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准入制度实施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刘家鹤 罗珠珠 蔡立群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实验室是高校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和实践教学的培养基地和互动平台。高校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实验室是高校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和实践教学的培养基地和互动平台。高校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实验室安全职责的根本依据。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剖析,针对层级管理目标模糊,开放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危化品全过程流向不清晰及安全准入认证机制缺乏监管等问题,构建多层次人员实验室安全、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危化品准入制度及实验室安全准入约束机制,旨在构建校、院、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准入制度实施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标准化 准入制度 安全管理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
2
作者 刘家鹤 罗珠珠 蔡立群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基地,也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基地,也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动态管理、多举措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管理全方位执行,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实验室在高校建设和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融入高校建设中,以期为提高高校整体建设和综合办学实力、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活动、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科技人才、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现状 改进措施
下载PDF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地土壤AMF群落结构及其组装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瑞 罗珠珠 +4 位作者 何仁元 牛伊宁 刘家鹤 蔡立群 海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5-844,共10页
为揭示多年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布设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田间试验,基于2019年(L_(2019))、2012年(L_(2012))和2003年(L_(2003))建植的紫花苜蓿田,以农田玉米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 为揭示多年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布设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田间试验,基于2019年(L_(2019))、2012年(L_(2012))和2003年(L_(2003))建植的紫花苜蓿田,以农田玉米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PCR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研究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AMF群落组成和丰度,并基于零模型揭示了土壤AMF群落的组装过程。结果表明:黄绵土区AMF属于球囊菌门的1纲4目7科7属,球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和多孢囊霉属为紫花苜蓿地和农田土壤共有类群,且均以球囊霉属(65.15%~99.12%)为优势属,其主要贡献了不同处理分组中土壤AMF群落结构的改变。长期种植紫花苜蓿使和平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消亡,但促生了双型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其中双型囊霉属相对丰度表现为L201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网络关联分析发现,高丰度的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之间呈现负相关,而低丰度的和平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之间呈现正相关。基于零模型的AMF群落组装结果表明,农田与L_(2019)处理由确定性过程主导(66.67%),L_(2012)和L_(2003)处理由随机性过程主导(100%),这表明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形成稳定的土壤环境使其随机性过程增加,利于维持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群落组装 黄绵土
下载PDF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种植对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鹏洲 罗珠珠 +4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王晓菲 田建霞 刘家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8,共12页
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的长期定位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种植年限(2年、9年和18年)土壤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地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冗余分析和分子生态网络构建,通过微生物标志物(nir... 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的长期定位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种植年限(2年、9年和18年)土壤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地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冗余分析和分子生态网络构建,通过微生物标志物(nirK和nirS)对黄绵土区玉米农田和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黄绵土区nirK基因丰度明显高于nirS基因丰度,具有nirK和nirS基因的反硝化细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nirK型反硝化细菌已分类优势属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1.10%~39.94%)、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0.07%~12.50%)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0.50%~7.60%),且紫花苜蓿地副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玉米农田(P<0.05),随紫花苜蓿种植年限延长相对丰度逐渐增加;无色杆菌属相对丰度表现为紫花苜蓿地显著低于玉米农田(P<0.05),丰度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降低;nirS型反硝化细菌优势属为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1.42%~5.20%)。相关性分析表明,nirK反硝化基因丰度变化对土壤环境因子无明显响应,而nirS反硝化基因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P=0.002)和有机碳(P=0.020)是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导因子,土壤有效磷(P=0.006)是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变化的主导因子。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黄绵土区nirK型和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之间均以协同合作关系为主。长期种植苜蓿显著影响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组成,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索半干旱区土壤反硝化过程中的微生物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nirK基因 nirS基因 反硝化细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地土壤质量评价
