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共识与语境复义: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重塑文艺美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方喜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实质语义的弱共识性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自动生成文本的基本特性,也是文学文本的基本特性。科学与文学文本语元组合运动生成的形式语义都要在个人的直观理解中转化为实质语义。形式语义概念化的单义决定着科学文本实质语义的强共识... 实质语义的弱共识性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自动生成文本的基本特性,也是文学文本的基本特性。科学与文学文本语元组合运动生成的形式语义都要在个人的直观理解中转化为实质语义。形式语义概念化的单义决定着科学文本实质语义的强共识,有利于汇聚物化在语言符号中的社会力量,以认识、改造自然物元组合运动而造福人类;形式语义实例性的语境复义决定着文学文本实质语义的弱共识,有助于个人心元组合运动的和谐化、文明化和个人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非强制性交往。大模型颠覆了传统科学文化概念化强共识公理系统,对于重新认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价值、重塑传统文艺美学和人类文化等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共识 语境复义 实质语义 形式语义 自然语言大模型
下载PDF
物种主义:通用人工智能伦理第一原则初探
2
作者 刘方喜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伦理第一原则,物种主义强调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高度统一,主张以人类物种的存续发展和每个人生物性智能的自由发展为目的。作为生物领域反物种主义伪善平等观的倒转,硅谷精英基于智能进化论的反...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伦理第一原则,物种主义强调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高度统一,主张以人类物种的存续发展和每个人生物性智能的自由发展为目的。作为生物领域反物种主义伪善平等观的倒转,硅谷精英基于智能进化论的反物种主义既反人道主义,也反科学,在把通用人工智能所代表的社会智力、社会力量人格化乃至神化的同时也把精英自我神化。反物种主义者所宣扬的通用人工智能将与人类形成物种冲突的论调,是偏颇乃至虚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导致的过度竞争,掌握大资本的少数个人对通用人工智能垄断及其引发的人类内部越来越剧烈的社会冲突,才是威胁人类物种存续发展的真正风险。扬弃资本和社会达尔文主义,通用人工智能将有助于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力量,并使每个人的生物性智能得到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伦理 物种主义 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
下载PDF
文化第三场革命与脑工劳动解放: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3
作者 刘方喜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人类文化史经历了三场划时代革命:文字等符号系统开启第一场革命;现代自动印刷机开启第二场革命,使文化生产进入机械化、平等化时代,其后的机器电子、数字复制技术总体而言只是这场革命的延续,尚处在文化的“机器再生产”阶段;作为计算... 人类文化史经历了三场划时代革命:文字等符号系统开启第一场革命;现代自动印刷机开启第二场革命,使文化生产进入机械化、平等化时代,其后的机器电子、数字复制技术总体而言只是这场革命的延续,尚处在文化的“机器再生产”阶段;作为计算机神经元网络的人工智能,则正在开启第三场革命,从而进入“机器生产”时代。消灭资本支配之后,手工、脑工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的体力、智力将获得自由发展。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工艺学批判 机器再生产 机器生产 脑工
下载PDF
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要素塑造新文艺形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方喜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7,共10页
把有关“制作精良”和“技术要素”改变“文艺形态”等论述,与习近平有关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论述联系在一起加以考察,对于探讨推进文艺生产方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蒸汽机等使人类生产方... 把有关“制作精良”和“技术要素”改变“文艺形态”等论述,与习近平有关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论述联系在一起加以考察,对于探讨推进文艺生产方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蒸汽机等使人类生产方式实现了能量自动化,当今计算机等则正在使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自动化,并极速改塑着文艺的形态和传播、制作工艺方式,昭示着文艺发展新进步大势;互联网使文艺生产、传播越来越网络化,文艺消费的大众化、人民性得到显著提升;人工智能正在使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将使文艺制作越来越智能自动化,文艺生产的大众化、人民性将得到更大提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这种新进步大势存在冲突,文艺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此更相适应,抢占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要素制高点以创新文艺生产方式,已成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跨学科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形态 艺术制作 技术要素 智能化 生产方式
下载PDF
工艺学、自由时间: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文艺思想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方喜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7期21-35,I0001,I0002,共17页
