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固相还原法制备新型锂离子负极材料NbO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荐 刘雯雯 +3 位作者 周宏明 刘忠忠 陈宝荣 孙文佼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1-776,共6页
以Nb和Nb2O5粉末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还原法合成NbO电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激光衍射粒度分析(LDSA)、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原位XRD分析测试,探... 以Nb和Nb2O5粉末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还原法合成NbO电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激光衍射粒度分析(LDSA)、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原位XRD分析测试,探究NbO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bO用作电极材料的平均嵌锂平台在1.6 V左右。NbO对锂的插嵌机理为锂离子的直接脱嵌,是1个单相转变过程。在0.05 C(C为充放电电流倍率)下,NbO和球磨处理后(Ball-milling)的NbO-BM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220(mA·h)/g和280(mA·h)/g,经过50次循环后,剩余容量分别为170(mA·h)/g和220(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O 负极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酸锂(NCA)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荐 刘忠忠 +1 位作者 周宏明 陈宝荣 《材料化学前沿》 2017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以碳酸锂、硝酸铝、硝酸镍、硝酸钴为主要原料,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镍钴铝与碳酸锂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在管式炉中550℃预烧4h,750℃烧结15h得到镍钴铝酸锂,并对镍钴铝酸锂进行SEM、XRD性能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1C的首次放电比... 本文以碳酸锂、硝酸铝、硝酸镍、硝酸钴为主要原料,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镍钴铝与碳酸锂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在管式炉中550℃预烧4h,750℃烧结15h得到镍钴铝酸锂,并对镍钴铝酸锂进行SEM、XRD性能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1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180 mAh/g,循环50次后仍有165 mAh/g,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正极材料 共沉淀法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忠忠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5-37,41,共4页
该基坑工程地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层为杂填土和呈流塑态的淤泥,自稳能力极差,还受现场施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的限制。本基坑采用的支护方案为:I选用段顶部放坡+粉喷桩+土层锚杆;Ⅱ、Ⅲ段选用喷锚支护。竣工后期的变形监测数据表明该... 该基坑工程地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层为杂填土和呈流塑态的淤泥,自稳能力极差,还受现场施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的限制。本基坑采用的支护方案为:I选用段顶部放坡+粉喷桩+土层锚杆;Ⅱ、Ⅲ段选用喷锚支护。竣工后期的变形监测数据表明该支护方案的选择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土钉 支护 深基坑 应用
下载PDF
关于某处滑坡的岩体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刘忠忠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年第6期119-120,118,共3页
文章对南宁某处岩体滑坡成因、滑坡类型进行分析,并进行滑坡岩体的稳定性计算分析。
关键词 滑坡 岩体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门静脉4级血栓接受肾静脉-门静脉吻合式肝移植1例报道
5
作者 刘忠忠 钟自彪 +3 位作者 薛承彪 周威 叶少军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本研究回顾1例2022年5月19日门静脉4级血栓肝移植受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肾静脉-门静脉吻合(reno-portal anastomosis,PRA)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PRA式肝移植术后2周内转氨酶和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术后5~7天肌酐出现轻度增高,随... 本研究回顾1例2022年5月19日门静脉4级血栓肝移植受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肾静脉-门静脉吻合(reno-portal anastomosis,PRA)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PRA式肝移植术后2周内转氨酶和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术后5~7天肌酐出现轻度增高,随后很快恢复,术后2年内未发生门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发症,随访生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栓 疗效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万齐全 谢建飞 +4 位作者 叶少军 刘忠忠 仲福顺 周建党 叶啟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20例)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45例)收治365例行肝移植受者中术后发生血流感染的107例受者的...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20例)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45例)收治365例行肝移植受者中术后发生血流感染的10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受者均采用改良背驼式肝移植,根据术前细菌培养结果预防性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碳氢霉烯类抗生素抗感染,术后免疫抑制剂基础方案选用FK506+泼尼松。观察指标:(1)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流感染情况:血流感染发病率、血流感染次数、不恰当的抗感染处理、原发感染部位、微生物感染类型、细菌培养结果、血流感染病死率。(2)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流感染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指标:受者性别、年龄、供肝来源、免疫抑制剂使用、感染距肝移植时间、感染时体温、感染原发部位为腹腔内或胆道感染、病原微生物类型、院内感染、不恰当的抗生素使用、血清cr水平、血清Alb水平、外周血WBC、外周血淋巴细胞、外周血PLT及感染性休克指标。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受者的生存情况、生命体征,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免疫抑制剂浓度、血液常规以及生化指标、手术及其他感染相关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31日。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资料以x^-±s表示。单因素分析使用,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流感染情况:107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186例次血流感染,血流感染总发病率为29.32%(107/365)。