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
1
作者 姬乐园 王平平 +4 位作者 朱丽珍 毛连纲 张兰 蒋红云 刘新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HPLC-MS/MS),结合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在水和土壤中同时快速测定草甘膦、草铵膦及其6种代谢物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采用Oasis MCX和Oasis MAX固相萃取柱提取,2%甲酸甲醇-水(体积比为1∶1)洗脱,旋干后...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HPLC-MS/MS),结合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在水和土壤中同时快速测定草甘膦、草铵膦及其6种代谢物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采用Oasis MCX和Oasis MAX固相萃取柱提取,2%甲酸甲醇-水(体积比为1∶1)洗脱,旋干后0.1%氨水定容,UHPLC-MS/MS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5 mg/L;在水中添加水平为0.0001 mg/L和0.001 mg/L时,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的回收率为72.8%~94.2%,RSD为2.3%~16.1%;土壤中添加水平为0.001 mg/kg和0.01 mg/kg时,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的回收率为70.6%~88.5%,RSD为3.6%~12.8%。本方法准确、灵敏、全面,适用于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在水土环境中的残留检测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和土壤 草铵膦 草甘膦 代谢物 UHPLC-MS/MS 残留检测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2
作者 吴迟 李敏 +3 位作者 刘新刚 崔少青 孙田 何明远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探究了氟吡菌酰胺对8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以明确氟吡菌酰胺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对鸟、蜜蜂、家蚕、蚯蚓和鱼的毒性等级均为低毒,对赤眼蜂属于低风险,对水生生物大型溞和藻类的毒性等级均为中等毒。因此,在田... 探究了氟吡菌酰胺对8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以明确氟吡菌酰胺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对鸟、蜜蜂、家蚕、蚯蚓和鱼的毒性等级均为低毒,对赤眼蜂属于低风险,对水生生物大型溞和藻类的毒性等级均为中等毒。因此,在田间施用氟吡菌酰胺时,应注意对水生生物的保护,使用时远离水产养殖区,避免在水体中清洗施药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非靶标生物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七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制剂对七星瓢虫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3
作者 游泳 赵建伟 +7 位作者 汤保华 曾兆华 骆凤球 陈艺欣 杨风花 谢苗 刘新刚 魏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9-769,共11页
【目的】评估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制剂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毒性和生态风险,为科学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保护七星瓢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40%啶虫脒可溶粉剂(SP)、... 【目的】评估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制剂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毒性和生态风险,为科学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保护七星瓢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40%啶虫脒可溶粉剂(SP)、50%呋虫胺可湿性粉剂(WP)、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WG)、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WG)、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SL)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7种新烟碱杀虫剂制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将7种杀虫剂分别用生产田间最大推荐用量配制成溶液,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实施喷雾,调查七星瓢虫幼虫的存活率。【结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由高到低依次为:40%啶虫脒SP>40%氯噻啉WG>10%吡虫啉WP>50%呋虫胺WP>50%噻虫胺WG>25%噻虫嗪WG>17%氟吡呋喃酮SL。盆栽试验表明,在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下,施药后7 d时的七星瓢虫幼虫存活率为10.00%~77.50%,其中施用25%噻虫嗪WG的处理中幼虫存活率最高,施用40%氯噻啉WG的处理中幼虫存活率最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单次用药下,除40%啶虫脒SP的农田内危害熵值(hazard quotient in field,HQ_(in))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其他药剂的HQ_(in)均小于5,风险均可接受;7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外农作物或蔬菜田场景危害熵值(hazard quotient off crop or vegetable,HQ_(off crop or vegetable))和农田外果园场景危害熵值(hazard quotient off fruit tree,HQ_(off fruit tree))均大于5,风险均可接受。间隔7 d再次用药后,40%啶虫脒SP和50%呋虫胺WP的HQ in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其他5种药剂的HQ in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而除了40%啶虫脒SP外,其他药剂对七星瓢虫的HQ_(off crop or vegetable)和HQ_(off fruit tree)均小于5,风险均可接受。【结论】为避免对七星瓢虫造成危害,建议在生产上啶虫脒和呋虫胺不要连续使用两次,应轮换使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新烟碱类杀虫剂 急性毒性 风险评估 危害熵
