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2 位作者 杨香华 舒誉 黄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6-1082,共7页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元及组合形态的地质模式,识别出2个准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SQ1~SQ6);以SQ6层序为例,对其最大洪泛面进行定量识别,进一步将SQ6层序高位体系域复合前积体分为Ⅰ幕与Ⅱ幕,2幕前积体内各识别出2期次一级沉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定量识别技术在无井区可识别三级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以及典型沉积体内幕期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地层单元 定量识别 内幕分析 恩平凹陷文昌组
下载PDF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红涛 徐长贵 +3 位作者 杜晓峰 刘强虎 孙中恒 曾智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9-552,共14页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是还原深时盆地剥蚀和沉积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物源区定量重建难点主要包含古地貌重建和古水系重建。古地貌重建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基于剥蚀区、超剥区(剥蚀和超... 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定量重建、级次划分及耦合模式是还原深时盆地剥蚀和沉积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物源区定量重建难点主要包含古地貌重建和古水系重建。古地貌重建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基于剥蚀区、超剥区(剥蚀和超覆作用共同作用区)和超覆区为框架,残余地貌重建、差异沉降校正、超剥区恢复、剥蚀区恢复和沉积古地貌恢复流程的“三区五步”恢复方法。古水系重建方面提出了基于ArcGIS系统的古水系定量恢复和拾取方法。陆相盆地古源-汇系统级次划分的代表方法是“三线三级”法,关键是拾取分水岭、分水线和脊线,进而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古源-汇系统。基于重建的古源-汇系统物源区流域单元与沉积区沉积体的面积、形态组合、配置关系,建立了“哑铃型”“球拍型”“奖杯型”和“标枪型”4种古源-汇系统耦合模式。研究成果对古源-汇系统定量化研究和勘探目标评价、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次划分 耦合模式 古源-汇系统 定量重建 古地貌恢复 古水系重建 陆相盆地
下载PDF
弱电导材料中载流子迁移率的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强虎 张紫浩 +1 位作者 刘志春 张晓光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48,共4页
为了精确测定弱电导材料中载流子迁移率,采用渡越时间方法测量了8-羟基喹啉配合物(Alq3)的载流子迁移率,对渡越时间方法需要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讨论了激发光源的波长、单脉冲能量以及测量电路的积分时间常数的选取对... 为了精确测定弱电导材料中载流子迁移率,采用渡越时间方法测量了8-羟基喹啉配合物(Alq3)的载流子迁移率,对渡越时间方法需要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讨论了激发光源的波长、单脉冲能量以及测量电路的积分时间常数的选取对材料载流子迁移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渡越时间方法测量弱电导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迁移率时,只有严格选取合适的测量条件,才可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此结论有助于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载流子迁移率进行精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渡越时间法 载流子 迁移率 弱电导
下载PDF
基于层序地层模拟的湖岸线迁移对层序定量识别的指示: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1 位作者 李敏 Keyu Liu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8,共7页
湖岸线是水陆沉积的分界线,为探讨其迁移规律与层序间的关系,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作为地质原型,对湖岸线迁移进行了定量模拟,进而提出了其可以有效指示层序及内部体系域识别的新认识。对湖岸线迁移规律在水... 湖岸线是水陆沉积的分界线,为探讨其迁移规律与层序间的关系,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作为地质原型,对湖岸线迁移进行了定量模拟,进而提出了其可以有效指示层序及内部体系域识别的新认识。对湖岸线迁移规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重新进行了划分、定义。在水平方向上,向物源区方向的迁移定义为"正向",对应于湖侵过程;向盆地方向的迁移定义为"负向",对应于湖退过程。"负向"迁移在垂向上可细分为向上方迁移的"同向"迁移和向下方迁移的"反向"迁移,"同向"迁移为正常湖退过程,"反向"迁移为强制湖退过程。湖岸线由"正向"转变为"负向"的分界面为最大洪泛面;反之,为最大湖退面;在"负向"迁移中,由"同向"转变为"反向"的分界面为强制湖退底面;反之,为相对应的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线迁移 层序模拟 水平迁移 垂向迁移 层序单元划分
下载PDF
纳秒激光在真空环境下对石英玻璃的激光损伤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强虎 王毕艺 +1 位作者 李建峰 张晓光 《光电技术应用》 2013年第2期32-35,82,共5页
