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下对罗德里克理性崩溃的解读
1
作者 孙苏苏 刘常轩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49-53,共5页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最具争议的短篇小说之一。针对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的理性崩溃,多数学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或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阐释。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分析了精神空间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最具争议的短篇小说之一。针对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的理性崩溃,多数学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或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阐释。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分析了精神空间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罗德里克的理性崩溃是如何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折射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 爱伦·坡 罗德里克 理性崩溃
下载PDF
从《等待戈多》中的“缺失”看贝克特的宗教期待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常轩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贝克特的代表剧作《等待戈多》有着明显的宗教氛围,剧中出现了大量的基督教意象。然而该剧却缺失了《圣经》中大家所熟悉的一些意象。从神话原型的视角来看,这是对《圣经》中神话意象置换变形式的改写。象征着生命之源的水与承担着延续... 贝克特的代表剧作《等待戈多》有着明显的宗教氛围,剧中出现了大量的基督教意象。然而该剧却缺失了《圣经》中大家所熟悉的一些意象。从神话原型的视角来看,这是对《圣经》中神话意象置换变形式的改写。象征着生命之源的水与承担着延续生命任务的女性在剧中是缺失的,这意味着生命延续的断裂;等待的戈多迟迟不来,暗示着承诺救赎的上帝对人类的疏离;两个流浪汉语言功能退化,无法表达思想,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更凸显了西方现代人的孤独。贝克特通过颠覆《圣经》基督,揭示了西方世界人类处境的尴尬,人类生存本身已然成为荒诞的事实。然而,荒诞并不代表悲观绝望,这是贝克特困惑之下的思索,是他强烈的宗教期待:即在传统基督信念已然颓败衰朽的现代社会,呼吁基督精神的复归,以期为精神枯竭的现代人寻找一种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圣经》 贝克特 宗教期待
下载PDF
《等待戈多》中的异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常轩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92-94,98,共4页
《等待戈多》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为人类异己的力量,人的行为从而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被异化为荒芜寂寥的荒原,这是精神虚无的象征... 《等待戈多》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为人类异己的力量,人的行为从而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被异化为荒芜寂寥的荒原,这是精神虚无的象征;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语言也退化成两个流浪汉一系列机械、毫无意义的重复与符号。这是贝克特对失去精神支柱的现代文明的"否定",将无力自救的西方现代人试图寻找出路异化为"等待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西方社会 现代文明 异化
下载PDF
《莳萝泡菜》中的时间叙事艺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常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一贯以创新的叙述方式为评论界所称道。其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故事从六年后开始,完整的故事需要读者从人物话语与心理活动中构建。文中省略的故事细节并非不重要。细腻的笔触及高超的写作手法赋予了作... 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一贯以创新的叙述方式为评论界所称道。其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故事从六年后开始,完整的故事需要读者从人物话语与心理活动中构建。文中省略的故事细节并非不重要。细腻的笔触及高超的写作手法赋予了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 《莳萝泡菜》 叙事 故事时间 话语时间 省略
下载PDF
《等待戈多》中的隐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常轩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6-58,共3页
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将人类生存的荒诞蕴藏在一个含蓄的隐喻系统之中,表达了他对人类、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类处境的尴尬和现代社会的荒谬。
关键词 《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 隐喻
下载PDF
《乌鸦》的音乐性及其音韵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常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20-122,共3页
爱伦.坡在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本文通过分析爱伦.坡的代表诗作《乌鸦》中的音乐性及其音韵效果,揭示爱伦.坡如何运用韵律及节奏表达自己痛苦绝望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爱伦·坡 诗歌 音乐性 音韵效果
下载PDF
