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D4和ND5基因序列分析的鳅超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思情 张家波 +1 位作者 唐琼英 焕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9,共9页
ND4和ND5是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NADH脱氢酶亚基4和亚基5的两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该研究以鳅超科鱼类为研究对象,新测定了10个物种的ND4和ND5基因全序列以及中间的3个tRNA基因共212bp的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15个物种的15条序列进行序... ND4和ND5是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NADH脱氢酶亚基4和亚基5的两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该研究以鳅超科鱼类为研究对象,新测定了10个物种的ND4和ND5基因全序列以及中间的3个tRNA基因共212bp的序列,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15个物种的15条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鳅超科鱼类ND4基因全长1380~1387bp,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为不完全终止信号;ND5基因全长1821~1839bp,同样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A或TAG;ND4和ND5基因之间插入了3个tRNA基因,分别编码携带组氨酸、丝氨酸、亮氨酸的tRNA。ND4和ND5基因(包含3个tRNA基因)中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4%、27.3%、14.2%、28.1%,A+T(57.7%)的含量高于G+C(42.3%)的含量。转换与颠换比(Ti/Tv)平均值为1.586。选取斑马鱼和鲤鱼作为外类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断法(BI)进行系统发育树的重建。三种方法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都显示:花鳅亚科、条鳅亚科、沙鳅亚科、平鳍鳅科及Vaillantellidae分别构成单系;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为:(Vaillantellidae+(沙鳅亚科+(花鳅亚科+(条鳅亚科+平鳍鳅科)。这与线粒体全基因组和某些核基因(如RAG1基因)的研究结果类似,且支持率较高,表明ND4和ND5基因用于鳅超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是可行的;但是该研究的结果有别于其他线粒体基因的分析结果,如基于cytb和D-loop基因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聚为姐妹群,再和平鳍鳅科聚在一起。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使用的基因长度差异造成的,长度越长,信息量越大,所反映的系统发育结果可能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鳅超科 ND4/ND5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黑鳍鳈(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生物地理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思情 唐琼英 +1 位作者 李小娟 焕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7-445,共9页
黑鳍鲸(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为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小型淡水鱼类,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该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8个水系20个采样点的黑鳍鲸共142尾个体进行遗传变异及生物地... 黑鳍鲸(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为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小型淡水鱼类,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该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8个水系20个采样点的黑鳍鲸共142尾个体进行遗传变异及生物地理学过程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2条Cyt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56个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较高(h=0.971),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a=0.0212),平均遗传距离较小(2.2%)。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黑鳍鲸种群分为7个谱系,以秦岭为界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支系分化时间较早(谱系I)而南方支系分化程度较高(谱系II~VII)。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克氏鲸(sczerskii)的物种形成过程,估算其祖先在较晚近时期(~1.03Ma)由黄河水系的黑鳍鲸分化而来。谱系生物地理学分析显示,黑鳍鲸的各地理种群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演化的趋势,地理隔离可能是限制该物种扩散和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分子钟分析显示,分化时间发生于0.95~3.92Ma。种群历史动态结果则推测黑鳍鲸经历过种群扩张,且该过程可能与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的更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谱系生物地理学 黑鳍鳈 细胞色素B基因 更新世冰期 地理隔离
下载PDF
石仁子沟水库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彦 +1 位作者 刘思情 王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1期68-69,共2页
石仁子沟拥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按照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相关要求,对石仁子沟单体及整体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地调查、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对策。
关键词 石仁子沟 旅游资源调查 开发对策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小样本条件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4
作者 胡炜晨 许聪源 +4 位作者 詹勇 陈广辉 刘思情 王志强 王晓琳 《电信科学》 2023年第10期85-100,共16页
现有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多数需要大量恶意样本用于模型训练,但在现网实战时,往往只能获取少量的入侵流量样本,属于小样本条件。对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样本条件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由数据包采样模块和元学习模块两部分组成,数... 现有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多数需要大量恶意样本用于模型训练,但在现网实战时,往往只能获取少量的入侵流量样本,属于小样本条件。对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样本条件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由数据包采样模块和元学习模块两部分组成,数据包采样模块用于对网络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剪切与重组,元学习模块则用于特征提取、结果分类。在基于真实网络流量数据源构建的3个小样本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好、收敛快,能有效减少异常点的出现,在10个训练样本下的检测率最高可达99.29%,准确率最高可达97.93%,相比目前已有的算法,分别提升了0.12%和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小样本 元学习 网络安全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叶云峰 杜婵娟 +3 位作者 杨迪 赵廷昌 刘思情 付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27-2535,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地区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红花檵木病叶的病原菌,通过活体接种法确定其致病性,结合... 【目的】明确广西地区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红花檵木病叶的病原菌,通过活体接种法确定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β-微管蛋白(TUB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几丁质合酶(CHS-1)和钙调蛋白(CAL)]分析,确定引起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从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叶组织中分离获得6株形态一致并具有致病性的真菌菌株,菌落近圆形,中部灰色至深灰色,边缘灰白色,气生菌丝体疏松、絮状,分生孢子单细胞、长椭圆形,与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形态一致。对代表性菌株H6的ITS、ACT、TUB2、GAPDH、CHS-1和CAL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与多个果生刺盘孢菌株的序列同源性达99%~100%。使用这些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H6与果生刺盘孢聚于同一最小分支,因此确定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最适宜菌株H6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0℃,最适pH为8.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木糖醇和L-脯氨酸;对菌株H6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乙蒜素、多菌灵和咪鲜胺。【结论】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广西地区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明确了最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pH、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及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几种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檵木 果生刺盘孢 炭疽病 多基因系统发育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