下载PDF
地铁施工中工程测量新技术的运用
4
作者 刘新刚 《门窗》 2024年第4期169-171,共3页
在地铁施工中测量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准确的数据测量能够保证地铁施工稳步推进。同时,有利于提升地铁施工的整体质量,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测量新技术,提高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优化测量工作的质量。确保地铁施工中应用专业的测量技术和分析技... 在地铁施工中测量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准确的数据测量能够保证地铁施工稳步推进。同时,有利于提升地铁施工的整体质量,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测量新技术,提高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优化测量工作的质量。确保地铁施工中应用专业的测量技术和分析技术,对地铁施工的各项数据进行精准测量有效确认,为取得更好的地铁工程项目施工效果提供依据。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地铁施工中工程测量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惯性测量技术、GIS辅助技术。在实践应用时,为了保证各项测量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期水平,需要进一步通过监测测量工作质量、提升测量人员技术能力、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检查,保证地铁施工中的工程测量数据准确有效发挥出新测量技术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工程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 卫星定位 技术能力
下载PDF
嘧菌酯与硒代蛋氨酸复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毒性
5
作者 潘莉璇 郭志芯 +5 位作者 毛连纲 张兰 张燕宁 朱丽珍 蒋红云 刘新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2-1129,共8页
为探究嘧菌酯与硒代蛋氨酸复合暴露后对水体生物早期发育的影响,采用半静态试验法,测定了等毒性配比的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二元混合体系复合暴露对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毒性及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质量浓... 为探究嘧菌酯与硒代蛋氨酸复合暴露后对水体生物早期发育的影响,采用半静态试验法,测定了等毒性配比的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二元混合体系复合暴露对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毒性及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质量浓度的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0.1+0.2、0.25+0.5、0.5+1.0和1.0+2.0 mg/L)(其中硒代蛋氨酸按硒元素的质量计,下同)复合暴露后,胚胎出现自主运动次数减少、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及心率下降现象,同时仔鱼体长受到显著抑制,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在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不同质量浓度(0.0005+0.001、0.005+0.01和0.05+0.1 mg/L)复合暴露下,斑马鱼仔鱼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且高浓度复合暴露组(0.05+0.1 mg/L)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0.01),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复合暴露组显著抑制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的活性(P<0.05),而其余浓度复合暴露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经嘧菌酯与硒代蛋氨酸不同质量浓度复合暴露(0.1+0.2、0.25+0.5、0.5+1.0和1.0+2.0 mg/L)后,会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发育产生毒性效应,但在目前自然水体环境实际浓度水平下,除了抑制CAT活性外,尚不会产生其他毒性效应。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水体环境中嘧菌酯和硒代蛋氨酸浓度监测及复合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硒代蛋氨酸 斑马鱼 发育毒性 联合毒性 酶活性
下载PDF
环洞庭湖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和潜在风险
6
作者 武晨 黄凤莲 +7 位作者 刘新刚 范青青 陆海楠 李启武 郭倩 李莹 彭勇春 李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5-1583,共9页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概率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环洞庭湖流域52个表层土壤点位中8类典型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16种ARGs亚型)的分布特征和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环洞庭湖流域周边表层土壤中ARGs总丰度...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概率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环洞庭湖流域52个表层土壤点位中8类典型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16种ARGs亚型)的分布特征和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环洞庭湖流域周边表层土壤中ARGs总丰度范围为3.29×10^(7)~3.73×109copies/g,远高于土壤ARGs背景值(1.80×10^(5)~1.35×10^(7)copies/g,平均值为3.03×106copies/g).南洞庭湖流域表层土壤中ARGs丰度高于东、西洞庭湖流域.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ARGs是高丰度的ARGs类型,平均丰度分别为1.51×10^(8)、1.50×10^(7)和2.64×10^(7)copies/g,主要ARGs亚型是sul1和dfrA14,均属于磺胺类ARGs.I类整合子基因(intl1)的平均丰度为6.94×10^(8)copies/g,高于总ARGs平均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intl1丰度与dfrA14、tetR和kan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intl1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促进了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ARGs的传播.Monte Carlo模拟表明,研究区域存在64.92%~98.68%概率的ARGs人体暴露剂量高于风险背景值(成人12.56copies/(g·d),儿童38.11copies/(g·d)),表明研究区域土壤ARGs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可忽视,皮肤接触是ARGs主要暴露途径,磺胺类ARGs是潜在健康风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洞庭湖 土壤 抗生素抗性基因 分布特征 潜在风险
