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因素对脊柱术后结果的预测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泽源 郝以辉 +5 位作者 王玉强 张书豪 赵耀 王利民 张全力 刘屹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3期162-167,共6页
术前存在某些心理因素倾向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影响脊柱术后的临床疗效,即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可能对脊柱相关疾病患者的术后结果产生负面影响。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术前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对脊柱术后结果的影响,归纳该研... 术前存在某些心理因素倾向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影响脊柱术后的临床疗效,即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可能对脊柱相关疾病患者的术后结果产生负面影响。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术前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对脊柱术后结果的影响,归纳该研究进展及研究心理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的机制,探讨术前干预措施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躯体变形障碍 脊柱手术
下载PDF
颈胸段前路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屹林 王利民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0-133,162,共5页
目的:为颈胸段前路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40具成人颈胸部尸体标本,在颈胸段前路手术区对喉返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1)左、右喉返神经颈内脏筋膜穿入点范围分别水平对应T2/3椎间盘、T3椎体(... 目的:为颈胸段前路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40具成人颈胸部尸体标本,在颈胸段前路手术区对喉返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1)左、右喉返神经颈内脏筋膜穿入点范围分别水平对应T2/3椎间盘、T3椎体(占85.0%)和C7/T1椎间盘、T1椎体(占87.2%);(2)颈部左、右侧喉返神经分别为94.5%、59.6%走行在气管食管沟内;左、右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的返折点范围分别水平对应T3/4椎间盘、T4椎体(占75.0%)和T1/2椎间盘、T2椎体(占82.5%);(3)非返性喉返神经1例,喉返神经的分支与颈交感干有交通2例,均出现在右侧;(4)左喉返神经10.0%在甲状腺下动脉之前,57.5%在其之后,32.5%在其分支之间;右喉返神经35.0%在动脉之前,22.5%在其之后,42.5%在其分支之间。结论:在颈胸段前路手术中,左、右侧入路分别在T2/3和C7/T1椎间盘水平以上操作是较安全的,但以采取左侧入路为宜,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手术入路 喉返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显露颈胸段脊柱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屹林 王利民 宋跃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为临床经胸骨上段显露脊柱颈胸段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具成人尸体模拟经胸骨上段显露颈胸段脊柱的入路进行解剖,并进行有关的数据测量。结果:甲状腺中静脉有48.8%的人一侧缺如。胸骨劈开后撑开的横径为(60.8±1.64)mm。... 目的:为临床经胸骨上段显露脊柱颈胸段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具成人尸体模拟经胸骨上段显露颈胸段脊柱的入路进行解剖,并进行有关的数据测量。结果:甲状腺中静脉有48.8%的人一侧缺如。胸骨劈开后撑开的横径为(60.8±1.64)mm。两侧胸膜在前界中段之间有分离型、接近型、接触型和掩复型,后两者占50.4%。食管在T3椎体平面超出气管左缘(0.5±0.08)cm。胸导管由颈血管鞘后方到注入静脉的行程位于颈静脉角三角区。左、右侧喉返神经分别有94.5%、59.6%走行在气管食管沟内,并与甲状腺下动脉有复杂的关系。胸骨角正对T4/5椎间盘、T4下1/3和T5上1/3椎体(62.5%)水平,喉返神经左、右侧返折点分别平对T3/4椎间盘、T4椎体(75.6%)和T1/2椎间盘、T2椎体(82.0%),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上缘分别对T3(73.7%)和T1椎体(70.0%)水平,经胸骨上段入路的颅侧和尾侧分别平对C3/4椎间盘、C4椎体(75.6%)和T3椎体、T3/4椎间盘(86.8%)。结论:经胸骨上段显露脊柱颈胸段具有暴露充分,操作方便,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经胸骨上段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屹林 王利民 宋跃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8月~2006年2月共治疗11例颈胸段病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7~67岁,平均41.5岁。病变类型:创伤、肿瘤和结核各4、6和1例。病变节段:T3、C7~T1和T1....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8月~2006年2月共治疗11例颈胸段病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7~67岁,平均41.5岁。病变类型:创伤、肿瘤和结核各4、6和1例。病变节段:T3、C7~T1和T1.2各1例,C7和C6~T1各2例,4例T1。手术取颈胸部联合切口,劈开胸骨上段,显露颈胸段椎体,切除肿瘤或病变椎体、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内固定。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0~56个月,平均31个月。1例术后第2d出现乳糜漏约50ml,引流2d后自愈。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好。[结论]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显露满意,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可满足颈胸段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应注意避免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入路 颈胸段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侧前方和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屹林 王利民 《中医正骨》 2005年第2期37-37,共1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多见,仅占所有脊椎椎间盘突出症的0.25%~0.75%.我院自1998年3月~2003年1月,开展经侧前方和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1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入路 手术治疗 脊椎椎间盘突出 效果 总结报告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兵站 谭洪宇 +2 位作者 刘屹林 王利民 熊明月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121-7123,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单纯行PVP或PKP的OVCF患者92例(共128个椎体),根据手术方式分成PVP组和PKP组,统计两...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单纯行PVP或PKP的OVCF患者92例(共128个椎体),根据手术方式分成PVP组和PKP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率、后凸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PVP组有效率为90.00%,PKP组有效率为92.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中PKP组VAS评分显著低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间后凸矫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率为16.67%,明显低于PVP组的3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明显高于手术前,其中PVP组伤椎高度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PKP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VAS评分,且骨水泥渗漏率更低,而PVP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伤椎的高度。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
下载PDF