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流感染发病率为28.18%(62/22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流感染发病率为31.03%(45/145),两家医院血流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05)。56例受者发生1次血流感染,31例发生2次血流感染,20例发生≥3次的血流感染(最多发生了6次)。41.12%(44/107)发生血流感染的肝移植受者接受了不恰当的抗感染处理。原发感染部位:腹腔内、肺、尿道、血管内导管、部位不明分别为40、39、3、1、24例。微生物感染类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分别为28、24、4、51例。102例为院内感染。186株血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显示:84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是其主要的致病菌,其中又以肠球菌(31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为优势菌株。血流感染病死率为37.38%(40/107),其中因感染性休克死亡35例。(2)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流感染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的性别、供肝来源、感染时体温、病原微生物类型、血清Cr水平、血清Alb水平、外周血WBC、外周血P坍、感染性休克是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χ^2=5.801,5.920,13.047,12.776,11.366,7.976,25.173,9.289,51.90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Alb水平〈30mg/L和感染性休克是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39,44.983,95%可信区间:1.145-29.767,12.606—160.514,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易发生血流感染,血清Alb水平〈30ne/L和感染性休克是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血流感染 病死率 预测因子 肝移植
原文传递
低温机械灌注与冷保存应用于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肾效果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曾宪鹏 叶啟发 +6 位作者 王彦峰 李玲 熊艳 钟自彪 范晓礼 刘忠忠 李宁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低温机械灌注与冷保存应用于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肾的效果差异,为临床DCD供肾选取最佳保存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Ovid、E... 目的探讨低温机械灌注与冷保存应用于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肾的效果差异,为临床DCD供肾选取最佳保存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Ovid、EBSCO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所有低温机械灌注与冷保存在DCD供肾效果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试验及回顾性队列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软件对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10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低温机械灌注组1590例,冷保存组1834例。低温机械灌注组的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低(比值比=0.49,95%可信区间为0.30~0.80,P=0.004)。两组原发性肾脏无功能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1.55,95%可信区间为0.54~4.42,P=0.41)且移植后1年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79,95%可信区间为0.37~1.69,P=0.54)。结论在DCD供肾移植中,低温机械灌注的保存方式优于冷保存,但其改善保存效果的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器官保存 低温保存
原文传递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忠忠 叶啟发 +2 位作者 王彦峰 熊艳 钟自彪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55,共3页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为扩大供者来源,卫生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但研究表明,DCD供肾移植物的近、远期效果均不佳,因此,国内外移植中心更加重视器官的保...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为扩大供者来源,卫生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但研究表明,DCD供肾移植物的近、远期效果均不佳,因此,国内外移植中心更加重视器官的保存技术。目前,实验和临床均证实,与静态冷储相比,低温机械灌注能降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率,并能提高移植肾的1年和3年存活率。对于肾脏低温机械灌注是否携氧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就。肾脏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的基础及其临床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赠 心脏死亡 灌注 机械 低温 保护作用 供肾 氧合
原文传递
供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移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行健 刘忠忠 +4 位作者 肖琦 方泽鸿 叶啟发 王彦峰 熊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供体缺血预处理(IPC)对肝移植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供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移植临床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检索时限... 目的 系统评价供体缺血预处理(IPC)对肝移植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供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移植临床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6月.应用比值比(odds,OR)和95% CI评价结局指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6项研究、32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对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生存率(OR =0.51,95% CI0.24 ~ 1.05,P>0.05)、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GNF)发生率(OR=0.33,95% CI0.08~1.40,P>0.05)、ICU停留时间(OR=-0.17,95% CI-2.72 ~2.38,P>0.05)以及术后第1、3、7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供体IPC对肝移植的保护作用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肝移植 供体
原文传递
经输尿管镜离体处理公民逝世后供者器官捐献供肾结石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忠忠 钟自彪 +6 位作者 兰佳男 王伟 曾宪鹏 李明霞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33-434,共2页
