物理学家斯诺(C.P.Snow)在剑桥大学做了题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的演讲,认为科学所应得到的尊崇和重视还远远不够。后来,人们就把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这种对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的互相对立现象称为斯诺命题。今天,在一贯波澜不惊的民俗学圈内,也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文与科学的论战。最近,“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站关于“田野是什么”的论争,无疑可以看做是斯诺命题在民俗学界的一次强势回应。其中涉及到许多关于人文学科的学术伦理与科学哲学的问题,对于我们清理民俗学乃至整个人文科学的学术思路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有意思的是,这场论争不是发生在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而是发生在人文学科内部。论争的两个发起者施爱东和刘宗迪,都是原本出身于自然学科,后来从事人文学科的青年学者,这一论争被学界同人戏称为“石榴(施刘)之争”。论争引起了许多民俗学同人的关注,成为近期民俗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下为论争双方的前期论辩整理稿。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丁文江
实验场
人文学科
民俗学者
两种文化
中国民俗学
民间文化
青年论坛
傲慢与偏见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二)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宗迪
吕微
施爱东
任双霞
祝秀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民俗学者
实验场
中国民俗学
两种文化
毕飞宇
形态学研究
阐释学
现代性
我不知道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
被引量:
33
4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文摘
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是合而为一的,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纪年月,庆典的日期被按照阴历纪时周期固定下来,而节气则按照阳历安排,从而导致了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节日和节气的分离,因此形成了与节气系统并行不悖的传统节日体系。
关键词
节日
节气
历法
观象授时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被引量:
24
5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2期12-14,共3页
文摘
二十四节气源于物候历,即根据自然现象的季节变化划分时间,确定农时,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大都与物候和气象有关,《诗经·七月》、《夏小正》、《月令》等文献关于物候和农时的记载保存了节气制度的原始形态,直到汉代,才演变为统一的太阳历。节气制度自始至终就是农事历法,与农耕生活相始终,在此意义上,它无法保护,也无需保护。但节气制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秩序、追求天人和谐的古老智慧,这为它在现代化条件下的继续传承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候历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夕拜魁星习俗的异域渊源
被引量:
10
6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6期95-105,158,共11页
基金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代码:12310082395017)成果之一
文摘
在东南地区闽、浙、赣、台诸省,七月七日不仅是乞巧节,还被视为"魁星生日",七日之夕,女子拜织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东南地区的七夕魁星崇拜始于宋代,是随海上贸易而来的西亚风俗与中土七夕节俗相互融合的结果。魁星崇拜源于西亚的天狼星崇拜,在西亚被视为文人保护神的天狼星,传入中国之后,就演变为主司科场功名的文运之神了。
关键词
七夕
魁星
天狼星
魁星踢斗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话、想象与地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对话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宗迪
周志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9-56,共8页
文摘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佚落的天书》(以下简称饫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解上,似乎并未真正把握你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我认为,你这本书尽管是从对《山海经》一书的解读入手,但你的学术野心其实远远超出了《山海经》本身,你在书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
《山海经》
神话
对话
地理
想象
学术价值
《山经》
结论部分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被引量:
11
8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31-38,共8页
文摘
本文证明,华夏上古龙崇拜源于原始历法的龙星记时制度,龙的原型即四象中的东方苍龙群星。龙星周天运行,春、夏、秋、冬四时分居东、西、南、北四方,正与农时周期相始终,因而成为古人了解时间和岁时的主要依据,并成为天道自然的体现,成为古人万民共瞻的神圣象征,商周二代作为王者标志的龙旗上描绘的就是龙星。龙星之被命名为“龙”(虫),则与龙星被作为昆虫惊蛰的标志有关。
关键词
龙
图腾
龙星
岁时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夕故事考
被引量:
9
9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6期17-23,共7页
文摘
