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柳叶中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和咖啡酸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墨祥 郑毅男 +1 位作者 刘日月 李向高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19,共5页
本文运用聚己内酰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技术和波谱分析手段,从旱柳嫩叶乙醇浸膏的正丁醇萃取组分中,分离鉴定出了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甙和咖啡酸。此两个化合物在旱柳中为首次发现。
关键词 旱柳叶 正丁醇萃取组分 分离 咖啡酸 中草药
下载PDF
基于Android平台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日月 《区域治理》 2019年第3期176-176,共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通讯的便捷性有了新的要求.即时通信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信息,是一个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平台,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而由于这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通讯的便捷性有了新的要求.即时通信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信息,是一个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平台,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而由于这种需求的存在,因此建立一套实用的、简单、美观的即时通信软件也成为一种市场上的需求.本文主要论述如何设计出一款用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交流、信息发布和工作交流的即时通信IM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卓平台 即时通讯 研究 设计
下载PDF
书法创作与欣赏的审美原则分析——纪念沙孟海先生逝世二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日月 《书法艺术》 1994年第4期5-9,共5页
书法,作为一种审美对象,从创作,欣赏,收藏等各个方面讲都要涉及到审美及审美价值的评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涉及作者自我审美感受,其次还涉及审美感受形成的诸多因素、原则以及审美心理基础等问题。一、自我审美感受任何一幅作品,... 书法,作为一种审美对象,从创作,欣赏,收藏等各个方面讲都要涉及到审美及审美价值的评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涉及作者自我审美感受,其次还涉及审美感受形成的诸多因素、原则以及审美心理基础等问题。一、自我审美感受任何一幅作品,第一个欣赏者或审美者都不是别人,而是创作者自己。书法家创作的构思、酝酿、到落笔挥洒、直至署名盖章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进行着一种自我的审美活动。在构思阶段,它凝聚着神和意,古人云。胸有成竹”,就是说将笔墨功夫,书法技巧运于笔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受 书法创作 审美原则 书法审美 沙孟海 书法家 全过程 审美效果 欣赏者 书法作品
下载PDF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欣欣 思佳 +4 位作者 关松 张晋京 任军 蔡红光 刘日月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2-581,共10页
为探讨秸秆的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黑土肥力的影响,通过5年田间试验,研究了黑土连续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和牛粪配施化肥对土壤团聚体及其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化肥和有机物料添加对照处理相比,单施化肥(NPK)、NPK+生物质... 为探讨秸秆的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黑土肥力的影响,通过5年田间试验,研究了黑土连续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和牛粪配施化肥对土壤团聚体及其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化肥和有机物料添加对照处理相比,单施化肥(NPK)、NPK+生物质炭(BC)、NPK+牛粪(CM)和NPK+秸秆(CS)处理显著促进了>0.25 mm大团聚体的形成;与NPK相比,NPK+BC、NPK+CM和NPK+C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胡敏酸与胡敏素含量,也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与微团聚体中有机碳以及胡敏酸与胡敏素含量。不同秸秆利用方式之间相比,施用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胡敏素的积累,而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更有利于土壤胡敏酸的形成。连续5年施用秸秆、秸秆生物质炭和牛粪的田间试验促进了黑土良好结构的重建,从而提升土壤物理保护有机碳的潜力及有机碳的稳定性,同时也促进了土壤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积累,改善了土壤有机质品质,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提升黑土肥力与固碳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生物质炭 土壤团聚体 腐殖物质
原文传递
不同施量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尚志 刘日月 +1 位作者 窦森 关松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为评价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稳定性和固碳(C)潜力的影响,通过C3源(种植大豆)暗棕壤施用C_(4)源(玉米秸秆)生物炭2年的盆栽试验,基于团聚体多级层次结构尺度,研究了施用6(BC6),12(BC12),24(BC24)t/hm^(2)生... 为评价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稳定性和固碳(C)潜力的影响,通过C3源(种植大豆)暗棕壤施用C_(4)源(玉米秸秆)生物炭2年的盆栽试验,基于团聚体多级层次结构尺度,研究了施用6(BC6),12(BC12),24(BC24)t/hm^(2)生物炭对土壤以及不同粒径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探讨不同施量生物炭对SOC的物理化学保护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总SOC含量16.5%~32.4%,>2 mm大型大团聚体(LMA)及其闭蓄态微团聚体(LMIo和SMIo)质量比例,分别显著增加29.43%~53.30%和24.00%~35.86%,其SOC分别显著增加14.00%~38.69%和13.83%~34.87%;>2 mm和2~0.25 mm大团聚体(LMA和SMA)、0.25~0.053 mm游离微团聚体(MI)和未团聚的粉/黏粒(NA-SC)等组分中的矿物结合态SOC分别显著提高14.68%~15.96%,11.51%~17.59%,9.80%~20.55%和16.56%~64.21%;>2 mm和2~0.25 mm大团聚体中粗颗粒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以及闭蓄态、游离态微团聚体中轻组的细POM均显著增加。另外,不同施量生物炭提高了各级水稳性团聚体δ^(13)C值,生物炭源-C在各级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配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加。因此,施用不同数量生物炭可促进土壤团聚体对SOC的物理化学保护,对提高SOC的数量与稳定性、促进团聚体的形成以及实现C封存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密度分组 δ^(13)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