5
作者 王淑琴 罗珠珠 +3 位作者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李林芝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0,共10页
通过评价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变化,可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适宜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农田为对照,测定了耕层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21个指标,... 通过评价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变化,可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适宜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农田为对照,测定了耕层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21个指标,作为全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进行描述性特征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Norm值计算构建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开展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长期种植苜蓿会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可溶性碳含量,但降低了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构建的MDS包括土壤容重、全氮、速效磷、脲酶、真菌Shannon指数和真菌Chao指数;全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TDS-Soil quality index,TDS-SQI)与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MDS-Soil quality index,MDS-SQI)均表现为L2012>L2003>农田>L2019,且两种评价体系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2)=0.599,P<0.05),表明采用最小数据集评价苜蓿地土壤质量是可行的。土壤速效磷和全氮是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可通过适当施用氮、磷肥及轮作促进区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 障碍因子 黄绵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对磷素的响应
6
作者 李亮亮 罗珠珠 +3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何仁元 刘家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1482,共12页
【目的】线虫是指示土壤健康的典型生物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供磷(P)水平下苜蓿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定西2014年开始的苜蓿长期定位试验,在每3... 【目的】线虫是指示土壤健康的典型生物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供磷(P)水平下苜蓿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定西2014年开始的苜蓿长期定位试验,在每3年施用磷(P2O5)0、60、120、180 kg/hm^(2)的小区内采集苜蓿根系附近土样,采用浅盘法分离提取土壤线虫,鉴定土壤线虫类群,计算生态功能指数和代谢足迹,并明确了指示物种。【结果】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4575条,隶属于19科27属,包括食细菌性线虫和植物寄生性线虫各9属,食真菌性线虫4属,捕食/杂食性线虫5属,以植物寄生性线虫占比最高(43.00%~57.33%),在各处理间占据优势地位,螺旋属为各处理共有优势属(20.67%~39.33%)。此外,CK处理优势属还有拟丽突属、艾普鲁斯属和丝尾垫刃属(10.33%、11.00%和10.00%);P60处理有拟丽突属(11.00%);P120处理有艾普鲁斯属(10.00%),P180处理有中杆属(10.00%)。长期磷素添加对土壤线虫多度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影响线虫多样性、丰富度和群落组成,因为磷素添加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使得土壤线虫群落具有物种选择性,食细菌类、杂食/捕食类、植物寄生类和c-p类线虫表现为P60处理正选择性物种比例最大,P60处理指示物种包括了管咽属、板唇属、真头叶属、茎属、剑线属和Laimydorus,P120处理指示物种只有盆咽属、短体属和Campydora,CK和P180处理无指示物种。随着磷素添加量增加,植物寄生性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在P120处理达到峰值,线虫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在P60处理下达到峰值,而植物寄生性线虫与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比(PPI/MI)和优势度指数(λ)在P60处理下跌至低谷。区系分析显示,CK处理土壤线虫分布在A、B、C三象限,P60、P120和P180处理均处于B象限,土壤线虫功能足迹表现为P60>CK>P180>P120,土壤线虫富集指数随磷素添加量增加而提高,说明P60处理土壤线虫群落受干扰程度显著降低,其线虫群落结构成熟稳定,这与其较高的杂食/捕食性线虫丰度有关。【结论】磷素营养水平导致土壤线虫群落改变了其代谢足迹,致使土壤食物网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适宜的磷素添加促进食物网向复杂稳定方向发展,对于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土壤线虫 代谢足迹 土壤微食物网
下载PDF
松花粉对肉仔鸡免疫功能、肠道结构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高明子 杨侃侃 +5 位作者 张钟予 刘家鹤 范珊珊 陶李佳颖 于畅 李敬双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松花粉对肉仔鸡免疫功能、肠道结构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肉仔鸡300只,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设KB组、YX组、SHF 1 g/kg组、SHF 2 g/kg组和SHF 4 g/kg组。KB组肉仔鸡饲喂基础日粮,YX组在基础日粮中添... 试验旨在探讨松花粉对肉仔鸡免疫功能、肠道结构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肉仔鸡300只,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设KB组、YX组、SHF 1 g/kg组、SHF 2 g/kg组和SHF 4 g/kg组。KB组肉仔鸡饲喂基础日粮,YX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 g/kg盐酸左旋咪唑,SHF 1 g/kg组、SHF 2 g/kg组和SHF4 g/kg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4 g/L松花粉。