本文探讨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天文学渊源,揭示了这一故事与七夕之间关系的来历,并证明七夕原本完全是一个农时节日,无关乎爱情与婚姻,更非什么中国的情人节。
关键词
七夕
牛郎织女
农时节日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俗志与时空观的地方性
被引量:
4
10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44-44,共1页
文摘
作为经典研究范式的民族志与民俗志,近些年来在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对话中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的当代,随着田野调查的普遍展开,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也成为绕不开的一个核心话题。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了“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三十多位民俗学界、人类学界的知名学者围绕“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由于篇幅所限,本期摘引的发言主要涉及“民族志”与“民俗志”的概念辨析和学理渊源、“民族志”与“民俗志”各自的学科定位、民族志的书写和表述、民俗志的地方性、多村落的民俗学调查、“在地化”研究的得失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以飨读者。
关键词
民俗志
民族志
人类学界
文化人类学
理论与实践
刘铁梁
时空观
中国民间文化
核心话题
研究中心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王母信仰的本土文化背景和民俗渊源
被引量:
17
11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文摘
西王母信仰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原始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西王母信仰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与流行的观点相反,本文揭示了西王母信仰的本土起源,证明西王母信仰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尝仪式,而西王母的原型则是秋尝仪式上祭拜的祖妣之神,此种民间信仰在汉代演变为以传“西王母筹”为特征的民间宗教。
关键词
西王母
山海经
神话
仪式
Keywords
Xiwangmu
shan hai jing
myth
ritual
分类号
I276.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王母神话的本土渊源
被引量:
6
12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9,共8页
文摘
西王母神话来自西方,学界几无异词。西王母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古人因西王母见于《大荒经》世界的西方,遂认定西王母为西土之神,这完全是误解。因《大荒经》世界并非像古人想当然地相信的那样,涵括整个九州方域,它所描述的仅仅是东夷文化区内一个方圆百里的地理范围,完全与西域无关。因此,西王母完全是东方本土文化的产物,源于东方的神仙道教信仰。
关键词
西王母
《山海经》
神仙道教
神话
Keywords
the Western Queen
Shanghai Faires
the supernatural Being and the Taoism
the Mytholog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黎“绝地天通”与上古历法改革
被引量:
4
13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W068)
文摘
人们一直从宗教学的角度理解著名的重黎"绝地天通"神话,认为它反映了专制帝王对祭祀权和通天权的垄断。实际上,这一神话应该在上古历法学和天文学的语境下进行理解,它反映了上古时代用天文历取代原始的物候历的历法改革运动,而重、黎之工作则系辨方正位,为天文观测确定正确的方位基准。
关键词
重黎
颛顼
绝地天通
历法
子弹库帛书
Keywords
Zhongli
Zhuanxu
breaking off the way to heaven
calendar
Zidanku silk manuscripts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神话学:在思想与学术之间
被引量:
3
14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1-3,14,共4页
关键词
神话学
中国神话研究
西方神话
西方人类学
野蛮民族
顾颉刚
学术范式
民族神话
地理沿革
芮逸夫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海经》与古代朝鲜的世界观
被引量:
4
15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14-23,共10页
文摘
朝鲜王朝时期所绘制的《天下图》,其基本图式和主要内容都与古老的华夏典籍《山海经》所载地理知识一脉相承,可以说,这幅地图就是对《山海经》所记述内容的形象图示。《山海经》之所以对古代朝鲜影响如此之大,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明确记载朝鲜地理的文献,它让古代朝鲜人据此来想象世界和自我,进而得以确认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这种观念的背后则是朝鲜王朝对于华夏文化的强烈认同意识。实际上,《山海经》不但能证明朝鲜与中华在地理上同气连枝,而且也是古代朝鲜文明悠久、早得华夏文明真传的重要依据。从《天下图》对《山海经》中地名的标注方位不难看出,朝鲜学者为了拉近本国与华夏中心在文明和空间上的距离而对《山海经》的记载着意操弄,朝鲜王国从中获得了其他文本所无法提供的身份证明和自我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图》其实是古代朝鲜人的一幅较真实世界地图更令人着迷的精神地图。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天下图》
《山海经》
世界观
Keywords
Joseon Dynasty
World Map
Shan Hai Jing
world outlook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烛龙考
被引量:
4
16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6期12-20,共9页
文摘