下载PDF
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繁殖毒性
7
作者 付瑞强 张燕宁 +4 位作者 毛连纲 朱丽珍 蒋红云 刘新刚 张兰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4期73-77,共5页
为了探究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毒性,本研究通过急性活动抑制和21 d毒性试验,研究了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繁殖毒性。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半数活动抑制浓度EC50(48 h)为1.31×10^(-3) mg/L,表现为剧毒;经5个... 为了探究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毒性,本研究通过急性活动抑制和21 d毒性试验,研究了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繁殖毒性。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半数活动抑制浓度EC50(48 h)为1.31×10^(-3) mg/L,表现为剧毒;经5个不同的浓度暴露21 d后,5.00×10^(-5) mg/L和1.00×10^(-4) mg/L浓度组使大型溞的首胎时长显著缩短,各处理组均对大型溞单雌总产溞数、体长、平均蜕皮次数无显著影响,而2.50×10^(-5)、5.00×10^(-5) mg/L和1.00×10^(-4) mg/L浓度处理组显著促进大型溞的单雌平均产胎数。综上所述,四氯虫酰胺对大型溞存在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虫酰胺 大型溞 急性毒性 繁殖毒性
下载PDF
不同剂型啶虫脒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新刚 董丰收 +2 位作者 王淼 郑永权 姚建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72-1775,共4页
应用GC-ECD测定,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SP)和3%啶虫脒乳油(EC)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SP啶虫脒在棉叶中半衰期为2.1~2.7d,在土壤中为1.9~3.1d;3%EC... 应用GC-ECD测定,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SP)和3%啶虫脒乳油(EC)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SP啶虫脒在棉叶中半衰期为2.1~2.7d,在土壤中为1.9~3.1d;3%EC啶虫脒在棉叶中半衰期为1.1~1.7d,在土壤中为0.85~1.6d。虽然可溶性粉剂较乳油降解更慢,但最终残留相差不大。用量13.5~27ga.i.·hm-2,间隔10d施药2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d收获棉花籽中啶虫脒残留量小于0.0422mg·kg-1,建议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在棉花上防治蚜虫最多使用2次,用量为13.5ga.i.·hm-2,安全间隔期为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可溶性粉剂 乳油 残留 棉花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VOCs治理中的应用及局限性
9
作者 袁圆 孙冉 +3 位作者 侯剑源 张新忠 刘新刚 张仁熙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11期75-80,共6页
针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VOCs治理领域存在的困境,介绍了当前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应用技术的适用范围、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去除VOCs效果的影响因素,如放电方式、反应器结构、运行参数、装机功率等... 针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VOCs治理领域存在的困境,介绍了当前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应用技术的适用范围、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去除VOCs效果的影响因素,如放电方式、反应器结构、运行参数、装机功率等,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挥发性有机物 介质阻挡放电 电晕放电
下载PDF
啶虫脒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新刚 董丰收 +2 位作者 杨爽 郑永权 姚建仁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3-695,共3页
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研究了20%啶虫脒SP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苹果中半衰期为2.2~5.1d,在土壤中为0.14~2.6d。用量0.2g/L,施药一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收获苹果中啶虫脒残留量小于0.12mg/... 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研究了20%啶虫脒SP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苹果中半衰期为2.2~5.1d,在土壤中为0.14~2.6d。用量0.2g/L,施药一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收获苹果中啶虫脒残留量小于0.12mg/kg,建议20%啶虫脒SP在苹果上防治绣线菊蚜最多使用一次,用量为0.1~0.2g/L,安全间隔期为2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可溶性粉剂 残留 苹果
下载PDF