叶芝诗歌中的凯尔特朦胧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常轩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86-188,共3页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元素,此外,他坚持用英语写作,体现了他诗歌中凯尔特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依赖与对抗。他在保持与本民族的联系同时,借鉴了其他文化尤其是基督教的精髓,使其诗歌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尔特传统 基督教 对抗 依赖
下载PDF
爱尔兰的歌者——叶芝诗歌中爱尔兰主题的嬗变及其原因
8
作者 刘常轩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0-55,共6页
作为一名爱尔兰诗人,叶芝一生关注爱尔兰民族命运,但是其诗歌中爱尔兰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诗人早年时热衷于民族主义,诗歌创作题材汲取了爱尔兰传统神话与民间传说,勾画出理想的爱尔兰蓝图;到中晚期时由于政局变化和诗人本人的心态逐渐成... 作为一名爱尔兰诗人,叶芝一生关注爱尔兰民族命运,但是其诗歌中爱尔兰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诗人早年时热衷于民族主义,诗歌创作题材汲取了爱尔兰传统神话与民间传说,勾画出理想的爱尔兰蓝图;到中晚期时由于政局变化和诗人本人的心态逐渐成熟,叶芝对爱尔兰社会和历史进行了深刻思索,其诗歌中对爱尔兰的态度由狭隘走向成熟,他扎根于本土文化,却跳出狭隘民族主义的语境,使其文学创作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诗歌 爱尔兰主题 嬗变
下载PDF
也谈群体与自我的分裂和统一——《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的人物在群体中归属模式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刘常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7-70,共4页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创作中善于把小说人物置于某个黑人群体之中。本文通过对比《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在群体中的归属模式 ,阐明群体与人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创作中善于把小说人物置于某个黑人群体之中。本文通过对比《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在群体中的归属模式 ,阐明群体与人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黑人只有在自己的群体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只有在本民族文化信仰的支撑下才能实现完整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精神 自我意识 《最蓝的眼睛》 《宠儿》 归属模式 美国 小说
下载PDF
安·恩莱特小说中母亲形象的文化解读
10
作者 刘常轩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6-81,共6页
英国布克奖获得者爱尔兰女作家安·恩莱特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可分为三类:沉溺于情欲而最终导致家庭悲剧的母亲、无法与子女沟通的母亲以及既肩负起母亲职责又能够独立自主的新时代母亲。在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中,恩莱特突破了爱尔兰以... 英国布克奖获得者爱尔兰女作家安·恩莱特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可分为三类:沉溺于情欲而最终导致家庭悲剧的母亲、无法与子女沟通的母亲以及既肩负起母亲职责又能够独立自主的新时代母亲。在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中,恩莱特突破了爱尔兰以圣母玛利亚为典范的传统母亲形象,不再将爱尔兰母亲拘囿于无私奉献、宽厚仁慈但失去鲜活特征的群体形象。这些母亲形象背后隐含着爱尔兰社会文化对爱尔兰母亲角色的要求,其突破与创新也反映出爱尔兰社会现实的流变。恩莱特的爱尔兰母亲形象也是当代爱尔兰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安·恩莱特 当代爱尔兰 身份
下载PDF
《等待戈多》中对《圣经》的变换移植
11
作者 刘常轩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2-103,共2页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分裂,并且呼吁基督教精神的复归,同时希望在西方传统文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圣经》 异化
下载PDF
从回归传统到民族融合——论莫里森小说的主题嬗变
12
作者 刘常轩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10,共2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一直努力探寻美国黑人的民族出路。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她呼吁黑人同胞回归传统文化,而在《柏油娃》与《天堂》中,她又表现出民族融和意识。这并非莫里森矛盾之处,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融...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一直努力探寻美国黑人的民族出路。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她呼吁黑人同胞回归传统文化,而在《柏油娃》与《天堂》中,她又表现出民族融和意识。这并非莫里森矛盾之处,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美国黑人将逐渐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回归传统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对二元对立的消解——以1—17首为例
13
作者 刘常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2-83,111,共3页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西方思想的重要体现,这种模式不仅表现在宗教、政治、哲学上,还表现在文学创作中。莎士比亚在其规劝友人传宗接代的诗歌中消解了这一传统模式,给这一简单主题赋予了极大的张力,让读者在欣赏莎翁绚丽语言的同时,也...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西方思想的重要体现,这种模式不仅表现在宗教、政治、哲学上,还表现在文学创作中。莎士比亚在其规劝友人传宗接代的诗歌中消解了这一传统模式,给这一简单主题赋予了极大的张力,让读者在欣赏莎翁绚丽语言的同时,也可理解其深邃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二元对立 消解