《山海经》的《大荒经》和《海外经》两篇中关于夔龙、应龙、烛龙、相柳的记载,并非谬悠荒诞的神话,而是对于原始历法中龙星纪时制度的真实写照。夔龙、应龙、烛龙、相柳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龙星,四者在《大荒经》和《海外经》图式中分居东、南、西、北四方,正好对应于龙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方位。这一记载,为证明《山海经》与上古天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山海经》其书的史料价值提供了一条有力的线索,同时也为理解龙崇拜及其神话与龙星纪时制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
烛龙
《山海经》
天文学
神话
分类号
K20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归来的歌手——《故事的歌手》读后
被引量:
2
17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口头传统
荷马史诗
游吟歌手
物质文化遗产
田野研究
民间歌手
口耳相传
哲学王
经典研究
溱洧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陇南七夕风俗的异域渊源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宗迪
井长海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5期44-52,共9页
文摘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的七夕风俗千差万别,陇南西和等县的七夕风俗尤为独特。比较陇南七夕风俗与古代西亚的塔穆兹祭风俗,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来自于历史上陇南与中亚的粟特人的文化交流。对陇南七夕风俗的异域文化色彩的揭示,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古以来西域文化对中国节日风俗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陇南
西和县
七夕
粟特人
河南道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翩然起舞 羽化成仙──神话丛考之二
被引量:
2
19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攀枝花大学中文系
出处
《攀枝花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6-21,共6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几则神话文本之叙述结构的分析及诸神名号的字源学考察,揭示了凤凰、鹏鸟、女娲和女魃等神话个体的文化原型。文章认为,它们都源于原始巫术舞蹈中身饰羽毛进行表演的旱巫,这一渊源决定了它们的“鸟人”形象以及止雨治水甚至肆虐为旱的旱神品格。
关键词
神话文本
叙述结构
凤凰
女娲
女魃
文化原型
旱神
鸟人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理学与华夏世界观的构建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宗迪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3,共8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民族志编纂传统研究”(20ZDJ04)。
文摘
《尚书·禹贡》一直被视为华夏地理学的原典,呈现了一个华夏居中央、四夷处四方的华夏中心世界观。《山海经》是一部较之《禹贡》更为古老的地理书,呈现了一个异姓方国杂然共存、一视同仁的世界观,这是一个较之《禹贡》的华夏中心世界观更古老的“前华夏世界观”。战国时期,随着天下一统局面的呼之欲出,《山海经》的世界观被《禹贡》华夏中心世界观所代替。秦汉以后,天下为郡县,历代正史中的《地理志》与《四夷志》并存,华夏居中央、四夷处四方的世界观格局成为固定的模式。
关键词
世界观
地理学
禹贡
山海经
大九州
郡县地理学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刘宗迪博士言谈录
廖明君
刘宗迪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
1
原文传递
2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刘宗迪
施爱东
吕微
陈建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二)
刘宗迪
吕微
施爱东
任双霞
祝秀丽
《民间文化论坛》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
刘宗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刘宗迪
《文化遗产》
CSSCI
2017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七夕拜魁星习俗的异域渊源
刘宗迪
《文化遗产》
CSSCI
2013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神话、想象与地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对话
刘宗迪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七夕故事考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民俗志与时空观的地方性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西王母信仰的本土文化背景和民俗渊源
刘宗迪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西王母神话的本土渊源
刘宗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重黎“绝地天通”与上古历法改革
刘宗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现代神话学:在思想与学术之间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山海经》与古代朝鲜的世界观
刘宗迪
《中原文化研究》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烛龙考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归来的歌手——《故事的歌手》读后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陇南七夕风俗的异域渊源
刘宗迪
井长海
《民间文化论坛》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翩然起舞 羽化成仙──神话丛考之二
刘宗迪
《攀枝花学院学报》
199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地理学与华夏世界观的构建
刘宗迪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