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与自体髂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豪 王利民 +3 位作者 谭洪宇 刘屹林 王卫东 杨朝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95-2198,共4页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重建的材料较多,如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钛网等,但各种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重建的材料较多,如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钛网等,但各种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进行对比。方法:2009-01/2010-03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植骨,18例行自体髂骨块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以及融合节段椎体前缘、后缘高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6~14个月随访,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人工椎体组及自体髂骨组融合节段后缘高度和前凸Cobb角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即刻差值、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融合标准,治疗后6个月两组融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作为颈椎前路植骨材料,融合率同自体髂骨相似,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颈椎病 自体髂骨 前路植骨融合 COBB角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朝垒 王利民 +4 位作者 谭洪宇 王卫东 廖文胜 鲍恒 刘屹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n-HA/PA66植入钛板内固定术,对其疗效及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n-HA/PA66植入钛板内固定术,对其疗效及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植入物未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有良好的恢复和维持,术后6~8个月时获得植骨融合,n-HA/PA66人工椎体后缘存在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结论 n-HA/PA66人工椎体作为颈椎前路手术植骨材料融合率高,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椎体次全切除 植骨融合
下载PDF
钛质外科网和纳米仿生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朝垒 王利民 +2 位作者 刘屹林 谭宏宇 王卫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16,共4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作为新型植骨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取骨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具有稳定的植骨融合率。目的:比较钛网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作为新型植骨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取骨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具有稳定的植骨融合率。目的:比较钛网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其中26例行钛网植骨,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置入后3个月JOA评分较置入前明显改善,两组对比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6个月钛网组及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置入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个月钛网组2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作为颈椎前路融合植骨材料,融合率高,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钛质外科网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前路植骨融合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耀 刘屹林 +4 位作者 王利民 谭洪宇 王卫东 廖文胜 鲍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观察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颈椎病患者共43例(45个节段),平均年龄48.3岁,其中男18例,女25例... 目的:观察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颈椎病患者共43例(45个节段),平均年龄48.3岁,其中男18例,女25例,脊髓型颈椎病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单节段置换41例(C3/4 2例,C4/5 17例,C5/6 21例,C6/7 1例),双节段置换2例(C4/5和C5/6 1例,C5/6和C6/7 1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3.8个月。患者的JOA评分、NDI、颈部VAS评分、上肢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8.2±0.7、35.3±4.7、6.8±1.1和6.5±1.2分显著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4.7±0.4、16.2±3.4、1.3±0.8和1.8±0.9分(P均<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前为7.97°±4.49°,末次随访时为9.15°±3.85°,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人工椎间盘活动良好,无塌陷或移位,随访期间未见邻近节段明显退变,2例分别在术后7个月和10个月时异位骨化形成。结论: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早期疗效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维持颈椎活动度和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威 王利民 +3 位作者 王卫东 谭洪宇 刘屹林 张书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083-7087,共5页
背景:单节段颈椎病的融合治疗可导致邻近节段运动范围异常加大及退行性表现等并发症。近年来许学者开始探索用非融合技术来替代传统融合治疗。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作为一种新型的前路非融合方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不仅取得了较好的临... 背景:单节段颈椎病的融合治疗可导致邻近节段运动范围异常加大及退行性表现等并发症。近年来许学者开始探索用非融合技术来替代传统融合治疗。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作为一种新型的前路非融合方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不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还能使颈椎椎体接近生理性稳定、延缓相邻节段退变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目的:比较单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修复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59例影像学显示颈椎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因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置换组)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融合组),其中置换组32例,融合组27例。治疗后5 d及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测量脊髓功能JOA评分以及颈痛、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观察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及对相邻节段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组治疗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1.6±3.0)°,与治疗前(8.8±2.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融合组治疗后3个月融合基本上无明显活动。随访时置换组相邻节段活动度小于融合组(P<0.05);置换组治疗前后相邻节段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融合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活动度明显增大。