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和日本爪乌贼个体发育期营养生态位变化分析
1
作者 刘必林 刘庭羽 宋林玮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77,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柔鱼和日本爪乌贼个体发育期营养生态位变化,根据2021—2022年“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所采集36尾柔鱼和30尾日本爪乌贼样本,对其眼睛晶体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柔鱼个体δ^(13)C、δ^(15)N值分别为0.10‰... 为了更好地了解柔鱼和日本爪乌贼个体发育期营养生态位变化,根据2021—2022年“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所采集36尾柔鱼和30尾日本爪乌贼样本,对其眼睛晶体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柔鱼个体δ^(13)C、δ^(15)N值分别为0.10‰~1.68‰、0.79‰~7.51‰;日本爪乌贼个体δ^(13)C、δ^(15)N值分别为0.15‰~1.20‰、0.81‰~7.05‰。柔鱼、日本爪乌贼生态位面积分别为0.40‰^(2)~5.85‰^(2)、0.27‰^(2)~5.36‰^(2)。GAM模型分析显示:柔鱼眼睛晶体δ^(13)C、δ^(15)N与晶体直径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偏差解释率分别为31.9%和34.3%。日本爪乌贼眼睛晶体δ^(13)C、δ^(15)N与晶体直径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偏差解释率分别为12.9%和19.4%。分析认为,柔鱼和日本爪乌贼的摄食柔性是导致其眼睛晶体δ^(13)C、δ^(15)N值随胴体增大无规律变化的原因;个体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反映了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过渡区同位素基线值变化幅度较大;83%的柔鱼样本和80%的日本爪乌贼样本个体间的δ^(13)C的生态位幅度较小,但是δ^(15)N的生态位幅度较大,所以该海域的柔鱼、日本爪乌贼个体摄食水平存在差异;GAM模型显示个体发育和基线值是影响组织δ^(13)C、δ^(15)N值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柔鱼 日本爪乌贼 眼睛晶体 碳氮稳定同位素 GAM模型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公海两种大洋性鱿鱼营养生态位分析
2
作者 刘庭羽 张嘉琦 刘必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8-887,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大洋性鱿鱼在西北太平洋食物网中的作用,根据2021年和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开展农业农村部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时采集的样品,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西北太平洋柔鱼和日本爪乌贼两种头足类肌肉稳定同位... 为了深入了解大洋性鱿鱼在西北太平洋食物网中的作用,根据2021年和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开展农业农村部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时采集的样品,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西北太平洋柔鱼和日本爪乌贼两种头足类肌肉稳定同位素以及营养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柔鱼各站点间的δ^(13)C、δ^(15)N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爪乌贼2个站点间的δ^(13)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δ^(15)N值差异性不显著。柔鱼和日本爪乌贼间的肌肉δ^(13)C、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发育过程中,柔鱼、日本爪乌贼的δ^(13)C、δ^(15)N值与胴长相关性不显著。柔鱼营养生态位宽度(SEAc=0.35‰^(2))大于日本爪乌贼生态位宽度(SEAc=0.20‰^(2)),两者之间的重叠率中等(0.314)。柔鱼和日本爪乌贼种内雌雄间生态位重叠率高,分别为0.988和0.760。分析认为,柔鱼和日本爪乌贼的δ^(13)C值受海表温及摄食作用的影响;柔鱼和日本爪乌贼的δ^(15)N值受摄食作用的影响;两种头足类雌性和雄性群体对食物和栖息地资源的利用高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日本爪乌贼 稳定同位素 营养生态位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西北太平洋公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3
作者 沈维 刘必林 刘庭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7-937,共11页
浮游动物是连接海洋食物网初级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生物的重要纽带,是渔场形成的重要生物基础。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2021和2022年6—8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进行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期间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对其种类组... 浮游动物是连接海洋食物网初级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生物的重要纽带,是渔场形成的重要生物基础。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2021和2022年6—8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进行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期间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对其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在调查海域共采集浮游动物174种,隶属于10个类群,浮游动物以桡足类和浮游幼体居多,分别鉴定出95种、22种,占种类总数的54.6%、12.6%,其次为水母类,鉴定出18种,介形类、被囊类、毛颚类、磷虾类和腹足类分别鉴定出11种、9种、6种、4种和3种,多毛类、端足类和枝角类各鉴定出2种。优势属(种)包括基齿哲水蚤属、隆水蚤属、拟哲水蚤属、丽哲水蚤属、羽长腹剑水蚤、隐长腹剑水蚤和长腹水蚤科幼体等7类。两年的物种种类和优势属(种)组成类似。2021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732.89 ind./m^(3),低于2022年的1 418.88 ind./m^(3);2021年的Shanno-Wiener指数为1.57~3.16、均匀度指数为0.54~0.91、丰富度指数为0.84~3.36,三者分别均高于2022年的0.66~2.92、0.26~0.94、0.77~3.11。GAM分析显示,浮游动物的丰度与海表盐度和200 m层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黑潮和亲潮对丰度的时空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西北太平洋公海浮游动物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物种组成 多样性指数 GAM模型 西北太平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