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面向”的历史意蕴及其新时代的新内涵新使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1
作者 刘振天 郭华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共8页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其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其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三个面向”被赋予了新内涵和新使命:面向现代化,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向世界,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三个面向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个体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指向、实践反思与改进路径
2
作者 刘振天 周子怡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0,共11页
促进个体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个体高质量发展体现为主体性、社会性和现代性的全面综合发展。指向个体高质量发展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应关照课堂教学中个体的多... 促进个体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个体高质量发展体现为主体性、社会性和现代性的全面综合发展。指向个体高质量发展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应关照课堂教学中个体的多维诉求,聚焦真实丰富的群体交往,着眼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针对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推动七个转变,即评价目的由管理向促进转变,评价主体由分化向协同转变,评价标准由静态还原向动态生成转变,评价过程由预成性向发展性转变,评价方式由偏重量化向定性定量融合转变,评价技术由经验性向智能化转变,评价结果由证明向服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评价 高质量发展 主体性发展 现代性发展
下载PDF
普及化背景下的研究生专业社会化:内涵、阶段划分与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歆睿 刘振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在毕业研究生向非学术劳动力市场外溢趋势下,研究生专业社会化内涵的演化遵从“学术社会化”到“专业社会化”的逻辑,内涵的重心应从“专业学术发展”转移至“专业自我发展”。将研究生专业社会化划分为预期、初级、正式和完全四个阶段... 在毕业研究生向非学术劳动力市场外溢趋势下,研究生专业社会化内涵的演化遵从“学术社会化”到“专业社会化”的逻辑,内涵的重心应从“专业学术发展”转移至“专业自我发展”。将研究生专业社会化划分为预期、初级、正式和完全四个阶段,涵盖“构筑—破除”理想性专业自我,“重建—确证”现实性专业自我两对四层目标。作为专业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研究生专业社会化既凭借个人先赋性特征、自致性条件和心性品质的赋能,也依靠专业与生活重要他人的协同护航,更离不开师门、院校、学科和社会环境的圈层支持。促进研究生专业社会化需要构筑起系统性支持力量:宏观上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回应研究生职业路径多元化趋势;中观上强化培养单位的机制支持,兼顾职业准备与学术训练;微观上统合他人影响与自我能动,发展专业角色与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研究生教育 专业社会化
下载PDF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森 刘振天 +3 位作者 陈时见 李辉 陈亮 王智超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谱系,探明符合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共同特...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谱系,探明符合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强国建设路径;梳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机理,增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回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明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实现科技创新层级与能级的双跃升;以“两个大局”的时代理念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坐标,厘清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逻辑。此外,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我国必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破除制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障碍,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结构性变革、系统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 “两个大局” 教育评价
下载PDF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研究及其对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振天 肖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6,共9页
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涉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层次。他为创建学科奔走呼吁、组建学会、出版教材、扶持其他学位点;他长期探索高等教育学的学术体系,重视实践研究,其编著的《高等教育学讲座》和《高等教育学》为学... 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涉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层次。他为创建学科奔走呼吁、组建学会、出版教材、扶持其他学位点;他长期探索高等教育学的学术体系,重视实践研究,其编著的《高等教育学讲座》和《高等教育学》为学科建筑了基本框架;他的话语具有务实性和自主创新性,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潘懋元先生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上的探索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在学科体系上,各学位点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在学术体系上,学人需要重新认识学术体系的基础并重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学说;在话语体系上,学人要在中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的学术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从“三个面向”到“九个坚持”: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振天 郭华桥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3,共10页
“三个面向”、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九个坚持”等是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从“三个面向”到“九个坚持”,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理论赓续的一脉相承性和内在一致性,更体现出党对教育规... “三个面向”、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九个坚持”等是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从“三个面向”到“九个坚持”,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理论赓续的一脉相承性和内在一致性,更体现出党对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人民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提升了我国的教育科技核心竞争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了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执行的定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本体论、功能论、价值论三层内涵,必须坚持党性、人民性、本土性、开放性、时代性等建设原则。新时代必须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九个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坚持教育自信,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步伐,通过立德树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快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面向” “九个坚持” 教育强国 战略思想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教学为本与学生中心——与教学名师一席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振天 杜妮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刘振天和杜妮就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如何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促进高校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两位老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是多层次的,体现在细致入微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而... 刘振天和杜妮就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如何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促进高校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两位老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是多层次的,体现在细致入微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基于科学研究的教学有助于实现通达透彻的高观点教学,进而把学生带向知识前沿;应调整教学评价政策,扩大高校、院系和同行评价权,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激励教师专心教学,建设良好的质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为本 学生中心 教学改革 教育评价