介绍了模拟空间环境条件下激光辐照效应实验方法,搭建实验平台,用纳秒级高峰值功率YAG激光对石英玻璃进行了激光损伤实验,分别测量了低真空和高真空条件下石英玻璃的损伤阈值,对损伤斑微观区域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激... 介绍了模拟空间环境条件下激光辐照效应实验方法,搭建实验平台,用纳秒级高峰值功率YAG激光对石英玻璃进行了激光损伤实验,分别测量了低真空和高真空条件下石英玻璃的损伤阈值,对损伤斑微观区域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激光脉冲能量沉积函数和冲击波膨胀压强的表达式,解释了相应的损伤形貌和损伤阈值变化成因,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环境 石英玻璃 激光损伤形貌 冲击波
下载PDF
深时源—汇系统综合研究和沙垒田实例分析
6
作者 朱筱敏 刘强虎 +3 位作者 谈明轩 李顺利 陈贺贺 聂银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1-1797,共17页
【意义】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沉积地质学关注热点,其重建对理解区域构造、气候、海(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搬运通道和分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与规模性砂体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进展】源—汇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尺度、成因机制、级次等... 【意义】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沉积地质学关注热点,其重建对理解区域构造、气候、海(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搬运通道和分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与规模性砂体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进展】源—汇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尺度、成因机制、级次等要素进行分类,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源体系、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涉及碎屑矿物年代学定量示踪、源区地貌重建与定量古地貌分析、地貌比例关系分析、沉积物通量定量估算和地层正演模拟综合表征等;源—汇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定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基于收支平衡模型可预测砂体规模和有利储层分布。沙垒田地区源—汇系统研究表明,均一母岩组成与边界条件约束下汇水高差和汇水面积较大以及地形坡度较陡通常对应形成规模和厚度较大的扇体。【结论与展望】未来源—汇系统研究应加强基于盆地类型和成因的源—汇系统类型和级次划分,加强源—汇系统参数定量研究,不断提高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表征精度,建立具有预测功能的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耦合模型,有效预测砂体时空分布,不断实现多学科与多方法交叉融合,建立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源—汇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源—汇系统 分类和要素表征 耦合关系模型 沙垒田凸起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石油地质专业“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7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2 位作者 周江羽 杨香华 王维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课程实践教学作为石油地质专业学生必修主干课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是必备的一个实践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当前“重理论、轻实践、弱衔接”的实践教学背景,联合北斗或Google earth数据...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课程实践教学作为石油地质专业学生必修主干课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是必备的一个实践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当前“重理论、轻实践、弱衔接”的实践教学背景,联合北斗或Google earth数据库及野外实践基地地质剖面的构造-层序-沉积地质模型,匹配解析地震数据,探索性构建“教学纲要、内容与形式”革新的实施方案,“形象化、精练化、频次化”实践特色及预期,为培养具备扎实地质专业基础、系统知识体系和实践训练、良好科学研究思维的石油地质领域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体系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践联合 沉积地质 教学体系 新工科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与方法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25
8
作者 朱红涛 黄众 +2 位作者 刘浩冉 Keyu Liu 刘强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6,共8页
测井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可以反映出岩性和沉积旋回韵律等地层特征。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基于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识别两种,其中,定性方法有自然电位和自然电... 测井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可以反映出岩性和沉积旋回韵律等地层特征。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基于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识别两种,其中,定性方法有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声波时差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以及累计地层倾角测井法等;定量识别方法有时频分析技术、INPEFA技术、多尺度小波分析技术、经验模态分解法、测井曲线分形分析和测井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等。人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尺度数据融合方法将是测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研究的趋势。结合INPEFA定量识别方法对西湖凹陷钻井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进行实例分析,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层序地层 定性一定量识别 趋势
