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甜面酱种曲中优势菌种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彩香 孟鸳 +2 位作者 李冬生 黄红霞 康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7,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甜面酱的质量,本研究从不同地区采集传统甜面酱种曲,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曲样中分离获得14株优势霉菌,并对所分离霉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采用湿室培养法结合显微镜观察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曲霉科黑曲霉6株;曲霉科米曲...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甜面酱的质量,本研究从不同地区采集传统甜面酱种曲,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曲样中分离获得14株优势霉菌,并对所分离霉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采用湿室培养法结合显微镜观察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曲霉科黑曲霉6株;曲霉科米曲霉7株;根霉1株。再把分离所得14株形态不同的霉菌分为三组,分别与实验室的菌株D(沪酿3.042)、C(黑曲霉属)和E(根霉属)进行分类比较其蛋白酶和糖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8株霉菌表现出较高的酶活力,可考虑作为生产甜面酱的理想制曲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曲 甜面酱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周仲瑛教授从瘀热论治慢性肾炎经验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彩香 郭立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炎 周仲瑛 瘀热 论治 中医临床 内科疑难杂病 医术精湛 临床实践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及方药治疗慢性肾炎研究概况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彩香 王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253-255,共3页
慢性肾炎是一种持续进行性发展的肾脏疾病,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尤其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及方药对于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优势和特色。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及方药 慢性肾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真武汤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彩香 郭立中 《中医研究》 2008年第4期61-62,F0003,F0004,共4页
通过对近十年文献的整理总结,我们发现真武汤在慢性肾脏病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文章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论述真武汤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只要抓住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病机关键,无论何病,皆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关键词 真武汤慢性肾脏病 综述
下载PDF
蓝华生主任治疗肾病水肿的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彩香 朱冬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1期1952-1953,1958,共3页
笔者所在医院已故省名老中医蓝华生主任为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从事教学、临床40余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蓝华生主任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蓝老认为,肾病水肿发病基本条件为正气亏虚,病位不外... 笔者所在医院已故省名老中医蓝华生主任为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从事教学、临床40余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蓝华生主任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蓝老认为,肾病水肿发病基本条件为正气亏虚,病位不外乎肺、脾、肾诸脏。正如《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肺、脾、肾之间有侧重、主次之分,同时又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邪气入侵为发病必要条件,主要为外感六淫、戾气之邪及肾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水肿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马济佩运用膏方调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彩香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15-16,共2页
膏方,又称膏滋药,是中医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是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治疗的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经多次煎煮浓缩成膏状制剂,最大的特点在于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及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 膏方,又称膏滋药,是中医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是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治疗的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经多次煎煮浓缩成膏状制剂,最大的特点在于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及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针对性很强,具有补虚疗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此外膏方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于接受,治疗慢性病非其他中药剂型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 中药膏剂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干旱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彩香 王建国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8期196-197,共2页
介绍苹果树体不同组织的含水量及年消耗量,分析干旱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干旱 苹果生产 影响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甘肃静宁县苹果腐烂病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彩香 王建国 靳小刚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8期202-203,共2页
介绍苹果腐烂病的发生范围、主要症状、发生原因及分级标准,并提出具体的绿色防控措施。
关键词 苹果 腐烂病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前期发酵温度对甜面酱挥发性成分的形成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鸳 乔宇 +4 位作者 刘彩香 康旭 李冬生 胡建中 黄红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8-252,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前期在不同发酵温度(20、30、40、50℃)条件下酿制的甜面酱成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升高,酯类、醇类、酸类含量逐渐降低,醛类含量逐渐增多,酮类、酚类含量在40℃时最高,而低温发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前期在不同发酵温度(20、30、40、50℃)条件下酿制的甜面酱成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升高,酯类、醇类、酸类含量逐渐降低,醛类含量逐渐增多,酮类、酚类含量在40℃时最高,而低温发酵时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少于高温发酵。结合pH值、总酸、氨基态氮及还原糖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分析,确定前期最适发酵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温度 挥发性成分 理化指标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甜面酱挥发性成分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康旭 孟鸳 +4 位作者 乔宇 刘彩香 李冬生 胡建中 黄红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103,106,共6页
