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保护H9 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的心肌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广交 郭润民 +3 位作者 徐文明 沈宁 冯鉴强 廖新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的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DOX(5μmol·L-1)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毒性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 目的探讨新型的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DOX(5μmol·L-1)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毒性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20、40、80μmol·L-1EDA分别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60 min,可明显地抑制5μmol·L-1DOX引起的细胞毒性,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其中40μmol·L-1EDA的保护作用最大;应用40μmol·L-1EDA分别预处理心肌细胞30、60、90、120 min,可明显地抑制DOX引起的细胞毒性,其中预处理60 min的保护作用最大;此外,在5μmol·L-1DOX处理H9c2心肌24 h前,应用40μmol·L-1EDA预处理60 min可明显抑制DOX引起的心肌损伤作用,表现为抑制DOX引起的细胞内ROS生成增多及抑制DOX的致细胞凋亡作用(使凋亡细胞数目减少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和MMP的损伤作用。结论EDA能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S生成及减轻DOX对MMP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阿霉素 心肌毒性 活性氧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依达拉奉通过调控p38MAPK通路抑制阿霉素的心肌毒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广交 郭润民 +3 位作者 徐文明 陈景福 冯鉴强 廖新学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抗氧化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5μmol/L DOX处理H9c2心肌24 h以建立... 目的探讨新型抗氧化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5μmol/L DOX处理H9c2心肌24 h以建立心肌毒性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X)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Western blot法测定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15~60 min的时间范围内,5μmol/L DOX呈时间依赖性地上调磷酸化(phosphorylated,P)p38MAPK表达。在DOX处理心肌细胞前,应用40μmol/L EDA预处理60 min不仅能抑制DOX对p-p38MAPK表达的上调作用,也能抑制DOX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升高、胞内ROS生成减少及MMP丢失减少。另方面,应用了3μmol/L SB203580(p38MAPK抑制剂)预处理60 min也产生类似于上述的EDA对抗DOX心肌毒性的作用。结论 EDA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DOX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阿霉素 活性氧 心肌毒性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广交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3期144-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结果经...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HDL-C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高脂血症 疗效
下载PDF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广交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心脏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判断为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0例,行IVUS检查。比较CAG与IVUS测得的病变... 目的:探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心脏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判断为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0例,行IVUS检查。比较CAG与IVUS测得的病变血管最窄处血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及斑块长度;比较CAG与IVUS对相同病灶不同狭窄率的诊断结果;比较IVUS与CAG对斑块长度及性状的检测结果。结果 CAG测得的病变最窄处血管腔直径大于IVUS、直径狭窄率低于IVUS、斑块长度短于IV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VUS对狭窄率〉60%的病灶的诊断率高于CAG(P〈0.05)。 IVUS所发现的斑块数量明显多于CAG(P〈0.05)。结论 CAG低估血管内病变情况,IVUS可作为CAG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志华 李平 +1 位作者 刘广交 钟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571-357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65岁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与服药组50例。射频消...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65岁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与服药组50例。射频消融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服药组采用常规服胺碘酮、华法林。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1~5年生存率及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组治疗后9、12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服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变化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优于服药组(P<0.05);射频消融组总有效率88%,服药组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射频消融组1年生存率为96%(48/50),5年生存率为88%(44/50);服药组1年生存率为82%(41/50),5年生存率为68%(34/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经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经导管射频消融 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蔡裕福 曾俍铭 +1 位作者 刘广交 赖必发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599-1599,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以及GPⅡbⅢa(PAC-1)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以及GPⅡbⅢa(PAC-1)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而言,血小板膜PAC-1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intensity,MFI)明显增高。结论: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在有无冠心病人群之中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在临床上识别同时预测易损斑块,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冠心病恶化进而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残率以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膜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致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仁富 刘广交 《北方药学》 2015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究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冠心病患者间的相关性以及其致病机理。方法:对过去一年(2014.1~2014.12)在我院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同时随机收集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NC组)。检测... 目的:进一步探究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冠心病患者间的相关性以及其致病机理。方法:对过去一年(2014.1~2014.12)在我院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同时随机收集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NC组)。检测各组人员的血清HCY含量水平。结果:三种类型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健康人员比较均明显偏高,而且不同类型冠心病组患者间的血清HCY含量对比,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单支、双支以及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中,血清HCY含量水平高低也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血清HCY与人体冠心病病变情况密切相关,血清HCY含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其对于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血清HCY检测能够有效判断患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以及早进行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相关性
下载PDF
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研究
8
作者 黄志华 李平 +1 位作者 刘广交 钟炜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583-585,共3页
目的:研究支架介入治疗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本院采取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96例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前、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以及血氧保和度变化情况,同时统计术后再狭窄与相关... 目的:研究支架介入治疗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本院采取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96例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前、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以及血氧保和度变化情况,同时统计术后再狭窄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支架术成功率为99.12%,术后再狭窄率为2.08%;术后较术前患者心功能、LVEF、SpO2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支架介入治疗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病变 长段 弥漫性 支架介入治疗
下载PDF
48例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9