自我国公民逝世后供者器官捐献(DCD)试点工作开展以来,DCD逐渐成为较有潜力的供者来源.尽管如此,供者严重缺乏已成为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快速的发展,为了扩大供肾使用范围,DCD供肾合并结石用于肾移植成... 自我国公民逝世后供者器官捐献(DCD)试点工作开展以来,DCD逐渐成为较有潜力的供者来源.尽管如此,供者严重缺乏已成为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快速的发展,为了扩大供肾使用范围,DCD供肾合并结石用于肾移植成为可能.我院移植中心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离体DCD供肾结石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来源 器官捐献 输尿管镜 肾结石 公民 离体 器官移植 钬激光碎石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伟 叶啟发 +5 位作者 胡晓燕 肖琦 张行健 刘忠忠 李玲 牛英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3,共3页
肝动脉栓塞(HAT)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移植术后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移植物丢失和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分为早期肝动脉栓塞(E—HAT)和晚期HAT(L-HAT)。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肝动脉栓塞(HAT)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移植术后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移植物丢失和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分为早期肝动脉栓塞(E—HAT)和晚期HAT(L-HAT)。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效果亦有争议。因此,对肝移植术后HAT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就肝移植术后HAT的诊治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建立脑死亡动物模型对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啟发 范林 +1 位作者 张秋艳 刘忠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供肝的历史新阶段.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由脑死亡过渡到心脏死亡过程中,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对供体全身脏器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脑死亡对供体影响... 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供肝的历史新阶段.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由脑死亡过渡到心脏死亡过程中,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对供体全身脏器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脑死亡对供体影响的研究对于CDCD肝移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启动及其分类、建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动物模型的必要性及其应用等方面阐述DBD动物模型与CDCD肝移植的关系,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器官捐献 动物模型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原文传递
Kruppel样因子2在肝肾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忠忠 钟自彪 +6 位作者 李明霞 杨静 唐陈伟 王洁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24-2326,共3页
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的日趋完善,供体缺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为保障我国器官移植健康持续发展,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将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但是,DCD供体因存在较长时间热缺血,且... 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的日趋完善,供体缺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为保障我国器官移植健康持续发展,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将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但是,DCD供体因存在较长时间热缺血,且对不可避免的低温储存损伤较为敏感,器官质量与活体比较明显较差[1].因而DCD移植对维护供体器官的质量要求更高,所以更加重视DCD供肝供肾的保存方式.现DCD供肝供肾的保存方式主要是冷保存和低温机械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用 供肾 供肝 器官移植 因子 免疫排斥反应 移植技术 供体缺乏
原文传递
甘草素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少军 钟自彪 +7 位作者 刘忠忠 胡前超 范晓礼 靖凯 周敏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甘草素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切口摘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30 min后恢复血液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甘草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甘草素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切口摘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30 min后恢复血液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双侧腹部切口摘除右肾;甘草素组,术前1 h注射甘草素,60 mg/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恢复灌注6 h时将小鼠处死,收集其血液和肾脏样本,用于肾脏功能、炎症反应及信号通路等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6 h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甘草素组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下降(P〈0.01),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P〈0.01)。甘草素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和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P〈0.05)、γ干扰素(P〈0.05)、白细胞介素1β(P〈0.01)和白细胞介素6(P〈0.01)的表达明显减少,且Phospho-P38 MAPK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甘草素预处理能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从而能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皂苷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肾功能 机制
原文传递
肾脏体外常温携氧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晓礼 岳朋朋 +5 位作者 杨旺 刘忠忠 曾宪鹏 赖金惠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7-320,共4页