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KB组相比,各松花粉添加组肉仔鸡血清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及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KB组相比,各松花粉添加组肉仔鸡空肠小肠绒毛增长,隐窝加深。与KB组相比,YX组、SHF 1 g/kg组和SHF 2 g/kg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升高(P<0.01),料重比均极显著降低(P<0.01);SHF 4 g/kg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SHF 2 g/kg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松花粉能够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结构,提高生长性能,以SHF 2 g/kg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肉仔鸡 免疫功能 肠道结构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植物篱-作物间作系统水分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家鹤 牛伊宁 +3 位作者 罗珠珠 蔡立群 张仁陟 谢军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9,共9页
利用陇中黄土高原典型雨养农业区坡耕地布设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裸坡休闲(F)、小麦单作(W)、小麦/甘草(W/L)、小麦/菘蓝(W/I)和小麦/苜蓿(W/A)。通过探讨植物篱-作物间作系统的小麦产量表现及其土壤水分利用特性,明确不同植物篱-作物... 利用陇中黄土高原典型雨养农业区坡耕地布设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裸坡休闲(F)、小麦单作(W)、小麦/甘草(W/L)、小麦/菘蓝(W/I)和小麦/苜蓿(W/A)。通过探讨植物篱-作物间作系统的小麦产量表现及其土壤水分利用特性,明确不同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土壤耗水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黄土高原坡耕地适宜植物篱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和休闲期0~200cm土壤剖面含水量较低,基本接近作物有效水分下限(crop lower limit,CLL)。植物篱-作物间作能够起到积蓄降水的作用,但主要体现在耕层0~30cm土壤,且以小麦/苜蓿处理效果最佳。不同处理棵间蒸发量和蒸发占总耗水量的比重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小麦/甘草处理耗水量最高(250.98mm),裸坡休闲总蒸发量较大(197.30mm)。裸坡处理棵间蒸发占耗水量的比例高达80%以上,主要表现为土壤蒸发,而小麦/甘草主要表现为作物蒸腾,说明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可一定程度有效降低棵间蒸发量和蒸发占总耗水量的比重,增加作物蒸腾量。不同间作系统小麦耗水量与单作耗水量并无差异,但其产量提高了60.00%~83.55%,进而明显提高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物篱-作物间作系统 水分利用效率 棵间蒸发量
下载PDF
高校土壤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家鹤 罗珠珠 蔡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264-267,共4页
教书育人的本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将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有效结合,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模式。针对当前高校存在师生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全面、缺乏理念意识、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及内容不能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以及... 教书育人的本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将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有效结合,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模式。针对当前高校存在师生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全面、缺乏理念意识、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及内容不能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以及缺乏德育元素的考核环节等问题,以实验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渗透为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将课程思政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期为农林高校实验类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土壤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施途径
下载PDF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家鹤 罗珠珠 蔡立群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4期159-162,共4页
土壤学实验是农业类相关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文介绍了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了原有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弱、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欠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土壤学实验是农业类相关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文介绍了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了原有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弱、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欠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对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将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林院校人才教育进行创新融合,以期为农林教育发展中传统实验课程改革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土壤学实验 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黄土高原雨养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与生态功能预测 被引量:32
11