一种保持结点紧凑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新刚 怀进鹏 +1 位作者 高庆一 沃天宇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92-2504,共13页
虚拟网络映射是网络虚拟化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虚拟网络映射可分解成结点映射和链路映射两个阶段,之前的研究更加侧重于链路映射,对结点映射只采取简单的方式进行,不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之前的结点映射方法有两个主要问题:(1)优先占... 虚拟网络映射是网络虚拟化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虚拟网络映射可分解成结点映射和链路映射两个阶段,之前的研究更加侧重于链路映射,对结点映射只采取简单的方式进行,不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之前的结点映射方法有两个主要问题:(1)优先占用带宽较大的结点,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2)将结点映射与链路映射完全分隔处理,逻辑相邻的虚拟结点可能映射到分散的物理结点上,致使虚拟链路占用更多的网络资源.文中提出一种结点紧凑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物理结点都作为虚拟结点的候选宿主,扩大了宿主的选择空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选择那些分布紧凑的结点作宿主,将相邻的虚拟结点映射到邻近的物理结点之上,减少虚拟链路对网络资源的占用.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显著地提高了虚拟网络请求的接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网络 虚拟网络映射 紧凑 优化
下载PDF
足球意识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新刚 丁文 陈令伟 《体育学刊》 CAS 1998年第3期87-88,共2页
本文通过论述足球意识的意义及内容,指出了足球意识是一个运动员能力的首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足球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关键词 足球意识 技术运用的合理性 灵活多变 比赛节奏
下载PDF
UNIFAC模型关联碳酸酯合成体系的汽液平衡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新刚 马新宾 +1 位作者 李振花 许根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8-471,共4页
利用UNIFAC模型对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体系中的各组分及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体系中的各组分进行了基团划分。根据实验测定的甲醇-DMC、甲醇-草酸二甲酯(DMO)、DMC-DMO、甲醇-苯酚、DMC-苯酚五组二元物系等... 利用UNIFAC模型对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体系中的各组分及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体系中的各组分进行了基团划分。根据实验测定的甲醇-DMC、甲醇-草酸二甲酯(DMO)、DMC-DMO、甲醇-苯酚、DMC-苯酚五组二元物系等温汽液平衡数据,拟合了新基团-OCOO-和其他基团间的UNIFAC相互作用参数,扩充了UNIFAC模型的应用范围。与原基团划分的UNIFAC模型关联结果比较,采用新基团划分法推算得到的汽液平衡数据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小,说明新基团划分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FAC模型 甲醇 碳酸二甲酯 草酸二甲酯 苯酚
下载PDF
新型尾式硫代苯并噻唑基卟啉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新刚 冯亚青 +1 位作者 高博 周立山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4,i002,共6页
通过不对称的单羟基卟啉化合物、溴代烷烃和巯基苯并噻唑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硫代苯并噻唑基尾式卟啉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卟啉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硫代苯并噻唑基卟啉 合成方法 杂环化合物 生物酶 仿生催化反应
下载PDF
卟啉与金属卟啉的光电导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新刚 冯亚青 +1 位作者 李祥高 谢建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0-422,共3页
以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丙酸和硝基苯为溶剂,合成了四苯基卟啉(TPP),收率达29.8%。TPP与金属ZnCo、Mn盐合成相应的金属卟啉配合物,收率>90%。用核磁和质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TPP有强的Soret吸收... 以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丙酸和硝基苯为溶剂,合成了四苯基卟啉(TPP),收率达29.8%。TPP与金属ZnCo、Mn盐合成相应的金属卟啉配合物,收率>90%。用核磁和质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TPP有强的Soret吸收带和四个Q带,形成金属卟啉后,Q带减少至两个,且Soret带红移。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显示,TPP和四苯基金属卟啉粉末均有较高的结晶度。分别以这些卟啉化合物为电荷产生材料,制备了功能分离型双层光电导体,并对它们的光电导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苯基锌、钴卟啉配合物的光敏性明显优于TPP,其光敏度(E2/3)分别为11和10lx·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金属卟啉 光电导性能
下载PDF
新型偶氮卟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新刚 冯亚青 +2 位作者 李飞 王维 李祥高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0-403,共4页
以对氨基苯甲醛和苯酚(或萘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偶氮醛,偶氮醛与吡咯反应得到2种新型偶氮卟啉——四对(4-羟基偶氮苯基)苯基卟啉(3)和四对(2-羟基偶氮萘基)苯基卟啉(4).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 以对氨基苯甲醛和苯酚(或萘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偶氮醛,偶氮醛与吡咯反应得到2种新型偶氮卟啉——四对(4-羟基偶氮苯基)苯基卟啉(3)和四对(2-羟基偶氮萘基)苯基卟啉(4).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并与无取代的四苯基卟啉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新化合物紫外吸收有红移现象,且能在红光区发射荧光.化合物4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红移,且在851 nm处发现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卟啉 合成 表征 光谱
