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如是别传》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彭冰 《西部学刊》 202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因缘诗释证》,是陈寅恪先生晚年代表作品。1954年3月,陈先生写作此书时,已失明多年,在助手黄萱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历时10年,完成初稿。《柳如是别传》问世以来,围绕这部作品的讨论产生了诸多有益的见解,将... 《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因缘诗释证》,是陈寅恪先生晚年代表作品。1954年3月,陈先生写作此书时,已失明多年,在助手黄萱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历时10年,完成初稿。《柳如是别传》问世以来,围绕这部作品的讨论产生了诸多有益的见解,将这些论证的文字略作整理,汇成一编,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钱谦益 柳如是 钱柳因缘诗
下载PDF
关陇集团与关中文化本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彭冰 《西部学刊》 2017年第12期36-38,63,共4页
陈寅恪先生系统提出关陇集团与关中文化本位的概念,开创了中古史学术领域新的研究范式,较好解释了西魏、北周乃至隋唐之际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政治、文化走势。本文就学术界近年来在陈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概念范式、人物关系... 陈寅恪先生系统提出关陇集团与关中文化本位的概念,开创了中古史学术领域新的研究范式,较好解释了西魏、北周乃至隋唐之际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政治、文化走势。本文就学术界近年来在陈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概念范式、人物关系以及理论运用等方面就关陇集团、关中文化本位等开展研究的情况,予以陈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北周 关陇集团 关中文化本位 宇文泰
下载PDF
为存在之真理效力的人道——论海德格尔的人道主义思想
3
作者 刘彭冰 张建青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主张存在主义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海德格尔不同意萨特的看法,他认为萨特的观点遗忘了存在,依然是形而上学的。海德格尔相信,重要的是为存在之真理效力的人道,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阿多... 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主张存在主义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海德格尔不同意萨特的看法,他认为萨特的观点遗忘了存在,依然是形而上学的。海德格尔相信,重要的是为存在之真理效力的人道,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阿多诺等则从本体论入手,揭示了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 本质 人道
下载PDF
汪道昆研究现状简述
4
作者 刘彭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91-94,65,共5页
汪道昆是明清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甚至走向两个极端。汪道昆生前享誉日隆,死后则非议蜂起,反差巨大。我们应该给予汪道昆怎样的历史定位?他到底是久被埋没的大家,或只是光耀一时的过客?他开创了怎样的文学风... 汪道昆是明清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甚至走向两个极端。汪道昆生前享誉日隆,死后则非议蜂起,反差巨大。我们应该给予汪道昆怎样的历史定位?他到底是久被埋没的大家,或只是光耀一时的过客?他开创了怎样的文学风气,或只是把持了暂时的学术话语?作为文学史上较为特殊的个案,围绕汪道昆出现的种种争议,为我们辨章明清以降的学术流变,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道昆 太函集 研究现状 述略
下载PDF
程敏政研究综述
5
作者 刘彭冰 《西部学刊》 2019年第16期125-128,共4页
本文从文献整理、文化研究与理学探讨等视角,系统梳理程敏政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为明代科举制度的传奇与典范,明代文化政策的受益者,程敏政却在不同的著述中,强烈认同宋代文化,委婉批评本朝制度。身处明代正统以后的... 本文从文献整理、文化研究与理学探讨等视角,系统梳理程敏政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为明代科举制度的传奇与典范,明代文化政策的受益者,程敏政却在不同的著述中,强烈认同宋代文化,委婉批评本朝制度。身处明代正统以后的政治环境,程敏政的文化情结,究竟是个人独特见解,还是当时社会的普遍认知,对于我们今天的宋明文化研究,有哪些启发借鉴,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敏政 心经附注 道一编 阳明心学
下载PDF
浅析汪道昆的三教论
6
作者 刘彭冰 《西部学刊》 2018年第6期43-45,共3页
明代中叶以降,三教之说,是诸多文人学士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对待三教的态度,往往标志着自身的文学主张及阵营。作为隆、万文坛的领军人物,汪道昆的人生阅历、社会地位,以及出儒入佛的思想转变,使他成为明代中后期三教论的标杆人物。&qu... 明代中叶以降,三教之说,是诸多文人学士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对待三教的态度,往往标志着自身的文学主张及阵营。作为隆、万文坛的领军人物,汪道昆的人生阅历、社会地位,以及出儒入佛的思想转变,使他成为明代中后期三教论的标杆人物。"函三为一"的大道思想,"三和不偏"的实践方法,建构了汪道昆晚年精神世界的三教论,他的诸多诗文创作及社会活动,大都立足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道昆 格义 三教论
下载PDF
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思想研究
7
作者 刘彭冰 《西部学刊》 2021年第6期128-131,共4页
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发表至今,已75年。该作既是陶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述,也是陈先生晚年思想的关键文字。不了解陈先生抗战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就不易理解他对陶渊明思想的精深研究;不清楚陶渊明思想对陈先生... 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发表至今,已75年。该作既是陶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述,也是陈先生晚年思想的关键文字。不了解陈先生抗战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就不易理解他对陶渊明思想的精深研究;不清楚陶渊明思想对陈先生的深刻影响,就很难勾勒他在此后的人生轨迹与学术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陶渊明 新自然说
