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DIS的黄海海雾研究——海雾特征量反演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纪伟 张苏平 +2 位作者 吴晓京 刘应辰 刘敬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11-318,共8页
基于MODIS卫星数据,运用卫星遥感基本理论,提取了海雾、晴空海面、高云等不同类型信息进行统计研究,结合前人经验,确定了雾区反演和特征量反演的方法。对2007年5月4日上午一次黄海海雾过程的进行了反演,得到了定量的光学厚度、液态水路... 基于MODIS卫星数据,运用卫星遥感基本理论,提取了海雾、晴空海面、高云等不同类型信息进行统计研究,结合前人经验,确定了雾区反演和特征量反演的方法。对2007年5月4日上午一次黄海海雾过程的进行了反演,得到了定量的光学厚度、液态水路径、有效半径、雾顶高度和能见度等特征量,并用沿海观测站的探空数据以及船舶资料,对用卫星资料反演的雾顶高度和能见度进行了验证,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海雾 光学厚度 有效半径 雾顶高度 能见度
下载PDF
基于遥感资料的2008年黄海绿潮浒苔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苏平 刘应辰 +1 位作者 张广泉 管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0-876,共7页
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2008年5~7月间黄海海面浒苔的分布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上风场、降水、云中液态水含量、海表面温度(SST)等资料,分析了绿潮浒苔期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浒苔聚集和定向移动的原... 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2008年5~7月间黄海海面浒苔的分布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上风场、降水、云中液态水含量、海表面温度(SST)等资料,分析了绿潮浒苔期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浒苔聚集和定向移动的原因。结果表明:2008年4~5月中旬苏北~山东半岛、黄海西部降水异常偏多导致近海营养盐偏多,5月下旬黄海上空日照比较充足,光和作用加强,有利于海上浒苔迅速繁殖。5~6月黄海大风日数异常偏少,可导致悬浮泥沙少,有利于可见光在水中的透射,利于浒苔的生长。浒苔的密集区位置与风场辐合区位置比较一致,浒苔密集区的移动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向下风方向漂移。6月偏东风异常是浒苔在青岛附近沿岸大量聚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黄海 水文气象条件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太阳磁场方向变化对于地球大气温度异常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曲维政 黄菲 +3 位作者 赵进平 邓声贵 刘应辰 李淑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4-1310,共7页
本文根据苏黎世天文台太阳黑子11年周期资料和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特征,构建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MI(Magnetic Index)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太阳活动磁性周期平均长度为22.2年,但是每个周期长度是不相等的;多数情况周期短时... 本文根据苏黎世天文台太阳黑子11年周期资料和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特征,构建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MI(Magnetic Index)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太阳活动磁性周期平均长度为22.2年,但是每个周期长度是不相等的;多数情况周期短时磁性指数较大,对应太阳活动水平强;周期变长时磁性指数较小,对应太阳活动水平较弱;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序列也具有80-90年的世纪周期.进一步研究指出,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曲线由极小值升至极大值时期,太阳磁场南向,行星际磁场磁力线与地磁场磁力线重联,此时磁层为开磁层,太阳风将携带大量等离子体从向阳面进入地球磁层,从而使输入的动量、能量和物质大幅度增加,与北半球对流层增温时期对应;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曲线由极大值下降至极小值时期,太阳磁场北向,与磁层顶地磁场同向,行星际磁场不会与地磁场发生重联,此时磁层为闭磁层,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带电粒子能够穿越磁力线进入地球磁层,与北半球对流层降温时期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磁性指数 22年周期 太阳磁场方向
下载PDF
影响东海气候的太阳活动信息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曲维政 黄菲 +4 位作者 赵进平 马静 邓声贵 刘应辰 白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5,共7页
采用逐次滤波法逐次提取东海气温资料序列中蕴涵的太阳活动影响信息并加以分析,发现东海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十分清楚,主要表现为:(1)突变性,东海夏季7月海平面层及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发生过一次急剧变化,突变点是1978年... 采用逐次滤波法逐次提取东海气温资料序列中蕴涵的太阳活动影响信息并加以分析,发现东海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十分清楚,主要表现为:(1)突变性,东海夏季7月海平面层及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发生过一次急剧变化,突变点是1978年7月.从1978年7月由历时30多年的温度偏低时期跃变为持续高温时期,高温期持续至20世纪末,升温幅度超过0.4℃.资料分析表明,整个对流层东海夏季大气温度都具有这种年代际变化特征;(2)高空气候持续增温型,东海夏季7月平流层中部10 hPa大气温度表现为一种波动式的持续升温过程,50多年来温度升高4℃,年升温率超过0.075℃/a.东海平流层底部100 hPa温度也具有持续升温的特点,从1948年至今呈缓慢升高的趋势,53 a升高了1.9℃,升温率为0.036℃/a;(3)周期性,东海不同高度大气温度都具有显著程度不同的22 a周期性年代际变化特征,22 a周期分量的振幅由高空到低空迅速减小,表明22 a周期高空清楚,低空不太明显.东海对流层中部和平流层底部还具有显著的11 a周期性年代际变化.