下载PDF
源-汇系统要素定量表征及耦合模式——以沙垒田凸起与沙南凹陷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顺利 朱筱敏 +2 位作者 李慧勇 刘强虎 石文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50,共12页
源-汇系统的定量表征是目前地质学领域及油气勘探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渤海湾盆地沙垒田凸起与沙南凹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本文基于该区岩心、锆石测年、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表征了源-汇系统要素之间的定量特征,探讨了源-汇... 源-汇系统的定量表征是目前地质学领域及油气勘探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渤海湾盆地沙垒田凸起与沙南凹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本文基于该区岩心、锆石测年、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表征了源-汇系统要素之间的定量特征,探讨了源-汇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斜坡型源-汇系统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沙垒田凸起东段南部基岩类型为元古界混合花岗岩,源区共发育7个汇水体系;在沙垒田凸起东段南部共识别出与汇水体系相对应的7条断槽型与古沟谷型主要输砂通道,其中古沟谷型输砂通道又可进一步细分为V型、U型及W型;沙南凹陷在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及滨浅湖—半深湖沉积,而在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则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及滨浅湖沉积;从源-汇系统要素的定量表征来看,盆内的沉积体积与源区的地形高差、汇水面积及沟谷截面积等3个参数密切相关,其中地形高差与沉积体的相关性最高,汇水面积次之,沟谷截面积最小;从源汇系统的耦合模式来看,地形高差大、汇水面积大,形成的沉积体系体积越大;反之地形高差小、汇水面积小,在盆内形成的沉积体系体积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垒田凸起 沙南凹陷 沙河街组 源-汇系统 定量分析 耦合模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QHD29-2区块东营组东三段沉积与构造-古地貌的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文波 朱红涛 +3 位作者 杨香华 李敏 黄众 刘强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4,共8页
QHD29-2区块南侧石臼坨凸起的控边断层具有中部活动强、两侧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特征,造就出中部陡、两侧缓的构造-古地貌格局,并对沉积体系发育的类型、沉积充填序列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基于单井相、概率累积曲线、C-M图、薄片分析和... QHD29-2区块南侧石臼坨凸起的控边断层具有中部活动强、两侧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特征,造就出中部陡、两侧缓的构造-古地貌格局,并对沉积体系发育的类型、沉积充填序列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基于单井相、概率累积曲线、C-M图、薄片分析和地震多属性分析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相模式与中部陡、两侧缓的构造-古地貌格局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中部构造活动强的陡坡带,发育平面呈扇形、朵形的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两侧构造活动弱的缓坡带,发育平面呈条带状的长距离搬运后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貌 东营组东三段沉积储层 地震多属性分析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恩平凹陷北部陡坡带文昌组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构造沉积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智伟 杨香华 +4 位作者 舒誉 陈胜红 刘强虎 吴静 付鑫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8,共9页
综合应用裂谷肩相关理论及联合相带追踪等方法,明确了恩平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控洼断裂、隆起区古沟谷以及断面古沟谷的成因关系。F1断裂西段控制EP17洼整个文昌组的沉积,其北部陡坡带文昌组砂砾岩体都较发育,但下文... 综合应用裂谷肩相关理论及联合相带追踪等方法,明确了恩平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控洼断裂、隆起区古沟谷以及断面古沟谷的成因关系。F1断裂西段控制EP17洼整个文昌组的沉积,其北部陡坡带文昌组砂砾岩体都较发育,但下文昌组砂砾岩体规模比上文昌组大;F1断裂东段主要控制EP12洼下文昌组沉积,其北部以下文昌组砂砾岩体为主;EP18洼北部F2断裂主要在上文昌组沉积时期活动,其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上文昌组砂砾岩体。恩平凹陷北部F1与F2断裂为控洼控砂断裂,断裂活动强度控制了砂砾岩体的发育规模,断面古沟谷决定扇体展布方向,而断面沟谷与隆起区沟谷对接与否决定砂砾岩体的发育规模。恩平凹陷北部陡坡带文昌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具有近源成藏、自生自储的优越条件和超压控藏的特点,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而深入到生油岩之中的深水浊积砂体,可形成透镜体油气藏,是研究区的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平凹陷 砂砾岩体 控洼断裂 古地貌 古沟谷 杂乱反射
