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代成波 王硕 +5 位作者 刘新通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张雄 王丽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评估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基底动脉远段闭塞3例,近段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闭塞2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20(15~24)分。②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0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2例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10(4~22)分,同最初NIHSS评分相比,7例患者NIHSS评分改善≥5分。④4例术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良好,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可改善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针对基底动脉闭塞不同病因需要个性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病 机械开通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信息化卒中绿色通道模式救治脑卒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宋斌 李东仕 +3 位作者 焦勇钢 张竹 赵馨 刘新通 《现代医院》 2020年第8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评估院内信息化系统在卒中绿色通道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医院急诊收治的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68例。未使用绿色通道前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绿色通道模式的11例为过渡... 目的评估院内信息化系统在卒中绿色通道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医院急诊收治的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68例。未使用绿色通道前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绿色通道模式的11例为过渡组;信息化卒中绿色通道模式的37例为研究组;比较3组患者的静脉溶栓达标率、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急诊到动脉穿刺时间(DPT)、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过渡组相比,研究组DNT时间、DPT时间显著缩短,DNT达标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 h后、7天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渡组DNT时间、DPT时间及DNT达标率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7天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信息化卒中绿色通道模式可有效减少院内延误,缩短救治时间,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绿色通道 缺血性卒中 溶栓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治疗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张妞妞 刘新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89,共1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SCAs主要依靠基因诊断确诊并明确亚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SCA2和SCA3患病率较高,其突变类型是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在共济失调蛋白-2(ataxin-2,ATXN2)和共济失调蛋白-3(ataxin-3,ATXN3)基因的编码区域内异常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言语障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神经退行性疾病 遗传异质性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 鸟嘌呤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代谢功能分析
4
作者 任腾竹 李桂花 +2 位作者 梁肖玉 郭琳玲 刘新通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伴抑郁(DP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其代谢功能。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D患者48例(DPD组),帕金森病不伴抑郁(NDPD)患者47例(NDPD组),选入帕金森病(PD)患者的健康配偶43...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伴抑郁(DP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其代谢功能。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D患者48例(DPD组),帕金森病不伴抑郁(NDPD)患者47例(NDPD组),选入帕金森病(PD)患者的健康配偶43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粪便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细菌DNA进行16SrDNA测序,比较三组间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分析DPD组差异菌属。应用PICRUSt2软件对肠道菌群测序结果进行代谢功能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D组和NDPD组的菌群α多样性显著增高(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DPD组和NDPD组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NDPD组,DPD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丰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ND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显示,另枝菌属(Alistipes)、Anaerotruncus属、Dielma属、霍尔德曼氏菌属(Holdemania)、芽胞杆菌属(Cloacibacillus)、柯林斯氏菌属(Collinsella)是DPD患者的特征性肠道菌群。PICRUSt2代谢功能分析发现,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和抗坏血酸抵抗是DPD患者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途径。结论DPD患者肠道菌群与NDPD患者及健康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DPD患者特征性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蛋白酰化、抗坏血酸抵抗途径参与疾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代谢功能
下载PDF
口服乙酰唑胺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早期诊断TIA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新通 郑芷萍 +1 位作者 乔穗宪 唐安戊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 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脑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脑负荷试验SPECT显像。并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 ,观察口服ACZ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目的 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脑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脑负荷试验SPECT显像。并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 ,观察口服ACZ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正常ACZ脑负荷试验后99Tcm 双半胱乙酯 (ECD)在大脑两侧对应部位呈对称分布 ,脑血流普遍增加 ;TIA组ACZ脑负荷试验后 ,血pH值降低 ,PCO2 增高。TIA患者ACZ脑负荷试验后总阳性率为 93%。结论 口服ACZ脑负荷试验方法简单可靠 ,对TIA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暂时性 乙酰唑胺 SPECT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新通 何池忠 +8 位作者 王丽娟 卢海克 李昌茂 张雄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共放置支架132枚。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或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主要评估患者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的NIHSS评分,以及术后1、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血管原因死亡]。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经过治疗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总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为3.6%,病死率为0.9%。6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3例(4.5%)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脑血管事件:TIA 1例,同侧轻度卒中和对侧轻度卒中各1例,无严重卒中及死亡发生。随访12个月内共发生脑血管事件7例(10.4%):同侧TIA 2例(3.0%),同侧轻度卒中和非同侧轻度卒中各2例(3.0%),严重卒中1例(1.5%),术后1年复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13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15.4%)。