下载PDF
弘治十二年科场风波考述
8
作者 刘彭冰 《九江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弘治十二年会试 ,李东阳、程敏政为考试官。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鬻题与举人徐经 ,敏政、经俱下狱 ,祸连及江南才子唐寅。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 ,对诸史所载该风波涉及人员进行考辨勘误 ,并得出程敏政未曾鬻题的结论。
关键词 明朝 弘治十二年 科场风波 会试 科举史 科举制度 程敏政 鬻题
下载PDF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士国 刘彭冰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76-78,共3页
确保校园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证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教育立法仍然存在一些空白,其中校园安全事故无法可依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伤亡事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 确保校园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证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教育立法仍然存在一些空白,其中校园安全事故无法可依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伤亡事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危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障在校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校园安全立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安全 紧迫性 可行性 立法原则 立法
下载PDF
甲骨卜辞双宾结构原型范畴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志林 刘彭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双宾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句式语义进行理论考察,重点揭示殷商甲骨时代双宾结构范畴的句式分布和语义特征,认为汉语双宾结构的"原型"就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献祭&...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双宾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句式语义进行理论考察,重点揭示殷商甲骨时代双宾结构范畴的句式分布和语义特征,认为汉语双宾结构的"原型"就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献祭"事件范畴的典型成员,这类典型"献祭"事件的语言表达结构就是双宾结构的原型范畴,从而揭示汉语双宾句式的源头及其句式语义发展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范畴 双宾结构 家族相似性 甲骨卜辞 献祭
下载PDF
梅鼎祚《才鬼记》研究——以文本生成考察为中心
11
作者 陈晨 刘彭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9-104,共6页
《才鬼记》是一部以"才鬼"为专题的小说集。它的编纂缘由、文本情况、价值评定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史实不清和价值错位的情况。为此,梅鼎祚《才鬼记》研究,应在"才鬼观的流变史"、"文本生成"、"选编... 《才鬼记》是一部以"才鬼"为专题的小说集。它的编纂缘由、文本情况、价值评定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史实不清和价值错位的情况。为此,梅鼎祚《才鬼记》研究,应在"才鬼观的流变史"、"文本生成"、"选编比较"等方面拓展和深化。此处以文本生成考察为中心,对其进行梳理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鼎祚 《才鬼记》 才鬼观 边缘化心态 正副文本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中的《才鬼记》初论
12
作者 陈晨 刘彭冰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2期130-133,共4页
梅鼎祚无法抗拒政治上的被边缘化,却仍以垂不朽的"立言"事业自励。而他精心结纂的《才鬼记》,体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扎实的学风,却未赢得应有的公正评价。相反,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遭冷落。
关键词 梅鼎祚 才鬼记 偏至之思 特色与价值
下载PDF
论阿多诺对自然美的张扬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青 刘彭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5-208,共4页
阿多诺意识到以往的一些美学研究为了强求完备的体系,不得不面临诸多难以避免的牵强与抵牾,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美的张扬,标举自己义无反顾的反体系主张。自然作为合适的载体,倾注了阿多诺改造社会的理想。阿多诺代表的现代艺术与传统美学... 阿多诺意识到以往的一些美学研究为了强求完备的体系,不得不面临诸多难以避免的牵强与抵牾,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美的张扬,标举自己义无反顾的反体系主张。自然作为合适的载体,倾注了阿多诺改造社会的理想。阿多诺代表的现代艺术与传统美学差异巨大,他对于非同一性思想的不懈坚守,却显然得益于马克思倡导的全面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自然美 艺术美 非同一性
下载PDF
网易公开课的优势与不足
14
作者 刘彭冰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8年第2期135-136,共2页