作者 马欣 罗珠珠 +3 位作者 张耀全 刘家鹤 牛伊宁 蔡立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7,共14页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以农田土壤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L2003,L2005,L2012)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以上3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格局与演替特征,并借助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以农田土壤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L2003,L2005,L2012)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以上3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格局与演替特征,并借助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关系,最后利用PICRUSt方法预测了土壤细菌群落生态功能。结果表明,黄绵土区门水平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20.34%~32.40%)、变形菌门(18.99%~23.14%)、酸杆菌门(12.50%~13.39%)和绿弯菌门(11.41%~12.55%)。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表现为农田土壤高于苜蓿土壤,且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苜蓿种植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随苜蓿种植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在农田和苜蓿地无明显差异。黄绵土属水平优势类群包括Gaiella属(1.65%~3.33%)、硝化螺菌属(1.52%~2.34%)、假节杆菌属(1.36%~2.61%)和Solirubrobac⁃ter属(1.03%~2.24%)。与农田相比,苜蓿土壤Solirubrobacter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全磷(P=0.002)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黄绵土细菌菌群共有46个子功能,其中代谢为最主要的功能,占比为69.20%~70.22%;苜蓿土壤代谢、生物体系统功能基因丰度均显著高于农田土壤,具体表现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外源物质降解及代谢、萜类和酮类化合物代谢、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物质依赖功能基因中。苜蓿种植年限可影响黄绵土细菌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该结果可为西部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黄绵土细菌代谢潜力及功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PICRUSt功能预测
下载PDF
黄土高原雨养区苜蓿种植年限对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雪梅 潘占东 +4 位作者 罗珠珠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4-1034,共11页
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对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2、9、16和18年)紫花苜蓿地和农田[玉米(Zea mays)]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固碳细菌丰... 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对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2、9、16和18年)紫花苜蓿地和农田[玉米(Zea mays)]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固碳细菌丰度与活性有机碳组分及Rubis CO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耦合土壤理化因子解析影响cbb L基因丰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种植18和16年苜蓿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和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P<0.05),其中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了18.15%和14.60%、130.00%和76.43%、22.87%和11.17%、127.03%和133.49%,种植9年苜蓿提高了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而种植2年苜蓿仅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含量(P<0.05)。土壤干土cbb L基因拷贝数介于(1.12×10^(8))~(1.96×10^(8))copies·g^(-1),表现为苜蓿地土壤均显著高于农田(P<0.05),且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bb L基因丰度与土壤C、N和p 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水分、P素和Rubis CO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全氮和p H是影响cbb L基因丰度的关键因子。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和全氮是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因素。综上,了解土壤cbb L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对后期进一步揭示黄土高原雨养区土壤固碳的微生物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种植年限 农田 活性碳组分 RubisCO酶 cbbL基因
下载PDF
黄土高原雨养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真菌群落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欣 罗珠珠 +5 位作者 张耀全 牛伊宁 李玲玲 蔡立群 蔡雪梅 刘家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70,共9页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田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L2003,L2005,L2012)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与演替特征,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田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L2003,L2005,L2012)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与演替特征,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微生物参数。结果表明:黄绵土共检测到真菌6门24纲73目156科313属,主要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苜蓿土壤和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先降低后升高,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L2003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2005处理12.42%(P<0.05),接合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2005处理153.54%(P<0.05)。农田土壤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腐质霉属(Humicola),苜蓿土壤共有优势真菌属为刺孢属(Phaeomycocentrospora)、白僵菌属(Beauveria)和被孢霉属。农田土壤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苜蓿土壤62.38%~73.48%(P<0.05),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促生菌(白僵菌属和绿僵菌属)丰度下降,部分病原菌(镰刀菌属、赤霉菌属)丰度增加。主成分分析发现,丛赤壳属(Nectria)、土赤壳属(Ilyonectria)和镰刀菌属(Fusarium)与第一主成分(PC1)具有较高的相关性,Lectera菌属、支顶孢属(Acremonium)和赤霉菌属(Gibberella)与第二主成分具有较高相关性,与第一、第二主成分相关性较高的菌属均为植物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植年限 真菌群落丰度 ITS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建晶 刘家鹤 +4 位作者 罗珠珠 陈英 蔡立群 张仁陟 谢军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08,共9页