下载PDF
《等待戈多》中的爱尔兰话语与语境
14
作者 刘常轩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7-72,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评论家从贝克特和爱尔兰的关系来解读其作品。通过分析《等待戈多》中出现的爱尔兰地理名词、爱尔兰语和爱尔兰英语以及剧中所隐含的爱尔兰历史语境,指出贝克特并非与爱尔兰断裂,而是以理性的距离看待爱尔兰文...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评论家从贝克特和爱尔兰的关系来解读其作品。通过分析《等待戈多》中出现的爱尔兰地理名词、爱尔兰语和爱尔兰英语以及剧中所隐含的爱尔兰历史语境,指出贝克特并非与爱尔兰断裂,而是以理性的距离看待爱尔兰文学,克服了民族主义和地域文化的局限,将爱尔兰文学引入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贝克特 爱尔兰 爱尔兰语境
下载PDF
他者的自我炒作——论王尔德的悲剧
15
作者 李小蕾 刘常轩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16期7-12,共6页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锋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穷其一生都在进行疯狂的自我炒作,把服饰、演讲、文学和情感都纳入其炒作的范畴,令保守的维多利亚社会瞠目结舌。王尔德热衷炒作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固有的他者身份,即一个在英格兰孤独...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锋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穷其一生都在进行疯狂的自我炒作,把服饰、演讲、文学和情感都纳入其炒作的范畴,令保守的维多利亚社会瞠目结舌。王尔德热衷炒作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固有的他者身份,即一个在英格兰孤独前行的爱尔兰人。为了摆脱他者身份带来的自卑感,王尔德需要借助夸张的炒作来彰显自我。然而,王尔德的抗争再风生水起,也无法与社会的主流相抗衡,最终仍以绝对的他者身份为自己画上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自我炒作 王尔德
下载PDF
论王尔德的白日梦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隐匿
16
作者 李小蕾 刘常轩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10期3-6,共4页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自维多利亚时代问世至今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两处:王尔德在小说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和自我道德剖析。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并结合王尔德的相关史料,...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自维多利亚时代问世至今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两处:王尔德在小说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和自我道德剖析。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并结合王尔德的相关史料,指出作家虽然在公众面前故意模糊他投射到作品中的自我角色、刻意显露他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德批判,实则于无意识中隐匿了两个白日梦。借助这一维度,文本的深层寓意即是,迫于时代的伦理禁锢,王尔德只能把其同性恋者的身份寄于道林并对他的生活方式予以暗中认同,因此,该小说在表面上对读者做出的妥协实际掩藏了王尔德对于维多利亚道德观的彻底颠覆。尽管王尔德在作品中成功地隐匿了自己的白日梦,实现了"艺术对生活的模仿",但当他试图实践"生活对艺术的模仿"时,却使其白日梦昭然若揭,从而导致了与道林相同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白日梦 隐匿
下载PDF
肥小家坑国家——豫东单位受贿第一案侦破纪实
17
作者 种松志 杨太平 +1 位作者 席德启 刘常轩 《河北审计》 2000年第10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承兑手续费 办案人员 检察机关 周口地区 单位受贿罪 检察长 承兑汇票 办案组 涉嫌犯罪的事实 看守所
下载PDF
再现还是重构?——当代爱尔兰小说中身份问题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常轩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57-66,共10页
爱尔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助推下,乡村城镇化与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小说家们对爱尔兰身份有所感悟:天主教丑闻使爱尔兰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以都柏林为代表的城市意象和文化多元化等无疑成为爱尔兰身份中不可或缺... 爱尔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助推下,乡村城镇化与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小说家们对爱尔兰身份有所感悟:天主教丑闻使爱尔兰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以都柏林为代表的城市意象和文化多元化等无疑成为爱尔兰身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天主教信仰危机、爱尔兰农村城镇化以及移民潮等方面,解读当代爱尔兰小说家如何将文学文本与爱尔兰现实形成互文,体现出当代爱尔兰的历史变迁和小说家们对爱尔兰身份的认识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爱尔兰 身份问题 互文性 新历史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