局限于生产关系投射的意识形态观念论范畴,文艺学已不足以全面应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锻造的文艺自动机器大生产方式的挑战。蒸汽机等实现了机器能量自动化,当今人工智能正在实现机器(计算机)智能自动化,引发人类生产工... 局限于生产关系投射的意识形态观念论范畴,文艺学已不足以全面应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锻造的文艺自动机器大生产方式的挑战。蒸汽机等实现了机器能量自动化,当今人工智能正在实现机器(计算机)智能自动化,引发人类生产工艺方式和生产力二次现代化革命,使物质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剩余劳动时间和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从而使从物质生产中游离出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促进文艺精神生产越来越快发展;而代表生产现代化社会方式的资本,则力图把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束缚在自我增殖的封闭循环中,打破资本封闭循环而把自由时间解放出来,文艺将获得自由发展。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打破学科壁垒,不局限于意识形态观念论范畴,结合工艺学方法论范畴和自由时间价值论范畴,全面重构马克思文艺思想体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自由时间 自动机器 价值论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使用符号的技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产工艺学定位
6
作者 刘方喜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7-207,248,共12页
智能是加工信息动态过程中使用工具的技巧,计算机是继人脑、语言文字等符号后诞生的第三种智能生产工具,由其生成的人工智能是继“人脑智能”“符号智能”后出现的第三种智能形态即“机器智能”。人脑是史前时代漫长的自然进化的产物,... 智能是加工信息动态过程中使用工具的技巧,计算机是继人脑、语言文字等符号后诞生的第三种智能生产工具,由其生成的人工智能是继“人脑智能”“符号智能”后出现的第三种智能形态即“机器智能”。人脑是史前时代漫长的自然进化的产物,发明并使用语言文字等符号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由此开启的智能发展史就主要不再是人脑进化史,而是加工信息动态过程中人脑使用符号的技巧的发展史。生成式人工智能体现的是计算机对人脑使用自然语言等符号加工信息的“动态过程”的“学习”,而非只是对人脑“静态结构”的“模拟”。建立在身心二元论、两极相通的机械唯物论与客观唯心论基础上的算法静态迷恋症、人工智能还原-进化-奇点论,误读人类智能发展史,割裂与信息加工动态过程的联系,立足马克思生产工艺学对此加以批判性反思,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脑智能 符号智能 机器智能 生产工艺学
下载PDF
共时与历时辩证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
7
作者 刘方喜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5期46-59,共14页
立足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现代化共同特征与各国国情特色关系的共时难题,打破了在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框架下构建的西方现代化的迷思。机器大工业引发生产工艺方式和生产力现代化革命,消灭封建主义而实现了生产... 立足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现代化共同特征与各国国情特色关系的共时难题,打破了在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框架下构建的西方现代化的迷思。机器大工业引发生产工艺方式和生产力现代化革命,消灭封建主义而实现了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在西方国家内部形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双线格局”,在外部形成西方殖民—非西方被殖民的世界历史格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相互依存而又承担不同使命。西方民族及其传统文化开启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力量因越来越阻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而趋于下降,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趋于上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民族顺应世界进步大势开辟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破解了后发现代化民族国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相冲突的历时难题,使世界历史格局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时难题 历时难题 世界历史 双线升降格局
下载PDF
论消费主义范式的理论转型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方喜 郄智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5,共6页
不同于传统的"生产主义范式","消费主义范式"把"消费"而非"生产"作为考察当代社会的主导视角,而在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上,消费主义又与"社会学主义范式"密切相关,并呈... 不同于传统的"生产主义范式","消费主义范式"把"消费"而非"生产"作为考察当代社会的主导视角,而在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上,消费主义又与"社会学主义范式"密切相关,并呈现出"文化主义"的总体理论倾向。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消费主义是在西方消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性、现实性及理论转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转型 消费主义 生产主义 社会学主义 文化主义
下载PDF
