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裂缝多特征组合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
1
作者 刘建锋 何鑫 +4 位作者 薛福军 代晶晶 杨建雄 黄浩勇 侯正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页岩气开发需要通过水力压裂技术形成缝网系统,为了研究天然裂缝特征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基于页岩储层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及达西定律等,推导出了用于描述储层压裂区域内气体渗流行为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对引入... 页岩气开发需要通过水力压裂技术形成缝网系统,为了研究天然裂缝特征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基于页岩储层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及达西定律等,推导出了用于描述储层压裂区域内气体渗流行为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对引入的嵌入离散裂缝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以及与现场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在不同的天然裂缝渗透率、密集度、倾斜角组合情况下进行了页岩储层渗流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天然裂缝特征组合对页岩储层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储层情况,改变天然裂缝渗透率、密集度、倾斜角等参数均对页岩储层渗流行为有明显影响,增加天然裂缝渗透率会加大倾斜角、密集度对储层渗流的影响,对产气量的影响约10%;增加密集度会加大渗透率对储层渗流的影响,减小倾斜角对储层渗流的影响,对产气量的影响约6.3%;增大倾斜角会同时减小密集度、渗透率对储层渗流的影响,此现象可能是由于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交叉位置数量降低所致。该成果一方面可加深对不同天然裂缝特征组合与储层渗流潜在联系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所描述的天然裂缝特征的影响规律可对设计水力压裂施工方案、提高储层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水力裂缝 流固耦合 天然裂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春萍 刘建锋 +2 位作者 刘健 王璐 薛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6,共9页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a围压范围内,倾角30°和60°裂隙花岗岩分别发生了穿裂隙面破坏和沿裂隙面滑移破坏;随围压升高,倾角45°裂隙花岗岩由复合破坏转变为穿裂隙面破坏,后又在10 MPa围压条件下再次转变为倾斜“Z”字型裂纹的复合破坏。围压的存在制约了预制裂隙面的劣化作用。三轴压缩条件下低倾角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及变形发展曲线与完整花岗岩的结果相近,试样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在围压0,2,5,10MPa条件下分别约为0.38%,0.49%,0.59%和0.75%。沿裂隙面滑移破坏试样的抗压强度以及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均显著低于穿裂隙面破坏试样的相关结果,且其抗压强度与试验前后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差值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裂隙 三轴压缩 破坏形式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下载PDF
单轴压缩条件下单裂隙花岗岩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
3
作者 王春萍 王璐 +1 位作者 刘建锋 刘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6,446,共9页
为研究含贯通单裂隙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完整花岗岩及含倾角30°、45°和60°贯通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倾角越大,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 为研究含贯通单裂隙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完整花岗岩及含倾角30°、45°和60°贯通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倾角越大,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损伤应力以及弹性模量越低;与完整岩石相比,倾角30°、45°和60°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7.97%、29.17%和71.68%,损伤应力分别下降9.35%、24.26%和69.79%,弹性模量分别下降5.89%、23.32%和60.49%.裂隙倾角不同,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显著的差别;裂隙倾角越大,损伤应力至峰值应力之间的屈服阶段越明显,发生沿裂隙面滑移破坏特征越显著;裂隙倾角影响花岗岩的破坏模式,试样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穿裂隙面破坏(倾角30°)、穿裂隙面破坏和沿裂隙面滑移并存的复合破坏(倾角45°)以及沿裂隙面滑移破坏(倾角60°);倾角60°的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与试验前后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差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裂隙花岗岩 裂隙倾角 单轴压缩试验 破坏特征
下载PDF
泥岩卸荷力学行为、声发射特征及能量演化研究
4
作者 张良泉 刘建锋 +1 位作者 裴建良 刘怀忠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了更好地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开挖施工时泥岩损伤演化,利用四川大学MTS 815混凝土与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泥岩三轴卸荷试验,试验共设置3种围压(10,20,25 MPa),采用加围压-恒围压加轴压-加轴压卸围压的方式加载,同步进行声发射数据采... 为了更好地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开挖施工时泥岩损伤演化,利用四川大学MTS 815混凝土与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泥岩三轴卸荷试验,试验共设置3种围压(10,20,25 MPa),采用加围压-恒围压加轴压-加轴压卸围压的方式加载,同步进行声发射数据采集,从力学行为、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的角度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围压越高,卸载后对试样的影响越大,泥岩的体积膨胀特性更显著,试样破坏时的卸荷比更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增速越快.随着卸荷比增大,泥岩的变形模量会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黏聚力、剪胀角增大,弹性应变能增大,耗散能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甚至下降.在峰值应力出现前会出现声发射振铃计数率的高值,围压的增大会延缓声发射活跃期的出现,同时声发射累计计数与能量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卸荷 变形模量 强度参数 声发射 能量演化
