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谚语汉译琐谈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性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4-47,共4页
谚语是语言的精粹。它是各族人民社会斗争、生产斗争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广大劳动人民以其聪明智慧和艺术才华创造出来的民间文学珍品。谚语以其含义深邃、哲理丰富、比喻形象、讽刺辛辣、爱憎分明、语言精炼、排比功整。
关键词 维吾尔谚语 艺术才华 琐谈 翻译工作者 习惯用语 文学作品 中心意思 民族特点 民族色彩 两行
下载PDF
对维吾尔谚语汉译和民族文化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原文 ,是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和前提 ,背离了这个前提 ,译作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维吾尔谚语就其本质而言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人为地从谚语中提取个别词语 ,并将其界定为“民族文化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无根据地... 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原文 ,是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和前提 ,背离了这个前提 ,译作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维吾尔谚语就其本质而言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人为地从谚语中提取个别词语 ,并将其界定为“民族文化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无根据地为谚语设定“隐形文化背景”更是荒谬的。谚语的汉译是译给汉族读者的 ,必须在汉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框架内进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语 谚语 民族文化 汉语 翻译
下载PDF
明驼·的卢·纥逻敦释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性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7,共6页
明驼·的卢·纥逻敦释刘文性在我们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时候,每每会遇到一些很难理解的词汇。用汉语对这些词汇进行解释,其结果往往又似是而非,含糊不清,使人觉得不胜了了。本文拟对《木兰辞》中的"明驼"辛弃疾《破阵子》... 明驼·的卢·纥逻敦释刘文性在我们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时候,每每会遇到一些很难理解的词汇。用汉语对这些词汇进行解释,其结果往往又似是而非,含糊不清,使人觉得不胜了了。本文拟对《木兰辞》中的"明驼"辛弃疾《破阵子》中的"的卢"以及白居易《阴山道》中的"纥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突厥语各族 阿拉伯马 进入汉语 千里足 少数民族语言 骆驼 《破阵子》 陈先生 《木兰辞》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铜马命名之思考
4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2-57,共6页
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之铜马,既不是文学作品和史籍上曾被描述过的某一匹马,也不是历史上某个名人乘骑过的某一匹马;既不能把册籍中赞誉某匹马的称谓移植到武威铜马的身上,更没有理由为其贴上任何一种毛色;它足下的飞鸟仅起底座的作... 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之铜马,既不是文学作品和史籍上曾被描述过的某一匹马,也不是历史上某个名人乘骑过的某一匹马;既不能把册籍中赞誉某匹马的称谓移植到武威铜马的身上,更没有理由为其贴上任何一种毛色;它足下的飞鸟仅起底座的作用;不是确指意义上的某种鸟,而是泛指意义上一切疾飞的鸟。将其命名为“铜天马”最相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威铜马 命名 铜天马 武威县 雷台 东汉墓
下载PDF
现代维吾尔语词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61-68,共8页
近年来,现代维语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不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还是文字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整个研究工作还不能适应维语发展的客观实际。在词语研究方面尤其显得薄弱。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种现实状况应该引起学术界的... 近年来,现代维语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不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还是文字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整个研究工作还不能适应维语发展的客观实际。在词语研究方面尤其显得薄弱。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种现实状况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词语研究是一个范围很大的题目,远不是少数几个人力所能及。本文拟就有关借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维语 词语 各民族 借词 语言现象 现代维吾尔语 研究工作 词汇 外来语词 构词法
下载PDF
中医养生保健体育与体育健身的文化衔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性 《陕西中医函授》 1999年第5期9-10,共2页
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的方针政策。目前可利用健身的方法很多。特别是以武术、气功、太极拳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具有长远锻炼的价值和健身价值。在锻炼理论上讲求、和谐、适度,是对现代体育健身方法的重要补充。体育健身拓展了体育对... 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的方针政策。目前可利用健身的方法很多。特别是以武术、气功、太极拳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具有长远锻炼的价值和健身价值。在锻炼理论上讲求、和谐、适度,是对现代体育健身方法的重要补充。体育健身拓展了体育对象的范围,意味着社会对体育功能,价值方面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养生 体育健身 传统健身方法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释
7
作者 刘文性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78,45,共3页