当机器成为艺术生产主体:人工智能引发文论生产工艺学转向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方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人工智能正在引发诸多社会文化新现象,在资本框架下,成为"智能主体"的"机器"也在成为艺术"生产主体",标志着文化智能生产之机器体系正在走向成熟,文论诸多旧范式已无法再对此作充分有效解释,亟待新转型... 人工智能正在引发诸多社会文化新现象,在资本框架下,成为"智能主体"的"机器"也在成为艺术"生产主体",标志着文化智能生产之机器体系正在走向成熟,文论诸多旧范式已无法再对此作充分有效解释,亟待新转型。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关注"怎样生产""生产工具"而非"生产什么""产品特性",强调生产工艺方式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生产之现代机器体系经历的动能、智能自动化两大阶段相伴随,文艺、文化生产之现代机器体系经历了"机械复制"和"机械原创"两大阶段:现代印刷机、电影、电视等使其进入动能自动化机械复制的半自动阶段,文化产品的物质部分被大规模复制,文化消费大众化被不断推进;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和机器体系不断革命性、累积性发展的最终成果,当今计算机人工智能则正在使文化生产机器体系进入智能自动化机械原创的全自动阶段,作为生产工具而被资本占有、垄断的智能机器,正在成为智能主体和艺术生产主体,对艺术智能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形成挑战;而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推动生产工具的大众化、民主化,人工智能将成为每个人精神生产力获得解放并自由发展的客体手段。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具有重大现实和未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工艺学范式 机器体系 机械原创 机械复制
下载PDF
物联网分享还是人工智能垄断: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数字资本主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方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65,共14页
通过重构马克思工艺学批判理论,把对当今数字资本主义和各类极致技术的分析纳入马克思主义框架。工艺革命引发生产力革命。机械性劳动资料使物质生产之动力系统得以自动化运转。新型智能性劳动资料将使大机器体系之智力系统也得以自动... 通过重构马克思工艺学批判理论,把对当今数字资本主义和各类极致技术的分析纳入马克思主义框架。工艺革命引发生产力革命。机械性劳动资料使物质生产之动力系统得以自动化运转。新型智能性劳动资料将使大机器体系之智力系统也得以自动化运转。动力系统与智力系统双重的自动化运转,将使作为"社会人的生产器官"之大机器体系完全发育成熟,人类生产力发展将达到极致。工艺革命还引发生产关系革命。当今商业化"局域物联网+人工智能+公司"模式力图将智能性劳动资料封闭、垄断起来并导致更快速积聚,劳动者智力也开始被排斥,劳动更彻底从属资本;而以3D打印机为工具的"万维物联网+人工智能+创客(个人)"则有望开辟出非商业化模式,呈现出开放、分享、碎片化、使劳动资料重新回到劳动者个人手中的新态势,"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之间超越交换价值的点对点的直接社会联系,以及劳动摆脱资本的进程已在工艺上被开启,资本主义更彻底地走向瓦解,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由此获得更加坚实的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机器革命 物联网分享 人工智能垄断 工艺学批判
下载PDF
超越“鲁德谬误”:人工智能文艺影响之生产工艺学批判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方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7-155,178,共10页
马克思考察了现代机器动能自动化革命,其强调的自动化生产工艺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之生产工艺学批判框架,也适用于分析当今智能自动化革命。作为人的体力器官延伸的机器自动化直接影响的是物质生产,而作为人的智力器官延伸的当... 马克思考察了现代机器动能自动化革命,其强调的自动化生产工艺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之生产工艺学批判框架,也适用于分析当今智能自动化革命。作为人的体力器官延伸的机器自动化直接影响的是物质生产,而作为人的智力器官延伸的当今人工智能则开始直接影响精神生产,继现代印刷与机械复制技术革命之后,正在引发大众文化生产方式第三次工艺革命,推动“机械复制(再生产)时代”转向“机械原创(生产)时代”。机器正在成为文艺“工艺生产主体”而开始自动化生产作品,呈现出威胁乃至取代文艺精英和文艺职业的趋向,而借助人工智能以及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技术,大众正在由文艺“观念生产主体”向“工艺生产主体”转变。作为对自动化的本能反应和抵触,“鲁德谬误”把机器对人的职业的威胁乃至取代,归咎于机器本身而非其社会使用形式,这产生于第一次动能自动化革命,在当今人工智能革命中依然存在。超越这种“鲁德谬误”,扬弃私有制而变革其资本主义应用方式,人工智能对人的职业的取代,将转化为对人的劳动的解放,劳动与游戏(艺术)、工作与休闲之间的对立将被消除,文艺生产将从雇佣形式和等级秩序中解放出来,成为人人全面发展而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自由创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械复制 机械原创 鲁德谬误 生产工艺学批判
下载PDF
工艺学批判重构:物联网生产方式革命与马克思归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方喜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3-191,共9页
计算机、数字技术、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成为当今物质生产方式新的技术基础,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以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两次机器革命、劳动资料形式的二次变革、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二次发育为主线,以"... 计算机、数字技术、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成为当今物质生产方式新的技术基础,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以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两次机器革命、劳动资料形式的二次变革、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二次发育为主线,以"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为轴心,重构马克思工艺学批判思想。历史地看,第二次发育将使社会人的生产器官趋于全面成熟,生产力开始获得二次进而全面解放,资本主义自我扬弃进程进一步加速,人类物质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范式整体上正在向社会主义范式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批判 物联网生产方式 社会人的生产器官 劳动资料形式 工艺革命
下载PDF