下载PDF
增强高校思政课浸润力路径创新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建锋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都为高校思政课明确了新的方向,体现在以下几点:立足点更新,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都为高校思政课明确了新的方向,体现在以下几点:立足点更新,强调生“做好理论与实践、价值与追求”之“根”;着力点更新,强调发“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浸润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之“芽”;切入点更新,强调结“党和人民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之“果”。浸润力是一种情不自禁的代入感和“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启迪力,是实现思政课课程教育效果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鲜活、教学思路还需拓展、教学研究力度还应深入、教学效果还需提升等问题,严重干扰了浸润力的实现。增强高校思政课浸润力路径创新的三重维度包括:思政课应做到讲“深”,让教学内容有厚度;思政课应做到讲“透”,让教学方法有强度;思政课应做到讲“活”,让教学队伍有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浸润力 路径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建构研究
6
作者 刘建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5-86,共12页
新时代,随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上日程,我国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们高度关注与聚焦借助劳动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推动劳动的提质增效,让劳动实现与知识和科技完美融入,由此延展了劳动的涵义及表达模式... 新时代,随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上日程,我国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们高度关注与聚焦借助劳动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推动劳动的提质增效,让劳动实现与知识和科技完美融入,由此延展了劳动的涵义及表达模式,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劳动所引发的全新的生活体验与个性发展。但是,随着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的进入,劳动教育的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革,劳动面临着被淡化、弱化、软化和简化的挑战,需要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建构展开研究,包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科学内涵、构成要件、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教学模式 理论建构
下载PDF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开挖及精细探测关键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陈亮 王驹 +12 位作者 杨峰 马洪素 李二兵 王贵宾 王春萍 赵星光 刘建锋 王锡勇 刘健 孙永强 乔旭 成功 李冬伟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针对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建造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和挑战,以甘肃北山预选区新场-旧井地段为研究目标场址,建成了北山坑探设施工程并以此为研发平台,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等多重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地下实验室... 针对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建造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和挑战,以甘肃北山预选区新场-旧井地段为研究目标场址,建成了北山坑探设施工程并以此为研发平台,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等多重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地下实验室围岩含水结构面超前探测技术、地下实验室开挖方法及开挖损伤区评价技术、围岩开挖响应监测技术和围岩力学时效特性评价技术等研究,成功实施了不良地质体超前探测、围岩变形监测、光面爆破和开挖损伤区评价等11种现场试验,突破了地下实验室围岩含水结构面精细探测技术、低损高效破岩及评价技术、围岩位移全过程监测技术和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技术,掌握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设计、建造有关的关键安全技术。相关成果为地下实验室设计和建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高放废物处置领域的研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 地下实验室 低损高效开挖 精细探测 围岩长期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EEWT的电力系统超高次谐波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锋 周亚茹 李志远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随着电力系统逐渐电力电子化,导致大量超高次谐波注入电网,引发了新的电能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精准的测量。此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经验小波变换(EEWT)的超高次谐波检测方法。根据超高次谐波信号的频域特点,... 随着电力系统逐渐电力电子化,导致大量超高次谐波注入电网,引发了新的电能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精准的测量。此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经验小波变换(EEWT)的超高次谐波检测方法。根据超高次谐波信号的频域特点,对经验小波变换中原有的频带边界划分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计算过零率和相关系数对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有效滤除。再利用经验小波变换技术,实现各超高次谐波信号的分离,从而对幅值和频率的参数进行检测。通过仿真与实验对实际高频光伏逆变器所产生的超高次谐波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参数检测结果的精度,从而最终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改进经验小波变换 超高次谐波