据分析认为22 a周期是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所激发,11 a周期与太阳黑子相对数11 a周期相吻合,二者均为太阳活动在大气气候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气候 年代际变化 太阳活动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曲维政 黄菲 +3 位作者 赵进平 邓声贵 杜凌 刘应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0-659,共10页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滤除北半球平流层70hPa约15~22km高空大气温度异常变化中太阳活动的影响之后,进一步分析了火山活动的气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对于北半球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滤除北半球平流层70hPa约15~22km高空大气温度异常变化中太阳活动的影响之后,进一步分析了火山活动的气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对于北半球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30%;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70hPa约15~22km高空,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火山活动的影响都逐渐减小;火山活动引起平流层大气升温的同时还将引起对流层大气降温,其分界线大致位于对流层顶300hPa附近;强火山爆发如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阿贡火山爆发和堪察加北楮缅奴等火山爆发是引起未来两年左右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异常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其方差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五十三!;火山喷发高度越高,引起平流层增温效应的层次也越高;北半球大气温度异常变化对南半球火山活动响应的滞后时间比北半球火山活动长.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22年变化周期,分析认为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周期22年异常变化的响应,其方差贡献率超过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气候异常变化 火山活动 太阳活动
下载PDF
平流层火山气溶胶时空传播规律及其气候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曲维政 刘应辰 +3 位作者 黄菲 曹勇 秦婷 白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7-631,共5页
根据平流层火山气溶胶传播规律研究,该文构建了反映火山喷发强度、平流层火山气溶胶相对浓度、火山气溶胶扩散速率和反映火山爆发地理位置并且按e指数规律衰减的火山活动指数(VEI)时空分布函数,进一步建立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南北半球低... 根据平流层火山气溶胶传播规律研究,该文构建了反映火山喷发强度、平流层火山气溶胶相对浓度、火山气溶胶扩散速率和反映火山爆发地理位置并且按e指数规律衰减的火山活动指数(VEI)时空分布函数,进一步建立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南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中高纬度3个1945-2008年逐月火山活动指数时间序列。根据3个逐月火山活动指数时间序列分别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南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中高纬度火山活动对于相应纬度带地面气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南北半球还是热带,火山活动强时地面气温下降,火山活动弱时地面气温上升,并且地面气温对于火山活动的响应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气候效应 火山活动指数 时间序列 火山气溶胶
下载PDF
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曲维政 王丽楠 +1 位作者 黄菲 刘应辰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9-335,共7页
本文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结果表明 ,北半球 10~ 2 0 km高空气候存在尺度为 2 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对气候的方差贡献率达到 2 0 %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方差... 本文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结果表明 ,北半球 10~ 2 0 km高空气候存在尺度为 2 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对气候的方差贡献率达到 2 0 %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方差贡献率超过了 2 0 % ;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 2 2年变化周期 ,分析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周期 2 2年异常变化的响应 ,其方差贡献率达到 5 % ;海温场异常是北半球 10~ 2 0 km高空气候异常变化十分重要的影响因子 ,其影响程度达到总的异常变化的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平流层 年代际变化 火山活动 变化周期 海温场 气候异常变化 逐次滤波法 气候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曲维政 刘应辰 +2 位作者 刘玉国 黄菲 白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温度 地球气候 热力强迫 大气环流异常 地球大气 大气热源 影响 研究结果 异常变化
下载PDF
CO_2浓度和太阳活动对北半球夏季平流层中部气温异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曲维政 刘应辰 +3 位作者 黄菲 赵进平 秦婷 白燕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5-1432,共8页
通过逐次滤波法和对比分析可知,北半球夏季7月高空10 hPa持续增暖过程是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加、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共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1)CO2浓度增加趋势与北半球7月平流层10 hPa升温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北半球7月10 hPa升温过程... 通过逐次滤波法和对比分析可知,北半球夏季7月高空10 hPa持续增暖过程是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加、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共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1)CO2浓度增加趋势与北半球7月平流层10 hPa升温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北半球7月10 hPa升温过程不像CO2浓度一样线性增加,其中还伴随几次降温波动,最显著的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过程也比较清楚.