随访中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A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1年的预后,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新通 汪萍 +1 位作者 詹国华 刘乃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新通 詹国华 +1 位作者 郑芷萍 王硕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 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 (溶栓组 ) 3 1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 (对照组 ) 3 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评估临床疗效 ,并检查溶栓前及溶栓后... 目的 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 (溶栓组 ) 3 1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 (对照组 ) 3 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评估临床疗效 ,并检查溶栓前及溶栓后 2h血D -Ⅱ聚体含量变化。结果 溶栓组治疗 3 0min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开始减少 ,60~ 12 0min减少的速度最快 ,且不同时间内溶栓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溶栓后 2h血D -Ⅱ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溶栓前及对照组。溶栓组出现大量脑出血及全身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3 2 %和 19 4%。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且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不高 ,血D -Ⅱ聚体检测可作为血栓溶解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塞 溶栓疗法 尿激酶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新通 詹国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50,共2页
自发性脑出血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研究刘新通詹国华我们对1993年3月~1995年5月经CT证实的5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局部脑血流(rCBF)SPECT检查,并探讨了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 自发性脑出血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研究刘新通詹国华我们对1993年3月~1995年5月经CT证实的5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局部脑血流(rCBF)SPECT检查,并探讨了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照组30例,男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流 CT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新通 王伟 +11 位作者 唐洲平 曾文高 何池忠 王丽娟 卢海克 李昌茂 张雄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起病1周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在发病1周内完成全脑血管DSA和头颅CT、MRI检查,采用NI HSS量表评估入院时病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mRS... 目的:探讨起病1周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在发病1周内完成全脑血管DSA和头颅CT、MRI检查,采用NI HSS量表评估入院时病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mRS≤2分视为预后良好,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中,发病1周内全脑血管DSA正常者96例(37%),其中头颅MRI显示有相应梗死灶93例(97%),发病1周内脑血管自然再通率为18%(46/260)。脑血管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患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者67例(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 HSS评分[OR=0.231(0.080~0.811),P=0.013]、是否为大面积脑梗死[OR=0.171(0.062~0.725),P=0.006]显著影响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结论:起病1周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的再通率为18%,DSA检查显示无血管阻塞的患者为37%,其中70%的患者预后良好,入院时的病情及脑梗死面积是影响患者3个月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造影 预后
下载PDF
1例疑似疱疹病毒感染致圆锥马尾、腰骶神经炎的病例报道
11
作者 王舒泓 刘新通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2期82-85,98,共5页
Elsberg综合征是一种累及腰骶脊髓神经根并引起急性尿便障碍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严重便秘、大便失禁、阳痿和感觉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头痛等感染前驱症状。现报道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51岁女性患者,在影像学及... Elsberg综合征是一种累及腰骶脊髓神经根并引起急性尿便障碍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严重便秘、大便失禁、阳痿和感觉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头痛等感染前驱症状。现报道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51岁女性患者,在影像学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阴性情况下,临床高度可疑Elsberg综合征。入院后予以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效果欠佳,经验性予以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后,患者会阴及双下肢麻木明显减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圆锥马尾综合征 腰骶神经炎 Elsberg综合征
下载PDF
卒中患者早期出院支持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新通 王丽娟 +1 位作者 何池忠 张雄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6期325-327,共3页
关键词 卒中 早期出院支持治疗 荟萃分析 结局评定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新通 方思羽 吴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3-234,共2页
为评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局部脑血流变化,对40例对照者和33例患者用局部脑血流 SPECT 显像及半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SAH 急性期脑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第二周脑缺血明显。故根据局部脑血流SPECT 显像可以判断病情,... 为评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局部脑血流变化,对40例对照者和33例患者用局部脑血流 SPECT 显像及半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SAH 急性期脑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第二周脑缺血明显。故根据局部脑血流SPECT 显像可以判断病情,估计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局部血流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新通 詹国华 +1 位作者 郑芷萍 王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评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 6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 34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6± 9)岁。发病时间 <6h者 5 7例 ,6~ 9h 4例 ,9~ 12h 1例。随机分为溶... 目的 评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 6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 34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6± 9)岁。发病时间 <6h者 5 7例 ,6~ 9h 4例 ,9~ 12h 1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 (各 31例 )。用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急性期并发症 ,采用Barthel指数及死亡率评估患者 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溶栓组急性期出现大量脑出血、全身性出血及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 3%、19%和 2 6 %。随访 3个月 ,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栓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 ,改善 3个月时的预后 ;溶栓治疗的急性期有一定的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并发症
下载PDF