关于塔克拉玛干这个地名,已经有众多方家对其进行考证和阐释。比较流传的说法是“进去出不来”。这种解释多年沿用,似乎成为主流。但是,认真一推敲,总觉得没有多少道理和说服力。特别是看不出它同“塔克拉玛干”所包涵的实际语义有什么... 关于塔克拉玛干这个地名,已经有众多方家对其进行考证和阐释。比较流传的说法是“进去出不来”。这种解释多年沿用,似乎成为主流。但是,认真一推敲,总觉得没有多少道理和说服力。特别是看不出它同“塔克拉玛干”所包涵的实际语义有什么关系。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再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语 李国香 克拉玛 现代维吾尔语 波斯语 附加成分 塔里木河下游 楼兰遗址 吐火罗语 铁干里克
下载PDF
“焉支”语义及语源之我见
8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5-29,共5页
匈奴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数百年之久。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至今仍有许多地名被认为是以匈奴民族的语言命名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些地名进行着研究和探讨。座落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山丹县与永昌... 匈奴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数百年之久。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至今仍有许多地名被认为是以匈奴民族的语言命名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些地名进行着研究和探讨。座落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山丹县与永昌县之间的焉支山,便被认为是以匈奴语命名的地名之一而被广泛地进行着研讨。这种研讨,无疑对我国北方古代民族史,特别是匈奴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支 匈奴人 匈奴语言 语义 颜色 地名 语源 各民族 少数民族语言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现代维吾尔语的附加成分
9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有非常丰富的附加成分。这些附加成分既是构成新词的重要材料,又是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重要材料。因此,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承认,在维吾尔语研究中。
关键词 附加成分 语法意义 现代维吾尔语 现代维语 构词 波斯语 语言材料 构形 形式 词汇
下载PDF
一则谚语汉译的启示
10
作者 刘文性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6,共1页
维吾尔民间有这样一则谚语:Adm Kolaktin smiridu,haywan toyaktin.(smiridu)几年来,这则谚语一直被译为:人先从耳朵发胖,
关键词 从蹄 人从 宽体
下载PDF
论太极拳的医疗效用与教学方法
11
作者 刘文性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8-58,共1页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保健体育项目之一,以套路动作为主要运动形式。是一项保健防病、内外兼顾,身心都能得到锻炼的运动。它既是合乎运动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治疗某些疾病的康复手段,一直为医学界和体育界所重视。 由于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保健体育项目之一,以套路动作为主要运动形式。是一项保健防病、内外兼顾,身心都能得到锻炼的运动。它既是合乎运动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治疗某些疾病的康复手段,一直为医学界和体育界所重视。 由于太极拳动作柔和,匀速缓慢,运动量不大,不论男女老幼,体强体弱均可练习,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尤其适宜。因此,久盛不衰。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差不多都是全身性运动,做起来能使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获得活动的机会。因此,在练习时除了全身的肌肉关节参加活动外,还能调节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医疗效用 教学方法 领练
下载PDF
扬州出土元代圆牌之八思巴文和波斯文再释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苏民 刘文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4-101,共8页
0.1 《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了蔡美彪先生的大作《元代圆牌两种之考释》,对“兰州发现的银字圆牌”和“扬州出土的元代圆牌”从牌符类型上;从语言文字上作了辨析和考释。关于“兰州圆牌”,因为郝苏民曾于一九七九年第一期《... 0.1 《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了蔡美彪先生的大作《元代圆牌两种之考释》,对“兰州发现的银字圆牌”和“扬州出土的元代圆牌”从牌符类型上;从语言文字上作了辨析和考释。关于“兰州圆牌”,因为郝苏民曾于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过《对西藏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圆牌的译释兼论其意义》一文,对“兰州发现的银字圆牌”的八思巴文作过释读的尝试,故无赘述必要。而蔡先生关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思巴文 蒙古语 扬州 八思巴字 民族学院学报 历史研究 牌符 蒙古文 译释 语言文字
下载PDF
维吾尔语格位范畴浅谈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26-131,51,共7页
一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新疆大学学报》发表了程试同志的题为《关于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一文(以下简称《关于》一文),对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维吾尔语共有八个格位。”这个看法打破了几十年来被公认的维吾尔语有六... 一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新疆大学学报》发表了程试同志的题为《关于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一文(以下简称《关于》一文),对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维吾尔语共有八个格位。”这个看法打破了几十年来被公认的维吾尔语有六个格位的传统看法。程试同志不囿于六个格位的公式,大胆地跨越出六个格位的雷池,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创新,是一个突破,它无疑将对于繁荣学术园地,活跃争呜空气和促进维吾尔语言的科学研究都是有好处的。但是,笔者认为程试同志在维吾尔语原有的六个格位基础上所确定的两个新的格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笔者愿意把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谈出来,就教于程试同志和研究维语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形式 语言现象 句子成分 维吾尔语 实体词 动名词 语言环境 格范畴 格位 词干