下载PDF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个体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教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振天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19,共8页
增进个体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目的。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根本标志即表现为人的个体发展获得了价值优先性。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个体高质量发展内容构成包括智力与... 增进个体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目的。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根本标志即表现为人的个体发展获得了价值优先性。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个体高质量发展内容构成包括智力与体力充分统一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性的发展以及个体知情意和谐发展。为促进个体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置教育目标,推动教育分类发展与特色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治理体系,以数字化赋能个体高质量发展,破除管理主义与技术至上的“五唯”评价导向,回归教学现实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高质量发展 教育强国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高等教育质量特性、质量评价与质量文化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振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方向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外显性与内隐性、永恒性与阶段性特性。以“五唯”为标志的过度量化评价和量化管理,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中数字崇拜、功利主义、管理主义盛行,引发了一系列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改变此... 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方向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外显性与内隐性、永恒性与阶段性特性。以“五唯”为标志的过度量化评价和量化管理,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中数字崇拜、功利主义、管理主义盛行,引发了一系列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改变此种现象,需要按照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强化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减少过多过密评价项目,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加强自我评价,把握评价节奏,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特性 量化评价 质量文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指向下大学与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机理及路径
10
作者 刘振天 钟蕊坤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大学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引擎。新质生产力对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旧存在大学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区域间大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产学研... 大学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引擎。新质生产力对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旧存在大学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区域间大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存在困难等问题。为此,为了实现大学与区域双向赋能、协同发展,我国需强化区域与大学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环境;完善大学分类管理与评价体系,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三链融合”推进产教融合,凝聚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向上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学 区域 高质量发展 协同发展 大学结构 教育资源 产教融合
下载PDF
从“五唯”、多维到自为: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向何方突围?
11
作者 刘振天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
作为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破“五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维评价日益成为新的教育评价目标模式。然而,由于“五唯”评价固有的形式化、简约化和计算化等特点,在评价改革实践中,多维评价仍难以替代“五唯”评价,而只是... 作为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破“五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维评价日益成为新的教育评价目标模式。然而,由于“五唯”评价固有的形式化、简约化和计算化等特点,在评价改革实践中,多维评价仍难以替代“五唯”评价,而只是“五唯”评价的补充角色。而且,多维评价受价值、方法和技术等因素影响,操作难度大、成本高。从“五唯”评价到多维评价并非教育评价改革的最佳和最后选项。大学教育评价只有转向从根本上体现学校、学者及学术主导的“自为”评价,即自我评价,才可能真正走出“五唯”评价怪圈,有效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评价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大学教育评价体系,助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教育评价改革 “五唯”评价 多维评价 自为评价
下载PDF
在开放中探寻完善教育评价学建设之路
12
作者 刘振天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共5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配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修并发布了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配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修并发布了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研究生专业简介及要求》)[1]。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体系更新演化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实际需要,对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适当调整,首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增设了教师教育学、教育评价学等二级学科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目录 教育评价学 二级学科 教师教育学 评议组 试行版 建设之路
下载PDF
大学要主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15
13
作者 马陆亭 刘振天 +5 位作者 卢晓中 陈廷柱 李立国 周海涛 卢晓东 张铭凯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共22页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程,既要廓清理论认识,又要探索实践方略。高等教育从面向现代化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着党对教育现代化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中...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程,既要廓清理论认识,又要探索实践方略。高等教育从面向现代化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着党对教育现代化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确立“中国式”的基本遵循、做出“中国式”的理性选择、承载“中国式”的神圣使命;要着力在服务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需求、把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目标、夯实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等方面下功夫;大学要主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坚持使命任务、把握科学内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实施高水平开放、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亟需构建培养共同体以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在把握“现代性”和“本土化”的关系中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与技术进化相应合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等教育现代化与课程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应加强课程建设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筑基、深化教学改革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增能、提升课程教学效能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教育强国 创新驱动战略 人才培养 大学治理 课程教学
