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木樨软膏对急性淋巴水肿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执玉 谈恩清 +2 位作者 毕于顺 丁娟 焦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12-313,311,共3页
关键词 草木樨软膏 淋巴水肿 疗效
下载PDF
肝淋巴水肿的超微结构及实验治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执玉 毕玉顺 +4 位作者 谈恩清 丁娟 李辅湘 丁兆习 李贵宝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与治疗组,后两组行胸导管结扎术,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苯毗哺酮,并做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及光、电镜观察。手术组动物光镜下淋巴管、微静脉肿胀扩张,内皮细胞可见溶解破坏,Disse间隙扩...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与治疗组,后两组行胸导管结扎术,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苯毗哺酮,并做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及光、电镜观察。手术组动物光镜下淋巴管、微静脉肿胀扩张,内皮细胞可见溶解破坏,Disse间隙扩张,出现淋巴管—静脉—胆管瘘;肝细胞肿胀,核缩小减少。电镜下,淋巴管、静脉及微胆管内皮细胞明显缺损,线粒体空泡化,间质组织纤维化。血清化验显示GOT、GGT升高,而总蛋白降低,尤以白蛋白降低明显。而治疗组动物光镜及电镜下结构病理变化轻微,但淋巴管内皮细胞开放连接明显增加;血清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血中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电镜下,枯否氏细胞增加,并有活跃的伪足,表明苯吡喃酮可刺激体内巨噬细胞的生长,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超微结构 苯吡喃酮
下载PDF
猪的皮下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执玉 李伯勤 张慧琳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63-265,304,共4页
对4只小白猪肢体皮下毛细淋巴管进行了电镜观察,见毛细淋巴管由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形状很不规则,胞浆有许多突起,有一般哺乳动物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胞质中育大量光滑的小囊泡,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开放连接。某些细胞的开放连接处... 对4只小白猪肢体皮下毛细淋巴管进行了电镜观察,见毛细淋巴管由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形状很不规则,胞浆有许多突起,有一般哺乳动物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胞质中育大量光滑的小囊泡,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开放连接。某些细胞的开放连接处有不规则的指状突起,是开放连接的重要形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毛细淋巴管
下载PDF
“脑淋巴”引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执玉 郭忠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5年第4期343-347,共5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脑组织与淋巴管的关系,脑脊液与颅外淋巴管的联系,颈淋巴引流阻断对脑结构、脑脊液压力、血脑屏障和脑功能的影响,以及脑内物质向淋巴系统转运的途径等,指出脑内有淋巴是个错误概念.脑与淋巴系统之间存在淋巴管前通路。
关键词 脑组织 淋巴管 血脑屏障 淋巴系统
下载PDF
房间隔、卵圆窝的观测及外科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执玉 毕玉顺 陈忠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53-155,190,共4页
观察测量了33具成人尸体(男22,女11)心脏的大小和卵圆窝的大小、厚度以及由卵圆窝向周围几个方向延长切口的长度及切缘的厚度,并对各延长切口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房间隔 卵圆窝 左、右心房 二尖瓣
下载PDF
兔肝淋巴循环同位素示踪研究:苯吡喃酮对器官内淋巴郁滞蛋白清除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执玉 J.R.Casley-Smith C.M.A.Young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98-102,共5页
动物实验表明人体器官内淋巴郁滞可引起许多疾病或使其恶化。本研究采用0.05ml^(125)I标记的人血浆r球蛋白(5g/dL,185KBq,5μCi)兔肝被膜下注射,电子计算机数字闪烁出现两种清除参量,快速清除参量与血流对同位素的吸收有关,慢速清除参... 动物实验表明人体器官内淋巴郁滞可引起许多疾病或使其恶化。本研究采用0.05ml^(125)I标记的人血浆r球蛋白(5g/dL,185KBq,5μCi)兔肝被膜下注射,电子计算机数字闪烁出现两种清除参量,快速清除参量与血流对同位素的吸收有关,慢速清除参量与淋巴循环和蛋白分解有关。在正常对照组11只兔中,慢速清除平均半清除时为288分钟(标准误24.7)。在10只胸导管结扎的兔中,24小时后肝脏发生中度水肿,慢速清除参量显示半清除时延迟到平均525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标准误19.1)。然而也说明,胸导管虽然结扎,仍有部分淋巴液回流。胸导管结扎所引起的这种中度淋巴郁滞的实验模型,与人体许多疾病所引起的淋巴郁滞相类似。在另外9只兔也行胸导管结扎,并在结扎后立即腹腔注射香豆素(25mg/kg)。这种药物可以从组织中通过蛋白的分解作用移除过多的蛋白质。24小时后同样方法测定,本组动物的半清除时为286分(标准误12.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性。但是与没有用药的胸导管结扎组相比,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本实验结果提示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可应用于器官内淋巴的循环测定,同时证实了香豆素对肝脏及其它内脏器官有关疾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淋巴郁滞
下载PDF
猪肠系膜淋巴结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执玉 毕于顺 +2 位作者 李伯勤 张福洲 朱传菊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本研究揭示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及髓质区的细胞类型大致相同,有典型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未成熟细胞。各区中的细胞分布比率不同。被膜下窦和各区的窦隙内面均由一层扁平淋巴内皮细胞构成。细胞间有大小不等的间隙,大分子物质... 本研究揭示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及髓质区的细胞类型大致相同,有典型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未成熟细胞。各区中的细胞分布比率不同。被膜下窦和各区的窦隙内面均由一层扁平淋巴内皮细胞构成。细胞间有大小不等的间隙,大分子物质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可以通过,巨噬细胞与相邻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的胞质有直接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淋巴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香豆素不同剂型对实验性淋巴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执玉 JR.Casley-Smoith Judith R.Casley-Smitn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用10%的香豆素软膏,喷雾剂和粉剂分别对3组Wistar大鼠左后肢急性梗阻性淋巴水肿进行实验治疗。结果表明3种剂型均有疗效,总有效率95.8%,疗效显著者达54.2%,无效1例。其中软膏剂疗效最佳。治疗各组术后32h水肿减轻,水肿肢体由肿胀、灰暗... 用10%的香豆素软膏,喷雾剂和粉剂分别对3组Wistar大鼠左后肢急性梗阻性淋巴水肿进行实验治疗。结果表明3种剂型均有疗效,总有效率95.8%,疗效显著者达54.2%,无效1例。其中软膏剂疗效最佳。治疗各组术后32h水肿减轻,水肿肢体由肿胀、灰暗逐渐红润。术后96h皮肤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淋巴水肿 大鼠 近交WF 治疗
