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实施驱动力分析
1
作者 李强 张惠 +2 位作者 李武艳 彭文英 刘张欣 《土地经济研究》 2015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研究目的:明确城乡结合部居民发展意愿及规划建设实施的驱动力,解析不同规划建设模式实施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优化结合部土地利用,改进现有的规划建设实施模式提供参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基于北京市城乡... 研究目的:明确城乡结合部居民发展意愿及规划建设实施的驱动力,解析不同规划建设模式实施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优化结合部土地利用,改进现有的规划建设实施模式提供参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基于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区域的299份问卷调查,由个体差异、规划实施现状与规划实施意愿3类特征变量,15个指标变量构成自变量监测体系,将规划实施模式分为土地储备、村企合作、土地综合整治、自主改造以及整建制转居5个因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住房类型、现状与规划是否相符、环境状况、拆迁安置补偿方式4个自变量指标显著影响城乡结合部规划实施。研究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是最受欢迎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在城乡结合部发展与规划建设实施中,政府是社会意识中的主导力量,而民众受短期利益驱使,往往重视建设开发忽视耕地与生态保护,希望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规划实施 居民意愿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驱动力
下载PDF
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强 剑锋 +3 位作者 李小波 刘张欣 张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土地承载力是区域协同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要素,构建由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耕地、人口密度、单位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率6项指标构成的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体系;... 土地承载力是区域协同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要素,构建由人均建设用地、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耕地、人口密度、单位土地产出和土地利用率6项指标构成的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进行京津冀土地承载力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土地承载状态分为良好状态、一般状态、警戒状态和危机状态4个级别,空间分布上呈点状分散与带状聚集的分布特征;2)在京津冀经济发展快速与建设需求旺盛的环渤海地区、京津走廊、冀中南区域等均具有较好的土地承载状态;3)通过推进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统筹与协调配置,实施建设用地规模管理与空间管制机制,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可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土地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评价 空间分异 提升机制 京津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