下载PDF
偶氮卟啉的合成、表征与光电导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新刚 冯亚青 +1 位作者 李祥高 解晓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9-1013,共5页
以对硝基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合成了对硝基苯基卟啉,再经硝基还原、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了两种多偶氮连接的卟啉化合物,并用核磁、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以这些卟啉化合物为电荷产生材料制备了功能... 以对硝基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合成了对硝基苯基卟啉,再经硝基还原、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了两种多偶氮连接的卟啉化合物,并用核磁、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以这些卟啉化合物为电荷产生材料制备了功能分离型双层光电导体,并对其光电导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氮卟啉的光敏性明显优于四苯基卟啉,其光敏性分别为1.8和28.8lx·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卟啉 合成 表征 光电导性能
下载PDF
基于先验知识和MRF随机场模型的医学图像弹性配准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新刚 陈武凡 陈光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先验知识的弹性配准算法,首次把马尔可夫模型应用于图像的弹性配准方面。为了把关于变形场的先验知识融合到弹性配准过程中,本研究以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以B样条为基函数来构造弹性变形模型,以弹...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先验知识的弹性配准算法,首次把马尔可夫模型应用于图像的弹性配准方面。为了把关于变形场的先验知识融合到弹性配准过程中,本研究以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以B样条为基函数来构造弹性变形模型,以弹性模型的B样条系数作为待估参数,以原图像和变形图像作为已知条件,把弹性变形模型和关于变形场的先验知识有机的融合到了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中,实现了一种基于变形场先验知识的弹性配准算法。这种新算法因为有变形场的先验知识,所以可以得到更好配准结果。本研究以变形场的平滑作为先验知识,可以有效改善局部极值的状况,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本研究分别对2D和3D图像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随机场 弹性配准 先验知识 B样条
下载PDF
难治性鼻出血60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新刚 薄琳 +1 位作者 刘玉红 苏法仁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鼻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出血,出血量差异较大,严重的鼻出血可危及生命[1]。一般认为,小儿及青少年鼻出血大多在鼻腔前部利特尔区(Little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鼻出血则多发生在鼻腔...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鼻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出血,出血量差异较大,严重的鼻出血可危及生命[1]。一般认为,小儿及青少年鼻出血大多在鼻腔前部利特尔区(Little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鼻出血则多发生在鼻腔后部,鼻腔后部出血(难治性鼻出血)常常来势凶猛,不易止住,多为蝶腭动脉出血或其较大分支破裂出血,需要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及一次性鼻腔通气止血器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笔者对2016-01至2018-12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60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镜 低温射频等离子刀 一次性鼻腔止血器 治疗分析
下载PDF
普门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性能验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新刚 曹科 +4 位作者 沈丹 吴苏伟 唐丹 陈运生 马东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7期2632-2634,共3页
目的探讨普门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主要性能验证。方法对普门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空白检测、携带污染率、精密度、仪器间比对、线性范围及准确度等进行验证。结果 (1)空白检测:A、B、C通道结... 目的探讨普门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主要性能验证。方法对普门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空白检测、携带污染率、精密度、仪器间比对、线性范围及准确度等进行验证。结果 (1)空白检测:A、B、C通道结果均小于0.499。(2)携带污染率:A、B、C通道均小于1%。(3)批内精密度低、中、高值:A通道分别为2.73%、2.33%、1.71%;B通道分别为2.11%、2.77%、1.16%;C通道分别为1.73%、2.15%、1.10%。日间精密度低、中值:A通道分别为9.67%、4.95%;B通道分别为6.06%、3.58%;C通道分别为6.39%、4.80%。(4)仪器间比对:20例全血标本中有18份检测结果偏差≤12.5%。(5)线性范围:0.3~200 mg/L。(6)准确度:与厂家5个水平校准品偏差A通道分别为4.7%、―2.4%、―0.6%、1.2%、―8.8%,B通道分别为―0.9%、0.4%、4.4%、4.0%、―7.8%,C通道分别为2.3%、2.5%、2.8%、―2.1%、―8.6%;与国际参考品偏差分别为A通道3.3%,B通道4.4%,C通道4.8%。结论普门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主要性能指标能满足临床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性能验证 特定蛋白分析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