建立一种方便快捷地测定甜面酱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以总峰面积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质量浓度、溶剂体积和解吸时间对甜面酱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萃取的影响。优化的顶空固相微... 建立一种方便快捷地测定甜面酱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以总峰面积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质量浓度、溶剂体积和解吸时间对甜面酱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萃取的影响。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样品质量浓度为0.5 g/mL和溶剂体积为6 mL时,涂层厚度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头,于60℃、添加1 g NaCl,对甜面酱样品顶空吸附50 min,于250℃下解吸4 min后进行GC-MS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甜面酱成曲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孟鸳 乔宇 +5 位作者 康旭 李冬生 刘彩香 付雯 胡建中 黄红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9-232,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根霉、黑曲霉、米曲霉单独制曲及混合制曲所得成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产生挥发成分的种类上,米曲霉>黑曲霉>根霉,对单菌种制曲而言,米曲霉产醇类和酮类物质能力较强,黑曲霉产酚类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根霉、黑曲霉、米曲霉单独制曲及混合制曲所得成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产生挥发成分的种类上,米曲霉>黑曲霉>根霉,对单菌种制曲而言,米曲霉产醇类和酮类物质能力较强,黑曲霉产酚类和烃类物质较强,根霉产酯类和醛类物质较强;对比单菌种制曲和混合制曲,发现采用混合制曲不利于酯类、醇类、酮类、酚类和烃类物质的产生;仅米曲霉和根霉混合制曲在醛类物质的产生上略有优势,因此单菌种制曲更利于挥发性成分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制曲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光照对甜面酱挥发性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孟鸳 乔宇 +4 位作者 李冬生 康旭 刘彩香 胡建中 黄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11-2314,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发酵阶段处于不同光照(光照、交替光照、无光照)条件下酿制的甜面酱成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光照对酯类、醛类和烃类的形成影响较大,交替光照有利于酯类合成,整日光照有利于醛类和烃类的合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发酵阶段处于不同光照(光照、交替光照、无光照)条件下酿制的甜面酱成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光照对酯类、醛类和烃类的形成影响较大,交替光照有利于酯类合成,整日光照有利于醛类和烃类的合成;整体上看,交替光照对于甜面酱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光照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质谱联用
下载PDF
传统甜面酱中米曲霉的分离与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红霞 刘彩香 +4 位作者 康旭 汪超 陈雄 王志 李冬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8-411,427,共5页
采用形态学观察对传统甜面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米曲霉在培养时间56 h、湿度90%、曲料温度30℃的条件下,霉菌的产酶能力最高;接着采用响应面试验... 采用形态学观察对传统甜面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米曲霉在培养时间56 h、湿度90%、曲料温度30℃的条件下,霉菌的产酶能力最高;接着采用响应面试验的Box-Behnken设计原理对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的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分析试验,使用SAS 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的回归拟合和方差分析,确定其关键影响因素的最终优化值,并且预测蛋白酶和糖化酶的最高酶活。通过响应面试验可知,当培养时间为54 h、曲料湿度为90%、温度为31℃时,米曲霉中蛋白酶和糖化酶的酶活总和为1764.34 U/g,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了1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浆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形态学观察 培养条件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降糖通脉片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影响的拆方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立中 金妙文 +4 位作者 周仲瑛 尹振祥 林美平 刘彩香 张灿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降糖通脉片中清化瘀热与滋阴补气两法不同组成部分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降糖通脉片清化瘀热与滋阴补气不同组分对ECM的影响。结果降糖通脉片中... 目的探讨降糖通脉片中清化瘀热与滋阴补气两法不同组成部分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降糖通脉片清化瘀热与滋阴补气不同组分对ECM的影响。结果降糖通脉片中清化瘀热及滋阴补气两法均具有抑制ECM成分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olⅣ)含量的作用,但清化瘀热法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清化瘀热法与滋阴补气法相比,前者在阻抑肾小球硬化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通脉片 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拆方 肾小球
下载PDF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彩香 《学周刊》 2020年第4期25-25,共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师经常会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些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使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陷入了一定的误区。因此,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师经常会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些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使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陷入了一定的误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一些改进措施,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 误区 对策
下载PDF
