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复合体的动力学性质
1
作者 周愉欣 徐烨 +5 位作者 加尔肯·叶生别克 刘德剑 周建军 何玉新 吴刚 李光辉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37,共20页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之中,分子外向流是恒星形成正在进行的重要动力学特征,也是研究和认识恒星形成的重要契入点.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德令哈13.7m毫米波望远镜,采用5种分子谱线探针(包括^(12)CO、^(13)CO、C^(18)O、HCO+J=1-0和CS J...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之中,分子外向流是恒星形成正在进行的重要动力学特征,也是研究和认识恒星形成的重要契入点.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德令哈13.7m毫米波望远镜,采用5种分子谱线探针(包括^(12)CO、^(13)CO、C^(18)O、HCO+J=1-0和CS J=2-1,J为角动量量子数),对一个包含IRAS 19230+1506、IRAS 19232+1504和G050.3179--00.4186这3个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复合体进行了成图观测研究.通过对以上分子谱线数据并结合红外波段巡天数据的分析,在这3个源中首次探测到了分子外向流活动,并确定了分子外向流的中心驱动源.最后对这3个源进行了分子外向流相关物理量参数的计算,分析了这些物理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子外向流的性质与中心驱动源的性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云 星际介质:分子 星际介质:恒星
下载PDF
红外暗云中分子气体团块的性质研究
2
作者 得力达·别尔得汗 加尔肯·叶生别克 +5 位作者 徐烨 刘德剑 周建军 何玉新 朱春花 李光辉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26,共23页
利用^(12)CO(1-0)、^(13)CO(1-0)与C^(18)O(1-0)分子谱线成图观测数据,并结合ATLASGAL(The APEX(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Telescope Large Area Survey of the Galaxy)尘埃连续谱巡天观测结果详细地研究了9个红外暗云(Infrared D... 利用^(12)CO(1-0)、^(13)CO(1-0)与C^(18)O(1-0)分子谱线成图观测数据,并结合ATLASGAL(The APEX(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Telescope Large Area Survey of the Galaxy)尘埃连续谱巡天观测结果详细地研究了9个红外暗云(Infrared Dark Clouds,IRDCs)中团块的物理性质与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红外暗云的速度区间,以及在红外暗云所对应的Spitzer(Spitzer Space Telescope)8μm辐射背景上叠加了与红外暗云轮廓基本吻合的^(13)CO和C^(18)O积分强度分布图.9个红外暗云中有8个呈纤维状结构.在这些红外暗云中共找出51个致密团块,质量偏大的团块大部分聚集在红外暗云的枢纽位置.质量统计直方图中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结构,进一步证实纤维状分子云物质输送的图景.^(12)CO(1-0)计算所得的典型激发温度T_(ex)在这些团块中的分布为10-15 K之间.证认出3个蓝轮廓的团块和5个红轮廓的团块,发现有17个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团块与外流候选体位置重叠,这表明外流活动可能普遍存在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团块中.在MSF(Massive Star-Forming)团块和YSO(Young Stellar Object)团块中较高的外流探测率表明吸积率随着团块中恒星形成的演化阶段而增加.这些都是引力束缚的团块,并有可能进一步塌缩.所有团块都满足形成大质量恒星的基本物理条件.这些处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早期大质量恒星形成团块是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想候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云 星际介质:分子 星际介质:恒星
下载PDF
加强执法监督 保障依法行政──潍坊市寒亭区国税局规范执法行为的实践
3
作者 刘德剑 李明贵 《山东税务纵横》 2002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潍坊市 国税局 依法行政 执法监督 税收征管
下载PDF
从抓源头信息入手确保个体定额科学合理
4
作者 刘德剑 《山东税务纵横》 2002年第10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源头信息 个体定额 科学合理 信息失实 个体税收管理
下载PDF
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展宗 刘德剑 邓伟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899-904,共6页
目的:探讨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系统评价。方法:以“止嗽散”“感染后咳嗽”或“止嗽散”“感染后咳嗽”为中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重庆维普进行检索,以“Zhisou San”“cough after infection”或... 目的:探讨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系统评价。方法:以“止嗽散”“感染后咳嗽”或“止嗽散”“感染后咳嗽”为中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重庆维普进行检索,以“Zhisou San”“cough after infection”或“modified Zhisou San”“cough after infection”为英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Pubmed、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起止日期为数据库开始~2020年12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评价质量和提取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Review Manager5.0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RCT文献,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均衡性好,所有文献均提及随机,未提及盲法,文章质量偏低(2篇3分,5篇2分,5篇1分)。有效率Meta分析OR=4.12,95%CI(2.80,6.09),Z=7.14(P<0.00001),与对照组比较,菱形图位于右侧,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高,漏斗图提示文献均匀位于虚线两侧,部分呈偏倚状态。痊愈率Meta分析OR=2.06,95%CI(1.55,2.73),Z=4.99(P<0.00001),与对照组比较,菱形图位于右侧,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率较高,漏斗图提示文献均匀位于虚线两侧,小部分呈偏倚状态。不良反应Meta分析OR=0.06,95%CI(0.02,0.14),Z=6.41(P<0.00001),与对照组比较,菱形图位于左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较低。结论: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率和痊愈率显著升高,且不良反应较低,患者可以耐受,但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低,确切结论仍需要高质量的RCT文献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嗽散 感染后咳嗽 系统评价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