技术哲学之维:网络文艺研究的理论提升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方喜 孙艳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6,共5页
技术哲学之维,乃是网络文艺研究理论提升以促进文艺学基本范式转换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机械工业社会造成科学与技术、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一系列割裂,当代电子媒介则在逐步扬弃这些割裂,而强调"形式"的作用、确立&q... 技术哲学之维,乃是网络文艺研究理论提升以促进文艺学基本范式转换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机械工业社会造成科学与技术、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一系列割裂,当代电子媒介则在逐步扬弃这些割裂,而强调"形式"的作用、确立"形式"为人的感知模式,乃是当代艺术形式本体论与媒介形式本体论的相通点。人的感知模式在机械时代是割裂的,在电子时代则是整合的,而艺术形式感知模式的重要特征正在其整合性。电子技术固有的多媒体性、娱乐性及商业资本的介入、网络文艺创作中人与人互动关系的过分突出,致使网络文艺很难产生思想深刻的作品。技术哲学与经济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将会大大推进网络文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技术哲学 媒介形式本体论 艺术形式本体论 感知模式
下载PDF
文化奇点:人工智能革命的生产工艺学批判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方喜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10,共12页
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揭示,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锻造出越来越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体系,释放出越来越发达的生产力,将使物质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趋近于零,而剩余劳动时间及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将趋近于无限大;让剩余价值游离出物质生产而... 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揭示,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锻造出越来越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体系,释放出越来越发达的生产力,将使物质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趋近于零,而剩余劳动时间及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将趋近于无限大;让剩余价值游离出物质生产而转移到文化生产中,精神生产力会获得大发展,必然王国和物质生产领域会越来越趋近于零,而自由王国和自由的精神生产疆域会趋于无限扩展,由此将引发文化奇点或自由奇点的来临;资本主义一方面为这种奇点来临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是这种奇点真正来临有待克服的制度瓶颈。第一次机器动能自动化革命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力,但却对蓝领工人雇佣性体力劳动形成威胁;当今人工智能正在引发第二次机器智能自动化革命,精神生产力将得到大大提高,但却对白领工人雇佣性智力劳动形成威胁。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瓶颈、扬弃劳动的雇佣性,人工智能将成为精神生产力得以解放的手段,自由王国和自由的精神生产疆域将会无限扩展。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不仅有助于充分认识其文化思想的巨大丰富性,更全面认识其文化理论的完整体系,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奇点 生产工艺学批判 精神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下载PDF
文学性·碎片化·分享主义平台:微信的技术文化哲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方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4-178,共5页
微信是大众重塑包括文艺在内的社会文化生态的重要利器。微信文学性的碎片化,对传统的社会文化权力的垄断有所解构;人人皆可以参与微信息生成、流转的各环节、全过程,从而人人皆是微信息的直接传播者和"产消者";无偿生产、传... 微信是大众重塑包括文艺在内的社会文化生态的重要利器。微信文学性的碎片化,对传统的社会文化权力的垄断有所解构;人人皆可以参与微信息生成、流转的各环节、全过程,从而人人皆是微信息的直接传播者和"产消者";无偿生产、传播并无偿(免费)获得、消费文艺信息,使微信可以超越消费主义商业逻辑而成为文艺的分享主义平台;而互联互通化则有可能使大众碎片化的文化力量在这种新的分享主义平台上得以聚合,进而重塑包括文艺在内的社会文化生态,为未来发展开辟出新的可能性,并对社会整体生态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文学性 碎片化 互联互通化 分享主义平台
下载PDF
共享: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新探索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方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全民共享""全面共享"论,是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进行新探索的重要指南。历史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资本主义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工资"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全民共享""全面共享"论,是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进行新探索的重要指南。历史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资本主义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工资"按"劳"分配、"利润"按"资"分配的"反分享"结构,"相对过剩人口"被周期性排斥和吸纳;资本主义"反分享"分配关系不断受到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冲击,当今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等极致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正在使"相对过剩人口"转变为"绝对过剩人口",产生新的"结构性失业",其化解之道"全民基本收入"方案使"生存资料"按"劳"分配倒转为按"需"分配,资本主义"反分享"分配关系自我否定达到极致。