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静脉连接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1
作者 虢艳 梁小碧 +5 位作者 李健茹 王莉 陆叶 刘特长 刘徐妹 李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7期26-29,共4页
目的:为提高体静脉连接异常的疾病认知,评估体静脉连接异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21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2例经手术、心血管造影或心脏CT明确诊断为体静脉连接异常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所... 目的:为提高体静脉连接异常的疾病认知,评估体静脉连接异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21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2例经手术、心血管造影或心脏CT明确诊断为体静脉连接异常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所有患儿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评估其诊断体静脉连接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上腔静脉连接异常29例(69.05%),其中左上腔静脉连接异常11例:直接回流入左房9例,经无顶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左房2例;右上腔静脉连接异常18例:右上腔静脉缺如并左上腔静脉15例,右上腔静脉直接回流入左房3例。下腔静脉连接异常13例(30.95%),其中下腔静脉离断11例,下腔静脉回流入左房1例,双下腔静脉1例。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40例(95.24%),漏诊2例(4.76%)。结论:体静脉连接异常的存在与否对外科有明显的影响,应提高其疾病认知,超声心动图因其方便、无放射性等优点,且诊断准确率高,应成为首选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静脉连接异常 超声心动图 诊断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诊断13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徐妹 刘特长 +3 位作者 虢艳 王莉 李健茹 陈欣欣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 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 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13例ALCAPA患儿均可见右冠状动脉增宽,其他超声征象包括左冠状动脉血流逆灌12例、左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肺动脉9例、肺动脉内逆灌血流7例、心肌侧枝血流8例、左室明显增大8例、二尖瓣功能不全7例、左室心内膜纤维化5例.<1岁ALCAPA患儿的心肌侧枝血流信号不明显,左心室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且二尖瓣功能良好;≥1岁患儿可见丰富侧枝血管、左室明显扩大以及二尖瓣功能不全.4例误诊的ALCAPA左冠状动脉均起源于肺动脉右后方.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ALCAPA,如果超声科医生在怀疑该诊断时能全面探查冠状动脉的起源和血流方向,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儿童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动态分析支架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徐妹 陈彦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超声成像技术以其便捷、无创、实时等特点在支架特性评价中表现出独特优势,对支架特性既可进行原位分析而不影响其性质和微环境,又能在体内、外进行长时间连续动态监测。不同的超声模态,如灰阶超声、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和超声弹性成像等,... 超声成像技术以其便捷、无创、实时等特点在支架特性评价中表现出独特优势,对支架特性既可进行原位分析而不影响其性质和微环境,又能在体内、外进行长时间连续动态监测。不同的超声模态,如灰阶超声、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和超声弹性成像等,可反映支架不同的特性,互为补充,为组织工程的实验设计和术后监测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支架特性
下载PDF
载BMP-2多肽P24的巯基化壳聚糖水凝胶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詹健峰 刘徐妹 于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探讨载BMP-2多肽P24的巯基化壳聚糖(chitosan-4-thio-butylamidine,CS-TBA)水凝胶的异位成骨能力及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壳聚糖、2-亚氨基硫烷盐酸盐、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制备CS-TBA/HA溶液,进一步加入P24多肽制备CS... 目的探讨载BMP-2多肽P24的巯基化壳聚糖(chitosan-4-thio-butylamidine,CS-TBA)水凝胶的异位成骨能力及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壳聚糖、2-亚氨基硫烷盐酸盐、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制备CS-TBA/HA溶液,进一步加入P24多肽制备CS-TBA/5%P24/HA、CS-TBA/10%P24/HA溶液;取上述3种溶液,加入β-甘油磷酸二钠(β-glycerophosphate disodium,β-GP),获得CS-TBA/HA/β-GP、CS-TBA/5%P24/HA/β-GP、CS-TBA/10%P24/HA/β-GP水凝胶。取雌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A、B、C 3组(n=6),制备竖脊肌肌袋后,分别植入CS-TBA/HA/β-GP水凝胶(A组)、CS-TBA/5%P24/HA/β-GP水凝胶(B组)、CS-TBA/10%P24/HA/β-GP水凝胶(C组)。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4、8周取材采用micro-CT检测标本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组织学观察(HE、Masson染色)分析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及成骨作用。结果术后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取材时间点。micro-CT显示,术后随时间延长,各组新生骨逐渐增多;同一时间点B、C组较A组明显,且随着P24浓度的增加,C组新生骨形成更多。术后各组Tb.Th、Tb.N、BMD逐渐增加,除A组Tb.Th外,其余各指标4周与8周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B、C组Tb.Th、Tb.N、BMD明显高于A组,C组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观察示,B、C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成骨效果随P24浓度升高而增强。结论 P24多肽有助于提升CS-TBA水凝胶的异位成骨作用,且10%浓度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化壳聚糖水凝胶 BMP-2 异位成骨 MICRO-CT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