下载PDF
地球化学资料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红涛 庄文娟 +1 位作者 黄众 刘强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3,共7页
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包括:碳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法、胶结物含量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TOC识别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上述方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具有识别准确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到样品采样不连... 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包括:碳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法、胶结物含量法、微量元素法、稀土元素法、TOC识别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上述方法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具有识别准确和分辨率高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受到样品采样不连续的限制和受成岩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多地球化学指标结合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的基础上,还应结合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单元综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单元 地球化学资料 微量元素法 黏土矿物法 综合方法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物源体系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云鹤 刘强虎 +6 位作者 朱筱敏 朱世发 蒋龙 耿名扬 蒋宇冰 张玉亮 刘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9,共14页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Es3L)作为重要储集层段,勘探潜力巨大,精细刻画三合村洼陷沙三下亚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重要意义。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并精细刻画西南部与南部物源通道(I^VI...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Es3L)作为重要储集层段,勘探潜力巨大,精细刻画三合村洼陷沙三下亚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重要意义。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并精细刻画西南部与南部物源通道(I^VI号),运用岩心、岩屑组成特征明确沉积区沉积相类型及原始物质成分,通过地震属性与地层切片精细描绘沉积区内"源-汇"配置及时空演化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三合村洼陷古物源体系进行综合刻画。结果表明,洼陷西南部斜坡区(约3°)物源来自陈家庄凸起西段(I、II号沟槽输导),相对富砾,以碳酸盐岩岩屑为主;南部坡折区(约8°)物源来自于陈家庄凸起东段(III^VI号沟谷输导),相对富砂,发育单晶石英或多晶石英颗粒。平面上,沉积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与物源通道的宽深比及延伸距离呈正相关,垂向上,低位体系域(LST)形成扇体规模远大于高位体系域(HST)扇体,且交汇区物源体系由南部向西南部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源-汇”系统 地层切片 沙三下亚段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
下载PDF
高功率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模块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森森 王毕艺 +13 位作者 周冠军 刘强虎 毕祥丽 吴凡 王津楠 李玉 杨瑞瑶 王巾 许宏 张景胜 赵万利 蔡军 吴卓昆 闫秀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0-290,共1页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是一类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利用量子级联激光器产生中红外波段(3~5μm)激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随着中红外激光在定向红外对抗系统、自由空间光通信和痕量气体传感等领域的应用,QCL更加受到人们重视。QCL在中红...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是一类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利用量子级联激光器产生中红外波段(3~5μm)激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随着中红外激光在定向红外对抗系统、自由空间光通信和痕量气体传感等领域的应用,QCL更加受到人们重视。QCL在中红外波段的辐射是独特的优势,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可直接电调制、电光效率高等特点。基于最先进的量子阱外延层生长技术,采用磷化铟为基底、高可靠性脊波导结构,采用法布里-珀罗腔型的量子级联激光器能够输出单管功率1W量级的的中红外波段激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级联激光器 中红外波段 自由空间光通信 半导体激光器 磷化铟 中红外激光 脊波导 定向红外对抗系统