【目的】为了筛选黄土高原坡耕地适宜的植物篱.【方法】在陇中黄土高原典型雨养农业区坡耕地布设田间试验,并设置裸坡休闲(F)、小麦单作(W)、小麦/甘草(W/L)、小麦/菘蓝(W/I)和小麦/苜蓿(W/A)5个处理,研究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土壤理化... 【目的】为了筛选黄土高原坡耕地适宜的植物篱.【方法】在陇中黄土高原典型雨养农业区坡耕地布设田间试验,并设置裸坡休闲(F)、小麦单作(W)、小麦/甘草(W/L)、小麦/菘蓝(W/I)和小麦/苜蓿(W/A)5个处理,研究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大了耕层0~10cm以下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W/L和W/A最为显著,>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远低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说明黄绵土团聚体稳定性总体较低,极易在水作用下泡散.植物篱间作可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各处理的ROOC/TOC为40%~50%,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说明表层土壤有机碳活性高,而深层土壤有机碳相对稳定更利于固定.植物篱间作使0~50cm土层贮水能力提高,体现为小麦/苜蓿土壤贮水能力最强,说明植物篱间作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结论】从涵养水源角度出发,建议在大部分坡地实施小麦-苜蓿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坡耕地 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区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一年生作物轮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鹏洲 罗珠珠 +4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王晓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5-975,共11页
为研究半干旱区种植制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采集长期种植苜蓿(LC)、苜蓿-休耕(LF)、苜蓿-休耕-玉米(L_(F)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i)5个处理的耕层(0~30 cm)土壤... 为研究半干旱区种植制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采集长期种植苜蓿(LC)、苜蓿-休耕(LF)、苜蓿-休耕-玉米(L_(F)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i)5个处理的耕层(0~30 cm)土壤样品,基于真菌ITS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长期种植苜蓿和一年生作物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影响,并采用FUNGuild平台分析预测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真菌7门25纲77目169科347属,其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69.17%~88.22%)为最优势菌门,且远远大于次优势菌门——接合菌门(Zygomycota,6.72%~19.88%)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64%~9.01%);属水平下各处理优势菌群存在差异,其中LC处理优势属为Phaeomycocentrospora,LF、LP和LMi的优势属均为赤霉菌属(Gibberella),L_(F)C处理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有效磷(P=0.002)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真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本试验黄绵土主要以病理营养型真菌(pathotroph)为主(25.44%~39.27%),速效磷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真菌营养类型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与长期种植苜蓿相比种植一年生大田作物显著增加了土壤腐生-共生营养型、病原体-腐生-共生营养型和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等过渡型真菌类群相对丰度,说明合理的种植制度有利于改善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促进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一年生作物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FUNGulid
下载PDF
做好消毒降温工作 保证畜禽健康生长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家鹤 《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 2006年第8期38-39,共2页
夏秋季高温高湿炎热,蚊蝇孳生,又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繁衍旺盛的季节。如何才能保证畜禽生长环境安全又舒适,因此消毒和降温工作是夏季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环节。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 夏秋季高温高湿炎热,蚊蝇孳生,又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繁衍旺盛的季节。如何才能保证畜禽生长环境安全又舒适,因此消毒和降温工作是夏季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环节。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同时用科学、有效、适宜的降温方法,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里,使畜禽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健康 畜禽生长 降温工作 消毒剂 病原微生物 环境安全 动物防疫工作 高温高湿
下载PDF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家鹤 《国外汽车》 1993年第1期2-6,共5页
当今世界上每辆汽车采用电子装置的情况已成为衡量该车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国外汽车行业应用电子技术情况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国外汽车上电子装置的种类很多,电子装置在发动机及传动系方面、安全方面、仪表及通讯方面以及行驶舒适性... 当今世界上每辆汽车采用电子装置的情况已成为衡量该车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国外汽车行业应用电子技术情况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国外汽车上电子装置的种类很多,电子装置在发动机及传动系方面、安全方面、仪表及通讯方面以及行驶舒适性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我国应及早对排放法规和油耗法规严格化、法律化,抓紧汽车电子化方面的技术引进,统筹考虑和解决国内现有电子行业和仪表行业的发展开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汽车 电子装置
下载PDF
消毒防病 健康增效——规模化养殖中的防疫新理念与消毒
18
作者 刘家鹤 《中国畜禽种业》 2006年第2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 消毒防病 防疫 增效 健康 水产养殖 养殖水平 畜牧养殖 经济损失 畜禽养殖
下载PDF
消毒防病 健康增效——规模化养殖中的防疫新理念与消毒(续上期)
19
作者 刘家鹤 《中国畜禽种业》 2006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场 消毒防病 健康养殖 消毒防疫 增效 消毒剂 畜禽养殖 防疫管理 轮换使用 国内外
下载PDF
规模化畜禽养殖中的疾病预防与消毒
20
作者 刘家鹤 《河南畜牧兽医》 2005年第1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规模化畜禽养殖 疾病预防 消毒 直接经济损失 畜牧养殖 死亡率 水产养殖 养殖业 发病率 大家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