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籍刊刻与医学传承:李杲学说在元代及明初的流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9,共13页
本文试图勾勒"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医学理论在江南医学群体中传播的途径,并以此反思金元医学传承研究中主导的"师徒传承"、"北医南传"以及"医学流派"等解释模型。相对于刘完素、朱震亨的研究... 本文试图勾勒"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医学理论在江南医学群体中传播的途径,并以此反思金元医学传承研究中主导的"师徒传承"、"北医南传"以及"医学流派"等解释模型。相对于刘完素、朱震亨的研究,李杲学说传至江南的途径隐而不彰。李杲师承集中在北方,其著作在身后屡次出版,并传至江南。元明之际版刻并不发达,书籍资源不足。然而,元末江南已经形成了一个医者的专业网络,求学者可通过拜师、交游等途径分享有限的书籍资源,进而大大促进了李杲学说在江南的流布。到了明初,这一专业网络中的成员大多师承朱震亨一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出版、传播李杲的作品。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界限清晰的"医学流派"在元明之际并未成型,医者专业网络中的信息共享机制也促进了金元各派医学理论的合流与折中,进而形塑了明中期以后的医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医学 “金元四大家” 李杲 江南 医者
下载PDF
医疗史与知识史——海外中国医疗史研究的趋势及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思言 刘小朦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41,220,共17页
近二十年来,知识史在海外历史学界渐受重视,多位学者对其概念和研究范畴进行了探讨。同时,科学史与医学史研究中,探讨"知识"生产与流传问题的论著也逐渐增多。在此影响下,海外中国医疗史研究也借鉴了诸多研究方法。相关论题... 近二十年来,知识史在海外历史学界渐受重视,多位学者对其概念和研究范畴进行了探讨。同时,科学史与医学史研究中,探讨"知识"生产与流传问题的论著也逐渐增多。在此影响下,海外中国医疗史研究也借鉴了诸多研究方法。相关论题主要集中于前近代中国医学知识的建构、传播与变迁,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背景下近代"中医"的形成,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医现代性等三个方面。反观国内的医疗史研究,至今仍受内外史区隔所限,历史学者关注医学知识、医学思想史等涉及内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仍显不足。本文认为,关注西方中医知识史的研究,有意识地在国际学术脉络中展开医学知识史的研究,不仅可以破除内外史的研究壁垒,也能够促使新议题和新研究方向的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史 知识史 海外中国医史研究
原文传递
皇明异典:明中期传奉医官的身份、迁转与政治文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小朦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56,共17页
明中期,医官身份逐渐固化,专业化的趋势也让他们渐渐远离了传统的儒医形象。非科举正途出身的医官,越来越受到文官的蔑视。但在明成化、弘治两朝的传奉升授浪潮中,医官成为主要的受益群体之一,得以突破自身身份的限制,迁转至文官系统。... 明中期,医官身份逐渐固化,专业化的趋势也让他们渐渐远离了传统的儒医形象。非科举正途出身的医官,越来越受到文官的蔑视。但在明成化、弘治两朝的传奉升授浪潮中,医官成为主要的受益群体之一,得以突破自身身份的限制,迁转至文官系统。因此,文臣与医官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虽然传奉医官仅仅被授予超越医官的职位,并未有超越医政的职权,但这并不妨碍文臣将其视为异端。官员出身的限制、文官与伎术官的分野在此时成为争论的焦点。通过成化、弘治两朝传奉医官升迁及其争议的考察,可以窥见明代医官选拔的制度化过程,以及官僚体制中政治文化对于医官身份及社会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传奉官 医官 仕途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传统“民变”之研究范式如何走向多元化——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评介
4
作者 刘小朦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423-431,共9页
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巫仁恕先生近年来一直从事明清消费文化的研究,关于此主题已有三本专书面世~①。他的新著《激变良民》~②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关注对象与研究方法,虽然晚出,它却是由巫先生在十几年前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修... 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巫仁恕先生近年来一直从事明清消费文化的研究,关于此主题已有三本专书面世~①。他的新著《激变良民》~②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关注对象与研究方法,虽然晚出,它却是由巫先生在十几年前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如说巫先生的消费文化研究着力于开辟新领域,这部作品却在旧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别样的洞见,虽然时隔十余年,仍然启发我们如何开辟新的研究思路。一"民变"何以成为"集体行动":对查尔斯·蒂利集体行动理论的借鉴20世纪50年代,大陆史学界有所谓"五朵金花"的说法,其中包括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最早被关注的一系列城市民变,如万历年间的反矿税使事件、万历二十九年织俑之变、天启六年开读之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理论 蒂利 群众集体 中国城市 博士学位论文 天启 城市规模 现代性 行政层级 文化生活
原文传递
冲突与整合:晚清公共卫生的蹒跚起步——路彩霞著《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演进研究(1900—1910)》评介
5
作者 刘小朦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458-461,共4页
近年来,随着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在大陆学界的兴起,"卫生"及其相关问题成为继瘟疫之后另一个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言而喻,晚清的几次大疫加之西医的传播,西方防疫及卫生制度被逐步引进,西医的病因观及卫生观念... 近年来,随着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在大陆学界的兴起,"卫生"及其相关问题成为继瘟疫之后另一个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言而喻,晚清的几次大疫加之西医的传播,西方防疫及卫生制度被逐步引进,西医的病因观及卫生观念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时的中国人,在疫病史研究中对国家、社会应对机制及观念演变的关注,可谓是卫生史研究的先声。此书作者路彩霞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常建华教授,本书正是由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当时疾病医疗社会史是一个受到重视的学术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蹒跚起步 近代报刊 社会史研究 卫生行政 《大公报》 卫生制度 行医资格 卫生领域 读者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