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杨力 刘尚可 +2 位作者 林新瑜 罗霞 肖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分别于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检测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组的p38MAPK、NF-κB、IL-1β、IL-8均呈下降趋势。用药前,各组间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三个用药组之间p38MAPK、NF-κB、IL-1β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夫西地酸组(均P<0.05);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三个用药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2%SA组、30%SA组p38MAPK、NF-κB、IL-8低于夫西地酸组(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P<0.05);2%SA组与30%SA组p38MAP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1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A组IL-1β低于30%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可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也在逐渐增加,并优于夫西地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兔耳痤疮模型 超分子水杨酸 抗炎 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新瑜 +3 位作者 刘尚可 陈静宇 邓秋 熊梦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结果:Art在25~100μmol/L剂量范围内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了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Art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痤疮丙酸杆菌 促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外源单宁酸对茶叶中农药胁迫作用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尚可 王越 +3 位作者 潘灿平 贾厚振 铭钰 邹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0-1158,共9页
农药是控制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但农药也会对植物的氧化系统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基于单宁酸的天然属性和结构特点,研究了在农药诱导的氧化胁迫下,叶面施用单宁酸对茶叶抗氧化系统和营养品质的潜在作用。与单独施用农药相比,加施10 mg/... 农药是控制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但农药也会对植物的氧化系统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基于单宁酸的天然属性和结构特点,研究了在农药诱导的氧化胁迫下,叶面施用单宁酸对茶叶抗氧化系统和营养品质的潜在作用。与单独施用农药相比,加施10 mg/L单宁酸显著提高了茶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其中POD活性分别是空白对照、吡唑醚菌酯单独施用的4.69倍和3.13倍,APX活性比单独施用吡虫啉、联苯菊酯和吡唑醚菌酯分别提高了340.74%、114.71%和271.70%。此外,单宁酸显著提高了茶叶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脯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茶多酚含量,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单宁酸还提高了茶叶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综上,外源单宁酸能够激活茶叶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抗氧化非酶物质的积累,缓解茶叶中农药胁迫带来的氧化损伤,最终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茶叶 农药胁迫 氧化损伤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农药在植物中的内吸和传导行为与施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婷婷 刘尚可 +4 位作者 李北兴 慕卫 潘灿平 邹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7-616,共10页
农药的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与其在植物中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密切相关。农药在植物表面和内部的内吸和传导行为,不仅与其自身理化性质有关,还受植物种类、生长期、生长条件及施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及其... 农药的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与其在植物中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密切相关。农药在植物表面和内部的内吸和传导行为,不仅与其自身理化性质有关,还受植物种类、生长期、生长条件及施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施药技术及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传导行为、传导方式与施药技术的关系以及影响农药内吸和传导行为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农药内吸和传导行为的措施,以期为农药的安全合理施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吸性农药 内吸传导行为 施药技术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电脑硬件冲突怎么办
5
作者 刘尚可 《计算机与网络》 2002年第21期7-7,共1页
一、改变操作系统版本 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改变",而并不一定是"升级".因为,有些配件在Windows95下会发生冲突,而升级至Windows98后则问题解决;而有些配件则正相反.所以,当硬件发生冲突时,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操作系统... 一、改变操作系统版本 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改变",而并不一定是"升级".因为,有些配件在Windows95下会发生冲突,而升级至Windows98后则问题解决;而有些配件则正相反.所以,当硬件发生冲突时,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操作系统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 硬件冲突 解决办法
下载PDF
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6