下载PDF
笔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考与分类推进 被引量:44
14
作者 刘振天 李森 +2 位作者 张铭凯 王鉴 尹弘飚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9,共16页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如何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在宏观上,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着眼时代变局的整体视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点,即鲜...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如何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在宏观上,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着眼时代变局的整体视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点,即鲜明的方向性、超前的引领性、协同的高效性、强劲的创新性、显著的公平性、高度的开放性等。具体而言,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议题。从教师教育角度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实施价值引领战略、顶层设计战略、主体协同战略和评价改进战略中持续推进。从课程角度看,高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特别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领域与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体悟高远立意、坚守质量底线、彰显发展价值作为着力点。从教学角度看,必须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在于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重塑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丰富高校课堂的教学方式。从学习角度看,特别需要在课程教学、院校环境和文化氛围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大学生学习投入以推动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高等教育 本质特征 教师教育 课程发展 教学改进 学习投入
下载PDF
西方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参与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振天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4,共5页
西方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参与刘振天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教育事业的管理,在西方一些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且形成了传统。近代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出现之前,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规模狭小,那时的学校大都掌握在教会、... 西方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参与刘振天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教育事业的管理,在西方一些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且形成了传统。近代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出现之前,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规模狭小,那时的学校大都掌握在教会、社会(行会)及个人手中,国家不开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委员会 高级委员会 西方国家 学校管理 公众参与 教育事业 咨询委员会 意大利
下载PDF
论“过程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振天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质量问责、质量认证、质量评价、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障等活动日趋活跃,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也进入新阶段,甚至一时成为显学。然而,对...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质量问责、质量认证、质量评价、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障等活动日趋活跃,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也进入新阶段,甚至一时成为显学。然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以至不同个体却都有着自己的思考、看法或观点。这种思考、看法或观点,便构成了所谓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质量观不同,对同一高等教育活动及其质量的判断也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观 国际社会 大众化进程 20世纪 质量问题 质量认证 质量评价 质量管理
下载PDF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与方法论重建 被引量:48
17
作者 刘振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0,共7页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内涵式发展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内涵式发展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本质论的回归、价值论的重建和方法论的提升。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与高度,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髓,也才有可能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 本质观 价值观 方法论
下载PDF
“研究问题”还是“构造体系”?———关于教育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振天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42,共4页
“研究问题”还是“构造体系”?———关于教育学研究的一点思考厦门大学刘振天教育研究的目标是什么?是“建构教育学体系”抑或“研究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争议较大的... “研究问题”还是“构造体系”?———关于教育学研究的一点思考厦门大学刘振天教育研究的目标是什么?是“建构教育学体系”抑或“研究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一部分人主张和热衷于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研究 研究问题 教育学研究 教育问题 工作者 体系 模式转变 争议 中国
下载PDF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被引量:28
19
作者 刘振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在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要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管办评分离,明晰政府、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在高等教育治理与评价中的责权利,建立各主体间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评价制度 评价体系 管办评分离 利益主体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会议发言纪实(上)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天君 李政涛 +8 位作者 侯怀银 涂艳国 刘旭东 蒋凯 柳海民 刘铁芳 孙杰远 刘振天 冯建军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54,共22页
2016年5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号,习近... 2016年5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作为理论基础,并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理论基石,推进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都是事关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探索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2023年5月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组协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教育学学术话语体系与创新研究基地等提供学术支持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学术论坛顺利举行。为充分展现本次学术论坛内容多元、质量卓越的研讨过程,本刊在统一汇总、整理与校订的基础上,以会议发言记实的方式公开发表。期待更多关注这一话题的研究者继续参与研讨,为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知识体系 知识生产 话语体系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