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机制及相关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思稳 贾中伟 +2 位作者 郭钊 张祥祥 罗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91-95,共5页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减压与骨搬移骨块的弹性压力刺激;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平衡巨噬细胞极化并减轻炎症反应;启动跨皮质血管循环系统与干细胞动员。TTT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TTT治疗,未来的TTT治疗向微创化、个体化、简便化发展,针对于不同分级的糖尿病足将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ILIZAROV技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山西局部地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刘思稳 贾中伟 +5 位作者 余建平 安雪军 王小健 李经纬 梁智勇 王晓晨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233-239,共7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局部地区2017年至2018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山西省9家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基本资料和数字化影像资料,分为太原、晋中地区(A组)、晋南地区(B组)和... 目的分析山西省局部地区2017年至2018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山西省9家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基本资料和数字化影像资料,分为太原、晋中地区(A组)、晋南地区(B组)和晋北、吕梁地区(C组),按病例资料采集医院的地区、患者年龄、性别、腰椎管狭窄解剖学分型、病变节段及不同年份的地区、年龄、性别、解剖学分型、病变节段等进行分组,分析山西省局部地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研究共纳入887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4866例(54.8%),女性4006例(45.2%);患者年龄41~98岁,平均68.4岁,高发年龄段在60~69岁及70~79岁;2017年共纳入4256例(48.0%),2018年共纳入4616例(52.0%)。按病例资料采集医院的地区分组比较病例数:在60~69岁年龄段,A组>B组>C组;在70~79岁年龄段,C组最多,B组>A组;3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布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男性1601例、女性1403例;B组男性1678例、女性1488例;C组男性1587例、女性1115例,P<0.05);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解剖学分型中,中央管狭窄型及神经根管狭窄型最为常见,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央管狭窄1380例、神经根管狭窄1366例;B组中央管狭窄1416例、神经根管狭窄1424例;C组中央管狭窄1284例、神经根管狭窄1158例,P<0.05);3组患者腰椎受累节段腰4/5、腰5/骶1、腰3/4节段最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累节段L4/5 A组1509例、B组1385例、C组1160例,P<0.05)。按病例资料采集年份分组比较:在2017年至2018两年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地区、性别、年龄、病变节段及解剖学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西省局部地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年龄分布具有地区差异,男性多于女性,中央管狭窄型及神经根管狭窄型最为常见。在2017、2018连续两年中山西省局部地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地区分布性别、就诊年龄、病变节段及解剖学分型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两种假体术后关节遗忘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栋 魏杰 +4 位作者 贾中伟 孙久强 刘建友 曹鑫杰 刘思稳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09-214,219,共7页
目的利用关节遗忘度评分来对比双动髋关节与固定内衬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近中期疗效。验证关节遗忘度评分是否较常见的术后评分量表有更好的天花板效应。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骨科关节病区因... 目的利用关节遗忘度评分来对比双动髋关节与固定内衬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近中期疗效。验证关节遗忘度评分是否较常见的术后评分量表有更好的天花板效应。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骨科关节病区因股骨头坏死FilcatⅣ期进行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58~82岁,平均(62.74±11.96)岁。其中采用双动髋关节假体(DMC组)的51例,采用固定内衬全髋关节假体(CP组)的49例。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牛津髋关节评分(Oxford hip score,OHS)、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关节遗忘度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内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约2年的随访数据显示,两组间Harris评分、WOMAC评分、OH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FJ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动髋关节假体的患者术后能获得更好的关节遗忘度。结论关节遗忘度在评价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及关节意识方面要更优于其他的评分量表;尽管两种假体置换术后患者在功能及疼痛方面有着相似的结果,但应用双动假体的患者术后关节感受更接近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动髋关节假体 关节遗忘评分:上限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