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8及Ps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晶晶 文美 +1 位作者 毛华 刘庭筑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0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及血浆P选择素(P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吸附反应法(ELIA法)分别测定IL-8、Ps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治疗后5min、1h、24h、1月的变化。结果PTCA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的血清IL-8、P...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及血浆P选择素(P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吸附反应法(ELIA法)分别测定IL-8、Ps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治疗后5min、1h、24h、1月的变化。结果PTCA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的血清IL-8、Ps水平较同时点的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TCA组IL-8水平在术后5min、1h,Ps水平在术后5min较术前、术后其它时点显著增加(P<0.01);IL-8与Ps之间呈正相关(r=0.54,P<0.05);血清IL-8及血浆Ps水平,多支病变高于双支病变,双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结论血清IL-8、血浆Ps水平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一过性增高;术前IL-8、Ps水平测定对冠心病病变程度有较强的预测价值,IL-8与Ps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白介素-8 C反应蛋白 P-选择素
下载PDF
应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蛋白标志物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华 文美 +3 位作者 朱晋坤 陈晶晶 李羚 刘庭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同步联检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10种蛋白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检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表现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及正常对照... 目的:同步联检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中10种蛋白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检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表现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或血浆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选择其中3种蛋白标志物与经典的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吸附实验(ELISA法)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L(sCD40L)、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H-FABP、cTnI含量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与IL-6和sCD40L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MMP-9之间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发现,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961,P<0.01);sCD40L与sVCAM-1显著正相关(r=0.644,P<0.01), sCD40L与MMP-9无相关性(r=0.158,P>0.05)。采用蛋白芯片法与ELISA法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3种蛋白标志物,结果显示H-FABP、sCD401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MP-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血管蛋白芯片技术不失为一种综合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蛋白标志物的有力工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10种蛋白标志物水平异常,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水平的标志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急性冠状动胁综合征 蛋白标志物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冠脉病变特点与其相关危险因素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鲁玉明 文美 +3 位作者 朱晋坤 刘庭筑 唐艳 熊忠华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冠脉病变特点 女性冠心病 相关危险因素 心电图诊断 冠脉内血管镜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表现 女性患者
下载PDF
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培养及鉴定
4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5 位作者 董文 文美 刘庭筑 鲁玉明 熊宗华 杜锋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776-779,共4页
目的培养、鉴定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方法机械损伤大鼠脾脏,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层,富含胎牛血清EMDM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将培养第7天内皮祖细胞与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37℃孵育4 h,以检测内皮祖细胞对DiI-乙... 目的培养、鉴定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方法机械损伤大鼠脾脏,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层,富含胎牛血清EMDM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将培养第7天内皮祖细胞与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37℃孵育4 h,以检测内皮祖细胞对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再用20 g/L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0 min,固定后用PBS浸洗,将FITC标记的凝集素Ⅰ加入上述标本,37℃孵育1 h,PBS浸洗,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凝集素Ⅰ和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贴壁细胞呈现类圆形、纺锤形或多边形,7~14 d可见部分贴壁细胞生长呈"铺路石"样外观。胞浆摄取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显示红色,胞膜结合FITC-凝集素Ⅰ显示绿色,双染色阳性细胞为黄色,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结论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脾源性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大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及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文美 毛华 +3 位作者 陈晶晶 刘庭筑 须五平 李莉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浆P选择素(PS)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PCI)后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对行PCI的CHD患者(PCI组)应用免疫吸附反应法(ELISA法)测定IL8、CRP、PS在介入治疗前,治疗后5min、1h、24h、1个...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浆P选择素(PS)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PCI)后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对行PCI的CHD患者(PCI组)应用免疫吸附反应法(ELISA法)测定IL8、CRP、PS在介入治疗前,治疗后5min、1h、24h、1个月的变化。结果:PCI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的血清IL8、CRP、PS水平较同时点的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CI组IL8、CRP水平在术后5min、1h,PS水平在术后5min较术前、术后其他时点显著增加(P<0.01);IL8、CRP与PS之间呈正相关(r=0.54,r=0.49,P<0.05);血清IL8、CRP及血浆PS水平,多支病变高于双支病变,双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结论:血清IL8、CRP、血浆PS水平在CHD患者PCI后一过性增高;术前IL8、CRP、PS水平测定对CHD病变程度有较强的预测价值,IL8、CRP与PS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 P-选择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