本文介绍了网易公开课发展的现状,海量的课程资源、庞大的学习人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论述了网易公开课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易公开课具有自由选择,自主安排,高水平的海内外课程资源。课程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剖析了网... 本文介绍了网易公开课发展的现状,海量的课程资源、庞大的学习人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论述了网易公开课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易公开课具有自由选择,自主安排,高水平的海内外课程资源。课程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剖析了网易公开课的不足:评价体系有待改进,教学资源有待完善,单向式教学缺少互动。网易公开课开放式视频教学模式,冲击并影响了传统教育理念,甚至有可能颠覆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易公开课 教学资源 评价体系 优势 不足
下载PDF
《大雅堂序》考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彭冰 徐志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汪道昆于襄阳知府任上撰有《大雅堂杂剧》四目,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两种,其一有序,该序首题"襄王孙曰",末署"东圃主人书"。对于这篇序文的作者,以及文中出现的"襄王孙",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相... 汪道昆于襄阳知府任上撰有《大雅堂杂剧》四目,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两种,其一有序,该序首题"襄王孙曰",末署"东圃主人书"。对于这篇序文的作者,以及文中出现的"襄王孙",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辨析,结合序文的内在逻辑,考证"东圃主人"是镇国将军朱祜柯,"襄王孙"则是襄庄王朱厚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堂序 汪道昆 朱祜柯 朱厚颍 考论
原文传递
论汉武“乃立乐府”
16
作者 刘彭冰 陈晨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秦代已置乐府,是不争的事实。汉代乐府置于武帝之时,还是武帝之前,历来存在着分歧。本文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以及考古资料的发现,论证汉袭秦制,汉初同样存在隶属少府的乐府机构,武帝只是强化了汉代乐府的职能。乐府机关搜集的民间歌诗,... 秦代已置乐府,是不争的事实。汉代乐府置于武帝之时,还是武帝之前,历来存在着分歧。本文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以及考古资料的发现,论证汉袭秦制,汉初同样存在隶属少府的乐府机构,武帝只是强化了汉代乐府的职能。乐府机关搜集的民间歌诗,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真情流露,对后世的社会思想及文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尚未彰显,故《史记》不书,而《汉书》特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 南越王 乐府 封泥 二重证据法
原文传递
陈寅恪《刘叔雅〈庄子补正〉序》研读札记
17
作者 刘彭冰 《语文月刊》 2022年第5期68-71,共4页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出生于湖南长沙。青少年时代,陈寅恪负笈东瀛,游学欧美,辗转多所知名学府,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5年,36岁的陈寅恪自柏林大学研究院回国,被聘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清华大...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出生于湖南长沙。青少年时代,陈寅恪负笈东瀛,游学欧美,辗转多所知名学府,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5年,36岁的陈寅恪自柏林大学研究院回国,被聘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清华大学辗转南迁,陈寅恪先生携家人一路南下,任教于长沙临时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后,担任岭南大学及中山大学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合大学 国学研究院 庄子补正 岭南大学 陈寅恪 清华学校 七七事变 大学研究院
原文传递
“陈寅恪著述导读”教学探讨
18
作者 刘彭冰 《语文月刊》 2017年第6期48-49,56,共3页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文史学家。先后在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求学,1926年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1949年后,任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教授。治学涉猎...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文史学家。先后在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求学,1926年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1949年后,任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教授。治学涉猎中外,于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语言学等均有造诣,著有《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元白诗笺证稿》《寒柳堂集》《柳如是别传》等。笔者多次在文献学以及文化史课程中,以专题的形式,介绍陈煮恪其人其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016年上半年,尝试以本科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开设“陈寅恪著述导读”选修课程,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教学探讨 导读 著述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 《柳如是别传》 清华大学
原文传递
祁班孙交游考
19
作者 刘彭冰 陈晨 《古籍研究》 2007年第2期86-96,共11页
<正>祁班孙(1633-1673),~①字奕喜,小字季郎,山阴人,晚明殉国名臣祁彪佳幼子,世称祁六公子。受父辈影响,祁班孙与其兄祁理孙以民族气节相砥砺,结交同道,志图恢复。后因友人魏耕联络郑成功、张煌言事泄,祁班孙于康熙元年被遣戍宁... <正>祁班孙(1633-1673),~①字奕喜,小字季郎,山阴人,晚明殉国名臣祁彪佳幼子,世称祁六公子。受父辈影响,祁班孙与其兄祁理孙以民族气节相砥砺,结交同道,志图恢复。后因友人魏耕联络郑成功、张煌言事泄,祁班孙于康熙元年被遣戍宁古塔。~②数年后逃回江南,为躲避清廷追捕,出家毗陵马鞍山寺。~③康熙十二年,抑郁而终。著有《东行风俗记》、《东书堂集》、《自怡堂集》和《紫芝轩集》等。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