下载PDF
基于漏磁场和ICOA-ResNet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
9
作者 刘建锋 李志远 周亚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0,共12页
针对变压器绕组变形、轻微匝间短路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实验变压器相关参数一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变压器在绕组发生各种故障的漏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选... 针对变压器绕组变形、轻微匝间短路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实验变压器相关参数一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变压器在绕组发生各种故障的漏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选取合适的故障特征以及光纤漏磁场传感器安装位置。然后,通过改进长鼻浣熊优化算法(improved coati optimization algorithm,ICOA)寻找残差神经网络(ResNet)的最优超参数,以此参数构建ICOA-ResNet模型,将所得故障特征量输入模型进行故障诊断。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动模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所提模型与支持向量机等4种模型相比,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上有更高的准确率,表明所提方法对变压器绕组变形、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早期故障诊断 绕组变形 漏磁场 长鼻浣熊优化算法 残差神经网络 超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旋转森林算法的窃电检测研究
10
作者 刘建锋 梅智聪 +2 位作者 刘梦琪 周海 董倩雯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如何准确检测出用户侧窃电行为是长期存在于各供电公司一个难点,传统的窃电检测方案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窃电检测领域正负类样本高度不平衡,且单一分类模型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旋转森林算法的窃电检测方法。旋转森林... 如何准确检测出用户侧窃电行为是长期存在于各供电公司一个难点,传统的窃电检测方案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窃电检测领域正负类样本高度不平衡,且单一分类模型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旋转森林算法的窃电检测方法。旋转森林算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原始训练集的所有主成分训练每个基分类器。在经典的旋转森林算法基础上,使用改进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算法平衡样本子集中的正负类样本;使用Bagging算法中的Bootstrap抽样对训练子集进一步抽样;按准确率对基分类器进行选择性集成等3个方面的改进。算例使用华东某地区实际用户数据,结果表明所提窃电检测方法对比单一分类模型和现有集成学习策略,在多项评价指标下均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窃电检测 集成学习 改进SMOTE算法 旋转森林 特征工程
下载PDF
侧柏古树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11
作者 常二梅 江泽平 +4 位作者 刘建锋 贾子瑞 李香 张健强 赵秀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9,共9页
[目的]攻克侧柏古树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不彻底、褐化严重、分生能力弱等技术难点,建立侧柏古树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树龄约3000年侧柏古树当年生的新梢为外植体,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获得无菌外植体。通过筛选适宜的培养基和激素,... [目的]攻克侧柏古树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不彻底、褐化严重、分生能力弱等技术难点,建立侧柏古树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树龄约3000年侧柏古树当年生的新梢为外植体,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获得无菌外植体。通过筛选适宜的培养基和激素,建立侧柏古树组织培养体系。[结果]外植体用0.3%HgCl2消毒10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为25.81%,成活率为54.82%。侧柏古树组织培养基的糖源用3%蔗糖的效果比3%葡萄糖更佳。抗氧化剂与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启动培养基中加入3.00 g·L^(−1)活性碳,外植体褐化率最低。侧柏古树组织培养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6-BA 0.1 mg·L^(−1),不定芽诱导率为32.05%,芽生长快,嫩绿且粗壮。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0.05 mg·L^(−1)+NAA 0.2 mg·L^(−1)+KT 0.1 mg·L^(−1),增殖系数为1.93,绿色芽生长快且粗壮。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WPM+NAA 0.5 mg·L^(−1)+IBA 0.5 mg·L^(−1),生根率达到9.12%,每株平均生根数为2.67,平均根长为1.23 cm。总共获得24株生根苗,2个月后2株有红根出现,嫩芽继续生长,成功获得侧柏古树组织培养生根苗。[结论]侧柏古树培养基的选择、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是侧柏古树增殖培养和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实验为其他柏科树木组织培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古树 组织培养 褐化 生根
下载PDF
不同树龄侧柏古树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响应
12
作者 常二梅 董遥 +4 位作者 刘建锋 贾子瑞 李香 赵秀莲 郭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2-590,共9页