提示与前路减压融合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还能保持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且对手术临近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影响,可有效的维持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椎间盘置换 前路颈椎融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亮兵 廖文胜 +5 位作者 王利民 王卫东 谭鸿宇 鲍恒 刘屹林 董小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4-1598,共5页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行术前术中牵引复位固定,固定后依患者耐受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除Halo-vest等针对性治疗。根据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估;根据尹庆水等制定的方法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内固定后3,6,12,24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以判断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对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颈脊髓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内固定后未出现脊髓症状加重病例。内固定前JOA评分平均8.2分,内固定后平均14.8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1例并发脑梗死死亡。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2例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骨不连,2例患者枕骨板螺钉出现松动,1例螺钉脱出,1例切口不愈合。10例患者术后继续Halo-vest外固定,并于内固定后三四个月拆除;其余患者佩戴颈托至植骨完全愈合。提示Cobra枕颈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配合Halo-vest便于术中固定和复位,适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枕颈内固定 枕颈融合 HALO-VEST
下载PDF
脊柱肿瘤手术术中神经生理监测信号改善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慧霞 王玉强 +3 位作者 吴恺 刘屹林 刘宏建 王利民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手术过程中显示的术中神经生理监测(IONM)信号改善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06例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的IONM数据,...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手术过程中显示的术中神经生理监测(IONM)信号改善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06例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的IONM数据,筛选出IONM信号明显改善的患者,比较这些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功能与主观症状情况。结果在所有的IONM数据中,共发现31例患者的IONM信号较基线明显改善,并完成1 a以上随访。运动诱发电位(MEPs)和体感诱发电位(SSEPs)信号均有改善者8例,仅MEPs信号有改善者11例,仅SSEPs信号有改善者12例。IONM信号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指数评分系统评分由术前的(87.68±13.95)分增加到术后的(94.47±9.12)分(t=5.976,P=0.023);健康调查简表-36由术前的(101.33±9.82)分增加到术后的(111.68±9.73)分(t=6.742,P=0.017)。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功能的恶化。结论脊柱肿瘤患者术中IONM信号的改善可预示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和主观症状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手术 电生理 肌电图 预后
下载PDF
合并后纵韧带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玉强 王利民 +6 位作者 刘屹林 刘宏建 赵耀 张书豪 张敏 王卫东 谭洪宇 《中医正骨》 2020年第7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后纵韧带退变(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degeneration,CPLLD)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CSM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 目的:探讨合并后纵韧带退变(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degeneration,CPLLD)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CSM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从患者的病例资料中提取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评分、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有效椎管矢状径(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diameter of sagittal canal and vertebral body ratio,DSR)及合并CPLLD和颈脊髓内信号改变情况。结果:①临床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28例CSM患者,其中53例合并CPLLD(CPLLD组),其余75例未合并CPLLD(无CPLLD组)。合并颈脊髓内信号改变者49例,其中CPLLD组29例、无CPLLD组20例,CPLLD组颈脊髓内信号改变发生率高于无CPLLD组(χ^2=13.866,P=0.000)。合并CPLLD的CSM患者中51~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55个节段CPLLD呈中央型、47个节段呈偏侧型,好发部位为C 4~C 6节段。术前CPLLD组患者的NDI高于无CPLLD组[(46.57±8.20)%,(36.60±7.01)%,t=1.783,P=0.000],JOA颈椎病评分低于无CPLLD组[(9.97±1.41)分,(12.60±1.25)分,t=-3.247,P=0.000];2组患者术前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7±2.12)分,(5.44±2.03)分,t=0.693,P=0.075]。②影像数据分析结果。CPLLD组术前颈椎SAC和DSR均小于无CPLLD组[(4.17±1.30)mm,(5.32±1.34)mm,t=-1.327,P=0.000;0.70±0.21,0.82±0.23,t=-3.733,P=0.000]。CPLLD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的术前颈椎SAC和D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21±1.32)mm,(4.12±1.30)mm,t=0.149,P=0.795;0.67±0.15,0.75±0.19,t=0.328,P=0.602];无CPLLD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的术前颈椎SAC和D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6±1.30)mm,(5.27±1.39)mm,t=0.187,P=0.753;0.81±0.22,0.83±0.23,t=0.739,P=0.072]。③临床数据和影像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PLLD和颈脊髓内信号改变呈正相关(r s=0.317,P=0.000);SAC、DSR均与JOA颈椎病评分呈正相关(r=0.321,P=0.000;r=0.795,P=0.000),均与NDI呈负相关(r=-0.309,P=0.000;r=-0.432,P=0.000)。结论:CSM患者常合并CPLLD,其中以51~60岁者多见,好发于C 4~C 6节段;合并CPLLD的CSM患者更容易发生颈脊髓变性、DSR和SAC更小、患者生活质量更差,建议早期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退变
下载PDF