全民全面共享,是化解人工智能时代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中国的和社会主义的方案,在初次分配中使利润由按资分配向按劳分配渐进偏移,在二次分配中使按需分配由生存资料向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渐进提升,将有助于我们抢占当今新技术、新生产力发展的制高点,并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充足的条件。我们有充分理由坚定对包括共享发展论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全面共享 按需分配 全民基本收入 结构性失业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试论“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及两种价值趋向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方喜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99,共4页
本文从辨析鲍德里亚休闲及自由时间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马克思所论“自由时间”实际上包括“从事较高级自由活动的时间”与“闲暇时间”两种,前者是“生产性的自由时间”,后者是“消费性的自由时间”。消费... 本文从辨析鲍德里亚休闲及自由时间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马克思所论“自由时间”实际上包括“从事较高级自由活动的时间”与“闲暇时间”两种,前者是“生产性的自由时间”,后者是“消费性的自由时间”。消费主义价值趋向片面强调“消费性自由时间(闲暇时间)”,而马克思“生产主义”价值观则还强调“生产性自由时间”及“自由生产”的重大人文价值。辨清“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有利于新兴的休闲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时间 高级自由活动 闲暇时间 生产主义 消费主义
下载PDF
“声情”辨——对一个汉语古典诗学形式范畴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方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94,共8页
本文从王夫之在三本诗选中评诗用“声情”达二十余次这一基本诗学文献事实出发 ,力图对“声情”范畴作文化语言哲学的阐释。作为与“辞情”相对的“形式情绪” ,“声情”既体现了诗歌声韵在形式功能上的表现性或情感性 (音可显情 ) ,也... 本文从王夫之在三本诗选中评诗用“声情”达二十余次这一基本诗学文献事实出发 ,力图对“声情”范畴作文化语言哲学的阐释。作为与“辞情”相对的“形式情绪” ,“声情”既体现了诗歌声韵在形式功能上的表现性或情感性 (音可显情 ) ,也体现了诗歌语言在情感表现方式上的形式性 (情以音生 ) ,从而最终昭示了诗歌的表现性与形式性的高度统一。置于汉语古典诗学形式范畴系统中 ,“声情”是堪与“意象”相提并论的重要诗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情 辞情 情感表现 形式性 声韵形式 表现性 形式情绪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享理念的文化战略学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方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形态学和价值论角度,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享理论的重大意义尤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学建构的重大意义加以阐发。习近平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qu... 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形态学和价值论角度,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享理论的重大意义尤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学建构的重大意义加以阐发。习近平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理念的"家—国—天下"的三层结构论:在"家"层面提出重视家庭和睦、家风建设等问题,在"国"层面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天下"层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基本理论内涵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理念由国家而世界的拓展;从社会价值论看,又体现了"五大发展新理念"尤其"共享"理念等由内而外的拓展,为我们超越西方建立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过度竞争、过度逐利基础上的文明冲突论,在顺应全球发展进步大势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学建构,提供了理论遵循和价值制高点。而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才能充分揭示这些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 文明共情理论 文明冲突论 文化战略学
下载PDF
三种时间、三种活动:马克思“审美生产主义”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方喜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8,共11页
以“消费主义”为主导范式的西方文化研究,较普遍地把马克思主义视作是一种传统的“生产主义”理论。马克思“自由时间”论把人的活动时间主要分成“必要生产时间”与“自由生产时间”、“自由消费时间”三种,与此相应的是“物质生产”... 以“消费主义”为主导范式的西方文化研究,较普遍地把马克思主义视作是一种传统的“生产主义”理论。马克思“自由时间”论把人的活动时间主要分成“必要生产时间”与“自由生产时间”、“自由消费时间”三种,与此相应的是“物质生产”与“真正自由的劳动”、“自由消费活动”三种活动方式,这三种时间、三种活动构成了“审美生产主义”的理论基础,而“审美消费主义”的主要问题也就表现为否弃“自由生产时间”、“真正自由的劳动”。“审美生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消费时代的新拓展,为我们今天批判不断扩张的“审美消费主义”与新兴的“审美生态主义”对话,进而构建当代美学发展的新格局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产主义 审美消费主义 必要生产时间 自由生产时间 自由消费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