下载PDF
“阏氏”语义语源及读音之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252-259,共8页
作者认为:匈奴人的称谓“氏”,表妻(妾)、夫人、太太、老婆、内当家诸义,不是皇后的称号,也不是胭脂(焉支等)的谐音词;其原始读音是aiti,译成汉字读若遏迄;从词源学角度观察。
关键词 氏 语义 语源 读音
原文传递
“瓯脱”释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文性 《民族研究》 1985年第2期52-53,61,共3页
“瓯脱”一词,在《史记》、《汉书》中凡六见,兹列于次: “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发人民屯瓯脱”。“瓯脱捕得云中生口”。“与瓯脱战”。“闻瓯脱皆杀之”。 对瓯脱一语的解... “瓯脱”一词,在《史记》、《汉书》中凡六见,兹列于次: “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发人民屯瓯脱”。“瓯脱捕得云中生口”。“与瓯脱战”。“闻瓯脱皆杀之”。 对瓯脱一语的解释,有笔者所见,除注①外,尚有八种。为分析之便,亦抄录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脱 《史记》 《汉书》 匈奴语 民屯 云中 匈奴人 恩格斯 中间地带 部落
原文传递
“祁连一名天山”质疑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1-187,共7页
长期以来,在学界一直流传着“祁连一名天山”这样一种概念。而且从来没有人对其提出过异议。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史地文献过程中,先是对其产生了怀疑,继而又觉得应该全盘否定这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观点。于是不揣冒昧撰写了本文,愿与学界商... 长期以来,在学界一直流传着“祁连一名天山”这样一种概念。而且从来没有人对其提出过异议。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史地文献过程中,先是对其产生了怀疑,继而又觉得应该全盘否定这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观点。于是不揣冒昧撰写了本文,愿与学界商讨并愿接受海内外方家的指正。 “祁连一名天山”这个提法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见之于册籍,大概始于《西河旧事》,“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祁连一名天山,亦曰白山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乌孙 天山 白山 匈奴语 民族 大月氏 匈奴人 “祁连” 敦煌
原文传递
“瓯脱”再认识——与张云、何星亮同志商榷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研究》 1988年第2期276-282,共7页
1985年,笔者曾就“瓯脱”一语陈述管见.一年后,张云同志发表了对“瓯脱”的考释专论.此后,何星亮同志又对“瓯脱”进行了再释.笔者以为,张、何二位文中的观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撰此文以就正于张、何及学界.我们同张、何之间分歧的交... 1985年,笔者曾就“瓯脱”一语陈述管见.一年后,张云同志发表了对“瓯脱”的考释专论.此后,何星亮同志又对“瓯脱”进行了再释.笔者以为,张、何二位文中的观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撰此文以就正于张、何及学界.我们同张、何之间分歧的交点,是对“瓯脱”一词语义的理解不同.与比同时,也涉及到该词语源考释方面的一些问题.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脱 《史记》 词语义 匈奴人 学界 再释 《汉书》 中间地带 云中 北方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漫议匈奴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3-129,116,共8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匈奴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学术大课题。尤其我国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几乎无一不同匈奴有过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在研究和探讨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乃至政治、经济、民族起源、民俗等诸多问题时,又...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匈奴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学术大课题。尤其我国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几乎无一不同匈奴有过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在研究和探讨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乃至政治、经济、民族起源、民俗等诸多问题时,又都无一不同匈奴问题相涉。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匈奴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北方各民族许多问题的研究进程。可以这样说,虽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外学界,方家在匈奴研究领域付出了艰巨的努力,从而也获得了大量成果,有些甚至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具有相当大的科学价值,但,概而言之,整个匈奴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未知数大于已知数的状态之中。所遗留的问题,远非个别人在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笔者撰写此拙文,既无意、又无力解决悬留的任何问题。仅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一些疑问,在个别地方,亦不揣冒昧表露个人陋见点滴,祈学界赐教。由于不是系统地专论某一个问题,难免杂乱,亦望读者谅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人 单于 天山 匈奴语 乌古 巴音 漫议 祁连山 白山 点校本
原文传递
关于科右中旗夜巡牌阿拉伯字母文字读释的再讨论
19
作者 郝苏民 刘文性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1-72,共2页
关于科右中旗夜巡牌阿拉伯字母文字读释的再讨论郝苏民,刘文性编者按:本刊继1994年第4期发表照那斯图先生的《内蒙古科右中旗元代夜巡牌考释──兼论扬州等处发现的夜巡牌》和1995年第3期以《对科右中旗夜巡牌阿拉伯字母文... 关于科右中旗夜巡牌阿拉伯字母文字读释的再讨论郝苏民,刘文性编者按:本刊继1994年第4期发表照那斯图先生的《内蒙古科右中旗元代夜巡牌考释──兼论扬州等处发现的夜巡牌》和1995年第3期以《对科右中旗夜巡牌阿拉伯字母文字读释的意见》为题综合发表蔡美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字 母文 刘迎胜 波斯语 原文如此 突厥语 回回人 牌符 再讨论 波斯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