为探讨树龄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古树扦插生根的影响及扦插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从树龄分别为5、100、300、700天的侧柏母树上取插穗进行扦插繁殖,以4个不同生根阶段(0 d(S1,扦插前)、35 d(S2,愈伤组织形成期)、65 d(S3,不定根... 为探讨树龄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古树扦插生根的影响及扦插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从树龄分别为5、100、300、700天的侧柏母树上取插穗进行扦插繁殖,以4个不同生根阶段(0 d(S1,扦插前)、35 d(S2,愈伤组织形成期)、65 d(S3,不定根形成期)、95 d(S4,不定根伸长期))插穗基部的韧皮部为材料,测定生理指标含量的动态变化,并统计生根率和生根数量。结果表明:取自侧柏古树插穗与幼树插穗相比,生根率显著降低、生根数量显著减少(P<0.05)。取自5年侧柏的插穗的营养物质(总糖、总蛋白)含量、抗氧化酶(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激素[内源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4个扦插生根阶段显著高于侧柏古树(P<0.05),说明这些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插穗生根。丙二醛(MD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含量随侧柏树龄的增长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P<0.05),说明侧柏古树插穗的有害物质和抑制生根的激素含量较多。营养物质(总糖、总蛋白)、激素(IAA、GA)含量在4个生根阶段中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S3时最高(P<0.05)。相反,ABA含量在S3时显著低于其他3个阶段(P<0.05),说明不定根形成阶段(S3)是扦插过程中的关键阶段,ω(IAA)/ω(ABA)、ω(ZR)/ω(ABA)比值越大,越有利于不定根形成。树龄显著影响侧柏扦插生根率,但是,不同年龄的侧柏古树的扦插生根率差异不显著。而有利于扦插生根的营养物质(总糖、总蛋白)、抗氧化酶(PPO、POD、SOD)活性、激素(IAA、ZR)含量少是侧柏古树生根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古树 扦插 生理生化 生根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真三轴Hoek–Brown强度准则
13
作者 石祥超 李清鲮 +2 位作者 刘建锋 高雷雨 卓肖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1,共8页
Hoek–Brown强度准则已经广泛应用于岩石与岩体力学分析、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岩石隧道设计等领域,但常规Hoek–Brown强度准则未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应用上不能反映岩石的真三轴力学性能,因此有必要对Hoek–Brown强度准则... Hoek–Brown强度准则已经广泛应用于岩石与岩体力学分析、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岩石隧道设计等领域,但常规Hoek–Brown强度准则未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应用上不能反映岩石的真三轴力学性能,因此有必要对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改进。通过分析岩石的真三轴试验结果,明确了岩石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存在增强和抑制两种特征,当中间主应力大于临界值σ*2时,岩石强度被增强;当中间主应力小于临界值σ*2时,岩石强度被减弱。基于中间主应力的临界应力状态,引入中间主应力系数β,将一种2维Hoek–Brown强度准则改进为真三轴Hoek–Brown强度准则。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通过对比8种岩石类型的真三轴试验数据,对改进后强度准则的精确性和普适性进行验证,并与其他3种真三轴强度准则做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真三轴强度准则的最佳参数m取值均能落在Hoek和Brown建议的取值区间,能够继承Hoek–Brown强度准则的优点。改进后的强度准则对8种岩石类型的均方根差(RMSE)均低于另外3种准则,能够准确预测岩石强度,且适用于大多数岩石类型,较好地体现了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Pan–Hudson准则总是在低σ2条件下高估岩石强度值,在高σ2条件下低估岩石强度值;Zhang–Zhu和Priest准则对岩石类型具有较强依赖性,描述精度较差。因此,改进的真三轴Hoek–Brown强度准则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准则 Hoek–Brown强度准则 中间主应力 真三轴
下载PDF
四川盆地红层砂泥岩循环加卸载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相厚 刘建锋 +4 位作者 薛军 姜益顺 林庆元 王璐 聂明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2-980,共9页
四川地震多发,广泛分布于该区域的红层岩石的动力学是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针对3种典型红层砂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开展了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动应力... 四川地震多发,广泛分布于该区域的红层岩石的动力学是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针对3种典型红层砂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开展了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动应力幅值下,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的滞回环相对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泥质粉砂岩的滞回环相对面积、阻尼比均随着循环周次呈对数递减,而泥质粉砂岩的阻尼系数随着循环周次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多项式分布;在相同循环周次下,随着应力幅值增大,滞回环相对面积均呈指数递增,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的阻尼比呈指数递增,阻尼系数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多项式分布,细砂岩的阻尼比和阻尼系数均呈对数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砂泥岩 循环加卸载 阻尼比 阻尼系数
下载PDF
微风化红层砂泥岩动三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永青 刘建锋 +3 位作者 林庆元 姜益顺 王璐 聂明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989,共9页