下载PDF
VEGF-C在食管鳞癌和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逄小红 田铧 +3 位作者 刘执玉 李盛梅 刘书涛 田广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66-1169,共4页
背景和目的;近几年研究发现,某些恶性肿瘤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VEGF-C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特异性促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资... 背景和目的;近几年研究发现,某些恶性肿瘤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VEGF-C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特异性促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资料尚少。本研究拟通过检测、比较VEGF-C在两种不同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即人食管鳞癌和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在72例食管鳞癌(其中淋巴结转移29例;无淋巴结转移43例)和23例神经胶质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Ⅰ~Ⅳ级)中的表达,并对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中未见VEGF-C抗原表达;食管鳞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为38.88%(28/72),其中VEGF-C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2.07%(18/2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23.26%(10/43),在浸润深度T_2、T_3期为58.82%(20/34),在T_1期为21.05%(8/38),结论: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 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VEGF-C是促进食管鳞癌经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食管鳞癌 神经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肿瘤淋巴转移
下载PDF
椎动脉椎前部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森 刘执玉 +4 位作者 毕玉顺 周小龙 邹智荣 李贵宝 宋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椎动脉椎前部供血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5 1例成人尸体标本 ,解剖观察椎动脉椎前部的主要毗邻结构 ,测量椎动脉椎前部两端管腔外径、长度及其与锁骨下动脉形成的角度。结果 :①椎动脉椎前部可分为正常型和先天异常型 ,其... 目的 :探讨影响椎动脉椎前部供血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5 1例成人尸体标本 ,解剖观察椎动脉椎前部的主要毗邻结构 ,测量椎动脉椎前部两端管腔外径、长度及其与锁骨下动脉形成的角度。结果 :①椎动脉椎前部可分为正常型和先天异常型 ,其中正常型左侧椎动脉外径大于右侧 ,左侧椎动脉与同侧锁骨下动脉形成角度小于右侧 ,两者均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左右两侧椎动脉椎前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②椎动脉椎前部前方有胸锁乳突肌 ;后方有第 7颈椎横突、颈交感干等结构 ,其中颈中、下神经节发出分支形成椎动脉丛并支配该动脉 ,后内侧邻接胸膜顶、颈长肌、头长肌、外侧为前斜角肌。结论 :正常成人左侧椎动脉椎前部较右侧为优势供血动脉 ,但是血管本身或毗邻结构改变有时可致椎动脉管腔狭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椎动脉 椎前部 动脉测量
下载PDF
经眉弓切口锁孔手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华 刘执玉 +4 位作者 栾立明 曲元明 韩韬 宋涛 李贵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报道经眉弓切口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经验。方法 :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 3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5例 ,测量与经眉弓锁孔入路相关的数值 ,模拟手术过程 ,临床 3 2例鞍区肿瘤经该入路行手术切除... 目的 :报道经眉弓切口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经验。方法 :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 3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5例 ,测量与经眉弓锁孔入路相关的数值 ,模拟手术过程 ,临床 3 2例鞍区肿瘤经该入路行手术切除。结果 :颅骨相关部位测量结果表明 ,眶上孔及额窦位置的变异与手术相关 ,在尸体标本上显微镜和内窥镜下模拟手术入路 ,可暴露鞍区四个间隙及相关结构。临床3 2例鞍区肿瘤经此入路手术 ,效果满意 ,肿瘤全切 17例 ( 5 3 .12 % ) ,无重大并发症。结论 :经眉弓切口锁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是完全可行的 ,可取得与经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相似的暴露效果 ,且能克服其他入路存在的某些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弓 锁孔手术 鞍区肿瘤
下载PDF