下载PDF
一种对毫米波的Mie散射测试与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紫浩 刘强虎 闵江 《光电技术应用》 2013年第3期61-63,72,共4页
研究了一种通过立体编织和金属化纤维掺杂获得的三维立体布面结构,对其在3 mm和8 mm波段的毫米波衰减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并根据电磁波Mie散射和吸收理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立体布面结构通过散射和吸收的双重作用,可有效衰减毫... 研究了一种通过立体编织和金属化纤维掺杂获得的三维立体布面结构,对其在3 mm和8 mm波段的毫米波衰减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并根据电磁波Mie散射和吸收理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立体布面结构通过散射和吸收的双重作用,可有效衰减毫米波回波信号,并且其衰减特性符合电磁波Mie散射和吸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MIE散射 吸收 衰减
下载PDF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物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一帆 朱筱敏 +7 位作者 高园 李玲珑 叶蕾 李小冬 刘强虎 李成海 赵铁东 陈亚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物源供应不仅影响了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展布特征,而且控制了沉积类型和相带分布,进而决定了有利油气储层的发育。为了厘清蠡县斜坡地区的物源特征,从而指导进一步的沉积体系研究和勘探开发工作,本文基于饶阳凹陷... 物源供应不仅影响了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展布特征,而且控制了沉积类型和相带分布,进而决定了有利油气储层的发育。为了厘清蠡县斜坡地区的物源特征,从而指导进一步的沉积体系研究和勘探开发工作,本文基于饶阳凹陷蠡县斜坡3D地震资料、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及ZTR指数、碎屑锆石晶型及U-Pb年龄谱图,开展了沙一段沉积物源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蠡县斜坡北部、西部、南西部均发育有地震前积结构,且碎屑岩成分成熟度、ZTR指数分别向南东、东、北东方向增加,指示蠡县斜坡北部、西部、南西部各有一组水系携带物源注入。(2)依据岩屑组合和重矿物组合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可以将蠡县斜坡地区划分出A、B、C 3个区域。其中A区地层具有来自基底隆起、切割岛弧环境的组分特征,且发育有一定的再旋回组分。岩屑组合为岩浆岩+沉积岩岩屑,重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锆石+磁铁矿+赤褐铁矿;B区地层具有来自基底隆起的组分特征,岩屑组合为岩浆岩+沉积岩+少量变质岩岩屑,重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锆石;C区地层具有来自基底隆起的组分特征,岩屑组合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屑,重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锆石+钛铁矿。A、B、C区内沉积地层的发育依次由北部、西部、南西部水系控制,3组物源在西柳地区交汇。(3)锆石颗粒形态与年龄特征显示,工区内各物源对应的母岩区均为太行山隆起。其中注入工区北部的河流主要流经五台—忻州—涞源一带,携带的母岩主要为元古宇岩浆岩和古生界岩浆岩;携带西部物源的河流主要流经繁峙—涞源—阜平地区,对应的母岩主要为古生界岩浆岩;携带南西部物源的河流主要流经五台—阜平—定州一带,对应母岩主要为元古宇岩浆岩和古生界岩浆岩。相比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西部物源供源能力有显著增强,南西部物源输入能力相对下降。(4)各组水系携带物源注入工区后形成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且距物源越近,物源供给强度越大,砂体发育情况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岩石特征 锆石U-PB定年 沙河街组一段 蠡县斜坡 饶阳凹陷
下载PDF
膜层对熔石英表面损伤修复点光调制性能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勇 廖威 +7 位作者 王毕艺 赵万利 刘强虎 邱荣 郭德成 周磊 周强 张远恒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2-559,共8页
针对CO_(2)激光修复熔石英表面损伤点后得到的修复点(简称损伤修复点)产生的光调制问题,重点研究损伤修复点在镀增透膜前后的形貌及光调制的变化规律,探讨修复点深度、宽度等形貌因素对SiO_(2)胶体在修复点坑内沉积的影响,以及对光调制... 针对CO_(2)激光修复熔石英表面损伤点后得到的修复点(简称损伤修复点)产生的光调制问题,重点研究损伤修复点在镀增透膜前后的形貌及光调制的变化规律,探讨修复点深度、宽度等形貌因素对SiO_(2)胶体在修复点坑内沉积的影响,以及对光调制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体材料在损伤修复点坑内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可有效改善损伤修复点的形貌尺寸,尤其是对深度的影响尤为明显。这虽然会导致损伤修复点镀膜后最大光调制位置的增大,但该最大光调制却远小于相应未镀膜损伤修复点引起的调制度。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熔石英表面损伤点的修复工艺及光调制度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 损伤修复点 光调制 化学膜层 富集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的定量构建
18
作者 刘依梦 朱红涛 +3 位作者 施和生 舒誉 刘强虎 付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1,113,共5页