红层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考虑该区域地震及工程施工扰动影响,本文针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3种典型微风化红层岩石,开展了中等应变率条件下的动三轴压缩试验,揭示了其动力学特性的围压效应和应变率效应。3种岩石的... 红层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考虑该区域地震及工程施工扰动影响,本文针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3种典型微风化红层岩石,开展了中等应变率条件下的动三轴压缩试验,揭示了其动力学特性的围压效应和应变率效应。3种岩石的动力学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围压和应变率敏感性,动强度和动弹性模量均随应变率和围压增大而增大,而动泊松比随着应变率增大而减小,随着围压增大而增大;基于二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试验条件范围内3种岩石的动强度预测模型,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砂泥岩 动力学特性 应变率 围压
下载PDF
栓皮栎树皮对铅的吸收-迁移-贮存规律
16
作者 刘彦平 贾子瑞 +4 位作者 常二梅 刘建锋 史胜青 江泽平 赵秀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9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大昭山设置试验地,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为研究对象,选择树龄大于10 a、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6株树木(3株为对照)进行试验。4月7日将60 mL浓度为0.1 mol/L的Pb(NO_(3))2溶液包施于... 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9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大昭山设置试验地,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为研究对象,选择树龄大于10 a、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6株树木(3株为对照)进行试验。4月7日将60 mL浓度为0.1 mol/L的Pb(NO_(3))2溶液包施于树干胸径处(1.2 m)树皮上,并分别于5、6、7、8月份对每棵处理树的处理部位补充40 mL浓度为0.1 mol/L的Pb(NO_(3))_(2)溶液。处理163 d后,在每棵树周围采集表层土壤(0~5 cm深),用于测定土壤被铅(Pb)污染程度;在树高(H)0.2 m、1.2 m、(1/2)H、(3/4)H处,分别采集树干同一高度的外皮、内皮、边材、心材及顶端叶片样品,使用HNO_(3)微波消煮,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OES)测定样品中铅质量分数;分析树皮对铅的吸收-迁移-贮存及树干铅的径向、纵向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树干同一高度的外皮、内皮、边材、心材及顶端叶片中铅质量分数,处理树的高于对照树的;在树高1.2 m处,处理树外皮、内皮铅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树的(P<0.05)。在树高0.2、1.2 m处,处理树的铅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外皮、内皮、边材、心材;对照树,外皮铅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内皮、边材、心材3个部位铅质量分数比较接近。在树高(1/2)H、(3/4)H处,处理树和对照树的内皮、边材、心材之间,铅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差异。树干重金属铅质量分数,随着距离外表树皮距离的增加呈对数关系下降(决定系数R^(2)=0.999)。依据试验结果,铅可以被栓皮栎树皮吸收和滞留,少量铅被径向迁移至内皮,再经过形成层迁移至边材、心材,纵向迁移至顶端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树干 树皮 吸收 迁移 贮存
下载PDF
3种栎属树种单木生长模型及树皮厚度模型研究
17
作者 谭灿灿 聂稳 +9 位作者 刘逸夫 王亚 董遥 黄睿智 刘建锋 史胜青 常二梅 赵秀莲 江泽平 贾子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9-597,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栎属Quercus单木生长模型,分析栎树生长特征,为栎属植物质量精准提升、结构优化与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整理栎属3个树种(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解析木各阶段生长量信息,分析... 【目的】通过构建栎属Quercus单木生长模型,分析栎树生长特征,为栎属植物质量精准提升、结构优化与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整理栎属3个树种(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解析木各阶段生长量信息,分析栎树单木树高、材积、胸径生长特征;选取4个理论生长方程、1个经验方程及3个胸径处树皮厚度方程拟合并检验栎树单木的树高、材积、胸径与树皮厚度,优选出适应性最强、稳定性最高的模型。【结果】①各栎树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在前40~50 a树高与胸径生长速度较快,之后随着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降低逐渐减小;材积各生长量始终保持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②栎树模型拟合结果为:树高拟合最优模型多为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坎派兹(Compertz)模型,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修正威布尔(Weibull modified)模型。③气候对栎树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气候差异导致山西省和河南省槲栎生长发生明显差异。④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结论】树高模型对栎树生长拟合效果最佳,实际意义较强;槲栎对气候敏感性较强。图5表4参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树 生长特征 生长模型 树皮厚度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及未来气候情景下红皮云杉适生分布区模拟
18
作者 王亚 王军辉 +7 位作者 王福德 刘逸夫 谭灿灿 袁艳超 聂稳 刘建锋 常二梅 贾子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红皮云杉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拟红皮云杉在不同时期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分布区,为红皮云杉的资源管理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我国红皮云杉59个现有分布点数据和Worldclim网站下载的19个气候变... 【目的】探究红皮云杉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拟红皮云杉在不同时期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分布区,为红皮云杉的资源管理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我国红皮云杉59个现有分布点数据和Worldclim网站下载的19个气候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红皮云杉在现代、末次间冰期(LIG)、末次盛冰期(LGM)、全新世中期(MH)以及未来2个时期(2050s和2070s)2种排放气候场景(RCP4.5和RCP8.5)下的适生分布区,分析限制红皮云杉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推测其生物避难所,预测其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结果】MaxEnt预测结果可靠,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平均AUC均大于0.99,具有极高可信度。