颞骨岩部结构的定位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军 李贵宝 +4 位作者 孙基栋 曲元明 徐广明 刘执玉 毕玉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为颅底手术中耳蜗的定位、岩尖的磨除范围提供解剖学方法。方法:在12个成人头颅标本上利用颅中窝入路暴露岩内面神经、耳蜗、颈内动脉等结构。观测岩内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膝部、内耳道内侧缘、棘... 目的:为颅底手术中耳蜗的定位、岩尖的磨除范围提供解剖学方法。方法:在12个成人头颅标本上利用颅中窝入路暴露岩内面神经、耳蜗、颈内动脉等结构。观测岩内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膝部、内耳道内侧缘、棘孔与耳蜗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耳蜗位于面神经膝状神经节的前下方和岩内ICA膝部的后上方,耳蜗覆盖到ICA膝部的上方。ICA水平段与ICA膝部和内耳道内侧缘连线的夹角为67.1°±4.3°。结论:以棘孔和膝状神经节连线的中点、膝状神经节、内耳道内侧缘形成的三角定位耳蜗。在耳前—颞下窝斜坡手术入路中,在中颅底,过ICA膝部做与ICA水平段成67.1°±4.3°的夹角,在这个夹角内磨除岩尖骨质,不会损伤耳蜗、内耳道及其内容物。耳蜗基底圈至ICA膝部的距离为(0.302±0.016)cm。从前向后磨除岩尖骨质时,ICA膝部后方的骨质磨除不要超过(0.302±0.016)cm,否则会损伤耳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耳蜗 颈内动脉 解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MCF-7/Adr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杰 刘执玉 +2 位作者 王伟 毕玉顺 田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是近期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家族的新成员。研究发现VEGF-C可特异性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表达。...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是近期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家族的新成员。研究发现VEGF-C可特异性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表达。为探索VEGF-C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分别检测了VEGF-CmRNA和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r中的表达。方法:根据VEGF-C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培养的细胞株MCF-7和MCF-7/Adr中VEGF-CmRNA的表达,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VEGF-C蛋白的表达,实验中用缓冲液分别代替杂交液和一抗作阴性对照。结果:原位杂交法检测到MCF-7和MCF-7/Adr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蓝色颗粒,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两种细胞的胞浆中均有阳性棕黄色颗粒,而阴性对照细胞的胞浆中则均无阳性颗粒。结论: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r细胞能够转录VEGF-CmRNA,并在其细胞浆中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乳腺癌 细胞株 MCF-7 MCF-7/AD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颏管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铧 王建华 +3 位作者 尹群生 李国菊 刘执玉 宋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与位置 ,为口腔科牙种植术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剖开 6 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端 ,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下颌管前端向中线分出一切牙神经管后 ,该管有 96 .7%弯向后上形成颏管... 目的 :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与位置 ,为口腔科牙种植术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剖开 6 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端 ,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下颌管前端向中线分出一切牙神经管后 ,该管有 96 .7%弯向后上形成颏管再开口于颏孔 ,3.3%直接开口于颏孔 ;颏管长约 ( 4 .0 1±1 .2 0 )mm ,管径约 ( 2 .6± 0 .6 )mm ;颏孔前缘对应下颌管前端的水平距离为 ( 3.54± 0 .70 )mm ,颏孔下缘至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 ( 3.2 1± 0 .90 )mm ;下牙槽神经在下颌管末端分成两支 ;切牙神经穿切牙神经管分布到切牙 ,颏神经穿颏管出颏孔。结论 :下颌管前端向后上方续为颏管 ,颏管内有颏神经走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管 颏管 颏孔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复肝灵颗粒对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丽萍 刘嵘 +1 位作者 毕玉顺 刘执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39,244,共4页
目的研究复肝灵颗粒(FGL)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50只小鼠用BCG联合LPS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中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FGL大(100 mg/kg)、中(50 mg/kg)、小(25 mg/... 目的研究复肝灵颗粒(FGL)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50只小鼠用BCG联合LPS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中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FGL大(100 mg/kg)、中(50 mg/kg)、小(25 mg/kg)剂量及联苯双酯(80 mg/kg)灌胃治疗,余10只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和10只未造模小鼠(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6 d后检测小鼠的胸腺、肝脏、脾脏脏器指数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胸腺指数明显减小,肝脏指数及脾脏指数显著增大,血清ALT及AST活性显著增高(P均<0.01)。FGL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均显著降低,大、中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增大(P<0.01)。结论本试验成功的制备了BCG加LPS诱导下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FGL对这种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肝灵颗粒 免疫性肝损伤 卡介苗 脂多糖 小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杰 刘执玉 +1 位作者 毕玉顺 田铧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1及MCF 7中的定位、定量表达。方法 :根据VEGF C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培养的细胞株MDA MB 2 31及MCF 7中VEGF C...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1及MCF 7中的定位、定量表达。方法 :根据VEGF C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培养的细胞株MDA MB 2 31及MCF 7中VEGF CmRNA的定位表达 ;并运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了两种细胞中VEGF C相对于看家基因 β 肌动蛋白 (β 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原位杂交检测到MDA MB 2 31及MCF 7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蓝色颗粒 ,而阴性对照细胞的胞浆中则均无阳性颗粒 ;半定量RT PCR检测到两种细胞中VEGF C基因均以较高水平表达 ,相对 β act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0 .89和 0 .6 8。结论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1及MCF 7细胞能够以较高水平转录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mRNA 人乳腺癌细胞株 表达