单节段与两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赵亮 曹竞 +4 位作者 谭洪宇 宋瑞鹏 王卫东 刘屹林 王利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3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和两阶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的不同分为单节段组和两节段组。通过2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对... 目的分析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和两阶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的不同分为单节段组和两节段组。通过2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单节段组79例,两节段组66例,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和两节段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鑫鑫 王利民 +1 位作者 王卫东 刘屹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13-618,共6页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目的:测...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目的:测量颅颈畸形枕颈融合内固定患者的颈椎侧位X射线片,分析融合过程中枕颈固定角度和融合后下颈椎退变的关系,确定最佳枕颈融合角度范围。方法:纳入因颅颈畸形行枕颈融合患者21例,根据融合后即刻枕颈角度(0c-C2角度),将颅颈畸形枕颈融合患者分为3组,即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其中融合后即刻0c-C2角度在9°-22°属于正常范围。测量融合前及融合后终末随访时各组S值及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融合前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JOA评分分别为(7.3±1.7)分、(7.2±1.6)分、(7.3±1.5)分,融合后随访分别为(14.2±1.5)分、(13.5±1.6)分、(13.3±1.5)分,3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枕颈角9°-22°组JOA改善程度明显较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好。融合前S值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分别为0.440±0.017,0.441±0.016,0.440±0.01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与融合前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均较其融合前S值明显减小。提示枕颈融合内固定时枕颈角应尽量在正常范围内,超过或小于正常范围均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枕颈融合 椎间盘 椎体高度 枕颈角 下颈椎 退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欣欣 王利民 +4 位作者 刘屹林 王卫东 谭洪宇 赵亮 宋瑞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12例,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术后测量随访患者肩...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12例,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术后测量随访患者肩锁关节间隙和喙锁间距。结果:12名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月,平均15.3月;术前与术后3月Ne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12月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月、6月1、2月肩锁关节间隙和喙锁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带线锚钉维持肩锁关节复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Rockwood Ⅲ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带线锚钉 手术
下载PDF
保留C_(3)、C_(7)的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和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英杰 王玉强 +2 位作者 师蓝达 王庆彬 刘屹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934-193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C_(3)、C_(7)棘突及其附属结构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和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保留C_(3)、C_(7)棘突及其附属结构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和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开门节段为C_(3~7_)者纳入传统组(36例),开门节段为C_(4~6)者纳入改良组(31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脊髓前间隙(ACS)、颈椎关节活动度(ROM)及颈椎曲度。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少(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 a 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各节段AC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ROM、术前和术后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ROM大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ROM和Cobb角均较前减小(P<0.05)。结论保留C_(3)、C_(7)的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疗效相当,但改良术式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疗效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保守治疗:手法复位是否必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延明 刘屹林 +1 位作者 谭洪宇 王利民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4期574-575,共2页
背景资料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儿科疾病。对于此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首选保守治疗,但对于保守治疗的具体方法不尽相同。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保守治疗中的意... 背景资料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儿科疾病。对于此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首选保守治疗,但对于保守治疗的具体方法不尽相同。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保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84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牵引加手法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保守治疗中,手法复位是很必要的,它既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又可以降低1年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旋转 半脱位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
下载PDF
纳米仿生骨和钛网在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晓韩 王利民 +2 位作者 刘屹林 王玉强 刘雪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和钛网在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间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仿生骨和钛网在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间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钛网植骨,25例行n-HA/PA66仿生骨植骨。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分别记录以下指标:(1)JOA评分。(2)C2-7 Cobb角。(3)融合节段高度和下沉率。(4)植骨融合率。(5)仿生骨及螺钉断裂、移位、脱位。结果随访61~108个月,平均85.6个月。随访末期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钛网组及纳米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术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钛网组6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纳米仿生骨组1例出现仿生骨移位,1例螺钉脱位。纳米仿生骨组融合率为100%;钛网组有3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0%。结论 n-HA/PA66仿生骨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植骨材料,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促进植骨融合,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 n-HA/PA66仿生骨 钛网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