分析认为,这是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引起的.(2)太阳磁场磁性指数曲线与滤除CO2影响的北半球10 hPa大气温度距平曲线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波峰波谷基本对应并且超前一些,就是说太阳北半球黑子群N极前导时期,即太阳磁场南向时期与北半球平流层增温时期对应.太阳北半球黑子群S极前导时期,即太阳磁场北向时期与北半球平流层降温时期对应,显示出太阳磁场方向变化对北半球平流层气温变化的重要影响.(3)谱分析结果表明,滤除趋势变化和准22年周期的7月北半球平流层中层10 hPa大气温度具有显著的准11年周期,其方差贡献率1.5%.(4)分析表明CO2浓度变化与太阳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变化对于平流层中层10 hPa温度变化的影响方差贡献率达到58%,是10 hPa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其中CO2影响方差贡献率37%,太阳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变化方差贡献率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太阳活动 太阳磁场CO2浓度 温室效应 火山活动
下载PDF
2018年1月青岛市一次重度污染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10
作者 樊晓婷 李英 刘应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9-728,共10页
利用中国国家地面站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逐时监测数据、ECMWF 0.125°(纬度)×0.125°(经度)再分析资料及青岛市八关山自动站常规要素逐小时数据,对2018年1月15~22日青岛市一次重度污染雾—霾天... 利用中国国家地面站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逐时监测数据、ECMWF 0.125°(纬度)×0.125°(经度)再分析资料及青岛市八关山自动站常规要素逐小时数据,对2018年1月15~22日青岛市一次重度污染雾—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10为首要污染物,污染过程中青岛市48 h输入污染源前期主要为北方干冷气团与江淮湿空气在山东半岛北部汇聚堆积,后期则主要包括山东省内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雾—霾期间,500 hPa中高纬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中西伯利亚冷低压控制,宽广的东亚横槽稳定维持,青岛上空以平直西风气流为主,地面等压线稀疏,风速小;随着横槽转竖,纬向型环流转为经向型,冷空气大举南下,风速急增,降雪发生,雾—霾迅速消散。在静稳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当近地逆温层内弱风或持续吹陆风,对流层低层上升和下沉运动较弱,水汽条件较好时,有利于雾—霾维持。综合分析雾—霾各阶段PM2.5浓度和相对湿度与能见度间的关系发现,霾阶段两因子影响力相当;雾阶段能见度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静稳条件下PM2.5浓度累积增加是影响雾、霾混合阶段能见度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后向轨迹 环流形势 气象因子
下载PDF
Effect of Volcanic Activities and CO_2 Concentration on Summer Temperature in Middle Stratosphere,North Hemisphere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维政 邓声贵 +3 位作者 黄菲 刘应辰 樊婷 白燕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Successive filtration and comparison show that the stratosphere air temperature in 10 hPa-layer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in July continuously increases,which is associated to the increases in greenhouse gases... Successive filtration and comparison show that the stratosphere air temperature in 10 hPa-layer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in July continuously increases,which is associated to the increases in greenhouse gases mostly CO2,volcanic activities,and solar activity,demonstrating the follows.(a) The increase in CO2 concentration is large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tratosphere air temperature in 10 hPa-layer of the NH in July.However,the increase in the air temperature is not in a linear pattern,during which several cooling events interrupt.The cooling events between late 1960s and late 1970s are remarkable ones and so is the one before mid 1990s.Analysis shows that these events are induced by volcanic activities and solar activity.(b) The CO2-free variation in the stratosphere air temperature in 10 hPa-layer of the NH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olar magnetic index.The wave crests and wave troughs of the two curves are consistent in phase,and the curve of solar magnetic index leads the other slightly.In other words,when the solar magnetic pole is southward,a warming in the NH stratosphere corresponds;and on the contrary,the northward solar magnetic pole corresponds to a cooling event.The variation in solar magnetic polarity strongly impacts the variation in the stratosphere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activity climate variation solar activity solar magnetic field CO2 concentration greenhouse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