随着肾移植需求的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开始应用于肾移植手术,这对供肾保存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温携氧机械灌注(NM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器官保存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肾脏在机体内的生理状态保存供肾。大量研究证明,NMP有修... 随着肾移植需求的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开始应用于肾移植手术,这对供肾保存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温携氧机械灌注(NM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器官保存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肾脏在机体内的生理状态保存供肾。大量研究证明,NMP有修复ECD供肾质量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肾脏常温灌注在器官保存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纳米粒子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忠忠 叶少军 +2 位作者 张行健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切除和肝移植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也是肝移植主要的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近、远期疗效。他汀类药物能上调内皮细胞Kruppel样因子2表达,产生抗炎、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保护作用。本...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切除和肝移植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也是肝移植主要的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近、远期疗效。他汀类药物能上调内皮细胞Kruppel样因子2表达,产生抗炎、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保护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他汀类药物减轻肝脏IRI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Kruppel样因子2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忠忠 叶少军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86-591,611,共7页
肾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临床证实,应用脑死亡捐献(DBD)供肾移植的疗效比活体供肾差。重视对在体和离体DBD供肾的保护,减轻其热缺血、冷灌注、冷储存和再灌注损伤,改善DBD供肾活力,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DBD供肾的... 肾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临床证实,应用脑死亡捐献(DBD)供肾移植的疗效比活体供肾差。重视对在体和离体DBD供肾的保护,减轻其热缺血、冷灌注、冷储存和再灌注损伤,改善DBD供肾活力,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DBD供肾的保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器官捐献 肾移植 器官保存
原文传递
脑死亡供体肝脏生理功能改变及维护措施的探讨
18
作者 王伟 叶啟发 +2 位作者 肖琦 刘忠忠 王彦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3-496,共4页
供体肝脏质量和功能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肝移植供肝主要来源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脑死亡供体(DBD)。机体脑死亡后,在短时间内即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功能改变,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和内环... 供体肝脏质量和功能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肝移植供肝主要来源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脑死亡供体(DBD)。机体脑死亡后,在短时间内即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功能改变,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改变,继而导致机体肝脏损伤,影响肝脏生理功能和质量,最终影响移植成功率和预后,甚至导致潜在供体器官的丢失。因而,针对脑死亡进程诱发的各种生理功能改变及其对肝脏造成的损伤,采取各种维护供体肝脏质量的措施,有效减轻器官损伤、改善器官功能和质量,最终提高器官利用率和移植成功率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脑死亡供体(DBD)的肝脏生理功能改变及维护措施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脑死亡进程 肝脏生理功能 肝脏质量 维护措施
原文传递
KLF2在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叶啟发 王洪昱 +1 位作者 罗军 刘忠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516-1521,共6页
目的总结Kruppel样因子2(Kruppel2,KLF2)在多种肝脏疾患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KLF2在肝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和综述。结果... 目的总结Kruppel样因子2(Kruppel2,KLF2)在多种肝脏疾患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KLF2在肝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和综述。结果KLF2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且作用多样,主要调节内皮细胞的生长分化,抑制促炎促抗血栓基因的表达,参与肝脏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栓形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影响着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肝硬化、肝癌、肝脂肪变性等。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调控KLF2的表达,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结论KLF2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相关分子的表达,影响肝脏内多种细胞的功能,是目前改善肝脏损伤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uppel样因子2 肝脏疾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供体肝脏的质量控制标准(草案)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树森 叶啟发 +4 位作者 张行健 刘忠忠 张秋艳 范晓礼 钟自彪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954-960,共7页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公民捐献与移植手术技术及免疫抑制剂等进展,肝移植发展迅速,已成为各种不可逆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高质量的供肝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1,2]。自2015年1月...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公民捐献与移植手术技术及免疫抑制剂等进展,肝移植发展迅速,已成为各种不可逆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高质量的供肝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1,2]。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心脏死亡或脑死亡供体均不可避免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器官移植 肝移植 慢性肝衰竭 标准治疗方案 中国公民 缺血损伤 根治手段 心脏死亡 低温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