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细平 吴培芳 +6 位作者 李贞 吴茜 陈逸欣 刘康格 刘东艳 王玉珏 王跃启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2-350,共9页
为研究福建省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对闽江口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研究。在获得3条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的基础上,利用Brey经验公式计算年平均次级生产力(P... 为研究福建省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对闽江口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研究。在获得3条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的基础上,利用Brey经验公式计算年平均次级生产力(P)。研究结果显示:闽江口4个季度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优势类群为多毛类。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为6.13 g(AFDW)·m^-2·a^-1(AFDW,去灰分干重,ash-free dry weight)。在季节分布上,次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11.04 g(AFDW)·m^-2·a^-1,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为2.25 g(AFDW)·m^-2·a^-1;在空间分布上,次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P03断面,为10.23 g(AFDW)·m^-2·a^-1,最低值出现在P01断面,为2.54 g(AFDW)·m^-2·a^-1。大型底栖动物年均P/B值(B=Biomass,生物量)为2.31 a-1,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为3.17 a-1,最低值出现在夏季,为1.74 a-1;且P02断面的P/B值高于其他2条断面。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次级生产力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B值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pH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闽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中以个体小、生活史短、繁殖快的小型甲壳类蜾蠃蜚(Corophium sp).为主,使该潮间带区域的P/B值高于其他临近潮间带区域的调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 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P/B值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珠江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8
2
作者 周细平 李贞 +6 位作者 吴培芳 吴茜 陈逸欣 刘康格 刘东艳 王玉珏 王跃启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2-1121,共10页
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的重要群落特征往往可以反映群落所经历的环境污染。为更好地了解珠江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作者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进行了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利用PRIMER 6.0软件进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计... 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的重要群落特征往往可以反映群落所经历的环境污染。为更好地了解珠江河口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作者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进行了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利用PRIMER 6.0软件进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群落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珠江河口区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2种,优势种包括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laevis)、中国绿螂(Glaucomya chinensis)、焦河篮蛤(Potamocorbulaustulata)和羽须鳃沙蚕(Dendronerispinnaticirrus)。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269.3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29.61g/m^2。12个站次的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1.81±1.38、0.50±0.27和1.60±1.13。该结果显示除P01断面的秋季和冬季环境质量为优良外,其他站位在不同季度都显示出轻度到重度的污染。Cluster聚类分析和n MDS标序结果表明, P01断面与P02和P03断面群落相似度较低,与断面地理分布情况一致;P02断面和P03断面存在交叉聚集,群落相似度较高。结合环境因子结果可知,沉积物理化因子与群落分布特征相关性较大,其中最能解释珠江河口区群落多样性分布特征的环境因子为盐度和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