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外基质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关明智 郭立中 +5 位作者 张灿伟 刘彩香 刘琴 皇玲玲 苏克雷 赵金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1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外基质(ECM)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强度。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EC)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肾康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ECM不同成分的...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外基质(ECM)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强度。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EC)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肾康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ECM不同成分的影响。结果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ECM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olⅣ)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等效剂量浓度下,肾康注射液对ECM的抑制作用优于苯那普利。结论EC是肾康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之一,抑制ECM聚积可能是该方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注射液 苯那普利 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肾小球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周仲瑛治疗肾脏病常用药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济佩 刘彩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568-569,共2页
所谓药对,又称对药,即是将两种单味药加以配合运用,并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搭配,作为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配伍用药形式,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已有漫长的历史。它们是历代医家宝贵经验的结晶,并且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其组成蕴含深意,临床... 所谓药对,又称对药,即是将两种单味药加以配合运用,并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搭配,作为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配伍用药形式,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已有漫长的历史。它们是历代医家宝贵经验的结晶,并且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其组成蕴含深意,临床疗效显著,因而得以沿用至今。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方剂,实际上就是药对。如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李东垣的"当归补血汤",朱丹溪的"二妙散",《和剂局方》中的"失笑散",《医方集解》的"二至丸"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药对 肾脏病 周仲瑛 治疗 《和剂局方》 《医方集解》 芍药甘草汤 当归补血汤
下载PDF
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盛梅笑 孙伟 +13 位作者 邢昌赢 袁发焕 汤水福 熊佩华 马济佩 周栋 高坤 江燕 陈继红 毛慧娟 牟娇 罗月中 魏明刚 刘彩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36-1641,共6页
目的 评价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例)、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46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 评价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例)、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46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例)、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18例)共计231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隐匿性肾炎、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115例、对照组116例。安全性分析集217例(试验组109例,对照组108例),全分析集203例(试验组99例,对照组104例)。两组均予ACEI/ARB等基础治疗,试验组予益肾清利颗粒(生黄芪10 g、制首乌10 g、石苇10 g,1.5 g/袋,含生药10 g)各1袋,2次/d;雷公藤多苷片10 mg,2次/d,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UTP)调整雷公藤剂量,对照组予益肾清利颗粒模拟剂与雷公藤多苷模拟片。疗程24周,随访24周。观察治疗后UTP、尿红细胞计数(URBC)、肾功能(BUN、SCr)的变化,以及血常规(WBC)、肝功能(SGPT、SGOT)、胃肠不适、皮疹、女性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2.8%,82/99)优于对照组(61.5%,64/104,P〈0.01),对UTP进行分层比较的结果显示试验组UTP为0.8~3.0 g/24 h的患者疗效更优(P〈0.01);试验组UTP降低的效应发生在治疗第8周以后,作用持续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试验组 URBC减少,但波动较大,其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WBC、SGPT、SGOT等安全性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EI/ARB等基础治疗上,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能较好地控制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并且有助于稳定病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虚湿热证 蛋白尿 益肾清利颗粒 雷公藤多苷片
下载PDF
静宁县苹果密植栽培成败典型事例
19
作者 王田利 刘彩香 《北方果树》 2015年第2期28-29,共2页
密植栽培是苹果生产中一直采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相伴,发展过程是曲折的。静宁县从1980年开始进行密植栽培试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现通过对静宁苹果密植栽培的回顾,择取... 密植栽培是苹果生产中一直采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相伴,发展过程是曲折的。静宁县从1980年开始进行密植栽培试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现通过对静宁苹果密植栽培的回顾,择取典型的成败事例,以启后者。 1不同品种的适宜栽植密度不同 在苹果密植栽培中,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大量生产实践证明,品种直接决定这一模式应用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栽培 短枝型 半矮化砧 仁大乡 乔砧 秦冠 中间砧 矮化栽培 栽植密度 密植园
下载PDF
甘肃静宁苹果密植栽培典型事例
20
作者 王田利 刘彩香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5年第2期4-5,共2页
密植栽培是苹果生产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相伴,发展过程曲折。甘肃省静宁县从1980年开始进行苹果密植栽培试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对静宁县苹果密植栽培经验进行总结,... 密植栽培是苹果生产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相伴,发展过程曲折。甘肃省静宁县从1980年开始进行苹果密植栽培试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对静宁县苹果密植栽培经验进行总结,择取典型事例,以启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栽培 苹果生产 典型事例 甘肃省 长期应用 栽培试验 栽培经验 静宁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