珠江口盆地的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近系海相盆地,由于资料限制,很少深入探讨古近系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变化。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由于无井钻穿文昌组,只能根据地震资料探讨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基于三... 珠江口盆地的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近系海相盆地,由于资料限制,很少深入探讨古近系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变化。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由于无井钻穿文昌组,只能根据地震资料探讨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Wheeler变换,定量重建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和湖岸线迁移曲线,并与传统上超点法定性重建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构建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总体趋势一致,但是识别精度差别较大。定量构建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的优势在于:1不仅能反映湖平面总体变化趋势,还能有效反映湖平面的小幅度升降,为识别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提供条件;2上超点法定性解释人为主观性较大,造成解释结果的多解性,而Wheeler变换定量解释具有客观性,消除了人为影响,有效降低了多解性;3层序地层定量自动追踪不但有效减少人为解释的工作量,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获取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研究区文昌组可以划分为2期裂陷旋回和7个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 上超点法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文昌组恩平凹陷
下载PDF
沉积地质学发展新航程——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32
19
作者 朱筱敏 董艳蕾 +4 位作者 曾洪流 黄捍东 刘强虎 秦祎 叶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201,共13页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积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刻画薄层砂体、表征储集层和预测岩性圈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表述地震沉积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积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刻画薄层砂体、表征储集层和预测岩性圈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表述地震沉积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流程;在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重点阐述了90°相移、分频处理与频谱分解、属性优选、地层切片、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岩性解释和RGB (红色、绿色、蓝色)地震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关键技术以及地震沉积相实例分析。认为中国地震沉积学应该围绕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开展油气勘探阶段地震地貌学(地震沉积相模式)和复杂(多样)地震岩性学综合研究,在油气开发阶段,充分利用RGB地震属性融合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开展多种成因类型砂体构型和储集层定量表征研究。综合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是沉积地质学发展的新航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90°相移 地层切片 研究流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恩平组物源体系及其对滩坝的控制 被引量:38
20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3 位作者 舒誉 朱筱敏 杨香华 付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99,共14页
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组为研究对象,在有限井控下,基于岩屑、薄片、锆石等测试资料及地球物理响应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区恩平组三级层序格架(SQ1—SQ3)内物源及其控制下滩坝沉积体系特征。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运用岩屑... 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组为研究对象,在有限井控下,基于岩屑、薄片、锆石等测试资料及地球物理响应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区恩平组三级层序格架(SQ1—SQ3)内物源及其控制下滩坝沉积体系特征。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运用岩屑组成及阴极发光特征明确沉积区原始物质成分,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精细拾取年龄分布特征,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物源示踪分析;同时,依据单井相、地震反射特征与多属性聚类分析刻画盆内的滩坝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在恩平组沉积期发育古生代变质岩与中生代火成岩为主、元古代变质岩为辅的复合物源体系,SQ1—SQ3沉积期,北部3条大型断槽输导物源强度递增;滩坝的物源供应模式由SQ1沉积期的基岩-滩坝沉积体系向SQ3沉积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转化,滩坝含砂率与含砾率递减,连片性变差,范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示踪 滩坝沉积体系 锆石U-Pb年龄 地震多属性 恩平组 恩平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