下载PDF
人直肠腺癌血管内皮细胞NFκBp65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尧 李瑞祥 +1 位作者 王若菡 刘执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 探讨癌细胞血管侵润转移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 ,以及 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细胞间的细胞粘附分子 (ICAM- 1)和核转录因子 κBp6 5(NFκBp6 5 )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还... 目的 探讨癌细胞血管侵润转移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 ,以及 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细胞间的细胞粘附分子 (ICAM- 1)和核转录因子 κBp6 5(NFκBp6 5 )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还采用地高辛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 ,用原位杂交技术对 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 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 ICAM- 1基因的 NFκB结合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直肠腺癌患者癌周的淋巴结和癌周直肠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 ICAM- 1和 NFκBp6 5的表达 ,而在正常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则无 ICAM- 1和 NFκBp6 5的表达 ;直肠腺癌患者癌周淋巴结和癌周直肠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内 ICAM- 1的启动子中存在有 NFκB结合位点。结论  ICAM- 1的转录取决于可诱导的 NFκB蛋白质复合物与 ICAM- 1的 NFκB部位结合。因此 ,调节和控制 NFκB因子的活化能够防止癌细胞的血管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kBp65 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基因 血管内皮细胞 直肠腺癌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对大鼠睾丸、附睾及血清睾酮的中长期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巩念明 刘执玉 +3 位作者 毕玉顺 胡坚利 田广平 宋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建立动物模型,观测输精管结扎中、长期对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和附睾的形态学影响,为评估输精管结扎术这一男性节育主要手段提供某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40只4月龄Wistar大鼠,按4个等长的实验间期分为结扎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4... 目的:建立动物模型,观测输精管结扎中、长期对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和附睾的形态学影响,为评估输精管结扎术这一男性节育主要手段提供某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40只4月龄Wistar大鼠,按4个等长的实验间期分为结扎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4、6、8、10月时分别测定结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睾酮(ST)浓度及其与雄激素结合蛋白(ABP)的结合率;在对受试动物的睾丸和附睾进行组织学定性观察的同时,用TAS-plus型自动图像分析仪,对睾丸切片进行了定量组织学测定。结果:除第4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其他3个间期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睾酮浓度均有显著变化;实验组睾丸和附睾均有无菌性炎症发生,且未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缓解。结论:结扎术对受试动物的中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结扎 血清睾酮 睾丸 附睾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口腔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30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牟洁 王崇杰 +6 位作者 王燕燕 张凯 高海东 步玉兰 朱松颖 刘执玉 马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影响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口腔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与对照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及完全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术后发...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影响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口腔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与对照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及完全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对照组10例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χ2=4.812,P<0.05);实验组患者较早完全拔除引流管(χ2=16.530,P<0.05),皮下积液发生率未增加(χ2=1.298,P>0.05)。结论:口腔负压吸引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缩短持续皮下负压引流的时间,同时不增加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近期的上肢淋巴水肿和皮下积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皮下积液 口腔负压
下载PDF
淋巴系的实验研究——Ⅰ.两栖类动物淋巴囊的电镜观察
20
作者 刘执玉 J.R.Casley-Smith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33-34,40,共2页
对动物淋巴系的研究有助于探讨临床上某些疾病所造成的淋巴水肿的机理。对两栖类动物的淋巴囊进行了电镜观察,其细胞结构与哺乳类动物的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有相似之处。
关键词 淋巴囊 内皮 显微镜 两栖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