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Bio4)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Bio15)是限制红皮云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变量,贡献率分别为40.6%、28.9%和24.6%。红皮云杉当前适生区包括中国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红皮云杉在LIG、LGM和MH时期的适生区面积分别为当前的102.59%,105.20%和100.53%;从末次盛冰期到现代,其分布中心具有向东南、再向东北、再向西南的迁移趋势。未来气候情景下红皮云杉的适生区面积呈减少趋势,RCP4.5-2050s、RCP4.5-2070s、RCP8.5-2050s和RCP8.5-2070s情景下的适生区面积分别为当前时期的99.06%、96.88%、98.05%和95.08%,高适生区边缘呈片段化分布,小兴安岭腹地和长白山腹地的种群较为稳定。【结论】相对于温度,降水对红皮云杉地理分布的影响更重要。红皮云杉在末次盛冰期发生种群扩张,从全新世中期到现代其种群持续收缩。通过种群遗传多样性、适生区预测和孢粉化石等推测长白山腹地和小兴安岭腹地是红皮云杉的间冰期避难所。未来气候情景下,红皮云杉适生区面积缩小,其分布中心有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应考虑优先保护大兴安岭北部到中部、长白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等高适生区的边缘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下载PDF
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地理差异
19
作者 王奇 孙婧依 +3 位作者 刘建锋 常二梅 贾子瑞 高文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2,共8页
【目的】通过大范围采样分析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软木资源的定向选育与科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了全国12个地区栓皮栎软木进行软木脂、木质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分析,通过LSD多重比较、主成... 【目的】通过大范围采样分析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软木资源的定向选育与科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了全国12个地区栓皮栎软木进行软木脂、木质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分析,通过LSD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样点软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本文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指的是质量分数)为可萃取物(13.94±0.54)%,软木脂(41.63±1.44)%和木质素(23.03±2.26)%。以软木脂与木质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河北临城、江西永修、安徽金寨、江苏南京和河南内乡属于软木脂含量相对较高的类群;河南济源、陕西眉县和甘肃天水属于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类群;陕西商洛、湖南城步、北京平谷和广西田林则属于中间类群。相关分析发现,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软木脂含量随经度和土壤氮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均温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年均降水量与软木脂、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整体上,我国栓皮栎软木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且主要受纬度、年均降水量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软木化学成分 聚类分析 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暖温带北缘3种栎树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及预测
20
作者 王奇 孙婧依 +3 位作者 刘建锋 常二梅 冯健 张晓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0,共9页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区不同栎类树种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特别是在分布边缘不同树种的种内种间差别。[方法]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我国暖温带北缘3种优势落叶栎树(蒙古栎、栓皮栎和麻栎)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同时利用...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区不同栎类树种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特别是在分布边缘不同树种的种内种间差别。[方法]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我国暖温带北缘3种优势落叶栎树(蒙古栎、栓皮栎和麻栎)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构建了3个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并基于未来气候情景(RCP2.6和RCP8.5)预测了其未来生长趋势。[结果]同一地区栎类树种年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方面,同一地区的不同栎类树种和不同地区同一栎类树种也存在一定差别。其中北京地区的3种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但在辽宁仙人洞地区却与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北京地区的麻栎、河北地区的蒙古栎、辽宁大黑山地区的栓皮栎的径向生长均受降水条件限制。模型预测显示,至本世纪末,北京地区和辽宁大黑山地区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呈现下降趋势;而辽宁仙人洞地区栎类树种径向生长呈增加趋势。[结论]我国暖温带北缘不同地区的栎类树种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别,主要为取样地区的气候所支配,下一步尚需结合林分及立地因子,来厘清各类环境要素的相对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树木年轮 栎类树种 径向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