腺苷钴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新通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5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腺苷钴胺 药理作用 生物功效 神经损伤 肝保护作用
下载PDF
脑诱发电位学术交流会暨专题讲习班纪要
16
作者 刘新通 刘乃河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第一次全国性的脑诱发电位学术交流会议暨专题讲习班于1995年12月17—2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广东省人民医院和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主办,广东省神经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脑电图学组组长熊希民教授主持了会议,广东省卫生... 第一次全国性的脑诱发电位学术交流会议暨专题讲习班于1995年12月17—2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广东省人民医院和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主办,广东省神经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脑电图学组组长熊希民教授主持了会议,广东省卫生厅和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领导同志冯榴祥、朱高章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一百二十多人,北京协和医院汤晓芙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诱发电位 学术交流 运动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异常率 事件相关电位P3 讲习班 电生理学 基底动脉 枕骨大孔区畸形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18)F-FDG PET显像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丽娟 唐安戊 +6 位作者 刘斌 郑芷萍 周晓红 乔穗宪 刘新通 詹国华 梁秀龄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8,I002,共3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脑代谢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静脉注射1 8F FDG后行脑断层显像 ,获得 33例PD患者及 32例正常人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脑代谢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静脉注射1 8F FDG后行脑断层显像 ,获得 33例PD患者及 32例正常人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 (Rcl cb) ,并与MRI进行对照。结果 正常人脑PET显像可见大脑各叶、基底节、丘脑、中脑及小脑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PD患者的PET异常率为 96 .97% ,MRI异常率为 30 .30 %。PD患者黑质、纹状体、丘脑及大脑半球各叶代谢低于正常人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并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症状重侧肢体对侧脑半球的黑质、纹状体、丘脑及额叶代谢较另侧降低。PD患者PET显像特征 :非对称性黑质(93 94% )、纹状体 (6 9.70 % )、丘脑 (36 .36 % )代谢减低 ;非对称性纹状体或丘脑代谢轻度增高 ,占15 15 % ;非对称性大脑各叶代谢下降 ,其中以颞叶 (5 1.5 2 % )、额叶 (39.39% )、海马 (4 5 .46 % )为著 ;非对称性额叶、颞叶、海马代谢轻度增高占 9.0 9%。结论 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 ,1 8F FDGPET发现单侧或不对称性双侧黑质、纹状体、丘脑代谢减低或轻度增高有助P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脱氧葡萄糖 磁共振成像 18F-FDG PET显像
下载PDF
首发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戴颖仪 曹裕民 +2 位作者 刘新通 王丽娟 张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305-3307,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抑郁障碍(PSD)与性别、发病年龄、梗塞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MR确诊及造影评估的首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住院期间(2周内)进行抑郁量表评定,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 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抑郁障碍(PSD)与性别、发病年龄、梗塞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MR确诊及造影评估的首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住院期间(2周内)进行抑郁量表评定,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PSD与性别、发病年龄、梗塞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4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首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SD患病率为67.4%(29/43),不同年龄段、梗死部位、额叶血供受累情况等3个因素与急性期PS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新发梗塞年龄60岁以下,病变累及左侧大脑半球,责任血管累及额叶血供与首发脑梗死后急性期PSD患病率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障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13)N-NH_3PET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被引量:12
19
作者 乔穗宪 唐安戊 +8 位作者 王丽娟 刘新通 袁彦伯 陈立光 罗耀武 张祥松 王淑侠 刘斌 徐卫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4-276,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13 N NH3 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例健康志愿者 ,2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静脉注射13 N NH3 740~ 92 5MBq ,3~ 5min后行T +E二维方式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和脑皮质标... 目的 探讨13 N NH3 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例健康志愿者 ,2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静脉注射13 N NH3 740~ 92 5MBq ,3~ 5min后行T +E二维方式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和脑皮质标准摄取值 (SUV)半定量分析 ,镜像比值法测量左 /右两侧相应脑区SUV比值 (SUV_r)。其中 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行乙酰唑胺 (ACZ)脑负荷试验 ,观察口服ACZ前后脑区影像、SUV和SUV_r变化。结果 正常左 /右脑区平均SUV_r为0 .99± 0 .15 ,患侧 /健侧 (L/N)比值 <0 .85为稀疏区 ,<0 .7为缺损区。 13例TIA 13 N NH3 PET显像示 7例阳性 ,8例行MRI 2例阳性 ,6例行CT 1例阳性。 7例TIA13 N NH3 PET显像阳性患者发现 2 9个缺血灶 ,平均SUV 1.78± 0 .41,低于对照组 (2 .5 1± 0 .5 2 ,t=8.78,P <0 .0 5 )。脑梗死 (CI)患者共发现 13个梗死灶 ,平均SUV 1.0 5± 0 .2 3 ,明显低于对照组和TIA组 (t =5 .9,P <0 .0 0 1)。 9例ACZ脑负荷试验 ,缺血灶由静息 2 9处增至 3 5处 ,检出率提高 17.1% ;TIA阳性率由 5 3 .8%提高到 62 .5 % ;静息平均SUV_r为 0 .87± 0 .11,口服ACZ后减低至 0 .77± 0 .0 7(t=6.47,P <0 .0 5 )。结论 13 N NH3 PET脑灌注显像安全、无创伤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脑血流灌注显像 诊断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氮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段振鹏 代成波 +9 位作者 张玉虎 张雄 王硕 马桂贤 刘新通 黄飚 唐红梅 曹裕民 龙隆 王丽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的L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的L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狭窄或闭塞脑动脉数等),采用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ARWMC)量表评估 LA,依据 MRI T2加权像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将患者分为无LA组72例及有LA组240例,同时依据 ARWMC评分将有 LA组患者分为轻度LA组140例、中度LA组42例及重度LA组58例,并对患者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2例LAA患者中男227例(72.8%),平均年龄(64±11)岁,其中240例(76.9%)存在 LA。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2.911,95%CI:1.647~5.146,P<0.01)、高血压(OR=2.583,95%CI:1.373~4.857,P<0.01)、糖尿病(OR=1.882,95%CI:1.058~3.348,P <0.05)、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OR =1.851,95%CI:1.018~3.367,P<0.05)、腔隙性脑梗死(LI)(OR=1.493,95%CI:1.202~1.853,P<0.01)是LA的危险因素。(2)不同严重程度LA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3组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及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数及LI是LAA患者LA的危险因素,且与LA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