作者 肖媛媛 林新瑜 +3 位作者 杨力 白秦川 杜依林 刘尚可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特征、检验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 目的总结分析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特征、检验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主要表现为肌无力(76.92%)、肌痛(61.54%)、关节痛(63.08%)、咳嗽咳痰(66.15%)、Heliotrope征(72.31%)、Gottron征(68.00%)。60.00%出现CK及CK-MB升高,91.18%出现α-HBDH升高,65.22%抗MDA5抗体阳性,14.52%Jo-1抗体阳性,71.88%抗Ro52抗体阳性。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96.92%)、免疫抑制剂(56.92%)、丙种球蛋白(15.38%)、抗生素(69.23%)。经治疗,好转56例,加重2例,死亡7例。结论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死亡率较高,应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漏诊。建议皮肌炎患者常规完善抗MDA5抗体、抗Jo-l抗体、抗Ro52抗体以及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肺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肺间质病变
下载PDF
金属离子配位组装制备负载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及其对豌豆蚜虫的生物活性
7
作者 王崇琳 马成立 +2 位作者 郝立健 刘尚可 薛超彬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目前纳米农药复杂的制备工艺阻碍了其推广,亟需低能耗、低成本、简便的方法获得载药纳米颗粒,进而提高农药利用率。[方法]采用金属离子配位组装法,利用天然可降解、安全环保的壳聚糖材料制备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颗粒,通过测... [目的]目前纳米农药复杂的制备工艺阻碍了其推广,亟需低能耗、低成本、简便的方法获得载药纳米颗粒,进而提高农药利用率。[方法]采用金属离子配位组装法,利用天然可降解、安全环保的壳聚糖材料制备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颗粒,通过测定其释放性能和对豌豆蚜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来评估其应用效果。[结果]负载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纳米颗粒为球形,包封率为92.06%,平均粒径(D_(50))为202.83 nm。高效氯氟氰菊酯被纳米颗粒负载后提高了其热稳定性。在释放液中,2 h时纳米载药颗粒的累积释放率为59.25%。在48 h时负载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纳米颗粒对豌豆蚜虫的LC_(50)值为0.004 mg/L,高于乳油的0.006 mg/L和微米载药颗粒的0.01 mg/L。[结论]实验结果可为开发对叶部害虫具有优异防治效果的纳米制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农药 农药利用率 纳米悬浮剂
原文传递
玫瑰痤疮患者面部微生物群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8
作者 杜依林 林新瑜 +5 位作者 黄纯钰 王钶韵 张鳌 匡海霞 刘尚可 杨颜玲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患者与正常人面部皮肤表面微生物群的差异,分析玫瑰痤疮患者面部菌群分布特征,为玫瑰痤疮预防及治疗寻找新的思路。方法2023年10—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且初次诊断为玫瑰痤疮患者30例为玫瑰痤疮组,男8例、...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患者与正常人面部皮肤表面微生物群的差异,分析玫瑰痤疮患者面部菌群分布特征,为玫瑰痤疮预防及治疗寻找新的思路。方法2023年10—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且初次诊断为玫瑰痤疮患者30例为玫瑰痤疮组,男8例、女22例,年龄18~60(32.9±7.6)岁;面部健康人30名为对照组,男5名、女25名,年龄18~60(34.9±7.3)岁。分别取面部皮肤拭子,通过提取总DNA,经PCR扩增,对PCR产物检测、定量和建库,高通量测序等步骤对60份样本进行测序。用柱状图揭示样品微生物群落物种构成;分析不同组间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差异。结果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间菌群多样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玫瑰痤疮患者分型后,细菌菌群中,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5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5)。真菌菌群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组(25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5)。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细菌丰度差异较大,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细菌菌群以厚壁菌门为主。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组相比相差较小,优势真菌属为马拉色菌属和脉孢菌属。结论玫瑰痤疮患者与健康人之间、不同亚型玫瑰痤疮患者之间的面部微生物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存在差异,有望为玫瑰痤疮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高通量测序 微生态 细菌 真菌
原文传递
醋甲唑胺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尚可 杨智博 +2 位作者 古秋梅 陈正举 陈蕾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5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醋甲唑胺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基因分型,为由醋甲唑胺诱导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诊... 目的系统评价醋甲唑胺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基因分型,为由醋甲唑胺诱导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诊治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9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8个研究,包括49例患者。37例进行了HLA基因检测,其中27例检测出HLA-B*59:01片段,15例检测出HLA-C*01:02片段,同时携带两种基因的有14例患者。合并结果显示HLA-B*59:01的总阳性率为73%[95%CI(58%,88%)];HLA-C*01:02的总阳性率为40.5%[95%CI(24%,57%)]。潜伏时间为14.08±8.77天。醋甲唑胺使用剂量为88.95±39.45 mg/d。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使用醋甲唑胺治疗,可能会诱导严重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用药前对HLA-B*59:01和/或HLA-C*01:02基因筛选或许能有效减少醋甲唑胺引起的副作用。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有望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甲唑胺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HLA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