作者 黄志华 李平 +1 位作者 钟炜 刘广交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8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将动态心电图的记录结合患者的生活日志进行详细诊断,最后得出相应诊断结果。结果对患者持续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8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将动态心电图的记录结合患者的生活日志进行详细诊断,最后得出相应诊断结果。结果对患者持续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发现缺血性ST-T发生改变的有35例,占72.9%。缺血性ST-T发生改变为98阵次,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75阵次,占76.5%,有症状心肌缺血为23阵次,占23.5%。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在发生率方面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较高(P<0.05),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心肌缺血时患者心率方面,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平均心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缺血这一病症来说,动态心电图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其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相关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琳 刘广交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相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50例急...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相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根据临床分型分为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RDW及相关生化指标,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随访1年,分析其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各亚组患者的RDW水平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心肌梗死组患者的RDW水平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DW与Gensini积分、WBC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主要为性别、RDW、HDL-C。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RDW水平持续升高,可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且能够预测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RDW 冠脉病变 血脂
下载PDF
冷冻消融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广交 钟晓芬 李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0期3221-3223,共3页
目的:探究冷冻消融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冷冻消融术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单纯行冷... 目的:探究冷冻消融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冷冻消融术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单纯行冷冻消融术;随访1~6个月,观察两组房颤、房扑及房性心动过速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即刻肺静脉电隔离(PVI)成功率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随访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稳心颗粒为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提高成功率,但其作用的确切机制及远期疗效尚需循证医学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 消融 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房纤颤 肺静脉电隔离 稳心颗粒
下载PDF
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评价
12
作者 刘广交 李平 +5 位作者 张博 钟晓芬 李琳 黄涌 林斌 黄志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1930-1931,共2页
目的:评价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给予研究组Carto三维电标测指... 目的:评价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给予研究组Carto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差异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电标测系统可对心脏三维结构清晰显示,对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指导作用,故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三维电标测 射频消融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广交 李平 +1 位作者 张博 钟晓芬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行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未行系统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干预的35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并发症分析及预防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对行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未行系统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干预的35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并发症分析及预防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并发症分析及预防,观察两组植入起搏器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72%,明显低于对照组25.72%的总发生率(P<0.05);观察组对干预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针对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系统的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可显著降低起搏器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律失常 永久性起搏器 并发症分析 预防
下载PDF
320排CT肺血管减影成像联合NT-proBNP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伟荣 王海 +2 位作者 张祺荣 连永伟 刘广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肺血管减影成像联合NT-proBNP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9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54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空腹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予以患者320排C... 目的:探讨320排CT肺血管减影成像联合NT-proBNP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9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54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空腹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予以患者320排CT扫描及肺动脉造影,获取减影后肺动脉血管图像与碘分布融合肺动脉图像,观察肺动脉血管显影与血流量情况,记录栓子数目与位置。以肺动脉造影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肺血管减影成像与NT-proBNP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结果:基于金标准,CT肺血管减影成像诊断急性肺栓塞误诊2例、漏诊2例,NT-proBNP诊断急性肺栓塞漏诊4例、误诊7例。CT肺血管减影成像与NT-proBNP联合诊断急性肺栓塞,漏诊1例,误诊1例。经计算,联合诊断灵敏度92.86%、特异度97.50%、准确率96.30%,高于CT肺血管减影成像与NT-proBNP单一诊断。结论:320排CT肺血管减影成像是诊断急性肺栓塞有效可行的方法,联合NT-proBNP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320排CT肺血管减影成像 NT-PROBNP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博 李平 +2 位作者 刘广交 钟晓芬 黄志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5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CHF组,同期健康对照组50例,对其行ACE基因检验,对CHF患者接受基础治疗(ACEI、β受体阻滞...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CHF组,同期健康对照组50例,对其行ACE基因检验,对CHF患者接受基础治疗(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随访3个月后观察不同ACE基因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的变化。结果与II、ID组比较,DD组治疗前LVEF较低(P<0.05),而LVDS、LVDD值较大(P<0.05),说明携带DD基因的CHF患者左心室增大、左室射血分数低;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DD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较II、ID组明显升高(P<0.05),而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末径缩小更明显(P<0.05),说明ACEI对携带DD基因的CHF患者疗效更好。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CHF关系密切,DD型患者CHF发病率高,在ACEI对CHF患者的治疗中,DD型的效果明显优于II、I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GPⅡb/Ⅲa、CD62P状态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裕福 李平 +4 位作者 李存仁 杨敏 刘广交 曾俍铭 赖必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4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GPⅡb/Ⅲa(PAC-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者(D组)及11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期PAC-1、CD62P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患者PA... 目的通过检测GPⅡb/Ⅲa(PAC-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者(D组)及11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期PAC-1、CD62P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患者PAC-1、CD62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组治疗后,各时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对比:B、C组PAC-1、CD62P的表达均较A组高(P<0.05),而B、C组之间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A、B、C)组PCI术后的CD62P、PAC-1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24 h下降至术前水平,和术前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小板表面蛋白PAC-1,CD62P的表达进一步的升高,两者的表达可作为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活化 流式细胞术 双特异性磷酸酶2 P选择素
原文传递
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钟炜 李平 +2 位作者 黄志华 钟秀华 刘广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2期6322-6324,共3页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不同,分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17例)和被动电极组(39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结果: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手术时间[(61±36)min vs(143±61)min,P=0.035]和透视时间[(10±5)min vs(45±11)min,P=0.042]均较被动电极组显著缩短,而造影剂用量[(36±20)ml vs(87±46)ml,P=0.041]也较被动电极组明显减少。结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造影剂用量,使患者和术者均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主动固定电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冠状窦
原文传递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琳 刘广交 吴飞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3期117-118,155,共2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术后...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复发24例,复发率为31.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冠心病、左房内径、术前SUA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影响因素(P<0.05)。以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作为因变量,年龄、病程、左房内径、冠心病史、术前SUA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UA水平>320μmol/L、左房内径≥38.6mm可能是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SUA水平>320μmol/L、左房内径≥38.6mm可能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患者术前SUA水平及左房内径,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血清尿酸 射频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