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胰腺假性囊肿为主要表现的胰腺癌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教春 李淑德 +2 位作者 金震东 詹志刚 胡先贵 《胰腺病学》 2007年第6期380-380,共1页
患者男,54岁。因上腹不适6月,皮肤巩膜黄染20d入院。患者6月前因上腹不适在当地医院行B超与CT检查,提示胰管扩张,胰头钩突略增大,未行特殊处理。20d前出现上腹间隙性疼痛,不放射。同时出现全身皮肤黄染与皮肤瘙痒,尿色深黄,大... 患者男,54岁。因上腹不适6月,皮肤巩膜黄染20d入院。患者6月前因上腹不适在当地医院行B超与CT检查,提示胰管扩张,胰头钩突略增大,未行特殊处理。20d前出现上腹间隙性疼痛,不放射。同时出现全身皮肤黄染与皮肤瘙痒,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发病以来体重下降2kg。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主要表现 胰腺癌 上腹不适 皮肤瘙痒 巩膜黄染 浅表淋巴结 CT检查
下载PDF
少年儿童患者ERCP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淑德 刘教春 +4 位作者 李兆申 邹多武 金震东 刘枫 孙振兴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9期78-79,共2页
儿童胆胰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儿童患者ERCP操作难度大,目前报道尚少。本研究观察在儿童患者行ERCP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次中男33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0~18岁,平均15.3岁。其中50... 儿童胆胰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儿童患者ERCP操作难度大,目前报道尚少。本研究观察在儿童患者行ERCP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次中男33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0~18岁,平均15.3岁。其中50例为初次行ERCP,12例为再次行ERCP。50例初诊患者中不同程度反复中上腹痛48例,无痛进行性黄疸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儿童患者 临床分析 胆总管残余结石 少年 胆囊切除术后 疾病发病率 进行性黄疸
下载PDF
青少年患者ERCP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刘教春 李兆申 +2 位作者 李淑德 邹多武 金震东 《胰腺病学》 2007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ERCP在青少年患者(≤18岁)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于长海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62例次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次患者61例成功,ERCP成功率98.4%。疾病中以CP最常见,占36%,其次为... 目的探讨ERCP在青少年患者(≤18岁)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于长海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62例次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次患者61例成功,ERCP成功率98.4%。疾病中以CP最常见,占36%,其次为胆总管结石,占26%。47例次行ERCP下治疗,其中35例行EST切开,20例次行胰管与副胰管支架置入术,14例行胰管结石取出术;13例行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残骸取出术中,有5例行ENBD术;3例sOD患者有2例行EST治疗,1例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68%,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ERCP对青少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治疗性ERCP对青少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皮肤损害误诊为重型药疹1例
4
作者 詹志刚 袁锦峰 刘教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皮肤损害 误诊 重型药诊 诊断
下载PDF
24h动态PH监测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教春 郑林 +1 位作者 詹志刚 陈光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9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PH监测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A组),GERD患者40例(B组),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32例(C组),对3组患者行24 h食管p H监测,记录胃酸反流的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 H... 目的探讨24 h动态PH监测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A组),GERD患者40例(B组),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32例(C组),对3组患者行24 h食管p H监测,记录胃酸反流的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 H<4的百分比,并行食管测压。结果C组及B组近段、中段远端的食管体部压力低于A组;A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蠕动波传导速度高于C组及B组,反流频数C组低于其他两组;A组酸反流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 H<4的百分比和De Meester评分均少于C组及B组。结论 24 h动态PH监测能发现更多的反流时间,卧位p H<4百分比及反流频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支气管哮喘 24h食管pH值
下载PDF
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临床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教春 詹志刚 +1 位作者 涂铭 杨帆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2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与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获得病理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均进行了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检查及超声内镜(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 目的探讨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与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获得病理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均进行了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检查及超声内镜(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对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EUS与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显像差异不大,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尤其在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变边缘、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显示一致性很高(kappa>0.80)。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口服造影剂超声和EUS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4%、73.68%。经一致性检验发现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7)。结果显示2种检查均具有较好的病灶性质的鉴别能力,与病理结果相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87、0.691。结论EUS和回声造影剂超声对于胃间质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各有特点,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胃间质瘤 等回声造影剂 超声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